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769U - 一种轮椅升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椅升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769U
CN211156769U CN201921705623.3U CN201921705623U CN211156769U CN 211156769 U CN211156769 U CN 211156769U CN 201921705623 U CN201921705623 U CN 201921705623U CN 211156769 U CN211156769 U CN 211156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arm
frame
wheelchair
hinged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56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伯特·乌江
单体伟
魏京超
张艳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est Coast Quanxi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56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6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包括底座装置、升降装置、驱动装置、轮椅承载台以及扶手组件,其中,轮椅承载台包括:框架、前挡板、左后挡板、右后挡板、左托板、右托板;左托板和右托板位于框架的内侧,并与框架连接,框架的前端与前挡板连接,前挡板与升降装置连接,左后挡板与左托板连接,右后挡板与右托板连接;升降装置包括:主臂、辅助臂、辅助臂横撑、辅助臂气弹簧、辅助臂滚轮;主臂分别与驱动装置、框架、辅助臂横撑、辅助臂气弹簧连接,辅助臂气弹簧与辅助臂横撑连接,辅助臂横撑与辅助臂连接,辅助臂上还设有辅助臂导向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对驾驶员视线无遮挡,轮椅承载台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好,整体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轮椅升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椅升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福祉产品被生产出来。特别的,各种车载的供轮椅上下车的福祉产品也越来越多,满足了更多的社会需求,同时也为一些行动不便者带来便利。
轮椅升降机作为车载的供轮椅上下车的福祉产品中的一种,使得轮椅乘坐人员无需陪同人员的辅助,自行能够解决上下车的问题,在轮椅乘坐人员需要上车时,轮椅升降机缓慢下落并展开,轮椅乘坐人员将轮椅推入车内,待轮椅进入车中,轮椅升降机回收入车中;在轮椅乘坐人员需要下车时,轮椅升降机缓慢下落并展开,轮椅乘坐人员将轮椅推出车外,待轮椅离开车中,轮椅升降机回收入车中。
但就目前的轮椅升降机产品来说,存在如下缺点:(1)轮椅升降机放置于装载车的后端,在轮椅升降机整体回收后,轮椅承载台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2)轮椅升降机在整体回收过程中稳定性差;(3)轮椅乘坐人员在轮椅承载台上容易发生意外,轮椅升降机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椅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包括,底座装置、升降装置、驱动装置、轮椅承载台以及扶手组件;
所述轮椅承载台包括:框架、前挡板、左后挡板、右后挡板、左托板、右托板;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并与所述框架铰接连接,所述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挡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升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左后挡板与所述左托板活动连接,所述右后挡板与所述右托板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两侧分别对称设有框架挂钩和框架回收轮,所述框架通过所述框架挂钩和所述框架回收轮回收在所述底座装置上;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主臂、辅助臂、辅助臂横撑、辅助臂气弹簧、辅助臂滚轮;所述主臂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框架、所述辅助臂横撑、所述辅助臂气弹簧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气弹簧与所述辅助臂横撑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与所述辅助臂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与所述辅助臂铰接连接处安装有辅助臂滚轮,所述辅助臂与所述框架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上还设有辅助臂导向槽;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装置包括,支架、底座板、底座支撑板;所述支架对称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座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底部与所述底座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两侧还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轨支撑板,所述导轨支撑板与所述支架外侧的内壁贴合,所述导轨支撑板上安装有导轨;所述支架内侧设有辅助导轨;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架上分别设有框架挂钩轴,所述框架挂钩轴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油缸上撑、油缸下撑;所述油缸一端与所述油缸上撑、所述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上撑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油缸另一端与所述油缸下撑、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下撑与所述支架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上撑上还设有油缸回收轮。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扶手座、扶手支架、扶手气弹簧;所述扶手与所述扶手座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座与所述扶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与所述扶手气弹簧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扶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上和所述底座板上分别设有防滑砂帖。