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2524U -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2524U
CN211292524U CN201921825909.5U CN201921825909U CN211292524U CN 211292524 U CN211292524 U CN 211292524U CN 201921825909 U CN201921825909 U CN 201921825909U CN 211292524 U CN211292524 U CN 211292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smooth
rod motor
guide rail
smooth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59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轲
黄斌
李亚飞
蓝荟琳
蔡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9218259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2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2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2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涉及一种阻力测试装置,它包括试验基座以及依次设置在试验基座上的第一试验安装区及第二试验安装区,所述第一试验安装区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及扭矩测量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试验安装区包括压紧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同轴连接于所述压紧装置,并且所述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基座可移动地连接,使得该测试装置多功能、占地小、成本低,操作方便及易拆卸。

Description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力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能源利用观念逐渐地改变了,由原来的能源使用无度到能源短缺时,国家出台节能政策主张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我国为体现节能的规范性及严肃性,于199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都体现了我们现时代对节约能源,对能源利用的重视。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能源的使用无处不在,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能源,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各种交通工具、各种水利设施等。能源短缺问题不仅在我国出现,而且在全球都存在着能源短缺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全球都在采取节能措施以较好的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各种工具的设计中,人类一直在追求高效的能源利用,即以消耗较少的能源达到更好的性能。人类在寻找尽可能节约能源的途径时,其中一条主要的途径就是尽量减少摩擦阻力。摩擦阻力无处不在,当一个物体物体做速度很高的运动时,毫无疑问地,会受到摩擦阻力,而这个摩擦阻力大约会占据总阻力的2/5,例如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超音速飞行器在做高速运动时,其受到的摩擦阻力甚至可以达到总阻力的一半。减少摩擦阻力从而减少能耗是一种较好的节能方式,这就使得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地减少摩擦阻力显得至关重要。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们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减少摩擦阻力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的理论推演及实验研究,并且在若干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仿生非光滑表面具有不错的减少阻力的功效,逐渐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所认知并且推崇,其得到的许多理论成果开始投入到各种工程的实际应用当中。这样的减少摩擦阻力的方式,并非越趋近于光滑壁面,流体流动阻力就越小,这显然不同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如今,科学家们还在对各种生物表面进行研究,一些仿生非光滑表面已经小规模地应用到了各种工程中去,但是对它们的研究并不足以达到大规模地,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地方的程度,研究者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仿生非光滑表面名称开始出现,仿生研究有了名称上的突破,是对土壤生物外部形态的理论诠释和总结。仿生非光滑表面建立的基础是界面粘附系统中的非光滑效应。非光滑表面的基本内容就是非光滑表面可以减少表面相对运动的切向阻力。
随着对减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往往现有的需要借助风洞、水洞和水槽等阻力测试装置,而这些装置占地大、成本高、操作复杂、不易拆卸、试验条件高以及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试验等因素影响,难以在普通试验室普及。不仅如此,一些摩擦阻力测试装置,对压紧力不能进行控制,实现对照实验,并且不能针对不能形状的非光滑表面进行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的摩擦阻力测试装置存在的笨重不易携带及不易拆卸的问题,并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摩擦阻力测试装置存在的笨重不易携带及不易拆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以使针对上述现有的摩擦阻力测试装置存在的笨重不易携带及拆卸的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基座以及依次设置在试验基座上的第一试验安装区及第二试验安装区,所述第一试验安装区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及扭矩测量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试验安装区包括压紧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同轴连接于所述压紧装置,并且所述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基座可移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动力轴固定组件,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传动轴固定组件、非光滑壁面组件以及光滑壁面组件,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与所述非光滑壁面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具有非光滑壁面,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具有光滑壁面,所述非光滑壁面与所述光滑壁面活动式相对压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至少一设置在导轨上的导轨平台及至少一动力组件,所述设置在导轨上的导轨平台与所述动力组件沿着导轨可移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支座以及第一联轴器,其中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支座上,所述扭矩测量装置包括第二联轴器、扭矩传感器及传感器支座,所述扭矩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座上,所述电机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体、至少一第一轴承以及动力轴,