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6687U - 车辆用控制台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控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6687U
CN211166687U CN201922252036.XU CN201922252036U CN211166687U CN 211166687 U CN211166687 U CN 211166687U CN 201922252036 U CN201922252036 U CN 201922252036U CN 211166687 U CN211166687 U CN 211166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ole
cover
groove
hinge
conso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20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20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6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6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6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控制台,能够使操作者以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控制台盖体。车辆用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本体,配置在座位的侧部,并且具有收纳部与位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控制台盖体,作为扶手而配置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并覆盖所述开口;铰链,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的后端部之间;扣合机构,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之间;以及滑动机构,配置在所述铰链与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之间,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经由所述扣合机构扣合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台盖体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进而经由所述铰链往上方旋转。

Description

车辆用控制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控制台(console)。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通常会在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设置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前方可配置有变速杆(shift lever)等变速装置(shift device),中间可配置有开放式的置物区,而后方可配置有物品的收纳部,且收纳部可经由盖体覆盖。进而,在控制台的后方设置高度较高的收纳部来增加收纳容量的情况下,所述盖体还可作为扶手供驾驶或副驾驶放置手肘。
当操作者即驾驶或副驾驶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的状态下想要打开控制台的盖体时,操作者通常以手握持盖体的前段,并带动盖体往上方旋转。然而,由于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较为狭窄,因此操作者通常需要扭转身体而稍为离开控制台,让手肘远离盖体的上方,才能够顺利地用手打开盖体。由此可知,控制台的操作方式导致操作者的不适而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控制台,能够使操作者以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控制台盖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本体,配置在座位的侧部,并且具有收纳部与位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控制台盖体,作为扶手而配置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并覆盖所述开口;铰链,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的后端部之间;扣合机构,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之间;以及滑动机构,配置在所述铰链与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之间,其中,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经由所述扣合机构扣合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台盖体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进而经由所述铰链往上方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铰链的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的凸肋,所述滑槽与所述凸肋各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凸肋嵌合在所述滑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构成所述滑槽的框架与构成所述凸肋的框架之间的复位施力构件,使滑动后的所述控制台盖体回复至原本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台本体的沟、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的凸起,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沟内,且能够在所述控制台盖体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移动至所述沟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沟位于所述收纳部的内面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沟包括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的第一纵部、连接所述开口的第二纵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纵部与所述第二纵部的横部,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纵部内,且能够在所述控制台盖体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横部与所述第二纵部而移动至所述沟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的凹槽内并连接所述凸起的弹性构件,使所述凸起经由压缩所述弹性构件而移动至嵌合在所述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配置有铰链施力构件来对所述控制台盖体施加往上方旋转的弹性力。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控制台中,铰链配置在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与控制台本体的后端部之间,扣合机构配置在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与控制台本体之间,且滑动机构配置在铰链与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之间,其中,在控制台盖体经由扣合机构扣合在控制台本体上的情况下,控制台盖体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滑动机构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而经由铰链往上方旋转。如此,当操作者即驾驶或副驾驶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的状态下想要打开控制台的盖体时,只要将手肘放置在作为扶手的控制台盖体上,对控制台盖体往下施力并使其往前方滑动,便可以在不需要扭转身体的情况下打开控制台盖体。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控制台能够使操作者以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控制台盖体。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控制台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在另一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所用的控制台盖体、铰链与滑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台盖体、铰链与滑动机构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所用的控制台本体、控制台盖体与扣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控制台本体与扣合机构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图5所示的扣合机构在不同状态下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用控制台;
