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273U -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0273U
CN211270273U CN201920903947.1U CN201920903947U CN211270273U CN 211270273 U CN211270273 U CN 211270273U CN 201920903947 U CN201920903947 U CN 201920903947U CN 211270273 U CN211270273 U CN 21127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dough
cup
teet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39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陈迪
支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39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包括主机、分别与主机连接的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设于搅拌杯内的至少二个搅拌杆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方的上盖,挤压组件包括一体设置在搅拌杯下方的挤面筒、横向设置在挤面筒内部的螺杆、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挤面筒贯通搅拌杯底壁并形成进料口,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上的搅拌齿,进料口位于相邻搅拌杆之间,相邻搅拌杆之间的距离为L,搅拌齿的径向长度为P,2P≤L。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出现大块的面团,从而确保被搅拌杆搅拌好的面团能充分地进入挤面筒内,极大地减小残留在搅拌杯内无法挤压成型的面团,提高出面率。

Description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全自动面食机通常包括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其中的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纵向设置在搅拌杯内的搅拌杆。挤压组件则包括横向设置在搅拌杯下部的挤面筒、设置在挤面筒内的螺杆、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其中的挤面筒与搅拌杯底壁贯通形成进料口。在制作面条时,先往搅拌杯内放入面粉和相应重量的水,然后启动主机内的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将搅拌杯内的面粉和水搅拌均匀,以形成团絮状的小面团,小面团通过进料口落入挤面筒内。当搅拌均匀后,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以便将落入挤面筒内的面团向前推送挤压,使面团从模头组件的成型孔向外连续挤出而形成面条。
我们知道,为了使面粉与水能充分地混合均匀,从而形成团絮状的小面团,一方面,我们需要精确地控制水和面粉的混合比例,以避免搅拌好的面团过于湿软或过于干硬。另一方面,由于进料口的尺寸有限,我们需要精确控制加水的速度,以避免形成大块的面团,以便使面团能有效地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特别是,挤面筒内设有螺杆,因此,只有较小的面团才能落入螺杆的螺杆体与挤面筒之间的空隙内,然后被螺杆的螺旋推动、挤压,进而在挤面筒内轴向地向前移动。
现有的面食机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其搅拌杆通常包括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杆体,大致呈径向地设于杆体上的搅拌齿。当搅拌杆转动时,可使面粉和水混合而形成面团,然后推动面团在搅拌杯内转动,以通过进料口落入挤面筒内。当用户加水过快时,极易形成大块的面团,+此时搅拌杆只能不停地推动大块的面团在搅拌杯内转动,但是面团将始终无法通过进料口顺利地进入挤面筒内挤出面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可有效地避免出现大块的面团,从而确保被搅拌杆搅拌好的面团能充分地进入挤面筒内,进而被螺杆挤压形成所需的面食,极大地减小残留在搅拌杯内无法挤压成型的面团,提高出面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的主机、分别与主机连接的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上部开口的搅拌杯、设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方的上盖,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下方的挤面筒、横向设置在所述挤面筒内部的螺杆、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挤面筒贯通搅拌杯底壁并形成供面团进入挤面筒的进料口,搅拌杯内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上的搅拌齿,所述进料口位于相邻搅拌杆之间,相邻搅拌杆之间的距离为L,搅拌齿的径向长度为P,2P≤L。
