CN112206998B - 点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点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6998B CN112206998B CN202011041024.3A CN202011041024A CN112206998B CN 112206998 B CN112206998 B CN 112206998B CN 202011041024 A CN202011041024 A CN 202011041024A CN 112206998 B CN112206998 B CN 1122069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ssembly
- product
- dispensing
- g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9/00—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 B05C9/08—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 B05C9/14—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an auxiliary operation the auxiliary operation involving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胶系统,包括: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上料;传送设备,所述传送设备设置在所述上料设备的下游,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设备的产品并传送产品;点胶设备,所述点胶设备架设于所述传送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点胶;下料设备,所述下料设备设置在所述传送设备的下游,用于对来自所述传送设备的产品进行下料。根据本发明的点胶系统,能够自动化地对产品进行上料、点胶及下料,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点胶机自动化程度较低,采用人工对产品进行上下料,浪费人力且成本较高。
而且,现有的传送设备传送待点胶产品方式包括:
1)通过采用人工或机械臂搬运待点胶产品,以实现待点胶产品的传送,但是效率比较低。
2)通过传送带传送待点胶产品,但是针对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无法实现通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点胶系统,能够自动化地对产品进行上料、点胶及下料,效率高且稳定性好,而且点胶系统中的传送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点胶系统,包括:
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上料;
传送设备,所述传送设备设置在所述上料设备的下游,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设备的产品并传送产品;
点胶设备,所述点胶设备架设于所述传送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点胶;
下料设备,所述下料设备设置在所述传送设备的下游,用于对来自所述传送设备的产品进行下料,
所述传送设备包括:
第一电机;
丝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相配合,通过所述丝杆带动所述螺母沿着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运动;
第一传送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连接在所述丝杆的第二端;
第二传送组件,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套设于所述丝杆且与所述螺母相连接,通过所述螺母带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运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用于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支撑底座及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沿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面对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侧面;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
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
两个第二支撑底座及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支撑所述第二侧板;
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沿着所述第二侧板的长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
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转动,
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设备还包括:
第一升降器,所述第一升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侧面;
第一顶升板,所述第一顶升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靠近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侧;
第二升降器,所述第二升降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侧面;
第二顶升板,所述第二顶升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器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
所述第一顶升板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顶升板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所述第一顶升板与所述第二顶升板用于托起待点胶产品的两端并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系统还包括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之间,以对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支撑的产品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设备包括:
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在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穿孔;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加热板内部,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加热板进行加热;
吹板,所述吹板连接所述加热板的底部,所述吹板在其上表面的所述加热器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吹板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供气孔,通过所述供气孔对所述第一凹槽提供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设备还包括:
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之间,用于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所述顶升装置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间隔开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形成有通孔;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伸缩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时穿过所述通孔突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
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通过所述活塞杆驱动所述升降板进行升降运动;
两个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升降板的横向的两端,两个所述调节板用于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且相对所述升降板位置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系统还包括移栽装置,所述移栽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面对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一侧,所述移栽装置包括:
升降组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进行升降运动;
滑板,所述滑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板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夹推组件,所述夹推组件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夹推组件用于夹取或推开产品;
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滑板上且面对所述夹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夹推组件与所述滑板的相对位移;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对位移超过预定阈值,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设备包括:
第一直线模组;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轨道和沿着所述第一轨道可滑动的第一滑块;
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且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通过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进行纵向运动;
点胶装置,所述点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通过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点胶装置进行横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装置包括:
第三电机;
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四连接板进行升降运动;
喷阀,所述喷阀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板带动所述喷阀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喷阀用于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
图像采集组件及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且与所述喷阀间隔开,用于采集胶水图像,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所述胶水图像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
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且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相邻,用于测量胶水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喷阀有多个,多个所述喷阀间隔开地设置,多个所述喷阀用于分别将不同种类的胶水转移至待检测产品不同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设备与所述下料设备的结构一致,均包括:
支撑架;
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竖向设置且其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架;
料盒组件,所述料盒组件连接所述直线模组的与所述支撑架相背的一侧,通过所述直线模组驱动所述料盒组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料盒组件包括:
拖板,所述料盒组件通过所述拖板连接所述直线模组;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竖向连接所述拖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形成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拖板的位置可调节;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面对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挡板的面对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应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拖板的位置可调节,
