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4323U -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4323U
CN211194323U CN201921625716.5U CN201921625716U CN211194323U CN 211194323 U CN211194323 U CN 211194323U CN 201921625716 U CN201921625716 U CN 201921625716U CN 211194323 U CN211194323 U CN 211194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hole
die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57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小龙
余明先
王伟江
刘友昌
戴高环
李毅
孙再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aot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ot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ot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ot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57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4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4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4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涉及陶瓷用模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导向连杆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连杆的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上开设有嵌装槽,所述嵌装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嵌装槽的槽底面配合以形成型腔,所述导向连杆上滑动设置有凸模板,所述凸模板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所述凸模板上固定设置有型芯,所述嵌装槽内开设有供所述型芯滑动的第二通孔,所述型芯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以伸入型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简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用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新产品试制和老产品改型及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致使模具需求量增多。对于金属模具,尤其是一些中、大型模具,例如冲模、锻模、玻璃器皿及一些塑料制品的模具、压铸型、金属型等各种金属模具,还有一些中型的精密铸钢件的生产来说,用陶瓷型精密铸造方法来生产是最适合的一种方法。
与机械加工方法相比,用陶瓷型铸造生产各种模具,模具表面光洁度较高,金属材料和机械加工工时大大节省,且生产周期短,废旧模具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几倍乃至几十倍。另外,现在已经可以防止陶瓷型铸造模具表面脱碳现象,因此用陶瓷型铸造的方法生产热锻模、冷冲模、拉伸模等铸造模具来代替机加模具更是大势所趋。
但现有的陶瓷模,在制作带有加热丝等丝材的陶瓷零件时,大多采用直接放置的方式进行。这样生产出来的带丝陶瓷零件,尤其是螺旋状的丝材,容易发生丝材位置不平整部均匀等问题,而为了减小螺旋状丝材安装位置的偏差,工作人员需要细致的调整螺旋状丝材的安装位置,使得安装操作复杂,而成型后的陶瓷零件拆卸操作也复杂,从而导致陶瓷零件生产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具有拆装简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包括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导向连杆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连杆的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上开设有嵌装槽,所述嵌装槽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嵌装槽的槽底面配合以形成型腔,
所述导向连杆上滑动设置有凸模板,所述凸模板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所述凸模板上固定设置有型芯,所述嵌装槽内开设有供所述型芯滑动的第二通孔,所述型芯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以伸入型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将螺旋加热丝套设于型芯以使螺旋加热丝的轴线与型芯的轴线对准,且将螺旋加热丝的两端压紧在压线板和嵌装槽之间,从而将螺旋加热丝固定于型腔中,而后将陶瓷浆料注射进入型腔中,陶瓷零件成型后,由于螺旋加热丝轴线和螺旋加热丝的两端每次被放置在型腔中位置误差小,从而使得螺旋加热丝在陶瓷零件内的位置保持稳定,且安装简便;