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杯内设置至少二个搅拌杆,这样,当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以便使搅拌杯内的面粉和水搅拌均匀时,即使因加水过快等原因形成了大块的面团,当大块面团被其中一个搅拌杆推送到相邻二个搅拌杆之间的位置时,该搅拌杆以及与该搅拌杆相邻的另一个搅拌杆上的搅拌齿可对面团形成一个剪切作用,从而可将较大的面团剪切、撕拉成小块的面团,进而使面团能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并由螺杆向前推送挤压,最终通过模头组件的出面孔向外挤出形成需要的面食。也就是说,可彻底避免大块面团在搅拌杯内的残留,充分地提高出面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进料口设置在相邻二个搅拌杆之间,也就是说,挤面筒是设置在搅拌杯底部相邻二个搅拌杆之间的区域的,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增加进料口的长度以及挤面筒与搅拌杯重合部分的长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进料口的面积,使面团快速地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以提升挤面效率;另一方面,在确保面团被充分挤压、从而形成有韧性、劲道的面食的前提下,可缩短挤面筒位于搅拌杯外面部分的长度,进而有利于缩小面食机的外形尺寸。
特别是,当二个搅拌杆的搅拌齿将大块的面团剪切撕拉成小块的面团时,可直接通过下方的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减少面团在搅拌杯内的空转,进而提升制面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地控制相邻搅拌杆之间的距离L与搅拌齿的径向长度P之间的关系,可避免相邻的搅拌杆在转动时出现搅拌齿相互碰撞干涉的问题,从而可简化搅拌杆的安装和控制,同时避免相邻搅拌杆之间留下过多的空隙有利于对面团形成良好剪切和撕拉,进而确保所有的面团都可顺利地进入挤面筒内形成所需要的面食。当2P>L时,容易出现相邻搅拌杆上的搅拌齿相互碰撞干涉。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在搅拌杆的轴向上具有剪切间隙。
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相邻的搅拌杆在转动时出现搅拌齿相互碰撞干涉的问题,从而方便搅拌杆的安装和控制;另一方面,当相邻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在转动到相对位置时,除了对面团形成一个平面的剪切外,还可形成一个高度方向的剪切。也就是说,将对面团的平面剪切和撕拉转变成一个立体剪切和撕拉,有利于提升剪切效果,使大面团可迅速地剪切成小面团,进而有利于提高制面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底壁的中部位置,所述搅拌杆设有二个,且二个所述的搅拌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口的左右两侧。
由于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底壁二个搅拌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因此,挤面筒与搅拌杯可形成最大的重叠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加进料口的长度和面积,进而可提升面团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的速度,以有效地提高挤面速度和效率。特别是,位于二个搅拌杆之间的挤面筒可与搅拌杆形成最近的距离,从而使二个搅拌杆可分别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进料口将面团送进挤面筒,以提高出面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包括左右两个半圆、连接在两个半圆对应端之间的直线,从而呈长圆形;或者,所述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为左右两个圆形的部分重叠,所述搅拌杆的轴心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圆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搅拌杯的内腔横截面设置成长圆形或两个部分重叠的圆形,从而可确保搅拌杆的搅拌齿端部与搅拌杯内杯壁之间形成均匀一致的间隙,有利于面粉的充分搅拌均匀,避免在搅拌杯内形成搅拌面粉的死角,确保所有的面粉被搅拌均匀、并通过进料口送进挤面筒内,进而有利于提升出面率。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横贯所述搅拌杯底壁的短轴方向设置。
如前所述,搅拌杯的内腔横截面设置成包括左右两个半圆的长圆形或左右两个部分重叠的圆形,因此,左右两个半圆或左右两个圆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即构成搅拌杯底壁的长轴;相应地穿过长轴的中点、并垂直于长轴的方向即为短轴方向。由于进料口横贯搅拌杯底壁的短轴方向设置,因此,可确保其两侧的搅拌杆到进料口的距离相同。这样我们可使左右两个搅拌杆的搅拌齿具有相同的径向长度,从而使搅拌杯内左右两侧的面粉可得到一致的搅拌,进而形成均匀一致的面团。