所述料盒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夹持产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点胶系统,包括:上料设备、传送设备、点胶设备及下料设备,能够自动化地对产品进行上料、点胶及下料,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点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传送设备不包括顶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顶升装置的侧视图主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送设备和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加热设备的爆炸图;
图10为图9中的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上料移栽装置及下料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上料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下料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点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点胶设备除去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点胶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中的的上下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的上下料设备除去机箱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传送设备;1100、顶升装置;1111、第一支撑板;1112、第二支撑板;1120、第一气缸;1130、底板;1141、圆柱轴;1142、直线轴承;1151、浮动接头底座;1152、浮动接头杆;1161、限位柱;1162、限位螺钉;1170、缓冲器;1180、升降板;1181、通孔;1182、螺纹孔;1190、调节板;1210、第一电机;1220、同步带轮;1230、螺母;1240、丝杆;1251、滑块;1252、轨道;1260、同步带;1300、第一传送组件;1310、第二电机;1320、第一传送带;1330、第一侧板;1340、第一支撑底座;1400、第二传送组件;1410、第三电机;1420、第二传送带;1430、第二侧板;1440、第二支撑底座;1510、第二气缸;1520、限位挡板;1600、限位挡块;1710、第一升降器;1720、第一顶升板;1810、第二升降器;1820、第二顶升板;1450、第二传感器;1910、上料移栽装置;1911、上料升降组件;1912、上料驱动组件;1913、上料滑板;1914、夹爪组件;1914A、夹爪气缸;1914B、上夹块;1914C、下夹块;1915、挡料片;1916、第一传感器;1917、上料导轨;1918、第一安装板;1920、下料移栽装置;1921、下料升降组件;1922、下料驱动组件;1923、下料滑板;1924、推料片;1925、下料导轨;
2000、上下料设备;2110、支撑架;2120、上下料直线模组;2130、上下料连接板;2140、料盒组件;2141、第一挡板;2142、第二挡板;2143、第三挡板;2144、第四挡板;2145、第一挡块;2146、第二挡块;2147、拖板;2150、机箱;2160、滚轮;
3000、点胶设备;3100、点胶装置;3110、第六电机;3120、第四连接板;3131、第一喷阀;3132、第二喷阀;3133、第三喷阀;3140、相机;3150、激光位移传感器;3160、直线导轨;3170、喷阀气缸;3200、第一直线模组;3210、第四电机;3220、第二连接板;3310、第一轨道;3320、第一滑块;3330、第一连接板;3400、第二直线模组;3410、底板;3420、第五电机;3430、第三连接板;3510、第一加强筋;3520、第二加强筋;3600、第二导轨;
4000、加热设备;4100、加热板;4110、贯穿孔;4120、第二凹槽;4200、吹板;4210、第一凹槽;4220、供气孔;4300、加热器;4400、热电偶;4510、过热保护器;4520、盖板;460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点胶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点胶系统包括:上料设备、传送设备1000、点胶设备3000及下料设备。上料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上料。传送设备1000设置在上料设备的下游,用于接收来自上料设备的产品并传送产品。点胶设备3000架设于传送设备1000,用于对产品进行点胶。下料设备设置在传送设备1000的下游,用于对来自传送设备1000的产品进行下料。上料设备的结构和下料设备的结构相同,下文统一称为上下料设备2000。
由此,能够自动化地对产品进行上料、点胶及下料,结构紧凑、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设备1000。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设备1000包括:第一电机1210、丝杆1240、螺母1230、第一传送组件1300、第二传送组件1400。
首先,说明第一电机1210和丝杆1240。丝杆124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机1210,通过第一电机1210驱动丝杆转动。
第一电机1210的精度较高且稳定性高。由此,能够使得丝杆1240精度较高且稳定性高地转动。
接着,说明螺母1230。螺母1230套设于丝杆1240,螺母1230与丝杆1240相配合,通过丝杆1240带动螺母1230沿着丝杆1240的延伸方向运动。
丝杆1240和螺母1230可以组合为滚珠丝杠或梯形丝杠。由此,丝杆1240的转动能够使得螺母1230顺畅且稳定地沿着丝杆1240的延伸方向运动。
最后,说明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第一传送组件1300连接在丝杆1240的第二端。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第一传送组件1300相对设置,第二传送组件1400套设于丝杆1240且与螺母1230相连接,通过螺母1230带动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用于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螺母1230相连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螺母1230嵌入第二传送组件1400,或第二传送组件1400形成有通孔,螺母1230连接在通孔的外围。螺母1230的转动能够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沿着丝杆1240的延伸方向运动,即第二传送组件1400相对第一传送组件1300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从而调节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第一传送组件130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待点胶产品的不同的尺寸。
以上的传送设备1000,第一电机1210驱动丝杆1240转动,丝杆1240带动螺母1230转动,螺母1230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即第二传送组件1400相对第一传送组件1300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从而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之间的距离与待点胶产品尺寸相适应。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后文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传送带的方式支撑和传送待点胶产品。又例如,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电机连接滑块1251,通过滑块1251支撑和传送待点胶产品。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撑待点胶产品、效率较高地传送待点胶产品,且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同步带轮1220和同步带1260。同步带轮1220套设于丝杆1240的第一端且与丝杆1240紧固连接,通过同步带轮1220带动丝杆1240转动。同步带1260缠绕同步带轮1220与第一电机1210,通过第一电机1210驱动同步带1260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带轮1220转动。第一电机1210通过同步带轮1220和同步带1260连接丝杆1240的第一端。
第一电机1210通过同步带1260和同步带轮1220连接丝杆1240而不直接连接丝杆1240,能够避免电机直接连接丝杆1240造成电机运转过程的振动对于丝杆1240转动的影响。由此,能够使得丝杆1240的转动更加稳定。而且,同步带1260便于带动多个同步带轮1220的转动,从而实现多个丝杆1240的转动,便于传送设备1000的拓展。
进一步地,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与丝杆相邻设置,直线导轨包括:轨道1252和滑块1251。轨道1252设置在同步带轮1220与第二传送组件1400之间;滑块1251,滑块1251可滑动地连接轨道1252,且滑块1251连接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底部。
直线导轨中的滑块1251相对导轨运动的摩擦力较小而且方向性较好。由此,能够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较顺畅且方向性较好地相对第一传送组件1300运动,更简便地根据待点胶产品的尺寸进行适应性调节。
进一步地,丝杆1240有两个,两个丝杆1240间隔开地沿着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长度方向设置。螺母1230和同步带1260均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丝杆1240一一配合,同步带1260缠绕两个同步带轮1220,通过第一电机1210驱动同步带1260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同步带轮1220转动。直线导轨有两个,两个直线导轨分别与两个丝杆1240一一相邻设置。
电机通过两个丝杆1240和螺母1230从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长方向的两端驱动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能够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更加稳定。两个直线导轨能够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更加顺畅。由此,能够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00更加稳定且顺畅地相对第一传送组件运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第一传送组件130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340、第一侧板1330、第一传送带1320及第二电机1310。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340连接第一侧板13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传送带1320沿着第一侧板133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侧板1330的面对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侧面。第二电机1310连接第一传送带1320,以驱动第一传送带1320转动。第二传送组件140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底座1440、第二侧板1430、第二传送带1420及第三电机1410。两个第二支撑底座1440从第二侧板1430的长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支撑第二侧板1430。第二传送带1420沿着第二侧板1430的长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侧板1430的侧面。第三电机1410连接第二传送带1420,以驱动第二传送带1420转动。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第一传送带1320和第二传送带1420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其中,第一支撑底座1340与第一侧板1330、第二支撑底座1440与第二侧板1430均可以一体成型或是单独部件。通过紧固件连接。传送带的运转能够带动待点胶产品的运动。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撑待点胶产品且效率较高的传送待点胶产品。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1320的高度低于第一侧板1330的顶部的高度,第二传送带1420的高度低于第二侧板1430的顶部的高度。
由此,能够使得待点胶产品的高度低于第一侧板1330和第二侧板1430的高度,避免待点胶产品掉落。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顶升装置1100,顶升装置110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之间,用于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
通过顶升装置1100驱动待点胶产品上升以进行点胶,点胶结束,通过顶升装置1100驱动待点胶产品下降以进行传送。由此,能够提高待点胶产品的平行度,从而提高点胶的精度。而且点胶过程不影响其他待点胶产品的传送,即能够同步实现待点胶产品的点胶和传送,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第二气缸1510和限位挡板1520。第二气缸1510连接在第二侧板1430的背对第二传送带1420的侧面。限位挡板152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气缸1510的顶部且其第二端面对第二传送带1420,通过第二气缸1510驱动限位块进行升降运动,限位挡板1520用于由第二气缸1510驱动而下降以阻挡待点胶产品或由第二气缸1510驱动而上升以放行待点胶产品。