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固定于装载车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臂上还设有警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由于轮椅承载台上设置有左托板和右托板,左托板和右托板分别与框架铰接连接,通过托板与框架之间的定位以及托板之间的相互定位,保证了左右托板在工作状态时能与框架保持相对位置的固定,确保轮椅乘坐人员的安全。当轮椅升降机整体回收时,左托板和右托板在球头关节轴承的带动下,沿着合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旋转90°,分别与左主臂和右主臂平行竖立于底座板的两侧,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车辆行驶更加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轮椅承载台两侧分别设有左框架挂钩、右框架挂钩,当轮椅承载台整体回收时,左框架挂钩、右框架挂钩分别固定在底座装置中左框架挂钩轴和右框架挂钩轴上,提高了轮椅升降机的安全系数,保证了轮椅承载台运行轨迹的平稳。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由于升降装置固定于轮椅承载台框架的两侧,在轮椅升降机整体回收时,辅助臂和辅助臂横撑铰接连接处的辅助臂滚轮与油缸下撑相切,并沿着油缸下撑运行,互相限位,保证了轮椅承载台在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支架、油缸上撑、油缸下撑和主臂之间铰接连接成平行四边形,由于支架位置固定,油缸上撑和油缸下撑的运行轨迹能确保主臂在提升和下落过程中与地面的角度保持不变,从而保证轮椅承载台在提升和下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与地面接触时的状态,轮椅在左右托板上不会发生移位,防止意外的发生。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底座装置中设有右导轨和左导轨,当轮椅承载台整体回收时,轮椅承载台中框架两侧的右框架回收轮和左框架回收轮分别沿着底座装置中的右导轨和左导轨滑行,辅助轮椅承载台的整体回收,减小回收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底座装置中的左辅助导轨和右辅助导轨减小前挡板回收过程中运行阻力,整个回收过程更加顺畅。
(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椅升降机,轮椅承载台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能够微调左主臂、右主臂与轮椅承载台的角度,确保运行过程中左主臂、右主臂和轮椅承载台始终处于合理的角度,确保整体运行的稳定性,保证轮椅乘坐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座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底座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中主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升降装置中主臂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中辅助臂和辅助臂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中油缸上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中油缸下撑和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承载台中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承载台中框架、托板和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回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其中,1为底座装置,101为右支架,102为左支架,103为底座板,104为底座支撑板,105为辅助导轨,106为防滑砂贴,107为左导轨,108为右导轨,109为左框架挂钩轴,110为右框架挂钩轴,111为左导轨支撑板,112为右导轨支撑板;
2为升降装置,201为主臂,202为框架铰接孔,203为辅助臂气弹簧铰接孔,204为扶手气弹簧铰接孔,205为扶手支架铰接孔,206为辅助臂横撑铰接孔,207为油缸下撑铰接孔,208为油缸上撑铰接孔,209为扶手组件连接孔,210为警示灯,211为辅助臂,212为辅助臂横撑,213为辅助臂气弹簧,214为辅助臂滚轮,215为辅助臂导向槽,216辅助臂气弹簧连接孔,217辅助臂铰接孔;
3为驱动装置,301为油缸,302为油缸上撑,303为油缸下撑,304为油缸回收轮;
4为轮椅承载台,401为前挡板,402为防滑砂贴,403为左后挡板,404为右后挡板,405为左托板,406为右托板,407为左框架挂钩,408为右框架挂钩,409为右定位块,410为框架,411为右框架回收轮,412为右辅助臂连接轴,413为右主臂连接轴,414为左辅助臂连接轴,415为左球头关节轴承,416为右球头关节轴承;
5为扶手组件,501为扶手,502为扶手气弹簧,503为扶手支架,504为扶手滚轮,505为扶手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虽然附图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以任何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13,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椅升降机,包括底座装置1、升降装置2、驱动装置3、轮椅承载台4以及扶手组件5;所述轮椅承载台4包括:框架410、前挡板401、左后挡板403、右后挡板404,左托板405、右托板406;所述左托板405和所述右托板406位于所述框架410的内侧,并与所述框架410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所述框架410的前端与所述前挡板401活动连接,所述前挡板401与所述升降装置2滑动连接,所述左后挡板403与所述左托板405活动连接,所述右后挡板404与所述右托板406活动连接,所述框架4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框架挂钩407、右框架挂钩408、右框架回收轮411和左框架回收轮(图中未示出,与右框架回收轮411对称设置),所述框架410通过所述左框架挂钩407、右框架挂钩408以及右框架回收轮411和左框架回收轮回收在所述底座装置1上;
所述升降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分为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分别包括:主臂201、辅助臂211、辅助臂横撑212、辅助臂气弹簧213;右升降装置中,所述主臂201通过油缸下撑铰接孔207和油缸上撑铰接孔208与驱动装置3铰接连接,通过框架铰接孔202与框架410铰接连接,通过辅助臂横撑铰接孔206与辅助臂横撑212铰接连接,通过辅助臂气弹簧铰接孔203与辅助臂气弹簧213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气弹簧213与所述辅助臂横撑212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212与所述辅助臂211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212与所述辅助臂211铰接连接处安装有辅助臂滚轮214,所述辅助臂211通过所述辅助臂铰接孔217与所述右辅助臂连接轴412铰接实现与所述框架410的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211上还设有辅助臂导向槽215。同样的,左升降装置中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上述相同。