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动力轴上,所述第一套筒体具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第二套筒体、牙嵌式联轴器以及传动轴,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套筒体具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第二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适配连接,所述动力轴与所述传动轴通过牙嵌式联轴器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包括样件支撑架及非光滑壁面盖板,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与所述样件支撑架槽接,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包括光滑壁面压板、压板支撑筒体、压力传感器、压紧螺杆以及压紧把手,所述光滑壁面压板与非光滑壁面盖板相对的压力支撑筒体的一端槽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贴合设置于所述光滑壁面压板的内端面,并置于压力支撑筒体内,所述压力支撑筒体另一端轴向开设筒孔,所述压紧螺杆通过筒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紧把手与所述压紧螺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第一导轨平台及设置在导轨上的第二导轨平台,所述设置在导轨上的第一导轨平台在所述导轨上依次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推杆电机支架、推杆电机及推杆电机支座,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电机及第二推杆电机,推杆电机支座包括第一推杆电机支座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所述第一导轨平台的一端及第二导轨平台的一端分别对应固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与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安装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上,所述推杆电机支架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上,所述第二推杆电机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的垂直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倾支架,所述防倾支架固接设置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的外端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V型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体的两端部,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端盖以及第四端盖,所述第三端盖以及第四端盖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体的两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占地小,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可拆卸,试验条件低,能随时随地进行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可在普通实验室普及,满足实验性强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体积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在对仿生非光滑固固壁面结构减阻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同时对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的压紧力进行控制,实现对照实验,并且可以针对不同形状的非光滑表面进行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通过采集不同形状的非光滑壁面的扭矩,算出减阻率,从而得出减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功能更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之在A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之在B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之在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之在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电机-1、电机支座-1A,第一联轴器-2、传感器支座-3、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第一端盖-6、第一套筒-7、第二端盖-8、动力轴-9、牙嵌式联轴器-10、第三端盖-11、第二套筒-12、传动轴-13、第四端盖-14、样件支撑架-15、锁紧螺母-16、非光滑壁面盖板-17、光滑壁面压板-18、压力传感器-19、压板支撑筒-20、压紧螺杆-21、压紧把手-22、第一导轨平台-23、导轨-24、推杆电机支架-25、防倾支架-26、第一推杆电机-27、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第三肋板-29、第二导轨平台-30、第二肋板-31、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第二推杆电机-33、第一肋板-34、试验基座-35,第一试验安装区-36,第二试验安装区-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该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基座35以及依次设置在试验基座35上的第一试验安装区36及第二试验安装区37,所述第一试验安装区36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及扭矩测量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试验安装区37包括压紧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同轴连接于所述压紧装置,并且所述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基座35可移动地连接,不用借助风洞、水洞和水槽等阻力测试装置,占地小,体积小,相对轻便、结构相对简单且操作方便。此处的同轴应做广义解释,为概念性意义,非实物性意义,为部件与部件之间具有同一轴线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动力轴固定组件,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传动轴固定组件、非光滑壁面组件以及光滑壁面组件,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与所述非光滑壁面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具有非光滑壁面,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具有光滑壁面,所述非光滑壁面与所述光滑壁面活动式相对压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24、至少一设置在导轨24上的导轨平台及至少一动力组件,所述设置在导轨24上的导轨平台与所述动力组件沿着导轨24可移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支座1A以及第一联轴器2,其中所述电机1安装在所述电机支座1A上,所述扭矩测量装置包括第二联轴器5、扭矩传感器4及传感器支座3,所述扭矩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座3上,所述电机1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扭矩传感器4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联轴器2连接,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体、至少一第一轴承以及动力轴9,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动力轴9上,所述第一套筒体具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体包括第一套筒7及第一肋板34,所述第一套筒体与所述第一肋板34一体固接为佳,但不限于该连接方式,例如所述第一套筒7与所述第一肋板34可拆卸(例如插接)连接。
