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274U - 自行车脚踏板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脚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274U
CN211167274U CN201921666089.XU CN201921666089U CN211167274U CN 211167274 U CN211167274 U CN 211167274U CN 201921666089 U CN201921666089 U CN 201921666089U CN 211167274 U CN211167274 U CN 211167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lip
mounting groove
groove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60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xi City Hengfeng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xi City Hengfe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xi City Hengfeng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xi City Hengfe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60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8Ped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8Pedals
    • B62M3/12Pedals with refl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其包括壳体以及转轴,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供转轴穿设的转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于壳体的一侧壁,还包括有第一反光板,所述第一反光板固定连接于壳体相对于转轴伸出的一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当自行车在夜晚骑行至没有路灯的四岔路口时,垂直于自行车行进方向上驶来的车也可以有效地辨认出自行车的位置的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脚踏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如今各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使用自行车出门已经成为了广大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共享自行车的推行,也使得自行车的数量越来越庞大;随着自行车的推行,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地凸显,为了在夜晚骑行时能让汽车驾驶员辨认出自行车的方位,常常会在自行车上贴反光条,如今的自行车上的反光条大都设置于自行车脚踏板上。
公开号为CN10500012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有脚踏本体、转轴组件以及反光片,其中,脚踏本体能绕转轴组件自由转动地与绕转轴组件装配在一起;脚踏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反光片卡槽,反光片分别卡置于对应的反光片卡槽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自行车在夜晚骑行至没有路灯的四岔路口时,与自行车处于同一或相对行进方向的汽车可以通过设置于脚踏本体上的反光板辨认出自行车的方位,但从另外两条岔路驶来的汽车无法通过脚踏本体上的反光板辨认出自行车的方位,使汽车驾驶员无法做出及时避让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当自行车在夜晚骑行至没有路灯的四岔路口时,垂直于自行车行进方向上驶来的车也可以有效地辨认出自行车的位置。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壳体以及转轴,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供转轴穿设的转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于壳体的一侧壁,还包括有第一反光板,所述第一反光板固定连接于壳体相对于转轴伸出的一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侧方驶来的车无法观察到自行车的反光的问题,通过在壳体相对于转轴伸出的侧壁上设置反光板,使得垂直于自行车行进方向上驶来的车也可以有效地辨认出自行车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相对于转轴伸出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反光板安装的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转轴的部分设置有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槽的设置使反光板可以沉降到第一安装槽安装槽中,防止在骑行过程中由于对自行车脚踏板产生刮碰导致刮花或撞落反光板,影响反光板的反光。同时,圆弧槽的设置使得从第一安装槽内拆卸反光板更容易,人们可以通过圆弧槽夹住反光板的两侧将反光板从第一安装槽内取出或用工具通过圆弧槽将反光板从第一安装槽内撬出,提高了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有第二反光板,定义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为前侧壁、所述转轴伸出于壳体的一侧壁为后侧壁、位于前侧壁上方的为上侧壁、位于前侧壁左侧的为左侧壁、位于前侧壁下方的为下侧壁、位于前侧壁右侧的为右侧壁;所述第二反光板设置于壳体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左侧壁与右侧壁上所设置的第二反光板,与自行车处于同一或相对行进方向的汽车可以通过设置于壳体上的第二反光板辨认出自行车的方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反光板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二反光板滑入的开口,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且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将第二反光板限制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一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反光板通过从第二安装槽的开口处滑入即可完成对第二反光板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同时该种设计方便了进行拆装,提高了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止第二反光板发生窜动的第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块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卡紧第二反光板,第三限位块的设置限制了第二限位块发生垂直于第二安装槽的侧壁方向上的窜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垫相对转动管对称设置于壳体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的设置有效地防止鞋底与壳体接触时发生打滑;同时,设置于上侧壁和下侧壁的方式,当壳体进行翻转时,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和其中一侧的防滑垫进行接触,避免了在开始骑自行车时,还需要翻转壳体至合适位置才可骑行;防滑垫的设置提高了壳体的表面和鞋底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