上述结构中,轮椅升降机在回收状态中,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带动轮椅承载台4上升至高于底座装置1的位置,轮椅承载台4上的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分别在左球头关节轴承415和右球头关节轴承416的带动下,通过所述左框架挂钩407、右框架挂钩408、右框架回收轮411以及左框架回收轮,沿着合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旋转90°,分别与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平行竖立于底座装置1的两侧,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车辆行驶更加的安全。由于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主臂201、辅助臂211与框架410两侧铰接连接,保证整个轮椅承载台在运行过程中平面的稳定性。轮椅承载台中前挡板401的两侧与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辅助臂211上的辅助臂导向槽215滑动连接,随着辅助臂211的运行,带动前挡板401运动,同时能够保证前挡板401与底座装置1的合理搭接,在轮椅升降机工作状态时,前挡板401搭接在底座装置1上,确保轮椅能够无障碍通行。在轮椅承载台中框架410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右定位块409和左定位块(图中未示出),可微调主臂201与轮椅承载台4的角度,确保运行过程中主臂201和轮椅承载台4始终处于合理的角度,确保整体运行的稳定性,保证轮椅乘坐人员的安全。右升降装置中辅助臂211通过辅助臂铰接孔217与右辅助臂连接轴412铰接实现与所述框架410的铰接连接,保证了轮椅承载台运行轨迹的平稳。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底座装置1包括:支架、底座板103、底座支撑板104;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右支架101、左支架102,所述右支架101和左支架102对称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座板103的两侧,并与所述底座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03底部与所述底座支撑板10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03的两侧还对称固定连接有左导轨支撑板111和右导轨支撑板112;所述左导轨支撑板111与所述左支架102外侧的内壁贴合,所述右导轨支撑板112与所述右支架101外侧的内壁贴合,所述左导轨支撑板111上安装有左导轨107,所述左导轨支撑板112上安装有右导轨108;所述右支架101和左支架102内侧分别设有辅助导轨105。
上述结构中,底座板103有一定的角度,方便轮椅升降机在回收时,轮椅承载台中的前挡板401的搭接。底座板103两侧设有左导轨支撑板111和右导轨支撑板112,左导轨支撑板111和右导轨支撑板112上分别安装有左导轨107和右导轨108,当轮椅承载台4整体回收时,轮椅承载台4中框架410两侧的有右框架回收轮411和左框架回收轮(图中未示出,与右框架回收轮411对称设置),分别沿着底座装置1中的右导轨108和左导轨107滑行,辅助轮椅承载台4的整体回收,有效保证回收过程的平稳性,并减小回收过程中的阻力。
辅助导轨10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右支架101和左支架102的内侧,便于轮椅承载台中的前挡板401沿着底座板103运行,减小前挡板401回收过程中运行阻力,整个回收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右支架101和左支架102上分别设有左框架挂钩轴109和右框架挂钩轴110,左框架挂钩轴109和右框架挂钩轴110相对设置。轮椅升降机回收时,左框架挂钩407和右框架挂钩408的凹槽分别卡在左框架挂钩轴109和右框架挂钩轴110上,以此作为机械锁紧限位使用,提高了轮椅升降机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分为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分别包括:油缸301、油缸上撑302、油缸下撑303;右驱动装置中,所述油缸301一端与所述油缸上撑302、所述右支架101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上撑302与所述右升降装置中主臂201铰接连接,所述油缸301另一端与所述油缸下撑303、所述右升降装置中主臂201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下撑303与所述右支架101铰接连接。同样的,左驱动装置和左升降装置中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上述相同。底座板103、油缸上撑302、油缸下撑303和主臂201之间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因底座板103固定于装载车的后端,油缸上撑302和油缸下撑303的运行轨迹能确保主臂201在提升和下落过程中与地面的角度保持不变,从而保证轮椅承载台4在提升和下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轮椅在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上不会发生移位,防止发生意外。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油缸上撑302上还设有油缸回收轮304。通过油缸回收轮304的限位作用,当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回收时竖立于底座板103的两侧时,能够保证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回收到正确的位置,确定整个轮椅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扶手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分为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分别包括:扶手501、扶手座505、扶手气弹簧502、扶手支架503;右扶手组件中,所述扶手501与所述扶手座505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座505与所述扶手支架503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503与所述右升降装置中主臂201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气弹簧502的一端通过扶手气弹簧轴(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扶手支架503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气弹簧轴与所述扶手支架503的铰接连接处分别安装有扶手滚轮504;所述扶手气弹簧502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升降装置中主臂201铰接连接。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前挡板401和所述底座板103上分别设有防滑砂帖。设置防滑砂帖,起到防滑缓冲的作用,保证轮椅乘坐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主臂201上还设有警示灯210。
