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7277U -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7277U
CN211207277U CN202020118951.XU CN202020118951U CN211207277U CN 211207277 U CN211207277 U CN 211207277U CN 202020118951 U CN202020118951 U CN 202020118951U CN 211207277 U CN211207277 U CN 211207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heat
heat absorber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89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显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gsheng Pump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sheng Pump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sheng Pump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sheng Pump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89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7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7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7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装置,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水冷排、用于驱动水冷排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水冷排固定连接的吸热器,吸热器能够与水冷排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水冷散热器的水泵发生故障时,水冷头和冷排之间的水冷液将流动不畅甚至停止流动的问题;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吸热器能够与水冷排热交换,在动力装置未有发生故障时,吸热器吸取的热量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和流动的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停机,吸热器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即使不向水冷排注入水冷液,吸热器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显卡的发热量较大,为了更有效地散热,水冷散热器被广泛应用。水冷散热器通常包括水冷头和冷排,水冷头与中央处理器或显卡等热源接触,通过水泵驱动水冷液在水冷头和冷排之间循环流动,实现中央处理器和显卡的散热。
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散热器,一旦水泵发生故障,水冷头和冷排之间的水冷液将流动不畅甚至停止流动,水冷液无法将热源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冷排,容易使热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吸热器的热量仍然可以快速传递至水冷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排、用于驱动所述水冷排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所述水冷排固定连接的吸热器,所述吸热器能够与所述水冷排热交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冷排包括若干水冷管、若干散热片以及至少两个水箱;所述的两个水箱通过所述水冷管连通,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水冷管相间设置,所述吸热器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上形成与所述吸热器匹配的固定座,所述吸热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吸热器与所述固定座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固定座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器位于所述固定座内的一面形成若干鳍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器为铜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为设于所述水冷排上的水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为水冷头,所述水冷头与所述水冷排通过软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冷排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的所述水冷排通过软管相互连通;所述动力装置为设于所述水冷排上的水泵,所述吸热器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水冷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吸热器能够与水冷排热交换;在动力装置未有发生故障时,吸热器吸取的热量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和流动的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停机,吸热器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更有,即使不向水冷排注入水冷液,吸热器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其中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吸热器拆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其中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吸热器拆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其中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另一种形式的剖面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吸热器拆解视图。
附图标记为:1、水冷排;11、水冷管;12、散热片;13、水箱;131、固定座;132、通孔;2、吸热器;21、鳍片;3、水泵;4、水冷头;5、软管;6、导热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排1、用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水冷排1固定连接的吸热器2,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
其中,水冷排1包括若干水冷管11、若干散热片12以及两个水箱13,水冷管11、散热片12以及水箱13均为铝合金材质;两个水箱13均为方形,两个水箱13上下设置,水冷管1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水箱13,两个水箱13通过水冷管11连通;散热片12与水冷管11相间设置,即每两根水冷管11之间夹设有一块散热片12,吸热器2固定在设置在下方的一个水箱13上。
本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铜板,以提高吸热器2与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设置在下方的一个水箱13上形成与吸热器2匹配的固定座131,固定座131呈方形,固定座131与该水箱13一体成型,吸热器2固定在固定座131上。
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6,以提高导热效率,即,在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的空间填充导热介质6,所述的导热介质6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脂以及石墨中的一种。
请参阅图2和图4,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座131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密封连接,使得吸热器2能够直接与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接触,提高导热效率;具体地,固定座131中开设有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的通孔132,吸热器2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131上,水冷排1和吸热器2装配完成后,整体进入焊炉焊接,从而实现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吸热器2位于固定座131内的一面形成若干鳍片21,以增大吸热器2与导热介质6或者水冷液的接触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铝合金材质,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一体铸造成型,并且,固定座131也与水箱13一体铸造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设于水冷排1上的水泵3,具体地,水泵3装设于水冷排1中设置在上方的一个水箱13内。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扣具将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安装在计算机主板或显卡上,使吸热器2与计算机的CPU或者显卡的GPU等热源紧密接触,从而使吸热器2能够从热源吸取热量;水泵3启动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另一部分通过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通过安装在水冷排1上的风扇或者风机,加速水冷排1与外部空气的对流,使热量快速散发。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在动力装置未有发生故障时,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和流动的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停机,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更有,即使不向水冷排1注入水冷液,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图6,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排1、用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水冷排1固定连接的吸热器2,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
其中,水冷排1包括若干水冷管11、若干散热片12以及三个水箱13,水冷管11、散热片12以及水箱13均为铝合金材质;三个水箱13均为方环形,三个水箱13上下依次排列设置,水冷管1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水箱13,相邻的两个水箱13通过水冷管11连通;散热片12与水冷管11相间设置,即每两根水冷管11之间夹设有一块散热片12,吸热器2固定在设置在最下方的一个水箱13上。
本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铜板,以提高吸热器2与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设置在最下方的一个水箱13上形成与吸热器2匹配的固定座131,固定座131呈方形,固定座131与该水箱13一体成型,吸热器2固定在固定座131上。
