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6117U - 缆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缆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6117U
CN211126117U CN201922370766.XU CN201922370766U CN211126117U CN 211126117 U CN211126117 U CN 211126117U CN 201922370766 U CN201922370766 U CN 201922370766U CN 211126117 U CN211126117 U CN 211126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able assembly
piece
clamping piece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0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华
李继周
刘庆丰
王庆伟
王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0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6117U/zh
Priority to TW109201428U priority patent/TWM610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6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6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缆线组件,包括多条线材、夹持件以及固定件。各线材的末端被夹持于夹持件内。固定件配置于夹持件并与夹持件将线材固定在一起,且这些末端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缆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缆线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将缆线连接至基板的缆线连接构造,依据现有的作法大多是让作业员逐一将线材焊接至基板后,再以接着手段,例如胶带或接着剂将上述焊接处予以接着固定。或是将上述方式颠倒,也就是先将线材以接着手段固定于一处后再逐一焊接。
然而,上述作法并未能保证线材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大多时候仅靠焊接材料作为连接强度的依靠,因而常不易维持缆线的电连接性及耐用性。同时也因组装结构的精度不足,而无法采用自动化加工。
再者,上述接着手段并无法耐受高温的焊接环境,因而常在焊接过程中因接着材料的融化而导致产品的制造损失,也因此使缆线连接构造无法应用于部分组装条件较高的电子产品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缆线组件,其具有结构强度较佳的连接结构,并为后续加工提供精准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缆线组件,包括多条线材、夹持件以及固定件。各线材的末端被夹持于夹持件内。固定件配置于夹持件并与夹持件将线材固定在一起,且这些末端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材具有导电芯与绝缘层,绝缘层配置于导电芯的外围,夹持件包覆导电芯,而固定件包覆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具有多个开孔,线材分别穿过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还具有凸肋,凸肋将开孔予以分层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具有本体与位于本体相对两侧的一对夹部,固定件配置于本体且被夹持在夹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还包括凸肋,配置于本体且位于夹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肋的延伸方向异于各夹部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部彼此平行,凸肋垂直于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肋嵌入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是硬质夹持件,上述的固定件是软质固定件。
基于上述,缆线组件的多条线材藉由夹持件夹持住线材的末端,而后再以固定件配置于夹持件并结合这些线材,因而得以将这些线材在末端处能被固定在一起。据此,线材的末端经上述固定后能维持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因而得以被精准地定位而有利于后续加工(例如焊接)所需。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缆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示意图。
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缆线组件,110:线材,111:导电芯,112、113:绝缘层,120:夹持件,121:本体,121a:开孔,122:夹部,123:凸肋,130:固定件,200:基板,210、220:接垫,L1:延伸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缆线组件的示意图,同时绘示缆线组件与衔接对象(例如是电路板)的示意以作为例示。图2是图1的组装示意图。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缆线组件100包括多条线材110、夹持件120以及固定件130。各线材110的末端被夹持于夹持件120内。固定件130配置于夹持件120并与夹持件120将线材110固定在一起,且这些末端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
如图1所示,各线材110包括导电芯111与绝缘层112、113,首先以绝缘层112配置于导电芯111的外围而形成线材单体之后,再以绝缘层112将这些线材单体包覆在一起,而仅露出欲进行加工连接的部分,即是图中的线材110未以绝缘层113包覆的部分。接着,即如图2与图3所示,夹持件120具有多个开孔121a,线材110分别穿过这些开孔121a而史线材110的局部是被夹持在夹持件120内。
进一步地说,夹持件120具有本体121与位于本体121相对两侧的一对夹部122,其中本体121具有上述的开孔121a,固定件130配置于本体121而被夹持在夹部122之间,其中上述的末端即是线材110被暴露出来的导电芯111,这些被暴露出来的导电芯111的局部穿设于本体121,而另一局部则突出于本体121,进而让使用者能将突出于本体121的部分焊接至基板200的接垫210、220。接着,再于固定件130配置于本体121的同时也将线材110一同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30例如是以软质树脂藉由低压注射成型(Low PressureInjection Molding, LPIM)工艺所制成的软质固定件,其在成型于夹持件120上的同时也一并包覆在线材110的绝缘层112外。
如此一来,对于线材110而言,以夹持件120夹持并包覆导电芯111,而以固定件130夹持并包覆绝缘层112,便能将线材110的末端因夹持件120与固定件130而被固定在一起,同时也使线材110的末端在彼此之间能保持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导电芯111突出于夹持件120的局部因上述而彼此之间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进而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能提供准确的定位而顺利地被焊接在基板200上的接垫210、220。据此,对于后续的焊接工艺而言,便能因此而采用自动化焊接系统,以提高加工效率。在此所述特定的相对位置除了如图1所示导电芯111在本体121的配置之外,还包括其突出本体121的长度。换句话说,藉由夹持件120与固定件130对线材110所产生的固定效果,能有效地让线材110承受沿线材110的延伸轴向L1的受力,也就是在延伸轴向L1上,线材110与夹持件120、固定件130也能保持彼此间的相对位置而不至于从夹持件120或固定件130被抽拉而脱落。