请继续参考图14~图16,图14、图15和图16分别为轮椅升降机回收状态、工作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轮椅升降机回收状态: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中的油缸301将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主臂201底部提升到高于底座板103的位置,此时,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中的扶手滚轮504分别在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辅助臂211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中的扶手501由水平状态运动到竖直状态,轮椅承载台上的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分别在左球头关节轴承415和右球头关节轴承416的带动下,同时两侧分离,分别竖立于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两个主臂201的一侧,前挡板401保持与底座板103平行状态,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车辆行驶更加的安全。
轮椅升降机工作状态: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中的油缸301将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主臂201底部提升到与底座板103同一高度的位置,此时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中的扶手501处于水平状态,前挡板401搭接在装载车内底座板103上,补偿框架410与装载车体的间隙。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左后挡板403和右后挡板404在扭簧的作用下,处于与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垂直的状态,同时可以作为安全护栏使用。
轮椅升降机展开状态: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中的油缸301将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主臂201底部下落到地面上,此时轮椅承载台4坐落在地面上,左后挡板403和右后挡板404分别由与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垂直的状态,调整为与地面接触状态,作为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与地面的连接坡道,方便轮椅通行。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中的扶手501处于水平状态。前挡板401由水平状态调整为垂直状态,同时可以作为安全护栏使用。
具体地,轮椅乘坐人员从车内到车外时轮椅升降机的使用过程:
轮椅升降机处于回收状态,轮椅升降机开始动作,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中的油缸301将左升降装置和右升降装置中的主臂从高于底座板103的位置运行到与底座板103同一高度的位置。此时左扶手组件和右扶手组件中扶手501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分别在左球头关节轴承415和右球头关节轴承416的带动下,由地面垂直状态调整为平行状态。此时前挡板401搭接在装载车内底座板103上。轮椅进入轮椅承载台4上平稳后,轮椅升降机开始下行,下行的过程中,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直到轮椅升降机处于展开状态。此时左后挡板403和右后挡板404分别由与左托板405和右托板406垂直的状态调整为与地面接触状态,形成坡道,方便轮椅走出轮椅承载台4。
具体地,轮椅乘坐人员从车外到车内时轮椅升降机的使用过程如下:
轮椅升降机处于回收状态时,开始动作,先从回收状态运行到工作状态,再从工作状态运行到展开状态,此时,轮椅进入轮椅承载台4上。轮椅升降机开始运行至工作状态。轮椅进入车内后。轮椅升降机继续运行至回收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行”、“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高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另一端”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装置、升降装置、驱动装置、轮椅承载台以及扶手组件;
所述轮椅承载台包括:框架、前挡板、左后挡板、右后挡板、左托板、右托板;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位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并与所述框架铰接连接,所述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挡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升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左后挡板与所述左托板活动连接,所述右后挡板与所述右托板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两侧分别对称设有框架挂钩和框架回收轮,所述框架通过所述框架挂钩和所述框架回收轮回收在所述底座装置上;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主臂、辅助臂、辅助臂横撑、辅助臂气弹簧;所述主臂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框架、所述辅助臂横撑、所述辅助臂气弹簧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气弹簧与所述辅助臂横撑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与所述辅助臂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横撑与所述辅助臂铰接连接处安装有辅助臂滚轮,所述辅助臂与所述框架铰接连接;所述辅助臂上还设有辅助臂导向槽;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包括支架,底座板,底座支撑板;所述支架对称平行设置于所述底座