待点胶产品运动至升降装置位置,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停止传送,以便升降装置驱动待点胶产品上升,但是待点胶产品由于惯性或多或少存在偏移现象,容易导致待点胶产品在升降装置的位置偏差,而导致待点胶产品上升过程掉落或待点胶产品位置不满足点胶需求。而设置有第二气缸1510和限位挡板1520的传送设备1000,当待点胶产品运动至预定位置,第二气缸1510驱动限位挡板1520下降,阻挡待点胶产品前进,保证了待点胶产品的停止位置的精度,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当待点胶产品点胶结束或待点胶产品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第二气缸1510驱动限位挡板1520上升,放行待点胶产品。
可选地,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限位挡块1600,限位挡块1600有多个,多个限位挡块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上且位于顶升装置1100上方。当顶升装置1100胶产品至预定位置,限位挡块1600能够阻挡待检测产品上升且使得待点胶产品水平。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顶升装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顶升装置1100包括:支撑座、第一气缸1120、升降板1180、调节板1190及调节螺钉。
首先,说明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两个间隔开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11及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1111的顶端的第二支撑板1112,第二支撑板1112的中部形成有通孔1181。支撑座能够给其他设置在支撑座上的零部件提供稳定地支撑。
接着,说明第一气缸1120。第一气缸1120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112的底部,第一气缸1120包括可伸缩的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时穿过通孔1181突出第二支撑板1112的表面。第一气缸1120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112的底部,使得第一气缸1120的位置稳定,以便第一气缸1120稳定地驱动升降板1180进行升降运动。
接下来,说明升降板1180。升降板1180连接在活塞杆的顶部,通过活塞杆驱动升降板1180进行升降运动。由此,升降板1180的面积相对较大,可支撑待点胶产品的区域更大,增加待点胶产品的稳定性。
最后,说明两个调节板1190和调节螺钉。两个调节板1190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连接在升降板1180的横向的两端,两个调节板1190用于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调节板1190连接升降板1180且相对升降板1180位置可调节。
其中,实现调节板1190连接升降板1180且相对升降板1180位置可调节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例如,调节板1190通过直线导轨连接升降板1180,直线导轨包括轨道和滑动连接轨道的滑块,轨道设置在升降板1180上,滑块连接调节板1190,实现调节板1190相对升降板1180可移动,通过止抵件(螺钉等)穿过滑块与轨道可抵接连接,以当调节板1190的位置调整完毕,使得直线导轨的滑块和轨道位置固定,从而使得调节板1190位置固定。
可选地,升降板1180形成有多个间隔开的螺纹孔1182,通过调节螺钉1182穿过调节板1190与螺纹孔1182螺纹连接,以将调节板1190紧固在升降板1180上。
调节板1190的形状可以为L型,包括横板及连接横板上部或侧部的竖板,在横板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贯穿孔,调节螺钉穿过贯穿孔与升降板1180螺纹连接。调节板1190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在长方体的厚度方向形成有贯穿孔,调节螺钉穿过贯穿孔与升降板1180螺纹连接。
通过两个调节板1190从待点胶产品的两端支撑,能够增加待点胶产品的稳定性,减少待点胶产品升降过程中的晃动和倾斜,避免待点胶产品的跌落。对于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根据待点胶产品的尺寸放置调节板1190在升降板1180的相应的螺纹孔1182位置,通过调节螺钉将调节板1190紧固在升降板1180上,以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由此,能够简便地根据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稳定地支撑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而且调节板1190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使得待点胶产品中部悬空,也便于手动取放待点胶产品。
以上的顶升装置1100,根据待点胶产品的尺寸,将调节板1190放置在升降板1180的相应的螺纹孔1182位置,以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并通过调节螺钉将调节板1190紧固在升降板1180上,将待点胶产品放置在调节板1190上,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112底部的第一气缸1120伸出活塞杆,使得活塞杆穿过通孔1181突出第二支撑板1112表面,驱动连接在活塞杆的顶部的升降板1180进行上升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板1190上升运动,进而带动待点胶产品上升至预定的点胶高度,以进行点胶,当点胶结束,第一气缸1120回缩活塞杆,使得待点胶产品下降。由此,能够稳定地驱动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运动,避免待点胶产品掉落,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使得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产品的升降均稳定。
顶升装置1100也可以配合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待点胶产品,顶升装置1100驱动待点胶产品上升,使得待点胶产品脱离传送装置,以便于对待点胶产品进行点胶。当点胶结束,顶升装置1100驱动待点胶产品下降,使得待点胶产品承载于传送装置,以便于对待点胶产品进行传送。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顶升装置1100还包括浮动接头杆1152、浮动接头底座1151。浮动接头杆1152连接在活塞杆的顶部。浮动接头底座1151连接在浮动接头杆1152的底部。活塞杆通过浮动接头杆1152及浮动接头底座1151与升降板1180连接。
活塞杆直接连接升降板1180,升降板1180的重心不一定在活塞杆的中心线上,即存在“偏心”问题,而造成活塞杆弯曲、第一气缸1120磨损等情况,从而导致待点胶产品的升降不稳定,降低第一气缸1120的性能,缩短第一气缸1120的使用寿命。活塞杆连接浮动接头杆1152,浮动接头杆1152连接浮动接头座,浮动接头座连接升降板1180,活塞杆通过浮动接头杆1152和浮动接头座连接升降板1180,能够吸收“偏心”,有效解决“偏心”问题,提高待点胶产品升降的稳定性,增加第一气缸1120寿命。浮动接头杆1152及浮动接头底座1151已是现有零部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顶升装置1100还包括圆柱轴1141和直线轴承1142。圆柱轴1141竖向设置且连接在升降板1180的底部。直线轴承1142嵌在第二支撑板1112上且与圆柱轴1141相配合,圆柱轴1141能够在直线轴承1142内进行升降运动。
圆柱轴1141在直线轴承1142内升降运动,具有摩擦小,比较稳定,能获得灵敏度高、精度高的平稳直线运动。由此,能够使得升降板1180的升降运动摩擦力小、稳定度高且精度高,从而更稳定更顺畅地带动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圆柱轴1141有多个,多个圆柱轴1141围绕第一气缸1120设置。直线轴承1142有多个,多个直线轴承1142分别与多个圆柱轴1141一一配合。
由此,能够增加升降板1180的水平度,使得升降板1180运动更加平稳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顶升装置1100还包括:底板1130、限位柱1161及限位螺钉1162。述底板1130连接在圆柱轴1141的底部,底板1130能够跟随圆柱轴1141进行升降运动。限位柱1161连接底板1130且突出底板1130的上表面。限位螺钉1162与升降板1180的底部螺纹连接且与限位柱1161相配合,当限位柱1161运动至限位螺钉1162的头部位置,限位柱1161与限位螺钉1162相抵接。
第一气缸1120驱动升降板1180上升,升降板1180带动圆柱轴1141上升,圆柱轴1141带动底板1130上升,底板1130带动限位柱1161上升,当限位柱1161上升至限位螺钉1162的头部位置,限位柱1161与限位螺钉1162相抵接,从而使得升降板1180的运动停止,从而使得待点胶产品在预定位置点胶。而且,通过旋转调节螺钉,能够调节螺钉的头部的高度,从而可以精确调节升降板1180所上升的高度。由此,能够使得待点胶产品精确地上升至预定的点胶位置。
进一步地,顶升装置1100还包括缓冲器1170。缓冲器1170连接底板1130且与第二支撑板1112相抵接,用于对底板1130的上升运动提供缓冲。
第一气缸1120驱动升降板1180上升运动,限位柱1161抵接限位螺钉1162,会发生碰撞,此碰撞产生的振动可能导致待点胶产品掉落,从而导致损坏待点胶产品。缓冲器1170能够使得限位柱1161平缓地接触限位螺母(1230),使得升降板1180的上升运动始终平稳,从而使得待点胶产品的上升运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圆柱轴1141有四个,其中两个圆柱轴1141间隔开地连接在升降板1180的纵向的第一侧,两位两个圆柱轴1141间隔开地连接在升降板1180的纵向的第二侧。直线轴承1142有四个,四个直线轴承1142分别与四个圆柱轴1141一一配合。底板1130包括第一底板1130和第二底板1130,第一底板1130连接在位于升降板1180纵向的第一侧的两个圆柱轴1141的底部,第二底板1130连接在位于升降板1180纵向的第二侧的两个圆柱轴1141的底部。限位柱1161有两个,其中一个限位柱1161连接第一底板1130,另外一个限位柱1161连接第二底板1130。限位螺钉1162有两个,两个限位螺钉1162分别与两个限位柱1161一一配合。缓冲器1170有两个,其中一个缓冲器1170连接第一底板1130,两位一个缓冲器1170连接第二底板1130。
四个圆柱轴1141及直线轴承1142能够使得升降板1180运动更加平稳。两个底板1130、限位柱1161及限位螺母(1230),能够对底板1130的纵向两侧分开调节,以增加升降板1180的水平,避免升降板1180倾斜而导致待点胶产品掉落,增加待点胶产品上升的水平度及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两个调节板1190中,其中一个是基准板,另一个是非基准板,非基准板上形成有调节腰孔,调节螺钉穿过调节腰孔与升降板1180的螺纹孔1182螺纹连接,调节螺钉的头部直径大于调节腰孔的宽度。
基准板放置在升降板1180的螺纹孔1182位置,通过调节螺钉将基准板与升降板1180紧固。非基准板放置在升降板1180的螺纹孔1182位置后,可以根据待点胶产品进一步微调,只要满足腰孔覆盖螺纹孔1182即可,调节完成后,通过调节螺钉将非基准板与升降板1180紧固。由此,能够根据待点胶产品的尺寸更精确地且简便地调整调节板1190的位置,以使得调节板1190的位置与待点胶产品的尺寸更匹配,从而更稳定支撑待点胶产品。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送设备1000和加热设备。
如图6和图7所示,传送设备1000包括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第一传送组件1300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共同支撑产品并传送产品。加热设备400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与第二传送组件之间,以对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支撑的产品进行加热。
由此,能够简便且稳定地对产品进行传送和加热,效率较高,设备成本可控。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送设备1000相比上述实施例的传送设备1000的区别在于通过第一升降器1710、第一顶升板1720、第二升降器1810、第二顶升板1820代替上述实施例的顶升装置1100。
以下具体说明第一升降器1710、第一顶升板1720、第二升降器1810、第二顶升板1820。第一升降器1710设置在第一侧板1330的连接第一传送带1320的侧面。第一顶升板1720连接在第一升降器171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传送带1320的靠近第二传送带1420的一侧。第二升降器1810设置在第二侧板1430的连接第二传送带1420的侧面。第二顶升板1820连接在第二升降器1810的顶部且位于第二传送带1420的靠近第一传送带1320的一侧。第一顶升板1720的顶部和第二顶升板1820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第一顶升板1720与第二顶升板1820用于托起待点胶产品的两端并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
其中,第一升降器1710和第二升降器1810可以为气缸或电机。通过第一升降器1710和第二升降器1810驱动第一顶升板1720和第二顶升板1820上升和下降,以实现承载在第一顶升板1720和第二顶升板1820上的待点胶产品的升降。由此,能够简便且稳定地实现待点胶产品的升降。
如图8至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设备4000包括:加热板4100、加热器4300及吹板4200。
首先,说明加热板4100。加热板4100在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穿孔4110。由此,加热板4100能够提供热量,当气体穿过贯穿孔4110,气体的稳定会上升,便于气体对产品的加热。
接着,说明加热器4300。加热器4300设置在加热板4100内部,通过加热器4300对加热板4100进行加热。加热器4300作为热源,能够稳定地对加热板4100进行加热。
最后,说明吹板4200。吹板4200连接加热板4100的底部,吹板4200在其上表面的加热器4300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4210,吹板4200的顶部形成有与第一凹槽4210连通的供气孔4200,通过供气孔4200对第一凹槽4210提供气体。加热板4100与吹板4200连接,第一凹槽4210形成为内部的密封腔,从而便于容纳气体和将气体通过贯穿孔4110排出。