请参阅图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6,以提高导热效率,即,在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的空间填充导热介质6,所述的导热介质6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脂以及石墨中的一种。
请参阅图6和图8,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座131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密封连接,使得吸热器2能够直接与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接触,提高导热效率;具体地,固定座131中开设有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的通孔132,吸热器2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131上,水冷排1和吸热器2装配完成后,整体进入焊炉焊接,从而实现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吸热器2位于固定座131内的一面形成若干鳍片21,以增大吸热器2与导热介质6或者水冷液的接触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铝合金材质,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一体铸造成型,并且,固定座131也与水箱13一体铸造成型。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水冷头4,水冷头4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头,水冷头4与水冷排1通过软管5连通,具体地,水冷头4与水冷排1的其中一个水箱13通过软管5连通。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扣具将水冷排1安装在计算机主板或显卡上,使吸热器2与计算机的CPU或者显卡的GPU等热源紧密接触,从而使吸热器2能够从热源吸取热量;水冷头4也可以通过扣具安装在计算机的另一热源上,水冷头4启动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另一部分通过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通过安装在水冷排1上的风扇或者风机,加速水冷排1与外部空气的对流,使热量快速散发。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在动力装置未有发生故障时,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和流动的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停机,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更有,即使不向水冷排1注入水冷液,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9-图10,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排1、用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水冷排1固定连接的吸热器2,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
水冷排1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的水冷排1通过软管5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水冷排1设置有两个。
具体地,每个水冷排1均包括若干水冷管11、若干散热片12以及两个水箱13,水冷管11、散热片12以及水箱13均为铝合金材质;两个水箱13均为方形,两个水箱13上下设置,水冷管1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水箱13,两个水箱13通过水冷管11连通;散热片12与水冷管11相间设置,即每两根水冷管11之间夹设有一块散热片12,两个水冷排1中,设置在上方的两个水箱13通过软管5连通。
本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铜板,以提高吸热器2与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其中一个水冷排中,设置在最下方的一个水箱13上形成与吸热器2匹配的固定座131,固定座131呈方形,固定座131与该水箱13一体成型,吸热器2固定在固定座131上。
请参阅图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6,提高导热效率,即,在吸热器2和固定座131之间的空间填充导热介质6,所述的导热介质6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脂以及石墨中的一种。
请参阅图6和图8,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座131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密封连接,使得吸热器2能够直接与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接触,提高导热效率;具体地,固定座131中开设有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的通孔132,吸热器2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131上,水冷排1和吸热器2装配完成后,整体进入焊炉焊接,从而实现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吸热器2位于固定座131内的一面形成若干鳍片21,以增大吸热器2与导热介质6或者水冷液的接触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热器2为铝合金材质,吸热器2与固定座131一体铸造成型,并且,固定座131也与水箱13一体铸造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设于水冷排1上的水泵3,具体地,水泵3装设于未有设置固定座131和吸热器2的一个水冷排1中,位于设置在下方的一个水箱13内。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扣具将设有吸热器2的一个水冷排1安装在计算机主板或显卡上,使吸热器2与计算机的CPU或者显卡的GPU等热源紧密接触,从而使吸热器2能够从热源吸取热量,另一个水冷排1则挂设在计算机的机箱上;水泵3启动后驱动水冷排1中的水冷液流动,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另一部分通过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通过安装在水冷排1上的风扇或者风机,加速水冷排1与外部空气的对流,使热量快速散发。
该种水冷散热装置,吸热器2能够与水冷排1热交换;在动力装置未有发生故障时,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和流动的水冷液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即使动力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停机,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更有,即使不向水冷排1注入水冷液,吸热器2吸取的热量仍然能通过水冷排1的本体直接传导至水冷排1的各个部位,为热源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避免热源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排、用于驱动所述水冷排中的水冷液流动的动力装置以及与所述水冷排固定连接的吸热器,所述吸热器能够与所述水冷排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包括若干水冷管、若干散热片以及至少两个水箱;所述的两个水箱通过所述水冷管连通,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水冷管相间设置,所述吸热器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上形成与所述吸热器匹配的固定座,所述吸热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吸热器与所述固定座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固定座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位于所述固定座内的一面形成若干鳍片。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为铜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设于所述水冷排上的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水冷头,所述水冷头与所述水冷排通过软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设置有两个以上,所有的所述水冷排通过软管相互连通;
所述动力装置为设于所述水冷排上的水泵,所述吸热器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水冷排上。
CN202020118951.X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Active CN211207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951.XU CN21120727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951.XU CN21120727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7277U true CN21120727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8951.XU Active CN21120727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7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JP3068892U (ja) Cpu放熱装置
CN111552363A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14954895U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US8240359B2 (en) Liquid storage and cooling computer case
CN211207277U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TWM442535U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WO2023232064A1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CN108445997A (zh) 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CN108489303A (zh) 一种带隔热层的散热器装置
CN107357397A (zh)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CN213876629U (zh) 一种计算机gpu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CN215529706U (zh) 散热装置
CN212970511U (zh) 一种应用散热装置的电气设备
CN209978695U (zh) 风水散热器
CN210200494U (zh) 一种应用在变压器上的水冷散热组件
CN216527048U (zh) 一种高效的水冷散热装置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210274938U (zh) 液冷散热装置固定扣具及其液冷散热模块
CN108052187B (zh) 液体散热系统
CN215068106U (zh) 一种大号冷锻散热器
CN219179891U (zh) 分体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21008078U (zh) 一种基于液冷技术在单片液晶投影仪的散热系统
CN209911918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
CN216286541U (zh) 一种应用于1u服务器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及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