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287U - 多用途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287U
CN211281287U CN201922113905.0U CN201922113905U CN211281287U CN 211281287 U CN211281287 U CN 211281287U CN 201922113905 U CN201922113905 U CN 201922113905U CN 211281287 U CN211281287 U CN 211281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wheel fork
bicycle
frame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9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ufeng Sport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Xufeng Sport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Xufeng Sport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Xufeng Sport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9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其包含:车架、车把、座垫、驱动装置及辅助装置,车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及后轮叉,前轮叉及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前轮叉枢设有前轮,后轮叉枢设有后轮;车把装设于车架且连接前轮叉,车把提供控制前轮转动;座垫装设于立管;驱动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辅助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借此,该多用途自行车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娱乐需求。

Description

多用途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除了走路的平衡感之外,在许多的活动中都须借助自身的平衡感方可完成,尤其是自行车的学习更是如此;有鉴于此,幼童滑步车(Push Bike)则成为现在用来训练学龄前儿童平衡感的重要工具之一。
幼童滑步车是目前欧美十分盛行的运动,而这股风潮在近年也在台湾逐渐蔓延。目前台湾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小朋友参与滑步车的训练课程,滑步车是一种没有煞车、辅助轮及踏板的车体,能够训练幼童的平衡感及肌肉发展。
然而,由于滑步车本身不具有任何自行车的踩踏带动之功能,因此当幼童的平衡感达到可骑乘脚踏型自行车的阶段时,则必须另外添购脚踏型自行车,从而造成二次花费以及须腾出其他空间以同时摆放滑步车以及脚踏型自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使得使用者根据需求,调整自行车型态,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娱乐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其包含:车架,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及后轮叉,前轮叉及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前轮叉枢设有前轮,后轮叉枢设有后轮,立管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车把,其装设于车架且连接前轮叉,车把提供控制前轮转动;座垫,其装设于立管的第一端;驱动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及后轮叉间,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踏板组及传动组,衔接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第二端;踏板组可拆离式连接于衔接架;传动组连接于衔接架与踏板组间;以及辅助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及两辅助轮组,两相接组分别设于后轮叉的两侧,两辅助轮组可拆离式连接于两相接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衔接架具有连接杆;踏板组具有第一踏板件及第二踏板件,第一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一端,第二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另一端与传动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衔接架具有在连接杆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一端连结于后轮叉;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于传动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辅助轮组具有支架及轮子。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接端及定位端。轮子枢接于支架的连接端。支架的定位端被所述相接组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定位端开设有卡固孔。所述相接组插接于卡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相接组具有螺杆、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螺合件。螺杆的一端螺设于后轮,螺杆的另一端与螺合件相互螺合;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相互对接且支架的定位端设于其中,第一接合件插接于卡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凹设有定位槽,第二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凸设有定位块,两定位槽与两定位块凹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具有固定部及卡部,卡部相对于固定部呈弯折状。固定部连接于后轮刹。卡部插接于卡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固定部呈平板状;第二接合件大概呈门字型,第二接合件罩设支架的定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每个相接组更具有衬套,衬套穿设于螺杆且处于固定部与卡部之间。螺合件的一端抵于衬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传动组具有复数齿轮盘及罩壳,各齿轮盘相互啮合,各齿轮盘设于罩壳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能根据使用者不同阶段需求,选择是否装设踏板组或辅助轮组,让自行车兼具滑步车及脚踏车功用,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代步育乐需求,改善习知滑步车不具有任何脚踏型自行车的功能,以及需要根据需求购买多台滑步车以及脚踏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踏板组、传动组、辅助轮组与车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接组及辅助轮组与车架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相接组及辅助轮组与车架连结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踏板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装设踏板组及辅助轮组立体外观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现以具体实施例表达。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于说明之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100。其中,多用途自行车100能够变化为三种用途,分别为具有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无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及滑步车。