可选地,加热板4100与吹板420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能够使得加热板4100与吹板4200密封性较好,完全无缝隙,从而便于气体的加热和气体从贯穿孔4110排出。以上只是可选地示例,也可以加热板4100与吹板4200分开设置,通过紧固件连接,便于保养,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
以上的加热装置,外界气体通过供气孔4200进入吹板4200的第一凹槽4210,第一凹槽4210容纳气体,气体通过加热板4100的贯穿孔4110出来,气体经过加热板4100的时候,加热板4100加热气体,具有热量的气体散布到产品上,从而对产品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均匀性好且稳定性高。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加热板4100的形状为长方体,加热板4100在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安装通道,加热器4300为加热棒,加热棒容纳于第一安装通道,贯穿孔4110分布在第一安装通道的两侧。
加热棒对安装通道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长方体形状的加热板4100加热更加均匀,贯穿孔4110分布在安装通道两侧,避免贯穿孔4110与安装孔连通而导致由第一凹槽4210和加热板4100的密封腔室的密封效果下降。
进一步地,加热板4100在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与第一安装通道相邻的第二安装通道,加热设备4000还包括热电偶4400,热电偶4400容纳于第二安装通道,以对加热板4100进行温度检测。通过热电偶4400能够准确获得加热板4100的温度,从而便于提供产品加热所需精确地温度,保证加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加热设备4000还包括过热保护器4510,过热保护器4510连接热电偶4400和加热棒,过热保护器4510用于当热电偶4400检测的温度大于预定阈值时使得加热棒停止加热。
当设备故障,加热棒持续加热,温度超高会造成产品的不良。当温度超过预定阈值(可以根据设定温度值在实际运行中波动范围的极限高值确定),说明加热棒控温失效,设备出故障,过热保护器4510可以切断加热棒的供电,从而使得加热器4300停止加热。由此,能够增加设备的安全性,避免设备稳定过高导致产品不良。
进一步地,过热保护器4510设置在吹板4200的端部,加热设备4000还包括盖板4520,盖板4520容纳过热保护器4510。
由此,通过盖板4520能够保护过热保护器4510,而且也便于过热保护器4510的拆装。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加热设备4000还包括密封垫4600和紧固件。密封垫4600设置在加热板4100与吹板4200之间,吹板4200通过密封垫4600连接加热板4100。紧固件穿过吹板4200和密封垫4600与加热板4100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在加热板4100上形成螺纹孔,螺钉从吹板4200的底部向上穿过吹板4200和密封垫4600,与加热板410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加热板4100、密封垫4600与吹板4200紧密连接。
由此,通过密封垫4600和紧固件能够使得吹板4200、密封垫4600及加热板4100之间没有缝隙,从而保证了吹板4200的第一凹槽4210的密闭性,保证了气体加热的效果。
可选地,密封垫4600为硅胶垫。硅胶垫的耐热性比较好且较软,能够增加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加热板4100在其下表面对应加热板4100的第一凹槽4210的边缘的位置及边缘的两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凹槽4120,第二凹槽412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第二凹槽4120与紧固件间隔开设置,第二凹槽4120内分布有贯穿孔4110。
由于加热板4100和吹板4200紧密连接,加热板4100对应第二凹槽4120外围的区域有加热板4100阻挡,气体无法在此区域排出。而设置第二凹槽4120,将第二凹槽4120和第一凹槽4210连通,通过分布在第二凹槽4120内的贯穿孔4110也能够排出气体,以加热产品。由此,能够增加加热板4100的贯穿孔4110分布面积,从而更大范围地对产品进行加热,增加加热效率。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上料转移装置及下料转移装置。
如图11所示,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第一传送组件1300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共同支撑产品并传送产品。上料移栽装置191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面对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一侧的第一端,以将产品转移至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上料移栽装置1910为上述实施例的上料移栽装置1910。下料移栽装置192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面对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一侧的第二端,以将产品转移出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下料移栽装置1920为上述实施例的下料移栽装置1920。
由此,通过上料移栽装置1910能够将产品便捷且安全地转移至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能够较稳定地接收、承载并转移产品,通过下料移栽装置1920能够将产品便捷且安全地转移出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
移栽装置包括上料移栽装置1910和下料移栽装置1920,升降组件包括上料升降组件1911和下料升降组件1921,滑板包括上料滑板1913和下料滑板1923,夹推组件包括上料夹推组件和下料夹推组件,导轨包括上料导轨1917和下料导轨1925。
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上料移栽装置1910包括:上料升降组件1911、上料驱动组件1912、上料滑板1913、上料夹推组件、光电传感器及控制器。
首先,说明上料升降组件1911、上料驱动组件1912及上料滑板1913。上料驱动组件1912连接上料升降组件1911,通过上料升降组件1911驱动上料驱动组件1912进行升降运动。上料滑板1913连接上料驱动组件1912,通过上料驱动组件1912驱动上料滑板1913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上料升降组件1911和上料驱动组件1912能够便捷地驱动上料滑板1913进行升降运动和水平方向移动。
可选地,上料驱动组件1912为无杆气缸,上料升降组件1911为升降气缸。无杆气缸结构紧凑,能够节省安装控件,稳定性好,而且成本较低。升降气缸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由此,能够稳定且低成本地驱动上料滑板1913进行升降运动和水平方向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选地示例,无杆气缸和升降气缸均可以由电机替换,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配。
接着,说明上料夹推组件。上料夹推组件通过弹性部件与上料滑板1913连接,上料夹推组件用于夹取产品。
通过上料夹推组件能够夹取产品,上料滑板1913带动上料加推组件水平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产品的水平方向移动,以将产品取出。上料滑板1913的带动上料夹推组件升降运动,以实现产品的放行,以便产品后续的传送和点胶。
上料夹推组件夹取产品运动过程中,通常速度较快,以实现大的产能,当产品卡住或上料夹推组件卡住,瞬间的力则可能导致产品损伤或者报废。而上料夹推组件通过弹性部件与上料滑板1913连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即使产品受力卡住或上料夹推组件卡住,弹性部件具有缓冲作用,使得产品的受力增加幅度变得平缓,从而避免产品的损伤或者报废。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良率。可选地,弹性部件可以为弹簧、橡胶块、硅胶块等。
可选地,弹性部件为弹簧。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弹性的弹簧。
接下来,说明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在上料滑板1913上且面对上料夹推组件,用于检测夹推组件与上料滑板1913的相对位移。通过光电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出上料夹推组件的相对位移。例如,产品卡住在承载装置,上料夹推组件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将产品拖出,弹性部件收到拉伸力产生形变,进而产生相对位移。还有上料夹推组件夹料过程产品卡住或上料夹推组件卡住,上料夹推组件也需要大的力才能运行,上料夹推组件也会产生相对位移。上料夹推组件受力大很有可能会造成产品损伤或报废。
最后,说明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光电传感器与上料驱动组件1912,用于用于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对位移超过预定阈值,控制上料驱动组件1912停止工作。
光电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相对位移可以根据产品的易损程度定,比如产品的强度比较高,预定阈值可以设置大一些,比如产品易碎,预定阈值可以设置小一些。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对位移大于预定阈值,说明产品很有可能会损伤,控制上料驱动组件1912停止工作,则可以避免上料驱动组件1912带动上料夹推组件损伤产品,提升产品良率和稳定性。在上料驱动组件1912停止工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报警,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以上的上料移栽装置1910,上料驱动组件1912驱动上料滑板1913水平方向移动,上料滑板1913带动上料夹推组件水平方向移动,上料夹推组件夹取产品,从而实现产品水平方向移动,以将产品取出并进行移动,产品在取出和移动过程中,光电传感器上料夹推组件相对上料滑板1913的相对位移,当上料夹推组件受到阻碍,上料夹推组件的相对位移超过预定阈值,控制器控制上料驱动组件1912停止工作。当产品取放到位,上料夹推组件放下产品,上料升降组件1911驱动上料驱动组件1912下降,上料驱动组件1912带动上料滑板1913下降,上料滑板1913带动上料夹推组件下降,从而放行产品,避免上料夹推组件阻碍产品运行。由此,能够自动化且稳定地进行产品的转移,效率高、产能大、安全性好且产品良率高,避免产品因受力过大而损伤或报废。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上料移栽装置1910还包括夹爪组件1914。夹爪组件1914包括夹爪气缸1914A、上夹块1914B及下夹块1914C,夹爪组件1914通过夹爪气缸1914A与上料滑板1913连接,上夹块1914B与下夹块1914C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均与夹爪气缸1914A连接,通过夹爪气缸1914A控制上夹块1914B与下夹块1914C之间的夹合或分离,以夹取或放下产品。
气缸控制上夹块1914B与下夹块1914C夹合,则夹取产品。气缸控制上夹块1914B与下夹块1914C分离,则方向产品。由此,能够较便捷的取放产品,稳定性高且成本可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上料移栽装置1910还包括上料导轨1917。上料导轨1917设置在上料滑板1913与上料驱动组件1912之间,上料滑板1913通过上料导轨1917与上料驱动组件1912滑动连接。
导轨的运动摩擦力小且方向性好。由此,上料驱动组件1912能够方向性好且较顺畅地驱动上料滑板1913运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下料移栽装置1920包括:下料升降组件1921、下料驱动组件1922、下料滑板1923、下料夹推组件、光电传感器及控制器。
下料移栽装置1920与上料移栽装置1910的区别为夹推组件不同,即上料夹推组件和下料夹推组件不同,上料夹推组件用于夹取产品,下料夹推组件用于推开产品,其余结构类似。
下料升降组件1921驱动下料驱动组件1922上升,带动下料驱动组件1922上升,下料驱动组件1922带动下料滑板1923上升,下料滑板1923带动夹推组件上升至产品位置,下料驱动组件1922带动下料滑板1923水平方向移动,下料滑板1923带动下料夹推组件水平方向运动,从而将产品推开。光电传感器检测下料夹推组件相对下料滑板1923的相对位移,当相对位移大于预定阈值,说明产品很有可能卡住,控制下料驱动组件1922停止工作,下料夹推组件停止运动,避免推伤或推碎产品。在下料驱动组件1922停止工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报警,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而且下料夹推组件通过弹性部件与下料滑板1923连接,即使产品受力卡住或下料夹推组件卡住,弹性部件具有缓冲作用,使得产品的受力增加幅度变得平缓,从而避免产品的损伤或者报废,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良率。可选地,弹性部件可以为弹簧、橡胶块、硅胶块等。由此,能够自动化且稳定地进行产品的转移,效率高、产能大、安全性好且产品良率高,避免产品因受力过大而损伤或报废。
进一步地,下料夹推组件包括推料片1924。推料片1924包括竖板及与垂直连接竖板底部的横板,横板上形成有腰孔,通过紧固件穿过腰孔将推料片1924连接于滑板,夹推组件通过推料片1924推开产品。
通过紧固件和腰孔配合,能够调整推料片1924的位置,以便根据不同产品进行相应调整。推料片1924能够简便地推开产品,以将产品转移。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上料移栽装置191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挡料片1915及第一传感器1916。第一安装板与上料驱动组件1912的外侧相连。挡料片1915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顶部且面对上料驱动组件1912,以阻挡产品。第一传感器1916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顶部且面对上料驱动组件1912,第一传感器1916设置在挡料片1915的后方的预定位置,以检测是否有上料滑板1913。控制器还连接上料升降组件1911、夹爪气缸1914A及第一传感器1916,当第一传感器1916检测到上料滑板1913,控制器控制上料驱动组件1912停止工作,控制夹爪气缸1914A使得上夹块1914B与下夹块1914C分离,以放下产品,并控制上料升降组件1911驱动上料驱动组件1912下降,从而带动挡料片1915下降,以放行产品。