还需提及的是,本实施例的夹持件120是以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Polymer, LCP)所制成的硬质夹持件,其具有高强度、高刚性、耐高温、电绝缘性等特性,因此除能有效地增加线材110被固定后的结构强度,也因而能耐受高温的焊接加工环境,因而有利于让缆线组件100增加其应用范围。举例来说,当缆线组件100欲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时,其焊接加工环境的温度将高达280℃,而包覆导电芯111的夹持件120正因上述特性而得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受损。
请再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20还包括凸肋123,配置于本体121且位于夹部122之间,其中凸肋123的延伸方向异于各夹部122的延伸方向,且实质上本实施例的夹部122是彼此平行,而凸肋123垂直于夹部122。据此,在本体121上呈工字形的夹部122与凸肋123能有效地提高夹持件120的结构强度。更重要的是,从图1至图3能清楚得知,由于固定件130实质上是成型在夹持件120上与线材110上,因此夹持件120还能因上述夹部122与凸肋123的结构配置而提高与固定件130的结合强度,亦即就完成制作后的夹持件120与固定件130而言,夹持件120的凸肋123实质上是嵌入固定件130中,此举也能进一步地提高对线材110的固定效果。
此外,还需提及的是,夹持件120的凸肋123在本体121上进一步地将开孔121a予以分层定位,如图1所示,其实质上将开孔121a区分为上层与下层,此举有利于缆线组件100与基板200结合过程中,部分导电芯111会被焊接在上层的接垫210,而另一部分导电芯111则会被焊接在下层的接垫220。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缆线组件的多条线材藉由夹持件夹持住线材的末端,而后再以固定件配置于夹持件并结合这些线材,因而得以将这些线材在末端处能被固定在一起。据此,线材的末端经上述固定后能维持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因而得以被精准地定位而有利于后续加工(例如焊接)所需。
再者,夹持件是以液晶聚合物所制成的硬质夹持件,而固定件是以软质树脂藉由低压注射成型工艺所制成的软质固定件,因而藉由硬质夹持件的高结构强度能有效提高缆线组件的固定效果,且其耐高温特性也能使被夹持件包覆的导电芯能适用于高温的焊接加工环境。软质固定件则有效地将线材与夹持件结合在一起,且与夹持件之间具备较佳结合强度,进而让线材的导电芯除了能在夹持件上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之外,还能避免线材因抽拉而从夹持件上脱落。

Claims (10)

1.一种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条线材;
一夹持件,各所述线材的末端被夹持于所述夹持件内;以及
一固定件,配置于所述夹持件并与所述夹持件将各所述线材固定在一起,且各所述末端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材具有一导电芯与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配置于所述导电芯的外围,所述夹持件包覆所述导电芯,而所述固定件包覆所述绝缘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多个开孔,各所述线材分别穿过各所述开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具有一凸肋,所述凸肋将各所述开孔予以分层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一本体与位于所述本体相对两侧的一对夹部,所述固定件配置于所述本体且被夹持在所述对夹部之间,各所述末端穿设于所述本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一凸肋,配置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对夹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延伸方向异于各所述夹部的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部彼此平行,所述凸肋垂直于所述对夹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嵌入所述固定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是硬质夹持件,所述固定件是软质固定件。
CN201922370766.XU 2019-12-26 2019-12-26 缆线组件 Active CN211126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766.XU CN211126117U (zh) 2019-12-26 2019-12-26 缆线组件
TW109201428U TWM610104U (zh) 2019-12-26 2020-02-10 纜線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766.XU CN211126117U (zh) 2019-12-26 2019-12-26 缆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6117U true CN211126117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0766.XU Active CN211126117U (zh) 2019-12-26 2019-12-26 缆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6117U (zh)
TW (1) TWM61010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417B (zh) * 2022-04-27 2023-09-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飛線連接器輔助焊接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0104U (zh) 2021-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7263B2 (ja) 端子取付け構造及び端子取付け方法
CN211126117U (zh) 缆线组件
JP2011007612A (ja) 端子付センサ
JPH08153601A (ja) 電子部品
JP6074890B2 (ja) 導線付き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229044A1 (en) Lead frame with plated lead tips
JP5556609B2 (ja) 回路基板とリード線との接続構造
US5107324A (en) Two-terminal semiconductor device of surface installation type
JP2007317445A (ja) コネクタ
JP4610613B2 (ja) Icタグの実装構造および実装用icチップ
JPH0963658A (ja) リード線の接続構造
JP2016065755A (ja) 温度測定セン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温度測定センサ
JPS6235259B2 (zh)
US11253947B2 (en) Magnet wire bonding method and bonding structure
JP7479354B2 (ja) 基板と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線材の接続構造体
JP2526170Y2 (ja) 電子基板回路
JP6358864B2 (ja) 電子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気機器
JP3052485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546290B2 (ja) 電子回路の基板への取り付け用の、電子デバイスの接続端子を位置合せ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1518167B (zh) 无铅(pb)电子部件连接
JPH08162756A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のマザー基板への接続装置
JPS6233352Y2 (zh)
KR100950156B1 (ko) 연선배선용 소켓 핀 접합방법
JPS63133514A (ja) 小型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S62234311A (ja) リ−ド端子素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