作为优选,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或者,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或者,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一个搅拌杆体上的上搅拌齿与相邻搅拌杆杆体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杆包括上、下搅拌齿,以有利于对搅拌杯内的面粉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面粉被均匀地搅拌成小面团。当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之间形成剪切间隙时,意味着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相邻两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之间可形成对面团的平面剪切和撕拉效果,并确保位于搅拌杯底部的面粉均可得到有效的搅拌。
我们知道,当搅拌杯内形成较大的面团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大块的面团位于搅拌杯的底部。这样,当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剪切间隙时,可使相邻两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先对大块面团进行平面剪切和撕拉,从而形成较小块的面团;再由具有剪切间隙的下搅拌齿对较小块的面团进行立体剪切和撕拉效果,从而有利于对大块面团进行分部剪切和撕拉,以便面团尽快地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进而提高制面效率和出面率,同时可降低搅拌杆上搅拌齿的受力,避免因搅拌齿受力过大而导致折段。
可以理解的是,上、下搅拌齿之间的轴向距离会大于相邻的搅拌杆之间形成的剪切间隙。当第一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与第二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剪切间隙时,意味着,二个搅拌杆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三个搅拌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第二层次为第一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和第二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第三层次为第二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其中第一和第三层次起到搅拌面粉的作用,特别是,其适合制作面粉量大的面食,以便对搅拌杯内上下的面粉进行充分而均匀的搅拌;而第二层次则位于适中的高度,因而可对无法直接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的较大块面团形成立体剪切和撕拉,确保全部面团被挤出成型为所需的面食。
作为优选,所述主机的上表面下凹形成容纳凹腔,所述搅拌杯适配在容纳凹腔内。
搅拌杯适配在主机的容纳凹腔内,从而有利于对搅拌杯形成稳固可靠的支承,避免搅拌时搅拌杯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搅拌杯和主机的连接强度,降低震动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杯横截面的左右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半径为r,左右两个搅拌杆之间的距离为L,并且1.2≤L/r≤1.45。
通过合理地设置两个搅拌杆之间的距离L与搅拌杯横截面的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半径r之间的比值关系,既可使两个半圆或圆形之间形成一定的重叠,从而使两个搅拌杆在搅拌时搅拌齿扫过的面积形成足够的重合,进而可有效地避免在搅拌杯内形成搅拌杆无法搅拌的死角,有利于提高面粉搅拌的效率和均匀度,同时可有效地避免相邻搅拌杆在转动时产生相互碰撞和干涉。当L/r<1.2时,两个搅拌杆在搅拌时搅拌齿扫过的面积形成的重合区域过大,一方面会降低搅拌效率,另一方面,两个搅拌杆容易发生相互碰撞和干涉。当L/r>1.45时,容易在长圆形搅拌杯横截面的左右两个半圆之间的直线部分形成搅拌齿无法到达的搅拌死角,不利于面粉的均匀搅拌;此外,会造成两个搅拌杆在搅拌时搅拌齿扫过的重合区域过小,从而不利于两个搅拌杆的搅拌齿对大块的面团形成剪切和撕拉作用,进而容易残留无法形成面食的面团,降低出面率。
作为优选,在容纳凹腔开口边缘设有卡接孔,所述上盖设有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的卡扣。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二个搅拌杆在工作时会对搅拌杯形成较大的作用力,使搅拌杯容易晃动并产生相应的震动噪音。而上盖与搅拌杯之间可设置相应的定位结构,以便使上盖与搅拌杯形成准确的定位和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上盖与主机容纳凹腔的开口形成卡接,在封盖搅拌杯的同时,使搅拌杯的上部与主机可靠连接固定,进而可显著地降低面食机在工作时搅拌杯的晃动以及相应的震动噪音。