其中,挡料片1915可移动地连接安装板的顶部及第一传感器1916可移动地连接安装板的顶部都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安装板的顶部形成有多个间隔开排列的螺纹孔,挡料片1915和第一传感器1916形成有腰孔,移动挡料片1915和第一传感器1916,使得其腰孔与螺纹孔相对应,通过螺钉使得挡料片1915与安装板紧固、及使得第一传感器1916与安装板紧固。第一传感器1916距离挡料片1915的预定距离需要小于或等于上夹块1914B远离夹爪气缸1914A的一端与上料滑板1913的远离夹爪组件1914的一端的距离,以使得挡料片处于产品后方。后方为产品运动方向的后方,即上料移栽装置1910在前方,下料移栽装置1920在后方。
夹爪组件1914夹取产品,上料驱动组件1912带动上料滑板1913,上料滑板1913带动夹爪组件1914运动,上料滑板1913运动至第一传感器1916位置,夹爪组件1914放下产品,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带动产品前进至挡料片1915位置,产品停止前进,上料升降组件1911驱动上料驱动组件1912下降,上料驱动组件1912带动挡料片1915下降至产品下方,产品继续有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带动前进。由此,能够简便且稳定地转移产品至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
进一步地,点胶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450,第二传感器145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或第二传送组件1400靠近下料移栽装置1920的一端。控制器还连接第二传感器1450和下料升降组件1921,当所第二传感器1450感应到产品,控制器控制下料升降组件1921上升,并控制下料驱动组件1922驱动下料滑板1923运动,从而带动推料片1924运动,以将产品推出。
第二传感器145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00或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靠近下料移栽装置1920的一端(即下料端),第二传感器1450感应到产品,控制器控制下料升降组件1921上升,从而带动推料片1924上升至产品位置,并控制下料驱动组件1922驱动下料滑板1923运动,从而带动推料片1924运动,推料片1924将产品推出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第一传送组件1300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组件1300通过第一传送带支撑产品。第二传送组件1400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第二传送带支撑产品。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横截面为圆形。
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能够效率较高且稳定地传送产品。横截面为圆形的传送带与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从而摩擦力小,从而使得移栽装置更顺畅地转移产品。
下面,首先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胶设备3000。
如图16至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点胶设备3000包括:第一直线模组3200、第一导轨、第二直线模组3400及点胶装置3100。
首先,说明第一直线模组3200和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一直线模组3200间隔开设置,第一导轨包括第一轨道3310和沿着第一轨道3310可滑动的第一滑块3320。其中,直线模组可以是丝杆型直线模组、直线电机型直线及皮带型直线模组。例如,直线电机型直线模组可以包括:铝型材、直线电机、导轨等,丝杆型直线模组可以包括:旋转电机、丝杆、滑块、导轨、铝型材等,皮带型直线模组可以包括旋转电机、皮带、导轨、铝型材、联轴器等。第一直线模组3200能够提供运动的动力。第一滑块3320沿着第一轨道3310滑动,相对摩擦力较小,从而使得第一滑块3320的运动比较顺畅。
接着,说明第二直线模组3400。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滑块3320且其第二端连接第一直线模组3200,通过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进行纵向运动。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进行纵向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带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带动第一滑块3320沿着第一轨道3310运动,从而实现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平稳且顺畅地进行纵向运动。
最后,说明点胶装置3100。点胶装置3100连接第二直线模组3400,通过第二直线模组3400驱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其中,点胶装置3100用于对产品进行点胶。第二直线模组3400驱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进行纵向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带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纵向运动,从而能够使得点胶装置3100面对产品的各个位置,便于简便且精确地点胶。
以上的点胶设备3000,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进行纵向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带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带动第一滑块3320沿着第一轨道3310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带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纵向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驱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由此,点胶装置3100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运动,从而能够简便且稳定地对产品进行点胶,效率高且成本可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点胶设备30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3330。第一连接板3330设置于第一滑块3320之上,第一滑块3320通过第一连接板3330与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连接。
通过第一连接板3330能够增加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高度一致,保持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平衡。由此,能够提高第二直线模组3400运动的稳定性,便于第二直线模组3400稳定地带动点胶装置3100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直线模组3200包括第一点胶、第一丝杆及第二连接板3220。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四电机3210相连,通过第四电机3210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二连接板3220套设在第一丝杆上,通过第一丝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3220进行纵向运动,第一直线模组3200通过第二连接板3220与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的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3220纵向运动,第二连接板3220从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二端带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进行纵向运动。丝杆型直线模组成本低且稳定性高。由此,第一直线模组3200能够稳定地驱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进行纵向运动,效率高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第二直线模组3400包括:底板3410、第五电机3420、第二丝杆及第三连接板3430。第二直线模组3400通过底板3410连接第一连接板3330与第二连接板3220。第五电机3420设置在底板3410的一端。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五电机3420相连,通过第五电机3420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三连接板3430连接第二丝杆,通过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三连接板3430进行横向运动,第二直线模组3400通过第三连接板3430与点胶装置3100连接。
底板3410能够给第五电机3420、第二丝杆及第三连接板3430提供稳定地支撑。第五电机3420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三连接板3430进行横向运动,第三连接板3430带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由此,第二直线模组3400能够简便且稳定地驱动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3330上设有第一加强筋3510,第二连接板3220上设有第二加强筋3520。
通过第一加强筋3510连接第一连接板3330和底板3410,通过第二加强筋3520连接第二连接板3220和底板3410。由此,通过第一加强筋3510和第二加强筋3520能够使得底板3410和第一连接板3330、第二连接板3220的连接稳定,从而便于底板3410能够更稳定地支撑第五电机3420、第二丝杆及第三连接板3430。
进一步地,第二直线模组3400还包括两个第二导轨3600。两个第二导轨3600设置在底板3410与第三连接板3430之间,第二导轨3600包括第二轨道以及沿着第二轨道可滑动的第二滑块,两个第二轨道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地沿着底板3410的横向设置,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三连接板3430连接。
第三连接板3430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带动第三连接板3430沿着第二轨道进行横向运动,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3600相对运动摩擦力小且直线性较好。由此,能够使得第三连接板3430顺畅且稳定地进行横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如图18和图19所示,点胶装置3100包括:第六电机3110、第四连接板3120、喷阀、图像采集组件、处理器及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
首先,说明第六电机3110和第四连接板3120。第四连接板3120连接第六电机3110,通过第六电机3110驱动第四连接板3120进行升降运动。第六电机3110的精度较高,由此,通过第六电机3110能够精度较高地驱动第四连接板3120进行升降运动,以满足高精度的点胶高度的需求。
接着,说明喷阀。喷阀连接第四连接板3120,通过第四连接板3120带动喷阀进行升降运动,喷阀用于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喷阀可以包括高频撞针和喷嘴,通过高频撞针和喷嘴喷射出胶水,从而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由此,能够较便捷且稳定地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喷阀已是现有部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接下来,说明图像采集组件及处理器。图像采集组件连接第四连接板3120且与喷阀间隔开,用于采集胶水图像,处理器连接图像采集组件,用于根据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胶水图像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
对于胶水的缺陷检测,也可以通过用户对采集的胶水图像进行人为判定,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自动判定。处理器自动判定的方法可以包括:将良品胶水的图像和缺陷胶水的图像提供给处理器进行机器学习,以使得处理器能够识别出当前图像是良品的胶水的图像和还是缺陷的胶水的图像的能力,当处理器接收来自图像采集组件的胶水的图片,进行判断此胶水的图像是良品的胶水图像还是缺陷的胶水的图像。当检测当前胶水的图像为缺陷的胶水的图像,可以进行报警,以提醒相关人员处理。对于胶水的尺寸的检测,当检测到胶水的尺寸不合格时,也可以进行报警,以提醒相关人员处理。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及时且准确地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
可选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相机3140和环形光源。图像采集组件通过相机3140采集胶水图像。环形光源设置在相机3140的下方,用于对胶水进行照明。通过环形光对胶水照明,便于相机3140获得清晰的胶水图像,从而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选地示例,图像采集组件也可以为摄像头等,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配,即任何能够采集胶水图像的组件均应该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