在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对踏板所施加的力的有效传输,提高了骑行者的骑行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上设置有供防滑垫安装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壳体上且位于第三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防滑垫靠近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定位孔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孔供定位凸起穿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安装槽以及定位孔与定位凸起的设置起到了对防滑垫预安装的作用,避免在固定过程中防滑垫与定位块发生相对位移导致防滑垫定位不准确,产生偏移;同时定位凸起和安装孔也可以提高防滑垫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防止了防滑垫发生窜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垫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滑凸块,所述第一防滑凸块设置为六边形,所述第一防滑凸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防滑凸块均匀分布于底板远离壳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天骑行时、或在鞋底沾上水之后进行骑行,水会减小防滑垫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导致防滑效果变差,产生打滑;第一防滑凸块均匀分布且为六边形的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一防滑凸块之间留有凹槽,该凹槽可以将一部分水从防滑垫的表面排出,防止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滑凸块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凸块,所述第二防滑凸块设置为六边形,所述第二防滑凸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防滑凸块于第一防滑凸块远离底板的一侧呈周向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凸块的侧边可以和鞋底的纹路进行贴合和抵接,防止第二防滑凸块和鞋底发生脱离,防止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转动槽内设置有供转轴穿设且润滑的DU衬套,所述DU衬套的外侧壁与转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DU衬套的内侧壁与转轴的外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U衬套的设置相当于一个轴承,不仅减小了转动槽内壁由于摩擦所造成的损耗,同时减小了转轴与转动槽内壁的摩擦,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更顺畅,提高了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所施加的力与驱动自行车前行的力之间的转化效率,使得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更顺畅,同时DU衬套为自润滑衬套,与普通轴承相比方便打理,不用经常维护保养,更适合于自行车脚踏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有效地解决了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只有前后方可以观察到自行车反光的问题,通过在壳体远离转轴的侧壁上设置反光板,使得垂直于自行车行进方向上驶来的车也可以有效地辨认出自行车的位置;
2.防滑垫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壳体的表面和鞋底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的情况的发生;
3. DU衬套的设置减小了转轴与转动槽内壁的摩擦,且由于其自润滑的特性,不用经常维护保养,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垫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C-C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F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转动槽;111、第一连通槽;112、第二连通槽;113、第三连通槽;114、第四连通槽;115、第三倾斜面;116、第一衬套槽;117、第二衬套槽;118、第四倾斜面;12、后侧壁;13、前侧壁;14、上侧壁;15、左侧壁;16、下侧壁;17、右侧壁;18、弧形槽;19、第一连接块;110、第二连接块;2、转轴;21、第一连接杆;211、外螺纹;22、第二连接杆;23、第三连接杆;24、第一倾斜面;25、第二倾斜面;26、螺母;27、垫片;271、第一接触片;272、第二接触片;273、连接片;3、防滑垫;31、第三安装槽;32、定位孔;33、定位凸起;34、底板;35、第一防滑凸块;36、第二防滑凸块;4、六角螺栓;5、反光板;51、第一反光板;511、第一安装槽;512、圆弧槽;52、第二反光板;521、第二安装槽;522、第一限位块;523、第二限位块;524、第三限位块;525、导向面;61、第一DU衬套;62、第二DU衬套;71、盖块;7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脚踏板,包括壳体1、转轴2、反光板5以及防滑垫3,壳体1中设置有供转轴2穿设的转动槽11,转轴2的一端伸出于壳体1的一侧壁,转轴2伸出于壳体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一个六角螺栓4,且六角螺栓4与转轴2同轴心设置;六角螺栓4用于与曲柄相固定连接;反光板5共设置有三个,三个反光板5分别设置于壳体1远离六角螺栓4的三个侧壁上,防滑垫3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用于防止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鞋底与壳体1发生打滑。
如图1和2所示,定义壳体1上且有转轴2伸出的一侧壁定义为壳体1的后侧壁12,相对于后侧壁12的侧壁为壳体1的前侧壁13,位于前侧壁13上方的为上侧壁14、位于前侧壁13左侧的为左侧壁15、位于前侧壁13下方的为下侧壁16、位于前侧壁13右侧的为右侧壁17。
壳体1的后侧壁12且位于转轴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槽18,还包括有第一连接块19与第二连接块110,第一连接块19设置于靠近壳体1的右侧壁17的弧形槽18中,第二连接块110设置于靠近壳体1的左侧壁15的弧形槽18中;且第一连接块19与第二连接块110均与弧形槽18的两侧壁相互一体连接。
如图1所示,反光板5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三块,包括一块第一反光板51和两块第二反光板52,第一反光板51设置于壳体1的前侧壁13上,两块第二反光板52分别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左侧壁15与右侧壁17上。
如图1所示,壳体1的前侧壁13上设置有供第一反光板5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511,第一安装槽511靠近转轴2的部分设置有圆弧槽512,在本实施例中,圆弧槽512呈对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511的两侧壁上,第一反光板51与壳体1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2和3所示,壳体1的左侧壁15与右侧壁17上均设置有供第二反光板52安装的第二安装槽521,第二安装槽521远离第一反光板515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二反光板52滑入的开口且第二反光板52通过开口的一侧推入第二安装槽521中,第二安装槽521的侧壁上且远离转轴2的一侧设置有将第二反光板52限制于第二安装槽521内的第一限位块522;第二安装槽521的槽底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523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块523可以与第一限位块522相互配合进一步夹紧第二反光板52;第二安装槽52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止第二反光板52发生窜动的第三限位块524,第三限位块52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有两块,且对称设置与第二安装槽521相对的两侧壁上。