作为优选,主机上设有水箱,主机内设有水泵,搅拌杯侧壁设有进水口,主机上设有伸入搅拌杯内的出水嘴,水泵通过输水管路分别与出水嘴、水箱连通。
制作面食时,用户在将面粉投送进搅拌杯后,主机的控制单元可启动水泵,从而将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嘴送进搅拌杯内,从而可实现自动加水。可以理解的是,主机可包括相应的称重元件,以便根据面粉的重量控制水泵输出的水量,精确地控制面粉和水的合适比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地避免出现大块的面团,从而确保被搅拌杆搅拌好的面团能充分地进入挤面筒内,进而被螺杆挤压形成所需的面食,极大地减小残留在搅拌杯内无法挤压成型的面团,提高出面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头组件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搅拌组件的一种俯视图。
图4是搅拌组件的一种剖视图。
图中:1、主机 11、上盖 12、容纳凹腔 2、搅拌组件 21、搅拌杯 211、进料口 22、搅拌杆 221、杆体 222、搅拌齿 223、剪切间隙 3、挤压组件 31、挤面筒 32、螺杆 33、模头组件 331、模头支架 332、模头盖 333、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的主机1、主机上设置用于将面粉搅拌成面团的搅拌组件2、用于将面团挤出形成面食的挤压组件3。其中的搅拌组件包括上部开口的搅拌杯21、设于搅拌杯内的至少二个搅拌杆22、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方的上盖11;挤压组件则包括一体地横向设置在搅拌杯底部的挤面筒31、横向设置在挤面筒内部的螺杆32、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33。挤面筒贯通搅拌杯底壁并形成供面团进入挤面筒的矩形的进料口211,主机内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搅拌杆、螺杆传动连接。
当然,如图2所示,模头组件可包括套设在挤面筒开口端且具有安装通孔的模头支架331、套设在模头支架外的模头盖332、设置在模头支架的安装通孔上且具有出面孔的模头333,模头盖使模头支架和模头固定在挤面筒的开口端。而搅拌杆包括杆体221和径向地设于杆体上的搅拌齿222。
此外,我们应使挤面筒位于搅拌杯底部位于相邻搅拌杆之间的区域,以便使挤面筒与搅拌杯相交处形成的进料口位于相邻搅拌杆之间,从而可使挤面筒避开搅拌杆、与搅拌杆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最大限度地增加挤面筒与搅拌杯重合部分的长度以及进料口的长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进料口的面积,使面团快速地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以提升挤面效率;另一方面,在确保面团被充分挤压、从而形成有韧性、劲道的面食的前提下,可缩短挤面筒位于搅拌杯外面部分的长度,进而有利于缩小面食机的外形尺寸。
制作面食时,先将面粉投放到搅拌杯内,然后将水注入搅拌杯内。与此同时,电机启动带动搅拌杆正向转动,使得搅拌杯内的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形成团絮状的小面团。最后电机反向转动,一边使搅拌杆反向转动,以便将小面团通过进料口推送进挤面筒内,一边带动螺杆正向转动,以便将落入挤面筒内的面团向前推送挤压,使面团从模头的出面孔向外连续挤出而形成面条。
可以理解的是,超过一个的搅拌杆使搅拌杯的横截面增大,而每个搅拌杆的搅拌齿径向长度可相应地缩短,从而有利于减小每个搅拌杆的搅拌齿上最大、最小速度差,进而使搅拌杯内的面粉以更均匀的速度被搅拌均匀。特别是,多个搅拌杆同时转动,可显著地提升面粉的搅拌速度以及将面团推送进挤面筒的速度,从而提高制面效率。
当因为加水过快、或者加水过多、或者加水过于集中等原因,使的搅拌杯内的面粉被搅拌形成了大块的面团时,大块面团先被其中一个搅拌杆推送到相邻二个搅拌杆之间的位置,此时该搅拌杆以及与该搅拌杆相邻的另一个搅拌杆上的搅拌齿相对转动,对面团形成一个剪切作用,从而将较大的面团剪切、撕拉成小块的面团,小块的面团可直接通过下方的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并由螺杆向前推送挤压,最终通过模头组件的出面孔向外挤出形成需要的面食,可有效地减少面团在搅拌杯内的空转,避免大块面团在搅拌杯内的残留,充分地提高出面率和制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通过合理地设计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使得搅拌杆具有相同的转速,已形成均匀一致的搅拌效果,并且相邻搅拌杆对应的搅拌齿之间可形成固定频率的剪切效果;或者,我们也可使相邻的搅拌杆形成不同的转速,并且相邻搅拌杆可具有不同数量的搅拌齿,从而可提高相邻搅拌杆对应的搅拌齿之间形成更高频率的剪切效果。