上述电机1为整个测试装置提供动力,电机1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2与所述扭矩传感器4一端连接,所述的扭矩传感器4的作用是测量扭矩,通过扭矩计算出减阻率,从而去评估非光滑壁面的减阻效果。所述扭矩传感器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座3上,所述传感器支座3固定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所述扭矩传感器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5与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的动力轴9连接,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肋板34固定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第二套筒体、牙嵌式联轴器10以及传动轴,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套筒体具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第二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适配连接,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传动轴通过牙嵌式联轴器10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包括样件支撑架15及非光滑壁面盖板17,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17与所述样件支撑架15螺接,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包括光滑壁面压板18、压板支撑筒体、压力传感器19、压紧螺杆21以及压紧把手22,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与非光滑壁面盖板17相对的压力支撑筒体的一端槽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9贴合设置于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的内端面,并置于压力支撑筒体内,所述压力支撑筒体另一端轴向开设筒孔,所述压紧螺杆21通过筒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9连接,所述压紧把手22与所述压紧螺杆21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体包括第二套筒12及第二肋板31,所述第二套筒12与所述第二肋板31一体连接为佳,但不限于该连接方式,例如所述第二套筒12与所述第二肋板31可拆卸(例如插接)连接。所述压板支撑筒体包括压板支撑筒20及第三肋板29,所述压板支撑筒20与所述第三肋板29固接为佳,但不限于该连接方式,例如压板支撑筒20与所述第三肋板29可拆卸连接(例如插接)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牙嵌式联轴器10结构简单,外廓尺寸小,接合后所联结的两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或相对转动,并且操作方便,能传递较大的转矩,连接或者分离需要在静止时进行,所述牙嵌式联轴器10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的固定轴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的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的传动轴另一端与所述样件支撑架15连接,所述样件支撑架15具有一连接孔,所述传动轴通过锁紧螺母16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样件支撑架15上安装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17,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17 一端壁面为非光滑结构,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17的非光滑壁面与所述光滑壁面盖板一端接触,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安装在所述压板支撑筒20端面上,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9接触,所述压板支撑筒20筒体上各有一道凹槽,用于安装所述压力传感器19与所述光滑壁面盖板,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与所述压板支撑筒20通过凹槽进行固定,放止光滑壁面压板18旋转,但不限制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平移,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的光滑壁面与所述非光滑壁面压板18的非光滑壁面接触,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9的一端面接触,所述压紧螺杆21一端通过筒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9另一端面连接,所述压紧把手22安装在所述压紧螺杆21另一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肋板34下端固定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所述试验基座35整体呈阶梯状,由左往右,共有两个阶梯,第一个阶梯上固定所述导轨24以及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第二个阶梯上固定电机支座1A、传感器支座3以及第一肋板34,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之间的竖直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3。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一导轨平台23及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二导轨平台30,所述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一导轨平台23在所述导轨24上依次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推杆电机支架25、推杆电机及推杆电机支座,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电机27及第二推杆电机33,推杆电机支座包括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的一端及第二导轨平台30的一端分别对应固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与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安装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上,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3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35的垂直面上。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和所述第二导轨平台30依次安装在所述导轨24上,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和所述第二导轨平台30与所述导轨24之间采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导轨平台30的左端分别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和所述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而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与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通过销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安装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上,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形状包括但不限于L型。