第二限位块523以及第三限位块524靠近第二安装槽521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525,由于第二反光片从第二安装槽521的开口处推入第二安装槽521中,并通过第二限位块523与第一限位块522相互配合、两块第三限位块524相互配合的方式以夹紧第二反光片进行固定,导向面525的设置使第二反光板52的推入更容易,减小了安装的难度。
如图1和4所示,防滑垫3共设置有四块,两两设置于壳体1的上侧壁14与下侧壁16上,且防滑垫3均相对于转轴2呈对称设置;壳体1的上侧壁14与下侧壁16上设置有供防滑垫3安装的第三安装槽31,壳体1上且位于第三安装槽3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32设置为两个;防滑垫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定位孔32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33,定位孔32供定位凸起33穿设,通过定位孔32与定位凸起33相互配合以达到预安装与固定防滑垫3的目的。
如图7所示,防滑垫3包括底板34以及与底板34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滑凸块35,第一防滑凸块35设置为六边形,第一防滑凸块35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防滑凸块35均匀分布于底板34远离壳体1的一侧;第一防滑凸块35远离底板34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防滑凸块36,第二防滑凸块36设置为六边形且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防滑凸块36于第一防滑凸块35远离底板34的一侧呈周向均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滑凸块36共设置有七个,一个第二防滑凸块36设置于第一防滑凸块35的中心,六个第二防滑凸块36绕第一防滑凸块35的中心呈周向均匀设置。
如图6及8-10所示,转轴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以及第三连接杆23、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三连接杆23以及六角螺栓4依次一体连接,且第三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2与第一连接杆21的直径呈从大到小排列;第一连接杆21的外侧壁且远离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1。
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倾斜面24,第一倾斜面24沿着第二连接杆22至第一连接杆2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杆22与第三连接杆2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倾斜面25,第二倾斜面25沿着第三连接杆23至第二连接杆22倾斜设置。
转动槽11包括依次一体连接且连通的第一连通槽111、第二连通槽112、第三连通槽113以及第四连通槽114,第二连通槽112可供第一连接杆21穿设且第二连通槽112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杆22的直径,第三连通槽113可供第二连接杆22穿设且第三连通槽113的直径小于第三连接杆23的直径。
第二连通槽112与第三连通槽113之间设置有第三倾斜面115,第三倾斜面115沿着第三连通槽113的内壁至第二连通槽112的内壁倾斜设置。
转动槽11中还设置有第一DU衬套61与第二DU衬套62,DU衬套是一种通过DU材料制成的自润滑衬套;DU材料是指以塑料为固体润滑剂的滑动减摩材料。将粗铜颗粒烧结在镀铜钢板上,用粉未轧制方法将氟塑料PTFE压入在钢板上的铜颗粒间的孔隙内,这种材料制成的衬套具有自润滑性,无需外界提供润滑油,有适量的弹塑性,能将应力分布在较宽的接触面上,提高承载能力,并在运转过程中能形成转移膜,起到保护轴的作用。
第二连通槽112靠近第一连通槽111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DU衬套61安装的第一衬套槽116,第三连通槽113靠近第四连通槽114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二DU衬套62安装的第二衬套槽117;第一DU衬套61的外侧壁与第一衬套槽116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第二DU衬套62的外侧壁与第二衬套槽117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第二DU衬套62靠近第四连通槽114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倾斜面118,第四倾斜面118与第二倾斜面25相互配合以保持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倾斜面118与第二倾斜面25设置为相互配合以贴合的圆弧斜面,圆弧斜面的设置增大了贴合处的接触面积,在外力的作用下,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减少第二DU衬套62所收到的应力,保证结构的强度。
当转轴2安装入转动槽11中时,第一连接杆21的外螺纹211依次通过第四连通槽114、第二DU衬套62、第三连通槽113、第二连通槽112以及第一DU衬套61伸入第一连通槽111中,直至第二倾斜面25与第四倾斜面118相互贴合;第一连接杆21远离外螺纹211的一部分处于第二连通槽112内,第二连接杆22处于第三连通槽113内。两个螺母26从第一连通槽111中伸入并与第一连接杆21的外螺纹211螺纹连接,两个螺母26的作用是防止转轴2在旋转过程中螺母26通过反方向旋转与第一连接杆21脱离。通过螺母26以及第二倾斜面25与第四倾斜面118的相互抵接,对转轴2实现了沿其轴心方向上的限位,防止转轴2从转动管中脱离。
如图9所示,螺母26与第一DU衬套61之间还包括一个垫片27,垫片27包括第一接触片271、第二接触片272以及连接第一接触片271与第二接触片272的连接片273,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垫片27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保护垫片27两侧的结构受到的应力,提高结构的强度。
如图6所示,转动管远离转轴2伸出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盖块71,盖块71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从转动管远离转轴2伸出的一端进入;转动管靠近转轴2伸出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密封圈72,密封圈72用于防止水与灰尘等进入,避免水与灰尘影响转轴2的正常转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