另外,如图3所示,我们可将相邻搅拌杆之间的距离L与搅拌齿的径向长度P之间的关系控制在如下范围之内:2P≤L,既可避免相邻的搅拌杆在转动时出现搅拌齿相互碰撞干涉的问题,从而可简化搅拌杆的安装和控制,同时避免相邻搅拌杆之间留下过多的空隙有利于对面团形成良好剪切和撕拉,进而确保所有的面团都可顺利地进入挤面筒内形成所需要的面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螺杆以及所有的搅拌杆都是通过同一个电机以及相应的传动机构驱动的,因此,我们可通过传动机构的设计使得螺杆、搅拌杆具有确定的转动方向以及相互之间的转速比。优选地,我们可使各搅拌杆具有相同的转速和相同的转动方向(例如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并且所有的搅拌杆设置相同数量的搅拌齿。这样,当两个相邻的搅拌杆第一个搅拌齿转动至相对的位置时,两个相对的搅拌齿的外端的运动方向刚好相反,可形成有效的剪切和撕拉效应;当两个搅拌杆第二个搅拌齿转动至相对的位置时,同样对面团形成剪切和撕拉……当两个搅拌杆的第一个搅拌齿再次转动至相对的位置时,重新对面团形成一次剪切和撕拉,进而可对面团形成有规律的剪切和撕拉。
为了提升对面团的剪切效果,如图4所示,我们可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在搅拌杆的轴向上形成一个高度差,从而使两个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之间具有一个剪切间隙223。一方面,确保相邻的搅拌杆在转动时对应的搅拌齿之间不会出现相互碰撞和干涉;另一方面,当相邻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在转动到相对位置时,除了对面团形成一个平面的剪切外,还可形成一个高度方向的剪切,进而将平面剪切转变成一个立体剪切,有利于提升剪切效果,使大面团可迅速地剪切成小面团,进而有利于提高制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搅拌齿是设置在杆体上的,因此,搅拌齿的径向长度可以指搅拌齿根部至端部沿轴向投影形成的径向的长度,或者也可以如图本实施例中一样,指搅拌齿端部相对杆体轴心的径向距离。此外,当相邻二个搅拌杆上轴向高度相同的对应的搅拌齿转动至相对位置时,对应的二个搅拌齿端部之间具有一个径向的间隙,此时对面团的剪切称为平面剪切;当相邻二个搅拌杆上轴向高度不同的对应的搅拌齿转动至相对位置时,对应的二个搅拌齿端部之间具有一个轴向上的剪切间隙,此时对面团的剪切称为立体剪切。
优选地,搅拌杆设有二个,而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底壁的中部位置,则进料口位于搅拌杯底壁的中部位置,二个搅拌杆分别设置在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此时挤面筒与搅拌杯可形成最大的重叠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加进料口的长度和面积,进而可提升面团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的速度,以有效地提高挤面速度和效率。此外,位于进料口两侧的二个搅拌杆可对面粉形成均匀的搅拌,同时可缩短进料口与搅拌杆之间的距离,加快将面团推送进挤面筒的速度,以提高出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包括左右两个开口相对的半圆、连接在两个半圆上端之间的直线、连接在两个半圆下端之间的直线,从而使横截面呈长圆形;或者,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也可为左右两个圆形的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左右两个圆形的半径之和大于左右两个圆形的中心距,从而使横截面接近8字形。此外,二个搅拌杆的轴心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圆心位置,从而可确保搅拌杆的搅拌齿端部与搅拌杯内杯壁之间形成均匀一致的间隙,有利于面粉的充分搅拌均匀,避免在搅拌杯内形成搅拌面粉的死角,确保所有的面粉被搅拌均匀、并通过进料口送进挤面筒内,进而有利于提升出面率。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使矩形进料口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横贯搅拌杯底壁的短轴方向设置,可确保其两侧的搅拌杆到进料口具有相同的最短距离,而左右两个搅拌杆的搅拌齿则可具有相同的径向长度,从而使搅拌杯内左右两侧的面粉可得到一致的搅拌,以形成均匀一致的面团,并且面团可以最短的路径和最快的速度进入挤面筒内。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搅拌杯的内腔横截面左右两个半圆或左右两个圆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称为搅拌杯底壁的长轴,将穿过长轴的中点、并垂直于长轴的方向称为短轴方向。
特别地,我们可将两个搅拌杆之间的距离L与搅拌杯横截面的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半径r之间的比值关系控制在如下范围:1.2≤L/r≤1.45,既可使两个搅拌杆在搅拌时搅拌齿扫过的面积形成足够的重合,进而可有效地避免在搅拌杯内形成搅拌杆无法搅拌的死角,有利于提高面粉搅拌的效率和均匀度,同时可有效地避免相邻搅拌杆在转动时产生相互碰撞和干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在搅拌杆杆体上部设置上搅拌齿,在下部设置下搅拌齿,并且上下两个搅拌齿在周向上可间隔180度设置,以有利于对搅拌杯内的面粉进行上下分层的搅拌,确保面粉被均匀地搅拌成小面团。