脱模时,先推动凹模板以使型芯与陶瓷零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型芯与陶瓷零件之间脱离,而后在取出压线板并从压线板上取下陶瓷零件,由此使得陶瓷零件的拆卸脱模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连杆上还滑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凸模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所述推板上固定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型芯滑动穿过的第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零件脱模时,先推动凸模板以带动型芯滑动,从而使得陶瓷零件与型芯之间脱离,再推动推板以使陶瓷零件脱离型腔,从而完成陶瓷零件的脱模,且脱模过程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针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型芯穿过的第四通孔,注浆时,顶针的端面与嵌装槽的槽底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针均匀地套设在型芯的外圈,使得顶针在将陶瓷零件推出型腔时,作用在陶瓷零件上的推力更加均匀稳定,以便陶瓷零件顺利稳定的脱离型腔,由此,使得陶瓷零件的脱模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模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盖板,所述推板固定设置有推杆,所述凹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第五通孔,所述推杆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以与所述盖板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推板以使推杆滑动,从而推动盖板脱离凹模板,以使型腔打开,由此,使得陶瓷零件的脱模拆卸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线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孔槽和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二孔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嵌装槽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螺旋加热丝时,第一板体先压紧螺旋加热丝的一端,而后第二板体再压紧螺旋加热丝的另一端,使得螺旋加热丝的压紧位置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螺旋加热丝在陶瓷零件内的位置保持稳定,且螺旋加热丝的安装操作简便;
陶瓷零件脱模时,先分别取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使陶瓷零件与压线板之间脱离,而后在推动凸模板以使陶瓷零件与型芯之间分离,从而完成陶瓷零件的拆卸,且拆件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装槽内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一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另一端卡接的第二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槽与定位块的一端卡接连接以限定第一板体嵌装在嵌装槽中的位置,第二定位槽与定位块的另一端卡接连接以限定第二板体嵌装在嵌装槽中的位置,由此,通过控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位置,保证型腔的位置和大小的稳定,由此,使得螺旋加热丝的安装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的侧壁上开设有辅助腔槽,所述辅助腔槽与同时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连通以形成型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脱离嵌装槽后,陶瓷零件在辅助腔槽的作用下留在了嵌装槽内,从而使得螺旋加热丝的两端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顺畅的脱离,而后在通过顶针和型芯的滑动以使陶瓷零件与嵌装槽脱离,从而使得陶瓷零件的拆卸脱模更加顺畅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装槽贯穿所述凹模板上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第一板体上远离所述第一孔槽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模板的侧壁以伸出所述嵌装槽,所述第二板体上远离所述第二孔槽的一端穿出所述凹模板的侧壁以伸出所述嵌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第一板体位于嵌装槽外的一端和第二板体位于嵌装槽外的一端,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可以通过杠杆原理翻转脱离嵌装槽,从而便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与嵌装槽之间的脱离,由此,使得陶瓷零件的脱模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线板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压线板朝向所述嵌装槽一侧的端面之间形成有加热丝穿过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位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经由过线槽穿出,以使型腔内置只保留加热丝上需要附着陶瓷浆料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装槽内固定设置于供加热丝安装的压线台阶,所述压线台阶的位置正对所述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线台阶与过线槽配合,以使适应加热丝位于不同高度的端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生产时,将螺旋加热丝套设于型芯以使螺旋加热丝的轴线与型芯的轴线对准,且将螺旋加热丝的两端压紧在压线板和嵌装槽之间,从而将螺旋加热丝固定于型腔中,而后将陶瓷浆料注射进入型腔中,陶瓷零件成型后,由于螺旋加热丝轴线和螺旋加热丝的两端每次被放置在型腔中位置误差小,从而使得螺旋加热丝在陶瓷零件内的位置保持稳定,且安装简便;
2.脱模时,先推动凹模板以使型芯与陶瓷零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型芯与陶瓷零件之间脱离,而后在取出压线板并从压线板上取下陶瓷零件,由此使得陶瓷零件的拆卸脱模简便;