110:控制台本体;
110a:角部;
112:收纳部;
114:开口;
116、122、134:后端部;
120:控制台盖体;
124、132:前端部;
126:凹陷部;
128:凹槽;
130:铰链;
140:滑动机构;
142:滑槽;
144:凸肋;
146、148:框架;
149:凸柱;
150:扣合机构;
152:沟;
152a:第一纵部;
152b:第二纵部;
152c:横部;
152d:交接处;
154:凸起;
154a:倒角部;
156:弹性构件;
160:复位施力构件;
162:第一端;
164:第二端;
170:铰链施力构件;
A、B、D、E、F:区域;
C:线;
G:箭头;
L: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控制台100的示意图,图2 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100在另一操作状态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 2,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用控制台100能够应用在车辆中,例如设置在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中车辆用控制台100的前方可配置有未示出的变速装置,中间可配置有未示出的置物区,而后方可配置有物品的收纳部。图1与图2示出车辆用控制台100的后方,并省略示出车辆用控制台100的前方与中间。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车辆用控制台100 的具体结构,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用控制台100包括控制台本体110与控制台盖体120,其中控制台本体110配置在座位的侧部(如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并且具有收纳部112与位于收纳部112的上方的开口114,控制台盖体120作为扶手而配置在控制台本体110上,并覆盖开口114。再者,车辆用控制台100 还包括铰链130,铰链130配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与控制台本体110的后端部116之间,因此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铰链130而相对于控制台本体110旋转,以往上方旋转而打开开口114(如图2所示)或者往下方旋转而关闭开口114(如图1所示)。进而,当控制台盖体120关闭开口114,即覆盖开口114时(如图1所示),控制台盖体120还可以作为扶手供驾驶或副驾驶放置手肘。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铰链130配置有铰链施力构件170。铰链施力构件170例如是螺旋弹簧,套设于铰链130的转轴上并以两端部连接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110,如此来对控制台盖体120施加往上方旋转的弹性力。因此,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铰链130内所配置的铰链施力部件170 所施加的弹性力自动地往上方旋转而打开开口114。并且,控制台盖体120 经由往下按压而经由扣合机构150(在后续说明)进行扣合,而铰链施力构件170受到压缩而累积弹性力,以在解除扣合时使控制台盖体120经由铰链施力部件170所施加的弹性力自动地往上方旋转。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铰链130的组成,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车辆用控制台具备如上所述的控制台本体110、控制台盖体120、与配置在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110之间的铰链130,即可达到以控制台本体110的收纳部112收纳物品、以控制台盖体120覆盖开口114、以及以控制台盖体120作为扶手等功能。当操作者即驾驶或副驾驶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的状态下想要打开控制台盖体时,操作者通常以手握持控制台盖体的前段,并带动控制台盖体往上方旋转。然而,由于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较为狭窄,因此操作者通常需要扭转身体而稍为离开控制台本体,让手肘远离控制台盖体的上方,才能够顺利地用手打开控制台盖体,此举导致操作者的不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用控制台100还包括如图3与图4所示的滑动机构140以及如图5、图6、图7A至图7C所示的扣合机构150。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100所用的控制台盖体120、铰链130与滑动机构140 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台盖体120、铰链130与滑动机构140 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控制台100所用的控制台本体110、控制台盖体120与扣合机构150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控制台本体110与扣合机构150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是图5 所示的扣合机构150在不同状态下的操作示意图。
通过图3至图6所示出的滑动机构140与扣合机构150,在控制台盖体 120经由扣合机构150扣合在控制台本体110上的情况下,控制台盖体120 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滑动机构140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进而经由铰链 130内所配置的铰链施力部件170所施加的弹性力自动地往上方旋转。如此,上述结构能够消除前述有关控制台盖体的操作不适的问题。并且,通过图7A 至图7C所示出的扣合机构150,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直接往下方按压而重新扣合。然而,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结构与后续说明只是用于理解车辆用控制台 100的如图3与图4所示的滑动机构140以及如图5、图6、图7A至图7C所示的扣合机构150,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滑动机构140与扣合机构150的具体结构,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首先,请参考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控制台100中,滑动机构140配置在铰链130与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之间,更进一步地说,铰链130的前端部132与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经由滑动机构140连接,而铰链130的后端部134连接图1所示的控制台本体110的后端部116,因而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铰链130而相对于控制台本体110往上方或往下方旋转,并且控制台盖体120还能够经由滑动机构140而相对于铰链130 与控制台本体110往前方或往后方滑动。进而,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140 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铰链130的前端部132与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 122之间的图3所示的区域A与B,但滑动机构140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调整。