此外,我们可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在轴向上的高度一致,相应地,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与搅拌杯底壁具有相应的间隙。这样,二个下搅拌齿可对大块的面团形成的平面剪切和撕拉,并确保位于搅拌杯左右两侧底部的面粉均可得到有效的搅拌。而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从而在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的剪切间隙。这样,二个上搅拌齿可在不同的高度上对面粉形成搅拌,有利于对不同量面粉的搅拌,从而适应了多种需求。
或者,我们可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在轴向上的高度一致,而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在轴向上具有高度差,从而在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的剪切间隙。两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先对大块面团进行平面剪切和撕拉,从而形成较小块的面团,再由下搅拌齿对较小块的面团进行立体剪切和撕拉,从而有利于对大块面团进行分部剪切和撕拉,以便面团尽快地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内,进而提高制面效率和出面率,同时可降低搅拌杆上搅拌齿的受力,避免因搅拌齿受力过大而导致折段。
或者,如图4所示,我们也可使其中一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与相邻搅拌杆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当然,此时的剪切间隙应小于上、下搅拌齿之间的轴向距离。这样,二个搅拌杆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三个搅拌层次,最低的第一层次为第一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中间的第二层次为第一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和第二个搅拌杆的下搅拌齿,最高的第三层次为第二个搅拌杆的上搅拌齿。其中第一和第三层次单纯起到搅拌面粉的作用,而第二层次则位于适中的高度,在搅拌面粉的同时,可对无法直接通过进料口进入挤面筒的较大块面团形成立体剪切和撕拉,确保全部面团被挤出成型为所需的面食。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将相邻搅拌杆之间形成剪切间隙的搅拌齿称为对应的搅拌齿。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主机的上表面下凹形成容纳凹腔12,搅拌杯则适配在容纳凹腔内,从而有利于对搅拌杯形成稳固可靠的支承,避免搅拌时搅拌杯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搅拌杯和主机的连接强度,降低震动噪音。
优选地,我们可在容纳凹腔开口边缘设置卡接孔,上盖则设置卡接在卡接孔内的卡扣,从而使上盖与主机形成卡接。当上盖封盖搅拌杯开口时,搅拌杯的上部通过上盖与主机形成可靠连接固定,进而可显著地降低面食机在工作时搅拌杯的晃动以及相应的震动噪音。当然,我们需要在上盖与搅拌杯之间设置相应的定位结构。例如,在上盖内侧设置适配在搅拌杯开口内的定位环筋。
为方便用户的使用,我们可在主机上设置水箱和称重单元,在主机内设置水泵,搅拌杯侧壁设置进水口,主机上设置伸入搅拌杯内的出水嘴,水泵通过输水管路分别与出水嘴、水箱连通。
制作面食时,用户先在将面粉投送进搅拌杯内,主机的控制单元可启动水泵,从而将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嘴送进搅拌杯内,从而可实现自动加水。当然,主机可根据称重元件称出的面粉重量设定相应的加水量,并通过控制水泵的启动时间等方式准确控制水泵输出的水量,进而精确地控制面粉和水的合适比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的主机、分别与主机连接的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上部开口的搅拌杯、设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方的上盖,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下方的挤面筒、横向设置在所述挤面筒内部的螺杆、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挤面筒贯通搅拌杯底壁并形成供面团进入挤面筒的进料口,其特征是,搅拌杯内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上的搅拌齿,所述进料口位于相邻搅拌杆之间,相邻搅拌杆之间的距离为L,搅拌齿的径向长度为P,2P≤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搅拌杆上对应的搅拌齿在搅拌杆的轴向上具有剪切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底壁的中部位置,所述搅拌杆设有二个,且二个所述的搅拌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口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包括左右两个半圆、连接在两个半圆对应端之间的直线,从而呈长圆形;或者,所述搅拌杯内腔的横截面为左右两个圆形的部分重叠