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8836U - 差压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压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8836U
CN211178836U CN202020141201.4U CN202020141201U CN211178836U CN 211178836 U CN211178836 U CN 211178836U CN 202020141201 U CN202020141201 U CN 202020141201U CN 211178836 U CN211178836 U CN 211178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differential pressure
annula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12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顺基
野本萌美
尾下龙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shin Filt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shin Fil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shin Filter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shin Filte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8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883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14Housings
    • G01L19/147Details about the mounting of the sensor to support or cover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3/00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two or more fluid pressure values
    • G01L13/02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two or more fluid pressure values using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or pistons as sensing elements
    • G01L13/025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two or more fluid pressure values using elastically-deformable members or pistons as sensing elements using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2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 F16J15/02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elast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007Fluidic connecting means
    • G01L19/0038Fluidic connecting means being part of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061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01L19/0084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the outside of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6Means for preventing overload or deleterious influence of the measured medium on the measuring device or vice versa
    • G01L19/0672Leakage or rupture protection o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压检测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差压检测装置内部的液体泄漏。对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即差压进行检测的隔膜部,具有环状部件、设置于环状部件的中空部的应变仪、以及以夹着环状部件以及应变仪的方式设置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分别与第一环状填料抵接,从沿着第一孔的轴的第一方向观察,第一槽以及第二槽(第一环状填料)与环状部件重合。

Description

差压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差压传感器,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应变检测部的薄膜状的膜片上,设置有对应变检测部进行覆盖的金属片,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从两侧对膜片进行支承固定。在支承部件上形成有凹部,在凹部设置有密封用O型环,密封用O型环与膜片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4362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膜片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应变检测部、电气布线膜,因此在膜片的上表面上存在凹凸。而且,由于对膜片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的是金属片,因此应变检测部的凹凸直接成为金属片的凹凸。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O型环与金属片的凹凸抵接,因此有可能失去完全的密封性,从O型环与膜片之间泄漏液体。