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底部与所述底座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两侧还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轨支撑板,所述导轨支撑板与所述支架外侧的内壁贴合,所述导轨支撑板上安装有导轨;所述支架内侧设有辅助导轨;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架上分别设有框架挂钩轴,所述框架挂钩轴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油缸上撑、油缸下撑;所述油缸一端与所述油缸上撑、所述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上撑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油缸另一端与所述油缸下撑、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油缸下撑与所述支架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上撑上还设有油缸回收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扶手座、扶手支架、扶手气弹簧;所述扶手与所述扶手座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座与所述扶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与所述扶手气弹簧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扶手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臂铰接连接;所述扶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上和所述底座板上分别设有防滑砂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固定于装载车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上还设有警示灯。
CN201921705623.3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轮椅升降机 Active CN211156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623.3U CN21115676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轮椅升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623.3U CN21115676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轮椅升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769U true CN21115676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7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5623.3U Active CN21115676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轮椅升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7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0250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0250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25668A (en) Powered platform lift system for persons in wheelchairs
CN211156769U (zh) 一种轮椅升降机
CN115465822A (zh) 一种隧道维护作业车组及其作业方法
CN111959591B (zh) 行走、举升、上平台一体机、控制方法及上平台方法
CN209038990U (zh) 一种拼接式动车组雨刮器检修作业平台
JPH06219276A (ja) 鉄道の保線車両の脱線回復装置
CN217323287U (zh) 用于铁路的检修平台
US3625306A (en) Conveyance servicing structure
CN217960559U (zh) 一种双臂折叠轮椅升降机
CN209778195U (zh) 一种拣选车
JPH09194198A (ja) 昇降ステップ
CN109969424A (zh) 行动不便旅客用登机车
CN111823989A (zh) 针对行动不便者上下车辆的辅助设备
CN105016262A (zh) 具有坑洞保护装置和易进入式栏杆门的高空作业平台
CN213413997U (zh) 带可折叠托台的履带式爬楼机
CN214215625U (zh) 一种辅助乘客上下公交车的电动伸缩装置
CN216153665U (zh) 一种用于航空垃圾接收车的可上护栏式工作平台
JP2002332186A (ja) エスカレータ用台車
CN218320648U (zh) 一种多功能高空作业平台
CN213083230U (zh) 行走、举升一体机
KR101540038B1 (ko) 장애인 이동수단의 에스컬레이터 탑승용 대차장치
JP4304693B2 (ja) 車両用乗降台の拡大・縮小装置
US6779960B1 (en) Vehicle lift apparatus
CN108675236B (zh) 飞机发动机检修用梯子
CN220334215U (zh) 一种登车桥翻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wheelchair lif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Pledgee: Qingdao Zhongyuan buy Kun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7001000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3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Pledgee: Qingdao Zhongyuan buy Kun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7001000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No. 989, Feiyu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2664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West Coast Quanxiang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00, Feiyu Road, Haibin Industrial Park,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26640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OBOYA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