,所述搅拌杆的轴心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圆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口横贯所述搅拌杯底壁的短轴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上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或者,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相邻两个搅拌杆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或者,搅拌杆杆体上设有上搅拌齿和下搅拌齿,一个搅拌杆体上的上搅拌齿与相邻搅拌杆杆体上的下搅拌齿之间形成所述剪切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主机的上表面下凹形成容纳凹腔,所述搅拌杯适配在容纳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杯横截面的左右两个半圆或圆形的半径为r,左右两个搅拌杆之间的距离为L,并且1.2≤L/r≤1.4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在容纳凹腔开口边缘设有卡接孔,所述上盖设有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的卡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其特征是,主机上设有水箱,主机内设有水泵,搅拌杯侧壁设有进水口,主机上设有伸入搅拌杯内的出水嘴,水泵通过输水管路分别与出水嘴、水箱连通。
CN201920903947.1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Active CN21127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947.1U CN2112702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947.1U CN2112702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0273U true CN211270273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2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3947.1U Active CN21127027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0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351A (zh) * 2020-09-16 2020-12-04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面食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351A (zh) * 2020-09-16 2020-12-04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面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801B2 (en) Food kneading appliance with a dough hook and dough mixer
JP6375057B2 (ja) 家庭用製麺機
CN212212503U (zh) 一种立式面食机
CN211270273U (zh) 一种出面率高的面食机
CN110947328A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搅拌机
KR102289010B1 (ko) 반죽기
CN112191178A (zh) 一种口服液加工用混合装置
JP2011152272A (ja) 自動製パン機
KR20200092572A (ko) 반죽시트 성형장치
CN213187849U (zh) 一种和面组件及立式面食机
CN213078109U (zh) 一种食品搅拌机
CN216727033U (zh) 一种用于奶牛饲养维生素添加剂的匀质搅拌机
CN212697424U (zh) 包馅机的定量送料机构
CN211677764U (zh) 一种树脂油漆用搅拌反应釜
CN213132724U (zh) 一种可定量进料的吡嗪羧酸酐生产用混合机
CN213246611U (zh) 搅拌器、搅拌组件及立式面食机
CN214382158U (zh) 一种装配牢固的面食机
CN206101442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4382159U (zh) 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
CN214257789U (zh) 一种卧式面食机
CN214802010U (zh) 用于面食机的挤面螺杆及面食机
CN216164822U (zh) 用于面食机的挤面螺杆及面食机
CN106063495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KR102206810B1 (ko) 스팀주입형 반죽기
CN214339702U (zh) 一种和面组件及面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