在下列叙述中,先以具有辅助轮的脚踏自行车进行各元件间相关位置及功能描述,后续会针对不同用途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自行车100包含:
车架10,其两端延伸有前轮叉11及后轮叉12,前轮叉11枢设有前轮13,后轮叉12枢设有后轮14。其中,后轮叉12具有第一叉杆121与第二叉杆122。后轮14枢接于第一叉杆121与第二叉杆122之间。
再者,前轮叉11及后轮叉12之间延伸有立管1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管15在图1的示意图中往上方与下方延伸,立管15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151及第二端152。
车把20,其装设于车架10且连接前轮叉11,车把20提供控制前轮13转动角度。
座垫30,其装设于立管15之第一端151,座垫30提供使用者乘坐。
驱动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15及后轮叉12间;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40、踏板组50及传动组60;衔接架40可拆离式连接于立管15的第二端152;衔接架40具有连接杆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杆41是在图3的示意图中往左方与右方延伸,连接杆41大概呈圆柱状,连接杆41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11及第二连接端412。
再者,衔接架40具有由连接杆41的外缘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42及第二侧板43,第一侧板42与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设在同一侧,第二侧板43与后轮叉12的第二叉杆122设在同一侧,其中,第一侧板42的一端连结于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
踏板组50具有第一踏板件51及第二踏板件52,第一踏板件51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第一连接端411,第二踏板件52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第二连接端412。
传动组60连接于衔接架40与踏板组50之间,踏板组50的第二踏板件52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的第二连接端412与传动组60之间;再者,传动组60具有复数齿轮盘61及罩壳62,各齿轮盘61相互啮合,各齿轮盘61设于罩壳62内,衔接架40的第二侧板43连接于罩壳6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盘61的数量为3个,所述齿轮盘61分为第一齿轮盘61a、第二齿轮盘61b及第三齿轮盘61c,第二齿轮盘61b啮合在第一齿轮盘61a与第三齿轮盘61c之间,第一齿轮盘61a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盘61b的外径尺寸及齿数,第一齿轮盘61a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三齿轮盘61c的外径尺寸及齿数,第二齿轮盘61b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大于第三齿轮盘61c的外径尺寸及齿数,其中,第二踏板件52可拆离式连接于连接杆41的第二连接端412与第一齿轮盘61a之间,第三齿轮盘61c对应设于后轮14。
辅助装置,其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12;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70及两辅助轮组80,两相接组70分别设于后轮叉12的两侧,两辅助轮组80可拆离式连接于两相接组70。
两相接组70分别连接于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及第二叉杆122,其中,每个辅助轮组80具有支架81及轮子82,支架81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接端811及定位端812,轮子82枢接于支架81的连接端811,支架81的定位端812被相接组70可拆离式连接于后轮叉12,而定位端812开设有卡固孔813,相接组70插接于卡固孔813。
再者,每个相接组70具有螺杆71、第一接合件72、第二接合件73、螺合件74及衬套75,螺杆71的一端螺设于后轮14,螺杆71的另一端提供与螺合件74相互螺合;第一接合件72与第二接合件73能够相互对接,且支架81的定位端812卡设于第一接合件72与第二接合件73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接合件73大概呈门字型,第二接合件73罩设支架81的定位端812。
另外,第一接合件72具有固定部721及卡部722,衬套75穿设于螺杆71且处于固定部721与卡部72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部721呈平板状,卡部722相对于固定部721呈弯折状,固定部721设于后轮叉12,第一接合件72的卡部722插接于卡固孔813。
此外,第一接合件72的两侧边各凹设有定位槽723,第二接合件73的两侧边各凸设有定位块731,两定位槽723与两定位块731凹凸配合。
进一步说明,当需要在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安装辅助轮组80时,可以先将螺杆71的一端螺设于后轮14,将第一接合件72穿设于螺杆71,且第一接合件72的固定部721可以贴于第一叉杆121;接着,支架81的定位端812对应于第一接合件72,令第一接合件72的卡部722插接于定位端812的卡固孔813,然后,将衬套75穿设于螺杆71且处于固定部721与卡部722间,再将第二接合件73的两定位块731与第一接合件72的两定位槽723凹凸配合;最后将螺合件74螺设于螺杆71的另一端,而螺合件74的一端抵于衬套75,以完成后轮叉12的第一叉杆121的辅助轮组80安装;同理,当需要在后轮叉12的第二叉杆122安装辅助轮组80时,能够依循前述方式,将辅助轮组80安装于后轮叉12的第二叉杆122上。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当使用者的骑乘用途为需要辅助轮组80的四轮自行车,能够将驱动装置及辅助装置组装于立杆15及后轮叉12,然后,使用者便能够乘坐在座垫30上且手握车把20,再透过脚踩动驱动装置的踏板组50,并连带传动组60的各齿轮盘61相互啮合转动,同时两辅助轮组80的两轮子82配合前轮13及后轮14,提供使用者骑乘时的平衡,以达到安全及稳定骑乘的需求。
请参阅图6所示,当使用者的骑乘用途为两轮自行车时,相较于图1及图2的实施例,能够将辅助装置的两辅助轮组80拆离两相接组70,然后,使用者便能够乘坐在座垫30上且手握车把20,再透过脚踩动踏板组50,并连带传动组60的各齿轮盘61相互啮合转动,以达到骑乘需求。
请参阅图7所示,当使用者的骑乘用途为滑步车时,相较于图6的实施例,能够将驱动装置的衔接架40及踏板组50拆离立管15,此时,必须透过人力方式以使用者腿部力量让自行车100往前行驶,使用者在滑行到一定速度时,能够将双脚悬空或是以单脚滑步,均能有效提升用于滑步用途的舒适性与平衡训练。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能根据使用者不同阶段需求,选择是否装设驱动装置或辅助装置,让自行车100兼具滑步车及脚踏车功用,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阶段的代步娱乐需求。
