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006U -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006U
CN211167006U CN201922115621.5U CN201922115621U CN211167006U CN 211167006 U CN211167006 U CN 211167006U CN 201922115621 U CN201922115621 U CN 201922115621U CN 211167006 U CN211167006 U CN 211167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main
main body
cavity
operating ro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56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士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156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0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包括装置主体、制动板和滑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撑杆,所述凹槽边侧的装置主体上预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焊接有充气筒,所述充气筒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操作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滑轮。该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抬升来带动货物进行抬升,不需要人为进行搬动,更加方便安全,以及在停放之后可以自动与地面保持较大接触面,保证其本身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背景技术
货物在进行较长路程的输送时,往往都是依靠汽车进行运输,汽车在运输货物的前后都需要将货物装载至车厢内,或者从车厢内卸下,但是车辆本身存在一定高度,且车辆与仓库之间还存在较短的距离,这就需要用到交通运输装卸设备,来对货物进行装卸,然而现有的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交通运输用装卸设备往往都是可以移动的小车,来对货物的装卸进行承载,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但是在对货物进行抬升时往往需要人为搬动,由于货物的重量与形状多种多样,因此搬动时十分麻烦,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
2.现有的交通运输用装卸设备在进行停放时,往往还需要利用并操作辅助装置对装置本身的稳定性进行提升,以保证在承载货物时的稳定性,操作时较为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现有的交通运输装卸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在对货物进行抬升时往往需要人为搬动,较为麻烦,且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以及在进行停放之后,往往还需要利用辅助装置提升其本身的稳定性,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包括装置主体、制动板和滑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制动板,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块,并且活动块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边侧活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凹槽边侧的装置主体上预留有空腔,且空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活塞,并且第一活塞贯穿空腔与活动块连接,所述空腔内部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件,且密封件贯穿空腔,并且密封件的内部预留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焊接有充气筒,且充气筒内部靠近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气流仓,并且气流仓的内壁上活动安装有单向流通阀,所述充气筒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活塞,且第二活塞远离装置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滑动机构,并且滑动机构远离第二活塞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第一操作杆的一端与充气筒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滑轮,且第一定滑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支撑杆边侧的装置主体上焊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筒,并且装置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装置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操作杆,且第二操作杆贯穿装置筒,所述装置筒的内部轴承安装有转轴,且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套设固定有齿轮,并且齿轮边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线轮,所述线轮的外侧缠绕有钢丝绳,且钢丝绳缠绕于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外侧并与制动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连接杆为铰接,且活动块与凹槽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与支撑杆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承载板与连接杆为铰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与空腔相互连通,且密封件与装置主体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流仓设置有2组,且一组气流仓与空腔连通,另一组气流仓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杆分别与充气筒和滑动机构铰接,且第一操作杆为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杆与装置筒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第二操作杆与齿轮为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抬升来带动货物进行抬升,不需要人为进行搬动,更加方便安全,以及在停放之后可以自动与地面保持较大接触面,保证其本身的稳定性;
1.通过承载板与支撑杆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活动块与凹槽之间的滑动连接,连接杆分别与活动块和承载板之间的铰接,操作人员踩动第一操作杆向空腔内充气带动第一活塞移动时,可以使得活动块在凹槽内滑动,从而带动承载板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对货物进行抬升,而不需要人为对货物进行搬动,更加方便安全;