最后,说明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连接第四连接板3120且与图像采集组件相邻,用于测量胶水的高度。
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及时且准确地检测出胶水的高度。当检测到胶水的高度不合格时,也可以进行报警,以提醒相关人员处理。
可选地,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为点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或线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通过点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或线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能够准确地获取胶水的高度。
以上的点胶装置3100,待点胶产品放置在第六电机3110装置的下方,第六电机3110驱动第四连接板3120下降,第四连接板3120带动喷阀下降,从而使得喷阀距离待点胶产品的高度处于预定高度,喷阀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在点胶的过程中或点胶结束后,通过图像采集组件及处理器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检测出胶水的高度。由此,能够以非接触地方式及时且准确地检测出胶水的尺寸、高度及缺陷,效率高且稳定性高。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喷阀有多个,多个喷阀间隔开地设置,多个喷阀用于分别将不同种类的胶水转移至待检测产品不同的位置。
有些待点胶产品上需要不同种类的胶水或不同批次的产品需求不同种类的胶水,如果一个点胶装置3100只转移一种胶水,则需要多个点胶机作业,效率低且成本较高。通过多个喷阀分别将不同种类的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能够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喷阀包括第一喷阀3131、第二喷阀3132及第三喷阀3133,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的高度可调。
例如,第一喷阀3131与第四连接板3120固定连接,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与第四连接板3120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方式或自动调节方式调整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的高度,使得当前点胶的喷阀位置低于其他的喷阀,从而避免其他喷阀阻碍当前点胶的喷阀达到预定点胶高度,造成无法精确点胶的情况。
进一步地,点胶装置3100还包括两个直线导轨3160。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分别通过两个直线导轨3160与第四连接板3120滑动连接。直线导轨3160的方向性好且摩擦力较小。由此,能够保证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高度的调节的竖直性较好,且调节较顺畅。
更进一步地,点胶装置3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连接两个喷阀气缸3170、第一喷阀3131、第二喷阀3132及第三喷阀3133。当第一喷阀3131进行胶水转移的时候,第一控制器控制两个喷阀气缸3170驱动第二喷阀3132和第三喷阀3133进行上升运动,以使得第二喷阀3132与第三喷阀3133的高度大于第一喷阀3131的高度。当第二喷阀3132或第三喷阀3133进行胶水转移的时候,第一控制器控制喷阀气缸3170驱动胶水转移的第二喷阀3132或第三喷阀3133进行下降运动,以使得胶水转移的第二喷阀3132或第三喷阀3133的高度低于其他喷阀的高度。
由此,能够自动控制当前点胶的喷阀的高度低于其他喷阀,效率高且稳定性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选地示例,喷阀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五个、六个等。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点胶装置31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连接处理器、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第六电机3110及喷阀,以根据处理器检测出的胶水的尺寸和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检测出的胶水的高度,控制第六电机3110和喷阀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检测到胶水的高度偏低,第二控制器调整喷阀的开度,使得喷阀的开度增大。处理器检测到胶水的宽度偏大,可以减小喷阀的开度和/或控制第六电机3110驱动喷阀上升,从而调高喷阀的高度。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料设备2000。上料设备和下料设备结构一致,上料设备和下料设备的结构以下统称为上下料设备2000的结构。
如图20和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上下料设备2000包括:支撑架2110、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及料盒组件2140。
首先,说明支撑架2110。支撑架2110提供稳定地支撑,以安装其他部件。
接着,说明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竖向设置且其侧面连接支撑架2110。其中,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是丝杆型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直线电机型直线及皮带型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例如,直线电机型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可以包括:铝型材、直线电机、导轨等,丝杆型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可以包括:旋转电机、丝杆、滑块、导轨、铝型材等,皮带型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可以包括旋转电机、皮带、导轨、铝型材、联轴器等。
可选地,支撑架2110的形状为U形,包括竖板和两个侧板。支撑架2110通过竖板连接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的侧面。两个侧板连接在竖板的两侧。由此,U形的支撑架2110能够稳定的支撑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便于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稳定地升降料盒组件2140。
最后,说明料盒组件2140。料盒组件2140连接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的与支撑架2110相背的一侧,通过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进行升降运动。料盒组件2140包括拖板2147、第一挡板2141及第二挡板2142。料盒组件2140通过拖板2147连接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第一挡板2141竖向连接拖板2147的上表面,第一挡板2141的侧壁形成有第一插槽,第一挡板2141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可调节。第二挡板2142与第一挡板2141相对设置且面对第一插槽,第二挡板2142的面对第一挡板2141的侧壁形成有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的第二插槽,第二挡板2142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可调节。料盒组件2140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夹持产品。
第一挡板2141和第二挡快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均可调,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使得不同尺寸的产品均能被夹持在第一挡板2141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挡板2142的第二插槽。
以上的上下料设备2000,支撑架2110稳定地支撑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进行升降运动,料盒通过第一挡板2141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挡板2142的第二插槽夹持产品,从而能够实现产品的取料位置一致,便于自动化的上下料。而且,第一挡板2141和第二挡快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均可调,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使得不同尺寸的产品均能被夹持在第一挡板2141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挡板2142的第二插槽。由此,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的上下料,结构简便,效率高且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拖板2147的与第一挡板214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腰孔,与第二挡板214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腰孔。料盒组件2140还包括第一挡块2145和第二挡块2146。第一挡块2145连接第一挡板2141的与第一插槽相背的一侧,第一挡板2141通过第一挡块2145可移动地连接拖板2147,拖板2147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腰孔连接第一挡块2145。第二挡块2146连接第二挡板2142的与第二插槽相背的一侧,第二挡板2142通过第二挡块2146可移动地连接拖板2147,拖板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腰孔连接第二挡块2146。
通过第一挡块2145带动第一挡板2141、第二挡块2146带动第二挡板2142进行移动,以与产品的尺寸相适应,当第一挡块2145和第二挡块2146的位置调整好,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挡块2145与拖板2147的第一腰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挡块2146与拖板2147的第二腰孔,将第一挡块2145、第二挡块2146紧固连接在拖板2147上。由此,能够简便地实现第一挡板2141和第二挡板2142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可调节,以满足不同尺寸的产品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选地示例,还可以:第一挡板2141和第二挡板2142可以连接磁铁,以使得第一挡块2145和第二挡块2146吸附在拖板2147上,当需要调整位置的时候,推拉磁铁即可,即任何可以调节第一挡块2145、第二挡块2146相对拖板2147的位置的结构均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为蝶形螺母和与蝶形螺母相配合的螺栓。
通过螺栓和蝶形螺母能够方便进行松紧,从而更加便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2146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料盒组件2140还包括第三挡板2143和第四挡板2144。第三挡板2143连接在第一挡板2141与第二挡板2142的顶端。第四挡板2144连接在第一挡板2141与第二挡板2142的底端。
通过第三挡板2143和第四挡板2144能够增加料盒组件2140的稳定性。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夹持产品。
进一步地,料盒组件2140有多个,多个料盒组件2140竖向排成一列。上下料设备2000还包括上下料连接板2130。上下料连接板2130的一侧连接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且其另一侧连接多个料盒组件2140的拖板2147,多个料盒组件2140的拖板2147通过上下料连接板2130连接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
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上下料连接板2130进行升降运动,上下料连接板2130带动多个料盒组件2140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可以夹持更多的产品。关于料盒的数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而定,例如3个、5个等。由此,能够夹持更多的产品,增加产能,且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上下料设备2000还包括机箱2150和滚轮2160。机箱2150的形状为长方体且在其内部形成有腔室,腔室容纳支撑架2110、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及料盒组件2140。滚轮2160连接在机箱2150的底部。
由此,能够方便上下料设备2000的移动,且增加上下料设备2000内部的洁净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点胶系统,包括:上料设备、传送设备1000及下料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上下料设备2000作为上料设备。传送设备1000设置在上料设备的下游,传送设备1000包括传送装置、连接传送装置前端的上料移栽装置及连接传送装置后端的下料移栽装置,上料移栽装置用于将承载在上料设备的料盒组件2140的产品转移至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装置通过传送带接收并传送产品,下料移栽装置用于将位于传送带的产品转移至下料设备的料盒组件2140。下料设备设置在传送设备1000的下游,同样体,采用上述实施例的上下料设备2000作为下料设备。