3.陶瓷零件脱模时,先推动凸模板以带动型芯滑动,从而使得陶瓷零件与型芯之间脱离,再推动推板以使陶瓷零件脱离型腔,从而完成陶瓷零件的脱模,且脱模过程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压线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导向连杆;3、凹模板;31、嵌装槽;311、第一槽部;312、第二槽部;32、第二通孔;33、第五通孔;34、定位块;341、辅助腔槽;35、支撑块;36、压线台阶;4、压线板;41、第一板体;42、第二板体;43、第一通孔;431、第一孔槽;432、第二孔槽;44、第一定位槽;45、第二定位槽;46、凸块;47、过线槽;5、凸模板;51、型芯;6、推板;61、顶针;62、第三通孔;63、第四通孔;64、推杆;7、盖板;71、注料口;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1、凸模板5、推板6、凹模板3和压线板4。底板1呈长方形板状设置。凸模板5呈与底板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长方形板状设置。推板6呈与底板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长方形板状设置。
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连杆2。导向连杆2的轴线与底板1的端面垂直。导向连杆2的另一端与凹模板3朝向底板1一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以使底板1和凹模板3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导向连杆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连杆2位于底板1的四周边角上。
凸模板5和推板6均与导向连杆2之间滑动连接,凸模板5和推板6均沿着导向连杆2的轴线方向移动。凸模板5位于底板1和凹模板3之间,推板6位于凸模板5和凹模板3之间。
凹模板3的上端面开设有供压线板4嵌入的嵌装槽31。嵌装槽31位于凹模板3长度方向的中部。嵌装槽31的两端贯穿凹模板3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优选地,嵌装槽3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凹模板3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压线板4包括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从凹模板3宽度方向的一侧安装以与嵌装槽31之间卡接连接。第二板体42从凹模板3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安装以与嵌装槽31之间卡接连接。
第一板体41上开设有第一孔槽431,第一孔槽431位于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的一侧。第二板体42上开设有第二孔槽432,第一孔槽431位于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的一侧。第一孔槽4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第二孔槽432的数量与第一孔槽431的数量相同。
第一孔槽431与第二孔槽432对接拼合以形成一个的第一通孔43。第一通孔43的一侧开口与嵌装槽31的槽底面抵触,以使第一通孔43与嵌装槽31的槽底面之间配合而形成用于灌注浆料以成型的型腔。
压线板4安装于嵌装槽31时,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的一侧与第二板体42朝向第一板体41的一侧抵触,第一板体41上与朝向第二板体42一侧相邻的两侧壁与嵌装槽31的槽壁抵触,第二板体42上与朝向第一板体41一侧相邻的两侧壁与嵌装槽31的槽壁抵触。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41上远离第一孔槽431的一端穿过凹模板3的侧壁以伸出嵌装槽31,第二板体42上远离第二孔槽432的一端穿出凹模板3的侧壁以伸出嵌装槽31。即压线板4的长度大于凹模板3的宽度。分别按压第一板体41位于嵌装槽31外的一端和第二板体42位于嵌装槽31外的一端,使得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均可以通过杠杆原理翻转脱离嵌装槽31,从而便于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与嵌装槽31之间的脱离。
进一步地,嵌装槽31内固定设置有定位块34。定位块34呈圆矩形设置,定位块34的长度方向与凹模板3的宽度方向相同。定位块34位于嵌装槽31的中线上。定位块3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定位块3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有定位块34沿着凹模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
第一板体41上开设有供定位块34一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44。第一定位槽44位于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的一侧。第二板体42上开设有供定位块34另一端卡接的第二定位槽45。第二定位槽45位于第二板体42朝向第一板体41的一侧。第一定位槽44的数量与定位块34的数量相同,第二定位槽45的数量与第一定位槽44的数量相同。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孔槽431之间有一个第一定位槽44,相邻两个第二孔槽432之间有一个第二定位槽45。
进一步地,定位块34的侧壁上开设有辅助腔槽341,辅助腔槽341位于定位块34朝向第一通孔43的一侧。辅助腔槽341与同时第一孔槽431和第二孔槽432连通以形成型腔。优选地,定位块34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壁上均有辅助腔槽341。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脱离嵌装槽31后,陶瓷零件在辅助腔槽341的作用下留在了嵌装槽31内。
进一步地,凸模板5上固定设置有型芯51。型芯51的数量与型腔的数量相同。型芯51的轴线方向与导向连杆2的轴线方向平行。型芯51沿着凹模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
推板6上固定设置有顶针61。顶针61的轴线与导向连杆2的轴线平行,顶针61与第一通孔43之间滑动连接,推板6上开设有供型芯51滑动穿过的第三通孔62。顶针61的数量与型芯51的数量相同。第三通孔62的轴线位于第一通孔43的轴线延伸线上。
嵌装槽31内开设有供型芯51和顶针61滑动的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与第一通孔43连通,第二通孔32的轴线与第一通孔43的轴线重合。
型芯51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32以伸入型腔内。
型腔注射浆料时,型芯51的上端面与压线板4的上端面齐平,顶针61的上端面与嵌装槽31槽底面齐平。