特别是,在将差压传感器用于燃料用的过滤器、尿素水SCR系统的过滤器等的情况下,必须防止喷射喷嘴的堵塞、损伤,因此不允许差压传感器内的液体泄漏,而希望完全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内部的液体泄漏的差压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差压检测装置例如是对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即差压进行检测的差压检测装置,具备:大致圆柱形状的壳体,具有:第一孔,在一个端面即第一端开口;以及第二孔,一端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另一端在上述第一端以外的面开口,该第二孔具有第三孔,该第三孔为,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的直径,大致沿着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沿着上述第一孔的轴,该第三孔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大致圆板形状的隔膜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面;以及固定部件,以与上述隔膜部抵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孔的内部,该固定部件具有第四孔,该第四孔设置为,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三孔重合的位置上,大致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贯通该固定部件,上述隔膜部具有第一板、第二板、设置于上述第一板或者上述第二板的应变仪、以及比上述应变仪厚的大致圆环形状的环状部件,上述应变仪设置于上述环状部件的中空部,上述环状部件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三孔以及上述第四孔的直径,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以夹持上述应变仪以及上述环状部件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板与上述第二板之间填充有填充部件,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上,以包围上述第三孔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槽,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在与上述隔膜部抵接的面上,以包围上述第四孔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槽,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上述环状部件、上述第一槽以及上述第二槽的位置重合,在上述第一槽以及上述第二槽中分别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环状填料,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分别与上述第一环状填料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差压检测装置,对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即差压进行检测的隔膜部,具有环状部件、设置于环状部件的中空部的应变仪、以及以夹着环状部件以及应变仪的方式设置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分别与第一环状填料抵接,从沿着第一孔的轴的第一方向观察,第一槽以及第二槽(第一环状填料)与环状部件重合。因此,能够增大第一环状填料的弹性变形量而提高第一环状填料的密封性能。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差压检测装置内部的液体泄漏。
在此,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孔以及上述固定部件为大致圆柱形状,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槽,在上述第三槽中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环状填料,上述第一孔的内周面与上述第二环状填料抵接。由此,即使从第一环状填料与第一孔之间泄漏液体,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第一孔与固定部件之间泄漏液体。
在此,也可以为,上述环状部件具有沿着该环状部件的径向的孔或者切口,与上述应变仪连接的电缆经由上述孔或者切口被引导到上述隔膜部的外部。由此,能够使环状部件的表面、即第一板或者第二板不产生凹凸,能够可靠地确保第一环状填料的密封性能。
在此,也可以为,上述第三孔相对于上述第一孔偏心,上述壳体具有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并与上述第三孔平行的第五孔,上述第五孔夹着上述第一孔的轴而配置于上述第三孔的相反侧,在上述第五孔的内部设置有上述电缆。由此,能够减小壳体的直径,使差压检测装置小型化。
在此,也可以为,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为金属制,厚度为大致0.2mm~大致0.3mm。由此,能够确保隔膜部的强度。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可靠地防止内部的液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压检测装置1的过滤装置100的概要的图。
图2是差压检测装置1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隔膜部20的平面图。