二、本实用新型传动组60的罩壳62能保护各齿轮盘61,使各齿轮盘61不易受到损伤及脏污影响,进而能够增加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频率及降低故障发生率。
三、本实用新型传动组60的罩壳62能够避免使用者被各齿轮盘61刮伤,以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意欲保护之范畴。
【符号说明】
100 自行车 60 传动组
10 车架 61 齿轮盘
11 前轮叉 61a 第一齿轮盘
12 后轮叉 61b 第二齿轮盘
121 第一叉杆 61c 第三齿轮盘
122 第二叉杆 62 罩壳
13 前轮 70 相接组
14 后轮 71 螺杆
15 立管 72 第一接合件
151 第一端 721 固定部
152 第二端 722 卡部
20 车把 723 定位槽
30 座垫 73 第二接合件
40 衔接架 731 定位块
41 连接杆 74 螺合件
411 第一连接端 75 衬套
412 第二连接端 80 辅助轮组
42 第一侧板 81 支架
43 第二侧板 811 连接端
50 踏板组 812 定位端
51 第一踏板件 813 卡固孔
52 第二踏板件 82 轮子

Claims (10)

1.一种多用途自行车,包含:
车架,两端延伸前轮叉及后轮叉,所述前轮叉及所述后轮叉之间延伸有立管,所述前轮叉枢设有前轮,所述后轮叉枢设有后轮,所述立管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车把,装设于所述车架且连接所述前轮叉,所述车把提供控制所述前轮转动;
座垫,装设于所述立管的第一端;
驱动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及所述后轮叉间,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衔接架、踏板组及传动组,所述衔接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立管的第二端;所述踏板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衔接架;所述传动组连接于所述衔接架与所述踏板组间;以及
辅助装置,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后轮叉,所述辅助装置具有两相接组及两辅助轮组,所述两相接组分别设于所述后轮叉的两侧,所述两辅助轮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两相接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架具有连接杆;所述踏板组具有第一踏板件及第二踏板件,所述第一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之一端,所述第二踏板件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组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架具有在所述连接杆两侧延伸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结于所述后轮叉;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一辅助轮组具有支架及轮子,所述支架具有相反设置的连接端及定位端,所述轮子枢接于所述支架之连接端,所述支架的定位端被所述相接组可拆离式连接于所述后轮叉,所述定位端开设有卡固孔,所述相接组插接于所述卡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个相接组具有螺杆、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螺合件,所述螺杆的一端螺设于所述后轮,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合件相互螺合;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互对接且所述支架的定位端设于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插接于所述卡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接合件的两侧边各凸设有定位块,所述两定位槽与所述两定位块凹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具有固定部及卡部,所述卡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呈弯折状,所述固定部连接于后轮剎,所述卡部插接于所述卡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呈平板状;所述第二接合件呈门字型,所述第二接合件罩设所述支架的定位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个相接组更具有衬套,所述衬套穿设于所述螺杆且处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卡部之间,所述螺合件的一端抵于所述衬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多用途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具有复数齿轮盘及罩壳,各所述齿轮盘相互啮合,各所述齿轮盘设于所述罩壳内。
CN201922113905.0U 2019-11-29 2019-11-29 多用途自行车 Active CN211281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905.0U CN2112812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多用途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905.0U CN2112812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多用途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287U true CN21128128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905.0U Active CN2112812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多用途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1660U (zh) 滑步脚踏进阶两用车
TWI607921B (zh) 腳踏車及相關聯部件
US8651505B2 (en) Bicycle
US9073600B2 (en) Dual drive bicycle
US6375208B1 (en) Combined skateboard scooter/exerciser
WO2021098523A1 (zh) 滑板车
CN211281287U (zh) 多用途自行车
TWI642577B (zh) 可轉換式童車
US20140274582A1 (en)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Alternative Assembly Modules
TWM594572U (zh) 多用途之自行車
CN209956142U (zh) 一种车架及包括该车架的儿童车
CN210555345U (zh) 多功能滑板车
US20040012169A1 (en) Tricycle structure
CN218577950U (zh) 前行助力自行车
KR100769827B1 (ko) 외발 겸용 자전거
US20120161415A1 (en) Exercise bicycle with an eccentric wheel
CN216709537U (zh) 一种两用三轮滑板车
CN203854792U (zh) 一种前俯式骑行自行车
CN217415998U (zh) 一种多功能自行车
TWM528925U (zh) 滑步腳踏進階兩用車
CN219707215U (zh) 一种便携式自行车
US11547899B2 (en) Procumbent exercise apparatus
KR200363709Y1 (ko) 무핸들 삼륜 자전거
CN211032868U (zh) 仿生结构平衡滑步车教学车架
CN209225329U (zh) 一种新型运动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