上料设备承载产品,上料移栽装置将承载在上料设备的产品放置在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上,传送带传送产品,下料移栽装置将承载在传送带的产品转移至下料设备,下料设备接收并承载产品。由此,自动化地对产品进行上下料及传送,效率高且稳定性高。
可选地,上料移栽装置通过夹爪从上料设备夹取产品,并将产品转移至传送带上,下料移栽装置通过推料片的方式将传送带上的产品推出至下料设备。
进一步地,上料设备的料盒组件2140与下料设备的料盒组件2140均形成有多个竖向均匀间隔开排列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点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上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和上料移栽装置,以使得上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和上料移栽装置进行如下动作:上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运动,以使得承载首片待转移的产品的上料设备的第一插槽的高度与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或高于传送带,当首片待的产品转移完成,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移动第一插槽间隔的距离,以便于下一片产品转移。
通过多个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能够夹持多个产品。上料设备承载产品,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运动,承载首片待转移的产品的上料设备的第一插槽的高度与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或高于传送带,上料移栽装置转移产品至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传送产品。当首片待转移的产品转移完成,上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上升或下降第一插槽间隔的距离,从而使得承载有下一片产品的第一插槽对应上料移栽装置,以便于下一片产品的转移。由此,能够顺畅且稳定地进行产品的上料和传送。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连接下料移栽装置及下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以使得下料移栽装置及下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进行如下动作:下料设备的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运动,以使得待接收首片产品的下料设备的第一插槽的高度与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或低于传送带,当首片待转移的产品接收完成,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移动第一插槽间隔的距离,以便于接收下一片产品。
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运动,待接收首片产品的下料设备的第一插槽的高度与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或低于传送带,下料移栽装置将首片产品推出至下料设备的第一插槽。当首片待转移的产品接收完成,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料盒组件2140上升或下降第一插槽间隔的距离,以便于接收下一片产品。由此,能够顺畅且稳定地进行产品的下料。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用于对产品进行上料;
传送设备(1000),所述传送设备(1000)设置在所述上料设备的下游,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设备的产品并传送产品;
点胶设备(3000),所述点胶设备(3000)架设于所述传送设备(1000),用于对产品进行点胶;
下料设备,所述下料设备设置在所述传送设备(1000)的下游,用于对来自所述传送设备(1000)的产品进行下料,
所述传送设备(1000)包括:
第一电机(1210);
丝杆(1240),所述丝杆(124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10),通过第一电机(1210)驱动所述丝杆(1240)转动;
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1240),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1240)相配合,通过所述丝杆(1240)带动所述螺母沿着所述丝杆(1240)的延伸方向运动;
第一传送组件(1300),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连接在所述丝杆(1240)的第二端;
第二传送组件(1400),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套设于所述丝杆(1240)且与所述螺母相连接,通过所述螺母带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运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用于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移栽装置,所述移栽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面对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一侧,所述移栽装置包括:
升降组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进行升降运动;
滑板,所述滑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板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夹推组件,所述夹推组件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夹推组件用于夹取或推开产品;
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滑板上且面对所述夹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夹推组件与所述滑板的相对位移;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对位移超过预定阈值,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工作;
还包括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4000)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之间,以对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支撑的产品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设备包括:
加热板(4100),所述加热板(4100)在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穿孔(4110);
加热器(4300),所述加热器(4300)设置在所述加热板(4100)内部,通过所述加热器(4300)对所述加热板(4100)进行加热;
吹板(4200),所述吹板(4200)连接所述加热板(4100)的底部,所述吹板(4200)在其上表面的所述加热器(4300)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4210),所述吹板(4200)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210)连通的供气孔(4220),通过所述供气孔(4220)对所述第一凹槽(4210)提供气体;其中,
所述加热板(4100)在其下表面对应所述加热板(4100)的所述第一凹槽(4210)的边缘的位置及边缘的两侧的位置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4120),所述第二凹槽(4120)内分布有所述贯穿孔(4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包括:
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340)及第一侧板(1330),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340)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3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传送带(1320),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33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330)的面对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的侧面;
第二电机(1310),所述第二电机(1310)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以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转动,
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包括:
两个第二支撑底座(1440)及第二侧板(143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440)从所述第二侧板(1430)的长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支撑所述第二侧板(1430);
第二传送带(1420),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430)的长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侧板(1430)的侧面;
第三电机(1410),所述第三电机(1410)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以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转动,
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所述第二传送组件(1400)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共同支撑待点胶产品并传送待点胶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
第一升降器(1710),所述第一升降器(171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330)的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的侧面;
第一顶升板(1720),所述第一顶升板(1720)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器(171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的靠近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的一侧;
第二升降器(1810),所述第二升降器(1810)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1430)的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的侧面;
第二顶升板(1820),所述第二顶升板(1820)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器(181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420)的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1320)的一侧;
所述第一顶升板(1720)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顶升板(1820)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所述第一顶升板(1720)与所述第二顶升板(1820)用于托起待点胶产品的两端并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设备(1000)还包括:
顶升装置(1100),所述顶升装置(1100)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300)和第二传送组件(1400)之间,用于对待点胶产品进行升降,所述顶升装置(1100)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间隔开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11)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111)的顶端的第二支撑板(11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12)的中部形成有通孔(1181);
第一气缸(1120),所述第一气缸(1120)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112)的底部,所述第一气缸(1120)包括可伸缩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时穿过所述通孔(1181)突出所述第二支撑板(1112)的表面;
升降板(1180),所述升降板(1180)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通过所述活塞杆驱动所述升降板(1180)进行升降运动;