图5是隔膜部20A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差压检测装置,设置于燃料箱、尿素水SCR系统中所设置的过滤装置、阀等,对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即差压进行检测。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压检测装置1的过滤装置100的概要的图。过滤装置100使用过滤器将油、燃料、尿素水等液体中含有的尘埃等除去。此外,在图1中,省略一部分表示截面的影线。
过滤装置100主要具有壳体110、滤芯120以及滤头130。
壳体110是一端大致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部件。在壳体110的下端设置有排放口111。此外,排放口111并非必须。
壳体110的开口部安装于滤头130。当壳体110安装于滤头130时,滤芯120安装于滤头130的中央筒132(之后详述)。由此,滤芯120被收容于壳体110的内部。
滤芯120主要具有内筒126、滤材127、以及设置于滤材127的两端的板128、129。内筒126是两端具有开口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的部件,使用耐腐蚀性较高的材料(例如,树脂、金属)来形成。
滤材127为在径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通过对使用了合成树脂、纸等的片状的滤纸进行褶皱折叠,将进行了褶皱折叠的滤纸的两端连结而成为圆形,由此形成滤材127。
在滤材127的一端(图1中的上侧端)设置有板128,在另一端(图1中的下侧端)设置有板129。板128以及板129使用耐腐蚀性较高的材料形成。
板128设置于滤材127的上端。在板128中插入有滤头130的中央筒132(之后详述)。在板128与中央筒132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13(例如,O型环)。通过密封部件113进行密封,以便不会从板128与中央筒132之间向外部泄漏液体。此外,由于内筒126设置在板128上,因此当中央筒132向板128插入时,内筒126的内部空间与中央筒132的内部空间连通。
滤头130主要具有主体131、中央筒132、流入路133、流出路134、以及安装孔135。
主体131由耐腐蚀性较高的材料形成。主体131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筒状部,在筒状部中的开口端附近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131a。当使外螺纹部131a与形成在壳体110的内周的内螺纹部110a螺合时,壳体110被安装于滤头130。
在壳体110与滤头13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12q(例如,O型环)。通过密封部件112进行密封,以便不会从壳体110与滤头130之间向外部泄漏液体。
中央筒132为大致圆筒形状,与主体131一体形成。中央筒132从主体131的底面大致中央向与主体131的侧面相同方向突出。在中央筒1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板128的中空部123a插入的凹部132a。
流入路133以及流出路134为大致管状。由主体131的侧面和中央筒132形成的空间(中央筒132外部的空间)S1与流入路133连通。此外,中央筒132内部的空间S2与流出路134连通。
经由流入路133向过滤装置100供给应过滤的液体L1。液体L1(参照图1中的实线箭头)向壳体110内流入,然后由滤材127过滤,并向内筒126内部流出。此外,向内筒126内部流出的过滤后的液体L2(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箭头),从流出路134向过滤装置100外部排出。
安装孔135形成于主体131的底面附近。在安装孔135中设置有差压检测装置1。在安装孔135的侧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35a。当使形成于差压检测装置1的外螺纹部18(参照图2)与内螺纹部135a螺合时,差压检测装置1安装于滤头130。
在安装孔135与差压检测装置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14、115(例如,O型环)。通过密封部件114、115进行密封,以便不会从安装孔135与差压检测装置1之间向外部泄漏液体。
安装孔135的底部附近与流出路134即空间S2连通。差压检测装置1的底面开口,因此空间S2与差压检测装置1内部的孔11(之后详述)连通。
此外,安装孔135的内螺纹部135a经由孔136与空间S1连通。空间S1与差压检测装置1内部的孔12(之后详述)连通。
接下来,对差压检测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差压检测装置1的截面图。在图2中,省略表示截面的一部影线。
差压检测装置1主要具有壳体10、隔膜部20、固定部件30、安装部件31、环状填料41、42、43、以及检测单元50。
壳体10为大致圆柱形状,并具有孔11、孔12、孔13以及孔14。
孔11为大致圆柱形状,且在壳体10的端面15开口。在孔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部11a。
在孔11的内部主要设置有隔膜部20、固定部件30、以及安装部件31。隔膜部20设置于孔11的底面11b。固定部件30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与隔膜部20抵接。安装部件31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31a。
通过使外螺纹部31a与内螺纹部11a螺合,由此隔膜部20以及固定部件30以能够调整高度(z方向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孔11的内部。安装部件31在孔11的内部被设置为,安装部件31将隔膜部20以及固定部件30推起,固定部件30被安装于隔膜部20,隔膜部20被安装于底面11b。
固定部件30具有大致沿着壳体10以及孔11的轴A(大致沿着z方向)的孔30a,孔30a被设置为贯通固定部件30。此外,安装部件31具有大致沿着z方向的孔31b,孔31b被设置为贯通安装部件31。由此,隔膜部20的-z侧的端面(板22,之后详述)经由孔11与空间S2连通,过滤后的液体L2被引导到隔膜部20的-z侧的端面。关于隔膜部20将在之后详述。
孔12的一端在孔11的底面11b开口,另一端在端面15以外的面(在此,为侧面17)开口。孔12具有纵孔12a以及横孔12b。纵孔12a的直径小于孔11,大致沿着z方向。纵孔12a的一端在孔11的底面11b开口。横孔12b的一端在纵孔12a中开口,另一端在侧面17开口。由此,隔膜部20的+z侧的端面(板21,之后详述)经由孔12与空间S1连通,过滤前的液体L1被引导到隔膜部20的+z侧的端面。