陶瓷零件脱模时,先推动凸模板5以带动型芯51滑动,从而使得陶瓷零件与型芯51之间脱离,再推动推板6以使陶瓷零件脱离型腔。
进一步地,顶针61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供型芯51穿过的第四通孔63,顶针61的轴线与第四通孔63的轴线重合。顶针61均匀地套设在型芯51的外圈,使得顶针61在将陶瓷零件推出型腔时,作用在陶瓷零件上的推力更加均匀稳定,以便陶瓷零件顺利稳定的脱离型腔。
进一步地,顶针61上伸入型腔的端面上环绕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圆心位于型芯51的轴线上。环形凹槽的设置使得成型后的陶瓷零件端面上具有微小的凸起,便于陶瓷零件与顶针61端面之间的脱离,使得陶瓷另加的脱模更加简便。
进一步地,底板1、凸模板5和推板6上均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用于限制底板1、凸模板5和推板6之间的距离,以便工作人员推动凸模板5和推板6。
进一步地,凹模板3远离底板1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盖板7。盖板7呈与底板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长方形板状设置。
凹模板3上开设有轴孔。轴孔的轴线与嵌装槽31的槽底面垂直。轴孔的数量为一个。轴孔位于凹模板3上远离嵌装槽31的端部。轴孔中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与盖板7固定连接。盖板7以轴孔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以控制嵌装槽31的启闭。盖板7封闭嵌装槽31时,盖板7将压线板4压紧在嵌装槽31内,避免压线板4在生产陶瓷零件的过程中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盖板7上开设有注料口71,注料口71贯穿盖板7的板厚以与型腔连通。优选地,所有型腔均与注料口71连通。注料口71朝向型腔一侧的端面与盖板7的端面贴合,注料口71朝向型腔一侧开口的转角处尖锐。盖板7转动时,注料口71的开口经过型腔时,其尖锐的转角可以平整的刮除型腔内多余的浆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7和图8,嵌装槽31包括供第一板体41嵌入的第一槽部311和供第二板体42嵌入的第二槽部312。第一板体41的厚度大于第二板体42,第一槽部311的深度大于第二槽部312的深度。螺旋加热丝较高的端部安装于第二槽部312,螺旋加热丝较低的端部安装于第一槽部311。
进一步地,第一槽部311和第二槽部312内均固定设置于供加热丝安装的压线台阶36。压线台阶36位于相邻的两个定位块34之间,且与型腔接触。
压线台阶36的上端面高于型腔的最低端面。压线台阶36与定位块34配合以使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脱离嵌装槽31后,陶瓷零件能够稳定留在型腔中。
参照图9和图10,压线板4设置有凸块46。凸块46位于压线板4朝向嵌装槽31一侧的端面。凸块46的一侧端部与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一端的端面齐平,或与第二板体42朝向第一板体41一端的端面齐平。优选地,第一板体41上和第二板体42上均有凸块46。
凸块46与压线台阶36配合,使得压线板4与嵌装槽31之间形成有用于安放加热丝上不附着陶瓷浆料的端部的压线空间,且凸块46将压线空间与型腔分隔。
凸块46与压线板4之间形成有加热丝穿过的过线槽47。过线槽47位于第一板体41朝向第二板体42的一端或位于第二板体42朝向第一板体41的一端。过线槽47的大小与螺旋加热丝端部的大小相适配,且正好供加热丝穿过而不会使陶瓷浆料流出。
进一步地,参照图7,嵌装槽31内固定设置有支撑块35。支撑块35呈长方体设置。优选地,支撑块3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块35在嵌装槽31内呈矩形间隔分布。支撑块35位于嵌装槽31靠近凹模板3宽度方向开口的位置。支撑块35的端面与压线板4朝向嵌装槽31的一侧抵触,以提高压线板4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
安装螺旋加热丝时,将螺旋加热丝套设于型芯51以使螺旋加热丝的轴线与型芯51的轴线对准,第一定位槽44与定位块34的一端卡接连接以使使得第一板体41先压紧螺旋加热丝的一端,而后第二定位槽45与定位块34的另一端卡接连接以使得第二板体42再压紧螺旋加热丝的另一端,以使螺旋加热丝上需要凝固陶瓷浆料的位置位于型腔中,转动盖板7以使盖板7将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压紧在嵌装槽31中;
安装完螺旋加热丝后,通过注料口71往型腔中灌注陶瓷浆料以使陶瓷浆料与螺旋加热丝之间固定连接,从而成型所需的陶瓷零件;
陶瓷零件成型后,转动盖板7打开嵌装槽31,分别按压第一板体41位于嵌装槽31外的一端和第二板体42位于嵌装槽31外的一端,使得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均翻转脱离嵌装槽31以使陶瓷零件上螺旋加热丝的两端与压线板4之间脱离,而陶瓷零件在辅助腔槽341的作用下留在了嵌装槽31内,此时同时推动推板6和凸模板5以使陶瓷零件脱离嵌装槽31,再推动凸模板5以使陶瓷零件与型芯51之间分离,从而完成陶瓷零件的拆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导向连杆(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连杆(2)的凹模板(3),所述凹模板(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装槽(31),所述嵌装槽(3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线板(4),所述压线板(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3),所述第一通孔(43)与所述嵌装槽(31)的槽底面配合以形成型腔,