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倾支架26,所述防倾支架26固接设置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的外端侧面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的外端侧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防倾支架26,更确切地说,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弯折处通过安装防倾支架26。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焊接固定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所述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与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3通过销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试验基座35的垂直面上。上述连接方式包括该连接方式但不限于该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24包括但不限于 V型导轨24,便于可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及所述第二导轨平台30,辅助达到测试不同形状的非光滑表面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6以及第二端盖8,所述第一端盖6及第二端盖8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体的两端部,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端盖11以及第四端盖14,所述第三端盖11以及第四端盖14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体的两端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动力轴9的一端通过平键与所述第二联轴器5连接,所述动力轴9的中间部分上安装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带有两个第一轴承的动力轴9置于所述第一套筒7内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7内,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通过轴间以及所述第一端盖6与所述第二端盖8固定定位。所述动力轴9另一端部通过平键与所述牙嵌式联轴器10连接。所述第一套筒7形状是套筒状,所述第一套筒7左右两端通过螺钉安装所述第一端盖6与所述第二端盖8。所述动力轴9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端盖6、第一套筒7以及第二端盖8,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充当所述动力轴9的支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平键与所述牙嵌式联轴器10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间部分上安装两个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带有两个第二轴承的动力轴9置于第二套筒12内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12内,两个所述第二轴承之间通过轴间以及所述第三端盖11与所述第四端盖14固定定位。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部与所述样件支撑架15连接,并通过平键以及所述锁紧螺母16限制所述样件支撑架15的轴向移动与径向旋转,所述第二套筒12形状是圆筒状,所述第二套筒12的左右端部通过螺钉安装所述第三端盖11与所述第四端盖14。所述传动轴分别穿过所述第三端盖11、第二套筒12以及第四端盖14,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充当所述传动轴的支架。所述样件支撑架15的轴向方向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孔。
值得注意的是,更确切地说,样件支撑架15的形状是圆筒凹形,轴向方向的端面共开有5个孔,中心孔用于安装,其余4个绕圆心均匀分布,减少其重量,其右端通过螺钉固定非光滑壁面盖板17,非光滑壁面盖板17与光滑壁面压板18接触,非光滑壁面盖板17的右端面上为凸出的非光滑壁面,与光滑壁面压板18的左端面上凸出的光滑壁面接触,两者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光滑壁面压板18上下分别有凸槽,光滑壁面压板18的右端面与压力传感器19一端面接触,光滑壁面压板18和压力传感器19都安装在压板支撑筒20内部,由于压板支撑筒20的上下筒体上分别开有一道凹槽,通过凸槽与凹槽结构使光滑壁面压板18不能旋转却能够水平平移,压板支撑筒20通过第一肋板34固定在第一导轨平台23上,压紧螺杆21传过压板支撑筒20的圆心与压力传感器19接触,压板支撑筒20的圆心处的通孔开有螺纹,压紧螺杆21的另一端与压紧把手22连接,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方便试验。
工作原理:当需要测试的时候,先开启缩短第二推杆电机33,第二推杆电机33带动第二导轨平台30向左移动,待到牙嵌式联轴器10嵌合时关闭第二推杆电机33,再打开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带动动力轴9旋转,动力轴9通过牙嵌式联轴器10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上的样件支撑架15随之一同旋转,此时,打开第一推杆电机27,使之伸长,带动第一导轨平台23向左移动,带动光滑壁面压板18向非光滑壁面盖板17处移动,待到第一导轨平台23的左端与第二导轨平台30的右端接触时,关闭第一推杆电机27,然后转动压紧把手22,使压紧螺杆21向左移动,带动压力传感器19与光滑壁面压板18向左移动,待到压力传感器19传出合适的数值时,停止转动压紧把手22,光滑壁面压板18与非光滑壁面盖板17接触之后的扭矩通过动力轴9传递给扭矩传感器4,从而测出扭矩,完成一次摩擦阻力测试。测试完毕时,关闭电机1,开启缩短第一推杆电机27,带动第一导轨平台23向右移动,待到合适位置时关闭第一推杆电机27,更换非光滑壁面盖板17,再打开伸长第二推杆电机33,带动第二导轨平台30向右移动,待到合适位置时关闭第二推杆电机33,完成更换样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原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的变形或修改。
由此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在没有背离这些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基座(35)以及依次设置在试验基座(35)上的第一试验安装区(36)及第二试验安装区(37),所述第一试验安装区(36)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及扭矩测量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试验安装区(37)包括压紧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同轴连接于所述压紧装置,并且所述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基座(35)可移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还包括动力轴固定组件,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与所述扭矩测量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传动轴固定组件、非光滑壁面组件以及光滑壁面组件,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与所述非光滑壁面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具有非光滑壁面,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