从+z方向或者-z方向观察,孔30a以及孔31b设置于与纵孔12a重合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过滤前的液体L1与过滤后的液体L2之间的压力差,使隔膜部20以微小量进行变形。
孔13为大致圆筒形状,且在壳体10的端面16开口。在孔13中设置有检测单元50。检测单元50为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基板等。在检测单元50的周围形成有外螺纹部50a。通过使外螺纹部50a与内螺纹部13a螺合,检测单元50以能够调整高度(z方向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孔13的内部。
孔14是与纵孔12a大致平行的孔,一端在孔11的底面11b开口,另一端在孔13中开口。孔12相对于孔11偏心,孔14夹着孔11的轴而配置在与孔13相反侧。即,孔14设置于通过孔12偏心而形成的空间中。由此,能够减小壳体10的直径,使差压检测装置1小型化。
在孔14的内部设置有电缆25、26,电缆25、26将由应变仪23(之后详述)产生的电信号传递至检测单元50。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在图3中,省略表示截面的一部影线。图4是隔膜部20的平面图。在图4中使隔膜部20的主要部分透视。
隔膜部20为大致圆板形状,由底面11b与固定部件30夹持。隔膜部20主要具有板21、22、应变仪23、以及环状部件24。
板21、22为金属或者树脂的板状部件,且被设置为从两侧夹持应变仪23以及环状部件24。在此,所谓板状部件是指具有难以折弯、卷取等的程度的厚度(例如,如果是金属板则为大致0.1mm以上)的部件,且是指比能够折弯、卷取的片以及膜更厚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21、22为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厚度为大致0.2mm~大致0.3mm。由此,在从液体受到压力时,能够产生微小量的变形,并且能够保持隔膜部20的强度。
应变仪23设置于板21或者板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板21)。应变仪23为,在内部设置有金属线,根据测定对象物(在此,为板21或者板22)的伸缩而金属线进行伸缩,通过对金属线的电阻变化进行测定来求出测定对象物的伸缩(应变)。金属线与电缆25、26连接。应变仪23的直径优选为纵孔12a以及孔30a的直径以下。
应变仪23设置于环状部件24的中空部。环状部件24为大致圆环形状的板状部件,厚度大于应变仪23的厚度。由此,板21与板22之间的间隔变得大于应变仪23的厚度,防止应变仪23的破损。
环状部件24的直径大于纵孔12a以及孔30a的直径。因此,从+z方向或者z方向观察,能够将应变仪23配置于与纵孔12a以及孔30a重合的位置,应变仪23能够正确地检测板21以及板22的变形量(即,差压)。
环状部件24具有供电缆25、26通过的切口24a。切口24a沿着环状部件24的径向形成。电缆25、26经由切口24a以及形成于板21的孔21a被引导到隔膜部20的外部。由此,能够使环状部件24的表面、即板21或者板22不会产生凹凸。
在板21与板22之间填充有填充部件28。应变仪23的厚度比环状部件24的厚度(板21与板22的间隔)薄,但由于在板21与板22之间填充有填充部件28,由此应变仪23不仅能够检测板21的应变,还能够检测板22的应变。
填充部件28为由高分子物质(一般来说分子量为10000以上)构成的高分子材料,含有树脂、橡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填充部件28,使用应变仪23用的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系或者环氧类)或者氨基甲酸酯树脂。
在孔11的底面11b上,以包围纵孔12a的方式设置有槽11c。此外,在固定部件30上,在与隔膜部20抵接的面30b上,以包围孔30a的方式设置有槽30c。在槽11c中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填料41,在槽30c中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填料42。环状填料41、42为密封部件,例如是O型环。
环状填料41与板21抵接,环状填料42与板22抵接。由此,能够防止液体从隔膜部20与底面11b之间、以及隔膜部20与面30b之间泄漏。此外,从+z方向或者-z方向观察,环状部件24、槽1Ic(环状填料41)以及槽30c(环状填料42)的位置重合。因此,即使增大环状填料41、42的弹性变形量,将环状填料41、42较强地按压于板21、22,隔膜部20也不会破损而对应变仪23施加力。由此,能够在将应变仪23的测定性能保持正确的状态下,可靠地防止液体从隔膜部20与底面11b之间、以及隔膜部20与面30b之间泄漏。
在固定部件30的侧面30d上设置有槽30e。在槽30e中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填料43(例如,O型环),环状填料43与孔11的内周面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从固定部件30与壳体10(孔11)之间泄漏。
接下来,使用图2对差压检测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由于滤材127(参照图1)的堵塞等而空间S1(参照图1)的压力变高时,通过高压侧的液体(过滤前的液体L1)将隔膜部20向-z方向按下,板21产生变形。板21根据过滤前的液体L1(空间S1,高压侧)与过滤后的液体L2(空间S2,低压侧)之间的压力差(差压)而产生变形。应变仪23将与板21的变形量相对应的大小的信号经由电缆25、26向检测单元50输出。由此,差压检测装置1对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的差压进行检测。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环状部件24的厚度(板21与板22的间隔)厚于应变仪23的厚度,从+z方向或者-z方向观察,使环状填料41与板21抵接的位置以及环状填料42与板22抵接的位置成为与环状部件24重合的位置,由此能够不使应变仪23破损,而可靠地防止液体从隔膜部20与底面11b之间、以及隔膜部20与面30b之间泄漏。