所述导向连杆(2)上滑动设置有凸模板(5),所述凸模板(5)位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凹模板(3)之间,所述凸模板(5)上固定设置有型芯(51),所述嵌装槽(31)内开设有供所述型芯(51)滑动的第二通孔(32),所述型芯(51)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32)以伸入型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连杆(2)上还滑动设置有推板(6),所述推板(6)位于所述凸模板(5)和所述凹模板(3)之间,所述推板(6)上固定设置有顶针(61),所述顶针(61)与所述第一通孔(4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推板(6)上开设有供所述型芯(51)滑动穿过的第三通孔(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61)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供所述型芯(51)穿过的第四通孔(63),注浆时,顶针(61)的端面与嵌装槽(31)的槽底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3)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盖板(7),所述推板(6)固定设置有推杆(64),所述凹模板(3)上开设有供所述推杆(64)穿过的第五通孔(33),所述推杆(64)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五通孔(33)以与所述盖板(7)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4)包括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通孔(4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1)上的第一孔槽(431)和位于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第二孔槽(432),所述第一板体(41)和所述第二板体(42)分别与所述嵌装槽(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装槽(31)内固定设置有定位块(34),所述第一板体(41)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34)一端卡接的第一定位槽(44),所述第二板体(42)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34)另一端卡接的第二定位槽(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4)的侧壁上开设有辅助腔槽(341),所述辅助腔槽(341)与同时第一孔槽(431)和第二孔槽(432)连通以形成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装槽(31)贯穿所述凹模板(3)上相对的两侧壁,所述第一板体(41)上远离所述第一孔槽(431)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模板(3)的侧壁以伸出所述嵌装槽(31),所述第二板体(42)上远离所述第二孔槽(432)的一端穿出所述凹模板(3)的侧壁以伸出所述嵌装槽(3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4)设置有凸块(46),所述凸块(46)与所述压线板(4)朝向所述嵌装槽(31)一侧的端面之间形成有加热丝穿过的过线槽(47),所述过线槽(47)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1)朝向所述第二板体(42)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板体(42)朝向所述第一板体(41)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装槽(31)内固定设置于供加热丝安装的压线台阶(36),所述压线台阶(36)的位置正对所述凸块(46)。
CN201921625716.5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Active CN211194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716.5U CN21119432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716.5U CN21119432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4323U true CN211194323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6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5716.5U Active CN21119432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4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7484A (zh) 一种砼填充芯模用成型模具
CN106994765A (zh) 电动车蓄电池注塑件的精密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215550517U (zh) 一种具有自动切断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1194323U (zh) 一种带螺旋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CN106626273A (zh) 滑块中设置滑块抽芯的模具机构
CN209955196U (zh) 一种具有延时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6899670U (zh) 注塑模具简易定模抽芯结构
CN214773723U (zh) 一种出风口上盖注塑模具
CN109396338B (zh) 用于悬浮破碎机下衬板铸造的模具及铸造工艺
CN211194324U (zh) 一种带加热丝陶瓷零件的注浆模具
CN203830691U (zh) 一种多滑块叶轮压铸模具
CN103551524B (zh) 多槽带轮的泥芯铸槽法及其使用的制芯模具和铸造模具
CN106426789A (zh) 一种可实现稳定快速分型的双分型面结构模具
CN2472907Y (zh) 带芯脱模塑料球阀模具
CN112356242A (zh)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及使用方法
CN110281426A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倒灌模具
CN217993357U (zh) 一种硅胶手表带的注胶冶具
CN219381415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拆卸内芯的模具
CN211941898U (zh) 一种模具模内抽脱模机构
CN207373737U (zh) 带加强筋复材制件的rtm模具
CN218749093U (zh) 一种塑胶模具滑块延迟脱模结构
CN216992857U (zh) 一种塑胶模具易脱模倒扣结构
CN217166475U (zh) 用于垂直线生产玛钢小件内浇口的制作工装
CN220720030U (zh) 一种具有拆装结构的模具
CN219522904U (zh) 阀针热嘴直接进浇注塑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