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239U -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 Google Patents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239U
CN211281239U CN201921861980.9U CN201921861980U CN211281239U CN 211281239 U CN211281239 U CN 211281239U CN 201921861980 U CN201921861980 U CN 201921861980U CN 211281239 U CN211281239 U CN 211281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poiler
spoiler body
wall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19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曹兴
严敏浩
蒋冰
严萍
严武卫
徐建忠
陆文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Mingxu M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Mingxu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Mingxu M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Mingxu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19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扰流板本体和减震底座,所述扰流板本体的正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防冲击组件,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冲击组件,使得扰流板本体表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自动复位,避免扰流板本体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抗冲击性能,通过设置减震底座,使得扰流板本体在整体受到震动和外力时,扰流板本体有可伸缩的空间,通过减震底座可将力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卸力,加速卸力过程,降低卸力时间,避免扰流板本体因受力时间长而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防振性能。

Description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背景技术
扰流板是指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类似倒装的飞机尾翼的部件,有的汽车上装有前扰流板,俗称气坝,有的汽车上侧部装有侧裙,也是扰流板的一种。后扰流板实际上它也被称为汽车尾翼,一方面,它使轿车外形增添了动感,另一方面,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既节省了燃料,同时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现有的车基本上都装有扰流板,扰流板大多为固定式,受到外力冲击和震动时容易变形,存在抗冲击性差和防振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具备抗冲击性强和防振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抗冲击性差和防振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和减震底座,所述扰流板本体的正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防冲击组件,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减震底座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的内壁,所述连接柱和减震底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包括上固定块和铰接杆,所述上固定块和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下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减震底座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上固定块和滑动块通过铰接杆铰接,所述减震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顶部和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贯穿方形块并延伸至方形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槽,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防冲击组件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和上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形状为半弧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通过设置防冲击组件,使得扰流板本体表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自动复位,避免扰流板本体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抗冲击性能,通过设置减震底座,使得扰流板本体在整体受到震动和外力时,扰流板本体有可伸缩的空间,通过减震底座可将力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卸力,加速卸力过程,降低卸力时间,避免扰流板本体因受力时间长而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防振性能。
(2)该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通过设置复位组件,使得扰流板本体受力下降时,复位组件可提高向上的力自动复位,保障减震底座的正常运行。
(3)该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通过设置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对滑动块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块移动时发生位移。
(4)该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通过设置半弧形的扰流板本体,使得车辆在行驶时减少空气阻力,节约燃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1、扰流板本体;2、弧形槽;3、防冲击组件;301、下固定板;302、第一伸缩杆;303、第一弹簧;304、上固定板;4、连接柱;5、减震底座;501、上固定块;502、铰接杆;503、复位组件;504、下固定块;505、第二伸缩杆;506、第二弹簧;507、滑动块;508、第二滑块;509、第二滑槽;510、方形块;511、第三弹簧;512、缓冲杆;6、第一滑块;7、第一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和减震底座5,扰流板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弧形槽2,弧形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防冲击组件3,扰流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柱4,连接柱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减震底座5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块6位于第一滑槽7的内壁,连接柱4和减震底座5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减震底座5包括上固定块501和铰接杆502,上固定块501和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504,下固定块50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505,第二伸缩杆505远离下固定块5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507,滑动块507和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50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506,上固定块501和滑动块507通过铰接杆502铰接,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复位组件503,复位组件503的顶部和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减震底座5,使得扰流板本体1在整体受到震动和外力时,扰流板本体1有可伸缩的空间,通过减震底座5可将力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卸力,加速卸力过程,降低卸力时间,避免扰流板本体1因受力时间长而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防振性能。
进一步的,复位组件503包括方形块510,方形块510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11,第三弹簧5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512,缓冲杆512贯穿方形块510并延伸至方形块510的外部,通过设置复位组件503,使得扰流板本体1受力下降时,复位组件503可提高向上的力自动复位,保障减震底座5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槽509,滑动块50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08,第二滑块508位于第二滑槽509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二滑槽509和第二滑块508,对滑动块507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块507移动时发生位移。
进一步的,防冲击组件3包括下固定板301,下固定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302,第一伸缩杆3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304,下固定板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弹簧303,第一弹簧303的顶部和上固定板304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冲击组件3,使得扰流板本体1表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自动复位,避免扰流板本体1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抗冲击性能。
进一步的,扰流板本体1的形状为半弧形,通过设置半弧形的扰流板本体1,使得车辆在行驶时减少空气阻力,节约燃料。
工作原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半弧形的扰流板本体1开始工作,通过设置半弧形的扰流板本体1,使得车辆在行驶时减少空气阻力,节约燃料,当扰流板本体1的表面受到冲击时,防冲击组件3开始工作,上固定板304受力,第一弹簧303向下移动,第一伸缩杆302向下移动,当冲击力减小时,第一弹簧303受力反弹推动上固定板304向上移动,扰流板本体1回复原来形状,通过设置防冲击组件3,使得扰流板本体1表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自动复位,避免扰流板本体1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抗冲击性能,当扰流板本体1整体受向下方向的力时,连接柱4向下滑动,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7内移动,上固定块501向下移动,通过铰接杆502将力传达到滑动块507上,滑动块507向外侧移动,第二滑块508在第二滑槽509内滑动,通过设置第二滑槽509和第二滑块508,对滑动块507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块507移动时发生位移,第二弹簧506受力变形,对水平方向进行卸力,通过设置减震底座5,使得扰流板本体1在整体受到震动和外力时,扰流板本体1有可伸缩的空间,通过减震底座5可将力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卸力,加速卸力过程,降低卸力时间,避免扰流板本体1因受力时间长而变形,提高了扰流板的防振性能,缓冲杆512将力传到第三弹簧511上,对垂直方向进行卸力,当卸力完成后扰流板本体1可自动复位,整体装置继续运行,通过设置复位组件503,使得扰流板本体1受力下降时,复位组件503可提高向上的力自动复位,保障减震底座5的正常运行。