通过在壳体1相对于转轴2伸出的侧壁上设置反光板5,使得垂直于自行车行进方向上驶来的车通过反光板5也可以有效地辨认出自行车的位置,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防滑垫3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壳体1的表面和鞋底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的情况的发生;通过第二倾斜面25与第四倾斜面118相互贴合以及螺母26与第一连通槽111的槽底相互抵接,达到对转轴2进行轴心方向上的限位,通过DU衬套的设置减小了转轴2与转动槽11内壁的摩擦,且由于其自润滑的特性,不用经常维护保养,更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壳体(1)以及转轴(2),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供转轴(2)穿设的转动槽(11),所述转轴(2)的一端伸出于壳体(1)的一侧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反光板(51),所述第一反光板(51)固定连接于壳体(1)相对于转轴(2)伸出的一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相对于转轴(2)伸出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反光板(5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511);
所述第一安装槽(511)靠近转轴(2)的部分设置有圆弧槽(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二反光板(52),定义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511)的侧壁为前侧壁(13)、所述转轴(2)伸出于壳体(1)的一侧壁为后侧壁(12)、位于前侧壁(13)上方的为上侧壁(14)、位于前侧壁(13)左侧的为左侧壁(15)、位于前侧壁(13)下方的为下侧壁(16)、位于前侧壁(13)右侧的为右侧壁(17);所述第二反光板(52)设置于壳体(1)的左侧壁(15)与右侧壁(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15)与右侧壁(17)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521),所述第二安装槽(521)远离第一反光板(51)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二反光板(52)滑入的开口,所述第二安装槽(521)的侧壁上且远离转轴(2)的一侧设置有将第二反光板(52)限制于第二安装槽(521)内的第一限位块(5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21)的槽底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23),所述第二安装槽(52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止第二反光板(52)发生窜动的第三限位块(52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滑垫(3),所述防滑垫(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垫(3)相对转动管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上侧壁(14)与下侧壁(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侧壁(14)与下侧壁(16)上设置有供防滑垫(3)安装的第三安装槽(31),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第三安装槽(3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2),所述防滑垫(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定位孔(32)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33),所述定位孔(32)供定位凸起(33)穿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3)包括底板(34)以及与底板(34)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滑凸块(35),所述第一防滑凸块(35)设置为六边形,所述第一防滑凸块(3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防滑凸块(35)均匀分布于底板(34)远离壳体(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凸块(35)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凸块(36),所述第二防滑凸块(36)设置为六边形,所述第二防滑凸块(3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防滑凸块(36)于第一防滑凸块(35)远离底板(34)的一侧呈周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转动槽(11)内设置有供转轴(2)穿设且润滑的DU衬套,所述DU衬套的外侧壁与转动槽(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DU衬套的内侧壁与转轴(2)的外侧壁相抵接。
CN201921666089.XU 2019-09-30 2019-09-30 自行车脚踏板 Active CN211167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6089.XU CN2111672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自行车脚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6089.XU CN2111672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自行车脚踏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274U true CN211167274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6089.XU Active CN2111672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自行车脚踏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744B (zh) * 2021-09-14 2023-01-21 謝金龍 自行車踏板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744B (zh) * 2021-09-14 2023-01-21 謝金龍 自行車踏板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67274U (zh) 自行车脚踏板
CN1413872A (zh) 垫片和带有垫片的自行车组件
CN1091048C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传动箱的密封结构
CN101214774B (zh) 防车胎瘪后外胎摩擦损坏的轮毂
CN205501885U (zh) 单向交通路障
CN112572681A (zh) 一种高效制动中心阀
CN101445138B (zh) 机动二轮车
CN2292699Y (zh) 轮胎防弹防爆续行装置
CN2325299Y (zh) 一种双轮车闸
CN218258501U (zh) 新型电动车用后挡泥板
CN201792694U (zh) 带荧光圈的轮毂
CN205387164U (zh) Led自行车灯灯架
CN110576837A (zh) 一种普适可靠的汽车脱困器
CN214168814U (zh) 一种防止连接钉裸露损伤车胎的减速带
CN215043319U (zh) 一种摩托车用后挡泥瓦
CN221188863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自行车灯组
CN2871257Y (zh) 微型汽车前轮稳向圈
CN211281251U (zh) 一种轮式车辆外挂履带系统
CN221541798U (zh) 一种结构稳固不易脱落的车梯脚套
CN219410657U (zh) 防止车辆逆向行驶用阻车装置
CN210027782U (zh) 一种机动车脚踏总成
CN216185676U (zh) 一种新型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13655545U (zh)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用联动装置
CN217945159U (zh) 一种车用abs系统
CN211567547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最终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