具有光滑壁面,所述非光滑壁面与所述光滑壁面活动式相对压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24)、至少一设置在导轨(24)上的导轨平台及至少一动力组件,所述设置在导轨(24)上的导轨平台与所述动力组件沿着导轨(24)可移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支座(1A)以及第一联轴器(2),其中所述电机(1)安装在所述电机支座(1A)上,所述扭矩测量装置包括第二联轴器(5)、扭矩传感器(4)及传感器支座(3),所述扭矩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座(3)上,所述电机(1)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扭矩传感器(4)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联轴器(2)连接,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体、至少一第一轴承以及动力轴(9),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动力轴(9)上,所述第一套筒体具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适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第二套筒体、牙嵌式联轴器(10)以及传动轴(13),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传动轴(13)上,所述第二套筒体具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第二套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上,并且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适配连接,所述动力轴(9)与所述传动轴(13)通过牙嵌式联轴器(10)连接,所述非光滑壁面组件包括样件支撑架(15)及非光滑壁面盖板(17),所述非光滑壁面盖板(17)与所述样件支撑架(15)螺接,所述光滑壁面组件包括光滑壁面压板(18)、压板支撑筒体、压力传感器(19)、压紧螺杆(21)以及压紧把手(22),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与非光滑壁面盖板(17)相对的压力支撑筒的一端槽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9)贴合设置于所述光滑壁面压板(18)的内端面,并置于压力支撑筒体内,所述压力支撑筒体另一端轴向开设筒孔,所述压紧螺杆(2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9)连接,所述压紧把手(22)与所述压紧螺杆(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一导轨平台(23)及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二导轨平台(30),所述设置在导轨(24)上的第一导轨平台(23)在所述导轨(24)上依次设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推杆电机支架(25)、推杆电机及推杆电机支座,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电机(27)及第二推杆电机(33),推杆电机支座包括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所述第一导轨平台(23)的一端及第二导轨平台(30)的一端分别对应固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及第二推杆电机支座(32),所述第一推杆电机支座(28)与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电机(27)安装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上,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35)上,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3)固接设置在所述试验基座(35)的垂直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防倾支架(26),所述防倾支架(26)固接设置在所述推杆电机支架(25)的外端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4)为V型导轨(2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6)以及第二端盖(8),所述第一端盖(6)及第二端盖(8)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体的两端部,所述传动轴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端盖(11)以及第四端盖(14),所述第三端盖(11)以及第四端盖(14)分别盖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体的两端部。
CN201921825909.5U 2019-10-29 2019-10-29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Active CN211292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5909.5U CN211292524U (zh) 2019-10-29 2019-10-29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5909.5U CN211292524U (zh) 2019-10-29 2019-10-29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2524U true CN211292524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5909.5U Active CN211292524U (zh) 2019-10-29 2019-10-29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2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80761U (zh) 一种直线式伺服电动缸
CN110646341A (zh)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CN211292524U (zh) 可实现非光滑表面固固壁面间摩擦阻力的测试装置
CN10934195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冷却水道快速气密检测装置
CN206190101U (zh) 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
CN110762157A (zh) 一种缓冲性能高效的机电工程设备用辅助机构
CN209856659U (zh) 一种组合式led显示屏支撑装置
CN217619282U (zh) 一种汽车桥壳钻孔用限位夹具
CN205371577U (zh) 回转式减速器的油封结构
CN215639949U (zh)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高精准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214304632U (zh) 一种带有双法兰的升降液压油缸
CN108946597A (zh) 一种可控钻地式移动建筑提升装置
CN109394501B (zh) 一种按摩护理机器人
CN208330009U (zh) 一种逃生机构
CN218690635U (zh) 一种喷涂机柱塞泵用直线往复运行减速齿轮箱
CN220727073U (zh) 一种起重轻量化高度模块化减速机
CN212935700U (zh) 一种手摇式伺服电缸
CN21469822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低能耗空压机
CN218335677U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安装架
CN219779922U (zh) 超声电机行星减速器促动器
CN211978381U (zh) 一种水体治理的手持式电控取样装置
CN219262719U (zh) 用于潜水电泵的自耦合结构
CN212426759U (zh) 一种公路桥梁液压承重柱
CN220915074U (zh) 一种体积小巧的电动推杆
CN215374555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便携式污染土壤取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