以其中一组为例,请参考图4,滑动机构140包括设置在铰链130的滑槽142、以及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的凸肋144。更进一步地说,滑动机构140是由彼此嵌合的框架146与148所构成。框架146设置在铰链 130的前端部132的上面,且在侧面形成有滑槽142。框架148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的下面,而在侧面形成有凸肋144。在图4中只示出滑槽142与凸肋144的其中一侧作为说明,而另一侧为沿着图3所示的线C 对称设置。滑槽142与凸肋144各自沿着前后方向(如图4中的轴向L)延伸,凸肋144嵌合在滑槽142内,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另外,滑动机构140还包括设置在构成滑槽142的框架146与构成凸肋 144的框架148之间的复位施力构件160。复位施力构件160例如是螺旋弹簧,套设于滑动机构140的框架148的凸柱149上,其中复位施力构件160的第一端162固定于框架148上,进而固定于控制台盖体120的后端部122,复位施力构件160的第二端164固定于框架146上,进而固定于铰链130的前端部132,使滑动后的控制台盖体120回复至原本位置(如后续说明)。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滑动机构140的位置与组成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
再者,请参考图5与图6,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控制台100中,扣合机构150配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之间,更进一步地说,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能够经由扣合机构 150彼此扣合,而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之间的扣合能够经由滑动机构140来解除(如后续说明)。进而,在本实施例中,扣合机构150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之间的图5所示的区域D与E,但扣合机构150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调整。
以其中一组为例,请参考图6,图6是对应于图5所示的区域E在另一视角上的示意图,且省略控制台盖体120。扣合机构150包括设置在控制台本体110的沟152、以及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的凸起154。更进一步地说,沟152位于收纳部112的内面靠近开口114的位置,而凸起154 位于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的凹陷部126内。如此,当控制台盖体120 经由铰链130而相对于控制台本体110旋转至覆盖开口114时,凸起154嵌合在沟152内,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经由扣合机构150彼此扣合。此时,扣合机构150隐藏于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 110之间,使得车辆用控制台100具有美观的外形。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扣合机构150的位置与组成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扣合机构150中,沟152包括位于开口114的下方的第一纵部152a、连接开口114的第二纵部152b、以及连接第一纵部152a 与第二纵部152b的横部152c。也就是说,第一纵部152a、横部152c与第二纵部152b彼此连接并构成由收纳部112的内侧通往开口114外的路径。当控制台盖体120经由铰链130而相对于控制台本体110旋转至覆盖开口114时,凸起154嵌合在沟152的第一纵部152a内,并与第一纵部152a的侧壁形成干涉,进而使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与控制台本体110彼此扣合。随后,在控制台盖体120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凸起154能够从第一纵部152a通过横部152c与第二纵部152b而移动至沟152外,且滑动后的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复位施力构件160回复至原本位置。并且,在控制台盖体120往下方旋转而关闭开口114的过程中,凸起154能以后述的方式从沟152外直接移动至沟152内的第一纵部152a。
详细而言,在控制台盖体120位于控制台本体110上并覆盖开口114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控制台盖体120经由扣合机构150扣合在控制台本体110上,即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凸起154嵌合在设置在控制台本体110 的沟152的第一纵部152a。随后,在控制台盖体120经由扣合机构150扣合在控制台本体110上的情况下,操作者例如是以手肘对控制台盖体120施力。此时,控制台盖体120能够往下方按压,伴随于此,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 的凸起154从控制台本体110的沟152的第一纵部152a往下移动。随后,控制台盖体120经由滑动机构140往前方滑动,伴随于此,设置在控制台盖体 120的凸起154经由控制台本体110的沟152的横部152c往前方移动至横部 152c与第二纵部152b的交接处152d,且同时复位施力构件160受到拉伸而累积弹性力。
最后,在凸起154移动至横部152c与第二纵部152b的交接处152d时,由于交接处152d设置有倒角且第二纵部152b设置为往斜上方倾斜,因此只要操作者的手肘离开控制台盖体120而停止施力,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铰链130内所配置的铰链施力部件170所施加的弹性力自动地往上方旋转,因此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凸起154能够沿着交接处152d与第二纵部152 往上方移动至沟152外。伴随于此,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110之间的扣合被解除,且滑动后的控制台盖体120能够经由复位施力构件160释放所累积的弹性力而回复至原本位置。如此,通过设置铰链施力部件170与复位施力构件160,能够使操作者例如是以手肘对控制台盖体120施力来打开控制台盖体120的动作更为简易。
相对于此,图7A至图7C是对应于图5所示的区域E与F在另一视角上的操作示意图。请参考图7A至图7C,本实施例的扣合机构150还包括设置在控制台盖体120的前端部124的凹槽128内并连接凸起154的弹性构件156,使凸起154经由压缩弹性构件156而移动至嵌合在沟152内。弹性构件156 例如是压缩弹簧,设置在凹槽128内并以两端部连接凹槽128与凸起154的底面。如此,在控制台盖体120关闭开口114的过程中,凸起154能够经由压缩弹性构件156而移动至凹槽128内,而不干涉控制台本体110与控制台盖体120的扣合。
详细而言,在操作者将控制台盖体120往下方按压使控制台盖体120旋转而重新覆盖开口114的过程中,由于扣合机构150设有弹性构件156来使凸起154变得能够往凹槽128内移动,因此在凸起154在图6的箭头G所指出的位置往下移动时,凸起154的倒角部154a受到控制台本体110的靠近第一纵部152a上方的角部110a的压制而压缩弹性构件156并累积弹性力(如图7A至图7B的状态),而凸起154直到移动至对应于第一纵部152a后经由弹性力嵌合在第一纵部152a内(如图7B至图7C的状态)。借此,控制台盖体120经由扣合机构150再次与控制台本体110彼此扣合,而所述再次扣合的动作不需要经由滑动机构140,只需要将控制台盖体120直接往下方按压即可进行。