特别是,在将差压检测装置1用于燃料用的过滤器、尿素水SCR系统的过滤器等的情况下,必须防止喷射喷嘴的堵塞、损伤,因此不允许差压检测装置1内的液体泄漏。根据本实施方式,从+z方向或者-z方向观察,环状填料41与板21抵接的位置以及环状填料42与板22抵接的位置与环状部件24重合,因此通过增大环状填料41、42的弹性变形量而提高环状填料41、42的密封性能,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差压检测装置1内部的液体泄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固定部件30与孔11之间设置环状填料43,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差压检测装置1内部的液体泄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件24具有沿着环状部件24的径向形成的切口24a,电缆25、26经由切口24a被引导到隔膜部20的外部,但将电缆引导到隔膜部的外部的方法不限定于此。图5是应变例所涉及的隔膜部20A的平面图。在图5中,使隔膜部20A的主要部分透视。
隔膜部20A主要具有板21、22、应变仪23、以及环状部件24A。环状部件24A与环状部件24同样,是比应变仪23厚的大致圆环形状的部件,具有沿着环状部件24A的径向形成的孔24b。孔24b是沿着径向贯通环状部件24A的孔,截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大致圆形状、大致椭圆形状、大致矩形形状。电缆25、26经由孔24b以及孔21a被引导到隔膜部20的外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件30与孔11之间设置了环状填料43,但通过环状填料41、42就能够防止液体泄漏,因此环状填料43并非必须。但是,通过设置环状填料43,即使过滤前的液体L1从隔膜部20以及孔11的底面11b之间泄漏而流向孔11的侧面与固定部件30之间,环状填料43也阻止过滤前的液体L1,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过滤前的液体L1从孔11的侧面与固定部件30之间向孔11的内部流出,而过滤前的液体L1与过滤后的液体L2混合,因此优选在固定部件30与孔11之间设置环状填料4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将隔膜部20以及固定部件30设置于孔11的内部的安装部件31,但安装部件31并非必须。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的构成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将实施方式的各要素适当地进行变更、追加、变换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大致”是不仅包括严格相同的情况、也包括不失相同性的程度的误差、变形的概念。例如,所谓大致平行是不限定于严格平行的情况、例如包括几度程度的误差的概念。此外,例如,在仅表现为平行、正交、一致等的情况下,不仅包括严格地平行、正交、一致等的情况,而且包括大致平行、大致正交、大致一致等的情况。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附近”是指包括成为基准的位置附近的一定范围(能够任意地决定)内的区域。例如,在称为A附近的情况下,是表示A附近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且是可以包括A也可以不包括A的概念。
符号说明
1:差压检测装置;10:壳体;11、12、13、14:孔;11a:外螺纹部;11b:底面;11c:槽;12a:纵孔;12b:横孔;13a:内螺纹部;15、16:端面;17:侧面;18:外螺纹部;20、20A:隔膜部;21、22:板;21a:孔;23:应变仪;24、24A:环状部件;24a:切口;24b:孔;25、26:电缆;28:高分子材料;30:固定部件;30a:孔;30b:面;30c:槽;30d:侧面;30e:槽;31:安装部件;31a:内螺纹部;31b:孔;41、42、43:环状填料;50:检测单元;50a:外螺纹部;100:过滤装置;110:外壳;110a:外螺纹部;111:排出口;112、113、114、115:密封部件;120:滤芯;123a:中空部;126:内筒;127:滤材;128、129:板;130:滤头;131:主体;131a:外螺纹部;132:中央筒;132a:凹部;133:流入路;134:流出路;135:安装孔;135a:内螺纹部;136:孔

Claims (5)

1.一种差压检测装置,对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力差即差压进行检测,该差压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大致圆柱形状的壳体,具有:第一孔,在一个端面即第一端开口;以及第二孔,一端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另一端在上述第一端以外的面开口,该第二孔具有第三孔,该第三孔为,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的直径,大致沿着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沿着上述第一孔的轴,该第三孔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
大致圆板形状的隔膜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孔的底面;以及
固定部件,以与上述隔膜部抵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孔的内部,该固定部件具有第四孔,该第四孔设置为,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三孔重合的位置上,大致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贯通该固定部件,
上述隔膜部具有第一板、第二板、设置于上述第一板或者上述第二板的应变仪、以及比上述应变仪厚的大致圆环形状的环状部件,
上述应变仪设置于上述环状部件的中空部,
上述环状部件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三孔以及上述第四孔的直径,
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以夹持上述应变仪以及上述环状部件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第一板与上述第二板之间填充有填充部件,
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上,以包围上述第三孔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槽,