2.通过制动板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弹簧的弹性,钢丝绳与第二操作杆之间的传动连接,操作人员在松开第二操作杆解除钢丝绳对制动板的提拉后,制动板可以自动对地面进行贴合,从而增大该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杆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筒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弹簧;3、制动板;4、凹槽;5、活动块;6、连接杆;7、支撑杆;8、承载板;9、空腔;10、第一活塞;11、密封件;12、通孔;13、充气筒;14、气流仓;15、单向流通阀;16、第二活塞;17、第一操作杆;18、第二弹簧;19、第一定滑轮;20、第二定滑轮;21、安装杆;22、装置筒;23、第三弹簧;24、第二操作杆;25、转轴;26、齿轮;27、线轮;28、钢丝绳;29、滑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弹簧2、制动板3、凹槽4、活动块5、连接杆6、支撑杆7、承载板8、空腔9、第一活塞10、密封件11、通孔12、充气筒13、气流仓14、单向流通阀15、第二活塞16、第一操作杆17、第二弹簧18、第一定滑轮19、第二定滑轮20、安装杆21、装置筒22、第三弹簧23、第二操作杆24、转轴25、齿轮26、线轮27、钢丝绳28和滑动机构29,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且第一弹簧2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制动板3,装置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块5,并且活动块5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6,装置主体1顶部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边侧活动安装有承载板8,凹槽4边侧的装置主体1上预留有空腔9,且空腔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活塞10,并且第一活塞10贯穿空腔9与活动块5连接,空腔9内部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件11,且密封件11贯穿空腔9,并且密封件11的内部预留有通孔12,装置主体1的一侧焊接有充气筒13,且充气筒13内部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气流仓14,并且气流仓14的内壁上活动安装有单向流通阀15,充气筒13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活塞16,且第二活塞16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滑动机构29,并且滑动机构29远离第二活塞16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操作杆17,第一操作杆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8,且第二弹簧18远离第一操作杆17的一端与充气筒13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滑轮19,且第一定滑轮19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定滑轮20,支撑杆7边侧的装置主体1上焊接有安装杆21,且安装杆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筒22,并且装置筒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远离装置筒2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操作杆24,且第二操作杆24贯穿装置筒22,装置筒22的内部轴承安装有转轴25,且转轴2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套设固定有齿轮26,并且齿轮26边侧的转轴25上固定安装有线轮27,线轮27的外侧缠绕有钢丝绳28,且钢丝绳28缠绕于第一定滑轮19和第二定滑轮20的外侧并与制动板3连接。
活动块5与连接杆6为铰接,且活动块5与凹槽4组成相对滑动结构,承载板8与支撑杆7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承载板8与连接杆6为铰接,使得活动块5滑动时,可以带动承载板8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对货物的抬升;
密封件11与空腔9相互连通,且密封件11与装置主体1为螺纹连接,气流仓14设置有2组,且一组气流仓14与空腔9连通,另一组气流仓14与外界连通,第一操作杆17分别与充气筒13和滑动机构29铰接,且第一操作杆17为倾斜设置,使得操作人员通过不断踩动第一操作杆17,即可使外界气流不断流入空腔9内,从而对第一活塞10进行挤压,进而带动活动块5在凹槽4内滑动,同时,转动密封件11可以带动密封件11上下移动,从而对空腔9进行密封或者打开;
第二操作杆24与装置筒22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第二操作杆24与齿轮26为啮合连接,使得操作人员握住第二操作杆24和装置筒22时,可以带动转轴25转动,进而使得转轴25上的线轮27将钢丝绳28收起,对制动板3进行提拉,解除装置主体1的制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交通运输装卸设备时,如图1和图2所示,握住第二操作杆24和装置筒22,使得第二操作杆24向装置筒22的内部滑动,通过第二操作杆24与齿轮26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二操作杆24滑动时,可以带动转轴25转动,如图6所示,转轴25转动时,可以带动线轮27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线轮27转动时,可以不断收起钢丝绳28,通过钢丝绳28缠绕于第一定滑轮19和第二定滑轮20上,以及钢丝绳28与制动板3的连接,使得此时钢丝绳28不断收起,带动制动板3向上提拉,从而使得制动板3解除与地面的接触,进而使得此时该装置通过装置主体1底部的万向轮可以被移动,将该装置移动车辆附近合适的位置处,松开第二操作杆24和装置筒22,在第三弹簧23的作用下转轴25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线轮27松开对制动板3的提拉,在第一弹簧2的弹性与重力作用下,制动板3对地面紧密贴合并压制,从而使得该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大大增加,进而增加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需要对货物进行卸下时,踩动第一操作杆17,通过第一操作杆17分别与充气筒13和滑动机构29的铰接,以及滑动机构29的滑动,第二活塞16与充气筒13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操作杆17被踩动发生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活塞16向靠近气流仓14的方向滑动,使得此时与外界连通气流仓14上的单向流通阀15在限位的作用下不能够转动打开,与空腔9连通气流仓14上的单向流通阀15在气压的作用下转动打开,从而使得充气筒13内的空气被挤压至空腔9内,松开第一操作杆17,在第二弹簧18的弹性作用下,第二活塞16向远离气流仓14的方向滑动,此时,与外界连通气流仓14上的单向流通阀15在气压的作用下转动打开与空腔9连通气流仓14上的单向流通阀15在限位的作用下不能够转动打开,从而使得外部空气流动并停留在充气筒13的内部,不断重复上述操作,使得外部的空气不断被挤压至空腔9内,从而挤压第一活塞10推动活动块5在凹槽4内滑动,通过连接杆6分别与活动块5和承载板8的铰接,承载板8与支撑杆7的滑动连接,使得活动块5向远离空腔9的方向滑动时,可以带动承载板8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适当的高度,从而可以直接将货物放置在承载板8上,放置完成后,转动密封件11,通过密封件11与装置主体1的螺纹连接,使得密封件11不断向上移动,直至通孔12与外界连通,使得空