由此可知,相较于操作者以手握持控制台盖体的前段,并带动控制台盖体往上方或往下方旋转的通常情况,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控制台100设置有滑动机构140、扣合机构150、复位施力构件160与铰链施力部件170,因此操作者只要以手肘将控制台盖体120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推动控制台盖体120,随后使手肘离开控制台盖体120,使凸起154移动至沟152外,便可使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110解除扣合。类似地,操作者只要将控制台盖体 120直接往下方按压,使扣合机构150的凸起154经由压缩弹性构件156后重新移动至沟152内,便可使控制台盖体120与控制台本体110重新彼此扣合。由于控制台盖体120能够作为扶手供操作者放置手肘,因此操作者以手肘对控制台盖体120施力的动作对操作者而言较为轻松,且操作者不需要扭转身体便可完成上述动作。据此,车辆用控制台100能够使操作者以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控制台盖体120。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控制台中,铰链配置在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与控制台本体的后端部之间,扣合机构配置在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与控制台本体之间,且滑动机构配置在铰链与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之间,其中,在控制台盖体经由扣合机构扣合在控制台本体上的情况下,控制台盖体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滑动机构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而经由铰链往上方旋转。进而,铰链还可以配置有铰链施力构件来对控制台盖体施加往上方旋转的弹性力。如此,当操作者即驾驶或副驾驶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的状态下想要打开控制台的盖体时,只要将手肘放置在作为扶手的控制台盖体上,对控制台盖体往下施力并使其往前方滑动,之后手肘离开控制台盖体,便可以在不需要扭转身体的情况下打开控制台盖体。据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控制台能够使操作者以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来操作控制台盖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台本体,配置在座位的侧部,并且具有收纳部与位于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
控制台盖体,作为扶手而配置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并覆盖所述开口;
铰链,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的后端部之间;
扣合机构,配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与所述控制台本体之间;以及
滑动机构,配置在所述铰链与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之间,其中,
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经由所述扣合机构扣合在所述控制台本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台盖体能够往下方按压并经由所述滑动机构往前方滑动来解除扣合,进而经由所述铰链往上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铰链的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后端部的凸肋,所述滑槽与所述凸肋各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凸肋嵌合在所述滑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构成所述滑槽的框架与构成所述凸肋的框架之间的复位施力构件,使滑动后的所述控制台盖体回复至原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台本体的沟、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的凸起,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沟内,且能够在所述控制台盖体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移动至所述沟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位于所述收纳部的内面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包括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的第一纵部、连接所述开口的第二纵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纵部与所述第二纵部的横部,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纵部内,且能够在所述控制台盖体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横部与所述第二纵部而移动至所述沟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包括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的第一纵部、连接所述开口的第二纵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纵部与所述第二纵部的横部,所述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纵部内,且能够在所述控制台盖体往下方按压并往前方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横部与所述第二纵部而移动至所述沟外。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盖体的前端部的凹槽内并连接所述凸起的弹性构件,使所述凸起经由压缩所述弹性构件而移动至嵌合在所述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配置有铰链施力构件来对所述控制台盖体施加往上方旋转的弹性力。
CN201922252036.XU 2019-12-16 2019-12-16 车辆用控制台 Active CN211166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2036.XU CN211166687U (zh) 2019-12-16 2019-12-16 车辆用控制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2036.XU CN211166687U (zh) 2019-12-16 2019-12-16 车辆用控制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6687U true CN21116668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2036.XU Active CN211166687U (zh) 2019-12-16 2019-12-16 车辆用控制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6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4746B2 (en) Storage box with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US7614674B2 (en) Console box
CN107303831B (zh) 车辆用操纵台装置
US7556308B2 (en) Sunvisor of a vehicle
US20070024075A1 (en) Automotive storage apparatus
KR101703143B1 (ko) 소음 방지용 가이드유닛이 장착된 콘솔 암레스트 장치
KR20090062177A (ko) 자동차 암레스트 콘솔박스의 고정 구조
CN108372815B (zh) 车辆用滑动扶手
CN108349438A (zh) 包括经改进解锁机构的配备有经铰接扶手的肘托
EP3725987A1 (en) Low-profile handle assembly
US10077592B1 (en) Console box
CN211166687U (zh) 车辆用控制台
US11541792B2 (en) Armrest assembly mounted on console of vehicle
JP5224138B2 (ja) 収納ボックス
JP4437950B2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4515058B2 (ja) 化粧料容器
JPH0550875A (ja) 自動車のコンソールボツクス
JP6369377B2 (ja) 収納装置
JP4202900B2 (ja) フロアコンソール
CN217374333U (zh) 一种车载滑移式储物盒
JP6886373B2 (ja) ロック装置
JPS6213530Y2 (zh)
JP6162674B2 (ja) コンパクト
JPH058887Y2 (zh)
JPH10238190A (ja) 車両用小物入れの蓋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