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在与上述隔膜部抵接的面上,以包围上述第四孔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槽,
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上述环状部件、上述第一槽以及上述第二槽的位置重合,
在上述第一槽以及上述第二槽中分别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环状填料,
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分别与上述第一环状填料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孔以及上述固定部件为大致圆柱形状,
在上述固定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槽,
在上述第三槽中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环状填料,
上述第一孔的内周面与上述第二环状填料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差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具有沿着该环状部件的径向的孔或者切口,
与上述应变仪连接的电缆经由上述孔或者切口被引导到上述隔膜部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孔相对于上述第一孔偏心,
上述壳体具有第五孔,该第五孔在上述第一孔的底面开口,与上述第三孔平行,
上述第五孔夹着上述第一孔的轴而配置于上述第三孔的相反侧,
上述第五孔的内部设置有上述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为金属制,厚度为大致0.2mm~大致0.3mm。
CN202020141201.4U 2019-02-25 2020-01-21 差压检测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788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1227A JP7105492B2 (ja) 2019-02-25 2019-02-25 差圧検出装置
JP2019-031227 2019-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8836U true CN211178836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120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78836U (zh) 2019-02-25 2020-01-21 差压检测装置
CN202010071381.8A Active CN111609963B (zh) 2019-02-25 2020-01-21 差压检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1381.8A Active CN111609963B (zh) 2019-02-25 2020-01-21 差压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4016B2 (zh)
EP (1) EP3933368A4 (zh)
JP (1) JP7105492B2 (zh)
CN (2) CN211178836U (zh)
WO (1) WO20201753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963A (zh) * 2019-02-25 2020-09-01 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差压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7827A (zh) * 2020-10-19 2020-11-17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耐高静压的压差测量装置、船舶和测量方法
CN114459666B (zh) * 2022-02-14 2023-03-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电容式压差传感器、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797Y2 (zh) * 1985-05-22 1993-05-25
CN1016535B (zh) * 1988-05-24 1992-05-06 岳阳市颜氏燃烧器厂 工业炉用火焰筒式油料燃烧器
JPH04143629A (ja) 1990-04-03 1992-05-1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差圧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95829B2 (ja) * 1991-04-22 1997-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差圧センサ、及び複合機能形差圧センサ
JP2984420B2 (ja) * 1991-07-09 1999-11-2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差圧センサ
DE4244459C1 (de) * 1992-12-23 1994-05-11 Siemens Ag Druckmeßumformer
DE59502169D1 (de) * 1995-01-12 1998-06-18 Endress Hauser Gmbh Co Keramischer Drucksensor mit Behälteranschlusselement und Doppeldichtung
DE59914223D1 (de) * 1999-07-01 2007-04-12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Relativdrucksensor
JP3693890B2 (ja) * 2000-06-26 2005-09-14 日本フローセル製造株式会社 変動圧力センサ
CN2563562Y (zh) * 2002-06-25 2003-07-30 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差压传感器