腔9内的空气不断向外界流出,使得承载板8不断向下移动,直至承载板8恢复至初始位置处时,重新拧紧密封件11握住装置筒22和第二操作杆24将该装置与货物一同转移即可,需要进行货物转载时,将货物放置在承载板8上,不断踩动第一操作杆17带动承载板8向上移动即可,从而不需要人为进行搬动,更加方便安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制动板(3)和滑动机构(2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且第一弹簧(2)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制动板(3),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块(5),并且活动块(5)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边侧活动安装有承载板(8),所述凹槽(4)边侧的装置主体(1)上预留有空腔(9),且空腔(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活塞(10),并且第一活塞(10)贯穿空腔(9)与活动块(5)连接,所述空腔(9)内部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件(11),且密封件(11)贯穿空腔(9),并且密封件(11)的内部预留有通孔(1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焊接有充气筒(13),且充气筒(13)内部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气流仓(14),并且气流仓(14)的内壁上活动安装有单向流通阀(15),所述充气筒(13)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活塞(16),且第二活塞(16)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滑动机构(29),并且滑动机构(29)远离第二活塞(16)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操作杆(17),所述第一操作杆(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8),且第二弹簧(18)远离第一操作杆(17)的一端与充气筒(13)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定滑轮(19),且第一定滑轮(19)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定滑轮(20),所述支撑杆(7)边侧的装置主体(1)上焊接有安装杆(21),且安装杆(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筒(22),并且装置筒(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3),所述第三弹簧(23)远离装置筒(2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操作杆(24),且第二操作杆(24)贯穿装置筒(22),所述装置筒(22)的内部轴承安装有转轴(25),且转轴(2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套设固定有齿轮(26),并且齿轮(26)边侧的转轴(25)上固定安装有线轮(27),所述线轮(27)的外侧缠绕有钢丝绳(28),且钢丝绳(28)缠绕于第一定滑轮(19)和第二定滑轮(20)的外侧并与制动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与连接杆(6)为铰接,且活动块(5)与凹槽(4)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8)与支撑杆(7)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承载板(8)与连接杆(6)为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1)与空腔(9)相互连通,且密封件(11)与装置主体(1)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仓(14)设置有2组,且一组气流仓(14)与空腔(9)连通,另一组气流仓(14)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杆(17)分别与充气筒(13)和滑动机构(29)铰接,且第一操作杆(17)为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杆(24)与装置筒(22)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第二操作杆(24)与齿轮(26)为啮合连接。
CN201922115621.5U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67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621.5U CN21116700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621.5U CN21116700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006U true CN211167006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562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6700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7273A (zh) * 2020-09-03 2020-12-08 梁国莉 一种电力信息用通信架空维修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7273A (zh) * 2020-09-03 2020-12-08 梁国莉 一种电力信息用通信架空维修设备
CN112047273B (zh) * 2020-09-03 2022-07-15 梁国莉 一种电力信息用通信架空维修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5140Y (zh) 电动机械装卸叉车
CN211167006U (zh) 一种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CN108249365B (zh) 货物卸载装置
CN115367675B (zh) 油改电叉车电力结构安装架
CN210176334U (zh) 一种仓储物流专用吊具
CN210193291U (zh) 一种运输重物的升降平台
CN207330254U (zh) 一种搬运车
CN210313332U (zh) 一种液压升降装置
CN214647903U (zh) 一种储氢瓶运输货车的储氢瓶装卸结构
CN210526678U (zh) 一种翼展式货车
CN21128290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码垛机
CN211496080U (zh) 一种集装箱液袋卸货装置
CN218708944U (zh) 一种筋板下料装置
CN112141963A (zh) 手、电一体式升降结构以及应用其的双动力托盘搬运车
CN210884375U (zh) 一种全自动式侧翻卸车机
CN107879164A (zh) 收卷机自动卸卷小车装置
CN220011438U (zh) 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边坡防护施工物料用提升装置
CN214527888U (zh) 一种升降平台的安全装置
CN213649415U (zh) 货车的自动收纳平台
CN113173523B (zh) 一种电动提升机构
CN211767742U (zh) 一种可除静电的物流管理用液体集装罐
CN212024715U (zh) 一种液压升降平台安全稳定装置
CN217708762U (zh) 一种半电动堆高车
CN216424941U (zh) 吨包袋放卷装置
CN211997857U (zh) 一种锅炉附属设备的灰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