Claims (6)

1.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和减震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弧形槽(2),所述弧形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防冲击组件(3),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减震底座(5)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块(6)位于第一滑槽(7)的内壁,所述连接柱(4)和减震底座(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5)包括上固定块(501)和铰接杆(502),所述上固定块(501)和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504),所述下固定块(50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505),所述第二伸缩杆(505)远离下固定块(5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507),所述滑动块(507)和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0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506),所述上固定块(501)和滑动块(507)通过铰接杆(502)铰接,所述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复位组件(503),所述复位组件(503)的顶部和连接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503)包括方形块(510),所述方形块(510)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11),所述第三弹簧(5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512),所述缓冲杆(512)贯穿方形块(510)并延伸至方形块(510)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5)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槽(509),所述滑动块(50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08),所述第二滑块(508)位于第二滑槽(509)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组件(3)包括下固定板(301),所述下固定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302),所述第一伸缩杆(3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304),所述下固定板(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弹簧(303),所述第一弹簧(303)的顶部和上固定板(304)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形状为半弧形。
CN201921861980.9U 2019-10-31 2019-10-31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Active CN211281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1980.9U CN211281239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1980.9U CN211281239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239U true CN211281239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1980.9U Active CN211281239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253A (zh) * 2020-09-23 2020-12-11 杭州获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尾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253A (zh) * 2020-09-23 2020-12-11 杭州获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尾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1239U (zh) 抗冲击防振型扰流板
CN111016838A (zh) 一种缓冲蓄能外延式汽车前保险杠
CN211281240U (zh) 高强度耐候型商务车用扰流板
CN210760623U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110324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赛车用保险杠
CN207875329U (zh) 新型后悬缓冲块总成
CN1329237C (zh) 车体前部结构
CN213056969U (zh) 一种缓冲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CN212766089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后保杠
CN209385549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托架
CN205916067U (zh) 一种面包车后保险杠总成
CN220974113U (zh) 基于车身轻量化的汽车后防撞梁
CN207916771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10606036A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110696578B (zh) 方程式赛车用变刚度第三减振悬架
CN220865345U (zh) 一种车门防撞条
CN104827845A (zh) 车辆悬挂系统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20390915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结构的汽车减震支架
CN208134272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14999054U (zh) 用于车辆综合底盘的减震器
CN10894475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CN215059079U (zh) 一种多功能机车后减震器
CN219504818U (zh) 一种抗撞击的机器人底座
CN213502165U (zh) 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防撞式后围板
CN218055101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