US20050081638A1 (en) 2003-09-05 2005-04-21 Couch Philip R. Sensing diaphragm for a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with over-pressure protection and methods
JP4244861B2 (ja) * 2004-05-17 2009-03-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力検出装置
DE102008040729A1 (de) 2008-07-25 2010-01-28 Robert Bosch Gmbh Drucksensoranordnung
CN202393549U (zh) * 2011-06-08 2012-08-22 罗迤凡 光纤法布里-珀罗压力传感器
JP6286278B2 (ja) * 2014-05-16 2018-02-2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差圧センサおよび差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DE102014109491A1 (de) * 2014-07-08 2016-02-11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Differenzdruckmesszelle
JP6301230B2 (ja) * 2014-09-30 2018-03-28 長野計器株式会社 物理量測定装置
JP6436033B2 (ja) * 2015-09-22 2018-12-12 株式会社Soken 水素圧力計測装置
JP6759048B2 (ja) 2016-10-20 2020-09-23 ヤマシンフィルタ株式会社 差圧検出装置及び濾過装置
JP6762896B2 (ja) * 2017-03-22 2020-09-30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チップ、圧力発信器、および圧力センサ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DE102017109971A1 (de) * 2017-05-09 2018-11-15 Endress+Hauser SE+Co. KG Drucksensor
CN206920072U (zh) * 2017-07-20 2018-01-23 深圳天润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型小型数显多功能气体差压表
JP7105492B2 (ja) * 2019-02-25 2022-07-25 ヤマシンフィルタ株式会社 差圧検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963A (zh) * 2019-02-25 2020-09-01 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差压检测装置
CN111609963B (zh) * 2019-02-25 2021-10-08 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差压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3368A1 (en) 2022-01-05
JP2020134420A (ja) 2020-08-31
CN111609963A (zh) 2020-09-01
CN111609963B (zh) 2021-10-08
US11714016B2 (en) 2023-08-01
WO2020175365A1 (ja) 2020-09-03
JP7105492B2 (ja) 2022-07-25
US20210364379A1 (en) 2021-11-25
EP3933368A4 (en) 202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78836U (zh) 差压检测装置
US9164008B2 (en) Pressure detector
US7383741B2 (en) Flow rate-measuring apparatus
CA1119839A (en) Diaphragm seal assembly
EP1850097B1 (en) Transducer assembly
US20130213130A1 (en) Fluid measurement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CN210863066U (zh) 一种轮毂轴承单元端盖气密性试验装置
CN103674154A (zh) 可移除的传感器端口插入装置
CN107771275B (zh) 压力传感器模块、具有压力传感器模块的测量布置
EP2818841B1 (en) Pressure sensor
KR102169778B1 (ko) 측정 챔버 내 유체 매체의 압력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압력 센서 장치
EP2333508A1 (de) Druckmittler mit Temperatursensor
US20210246991A1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CN106017775A (zh) 一种具有测试功能的管道
US20220233977A1 (en) Measurement unit and filter device
JP2014095558A (ja) 接続パーツおよび差圧/圧力発信器
CN213632516U (zh) 一种用于压力测量设备的隔膜压力接头
CN205226721U (zh) 一种管路水听器安装基座
CN110749775A (zh) 一种深海电导率传感器
KR20170023836A (ko) 측정 챔버 내 유체 매체의 압력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압력 센서
CN218496326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适配器
CN215830872U (zh) 一种液压检测接头
JP6341180B2 (ja) 燃料配管構造
CN217111374U (zh) 一种密封测试装置
WO2023074312A1 (ja) ゴム製品、シール材用の試験治具及び試験装置並びに漏れ検知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0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0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