两个调节板(1190),两个所述调节板(1190)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升降板(1180)的横向的两端,两个所述调节板(1190)用于支撑待点胶产品的两端,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且相对所述升降板位置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设备(3000)包括:
第一直线模组(3200);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3200)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轨道(3310)和沿着所述第一轨道(3310)可滑动的第一滑块(3320);
第二直线模组(3400),所述第二直线模组(34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320)且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模组(3200),通过所述第一直线模组(3200)驱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3400)进行纵向运动;
点胶装置(3100),所述点胶装置(3100)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模组(3400),通过所述第二直线模组(3400)驱动所述点胶装置(3100)进行横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包括:
第六电机(3110);
第四连接板(3120),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连接所述第六电机(3110),通过所述第六电机(3110)驱动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进行升降运动;
喷阀,所述喷阀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带动所述喷阀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喷阀用于将胶水转移至待点胶产品上;
图像采集组件及处理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且与所述喷阀间隔开,用于采集胶水图像,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所述胶水图像检测出胶水的尺寸和/或胶水的缺陷;
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315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120)且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相邻,用于测量胶水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阀有多个,多个所述喷阀间隔开地设置,多个所述喷阀用于分别将不同种类的胶水转移至待检测产品不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与所述下料设备的结构一致,均包括:
支撑架(2110);
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所述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竖向设置且其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架(2110);
料盒组件(2140),所述料盒组件(2140)连接所述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的与所述支撑架(2110)相背的一侧,通过所述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驱动所述料盒组件(2140)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料盒组件(2140)包括:
拖板(2147),所述料盒组件(2140)通过所述拖板(2147)连接所述上下料直线模组(2120);
第一挡板(2141),所述第一挡板(2141)竖向连接所述拖板(2147)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挡板(2141)的侧壁形成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挡板(2141)相对所述拖板(2147)的位置可调节;
第二挡板(2142),所述第二挡板(2142)与所述第一挡板(2141)相对设置且面对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挡板(2142)的面对所述第一挡板(2141)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槽相对应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挡板(2142)相对所述拖板(2147)的位置可调节,
所述料盒组件(2140)通过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夹持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1024.3A CN1122069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点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1024.3A CN1122069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点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6998A CN112206998A (zh) | 2021-01-12 |
CN112206998B true CN112206998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7405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41024.3A Active CN1122069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点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069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7928A (zh) * | 2021-07-29 | 2021-10-01 | 深圳鼎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点胶工件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
CN114833040B (zh) * | 2022-05-13 | 2024-01-05 |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涂胶方法及新能源电驱动端盖涂胶设备 |
CN116351648B (zh) * | 2023-03-31 | 2023-11-17 |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点胶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26442U (zh) * | 2017-07-25 | 2018-04-13 | 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转料装置 |
CN109513578A (zh) * | 2019-01-22 | 2019-03-26 |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单轨点胶机及其点胶工艺 |
CN210146354U (zh) * | 2018-11-02 | 2020-03-17 | 深圳市腾盛精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点胶设备 |
CN211330101U (zh) * | 2019-11-19 | 2020-08-25 | 恩捷斯智能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
CN211563540U (zh) * | 2019-12-30 | 2020-09-25 | 苏州矩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点胶机加热传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17951B2 (en) * | 2002-01-28 | 2009-11-17 | Nordson Corporation | Compact heated air manifolds for adhesive application |
TWI231244B (en) * | 2002-06-28 | 2005-04-21 | Esec Trading Sa | Clamping element with an integrated force sensor |
CN103471120B (zh) * | 2013-09-06 | 2016-06-22 | 昆山市利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余热锅炉的清灰传动机构 |
CN104880346A (zh) * | 2015-05-08 | 2015-09-02 | 无锡华工薄板有限公司 | 冷轧薄板用自动化夹具 |
CN208182129U (zh) * | 2018-04-20 | 2018-12-04 | 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模块夹持机构 |
CN108946376B (zh) * | 2018-07-27 | 2021-12-17 | 毛琴飞 | 一种输送装置 |
CN109650071B (zh) * | 2018-12-27 | 2024-01-09 | 宁波图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屏排插机 |
CN210034030U (zh) * | 2019-03-19 | 2020-02-07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直线位移传感器与液压缸在水平安装的柔性连接结构 |
CN112935862B (zh) * | 2020-02-12 | 2022-07-08 | 菲舍卡勒机床(佛山)有限公司 | 一种机床 |
CN111617943B (zh) * | 2020-06-02 | 2021-10-08 | 广州市诺的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电路板印胶装置的工作方法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11041024.3A patent/CN1122069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26442U (zh) * | 2017-07-25 | 2018-04-13 | 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转料装置 |
CN210146354U (zh) * | 2018-11-02 | 2020-03-17 | 深圳市腾盛精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点胶设备 |
CN109513578A (zh) * | 2019-01-22 | 2019-03-26 |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单轨点胶机及其点胶工艺 |
CN211330101U (zh) * | 2019-11-19 | 2020-08-25 | 恩捷斯智能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
CN211563540U (zh) * | 2019-12-30 | 2020-09-25 | 苏州矩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点胶机加热传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6998A (zh) | 2021-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06998B (zh) | 点胶系统 | |
CN108689111B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测试用自动上料设备 | |
CN107363509B (zh) | 压缩机转子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 |
CN115588639B (zh) | 芯片供给装置及芯片供给方法 | |
CN108971024B (zh) | 一种气密性检测用设备 | |
CN209367194U (zh) | 一种用于载具循环的流水线 | |
CN211217570U (zh) | 一种活塞检测机 | |
CN108326547B (zh) | 阻尼器的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 |
CN108002034A (zh) | 一种玻璃存取装置及储存、抓取玻璃的方法 | |
CN215796931U (zh) | 一种防爆片供料装置 | |
CN117282688B (zh) | 一种磁体外观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 |
CN111482781A (zh) | 一种镜头组装设备 | |
CN112221876B (zh) | 传送设备及点胶系统 | |
CN116351648B (zh) | 点胶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 |
CN112047067B (zh) | 一种托盘治具及托盘传送机构 | |
CN105931892A (zh) | 行程开关配件装配机的安装机构 | |
CN111992422B (zh) | 点胶设备及电池 | |
CN108787487A (zh) | 锂电池检验机 | |
CN108663633A (zh) |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 |
CN109030908A (zh) | 一种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 |
CN211570057U (zh) | 全自动锁瓶盖机 | |
CN109227114B (zh) | 空心电梯导轨连接件的自动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0754445U (zh) | 一种铁芯平整设备 | |
CN114405756A (zh) | 一种涂胶固化设备 | |
CN218055979U (zh) | 硅片保护层自动放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