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3135U -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3135U
CN211113135U CN201921943067.3U CN201921943067U CN211113135U CN 211113135 U CN211113135 U CN 211113135U CN 201921943067 U CN201921943067 U CN 201921943067U CN 211113135 U CN211113135 U CN 211113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ttenuation
beam body
cavity
colum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30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育
张莉
赵海英
罗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9430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3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3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3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包括墩柱限位件和梁体限位件,梁体限位件的内腔通过销轴铰接有减震杆,墩柱限位件内设有减震腔,减震腔的顶壁贯通连接有导向孔,减震腔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减震柱机构,减震杆远离梁体限位件的一端穿过导向孔并通过铰座铰接在移动减震柱机构上,移动减震柱机构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远离移动减震柱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腔的内腔壁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个装置的一端通过墩柱限位件安装在墩柱上,另一端通过梁体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梁体上,遇到震动时,减震杆带动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左右的滑动,并配合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有效的减震、抗震,从而保持梁体与墩柱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由于所在地区可能会有地震发生,会导致梁体与墩柱相互撞击或脱离的情况,所以对桥梁的抗震限位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桥梁抗震限位装置抗震效果很差,甚至出现部分抗震限位装置仅是通过减震材料来实现减震功能,减震效果十分差,难以满足现代桥梁建设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包括墩柱限位件和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是U型结构,梁体限位件的顶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内腔通过销轴铰接有减震杆,所述墩柱限位件内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是圆柱腔,减震腔的顶壁贯通连接有导向孔,减震腔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减震柱机构,所述减震杆远离梁体限位件的一端穿过导向孔并通过铰座铰接在移动减震柱机构上,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远离移动减震柱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腔的内腔壁上,整个装置的一端通过墩柱限位件安装在墩柱上,另一端通过梁体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梁体上,遇到震动时,减震杆带动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左右的滑动,并配合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有效的减震、抗震,从而保持梁体与墩柱的稳定性;且整个装置通过移动减震柱机构配合两个第一减震弹簧,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对梁体与墩柱的影响,从而保持桥梁的正常运转。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包括移动柱,所述移动柱是圆柱体结构,移动柱的外圆面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滑板,所述滑板是圆盘结构,滑板的轴线与移动柱的轴线重合,滑板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导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减震腔相配合的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相互对称的分设在移动柱的左右两端,通过移动柱配合滑板,可以有效的保证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滑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在导向槽内设置导向轮,能有效的提高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移动的便利性,便于实现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质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杆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设有套腔,套腔内滑动连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套柱的一端铰接在铰座上,所述套腔远离铰座的一端贯通连接稳定孔,所述套柱靠近稳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套柱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梁体限位件上,伸缩杆与稳定孔之间是滑动连接,所述套柱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远离套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腔的侧壁上,通过套柱配合两个第二减震弹簧在套腔内左右滑动,可以提高减震杆的减震、抗震效果,并配合墩柱限位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抗震效果,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个装置的一端通过墩柱限位件安装在墩柱上,另一端通过梁体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梁体上,遇到震动时,减震杆带动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左右的滑动,并配合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有效的减震、抗震,从而保持梁体与墩柱的稳定性;且整个装置通过移动减震柱机构配合两个第一减震弹簧,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对梁体与墩柱的影响,从而保持桥梁的正常运转;
2、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柱配合滑板,可以有效的保证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滑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在导向槽内设置导向轮,能有效的提高移动减震柱机构在减震腔内移动的便利性,便于实现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套柱配合两个第二减震弹簧在套腔内左右滑动,可以提高减震杆的减震、抗震效果,并配合墩柱限位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抗震效果,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的移动减震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移动柱与滑板的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的减震杆的局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墩柱限位件,2-梁体限位件,21-固定孔,22-固定螺栓,23-销轴,3-减震杆,31-套杆,32-套腔,33-套柱,34-第二减震弹簧,35-稳定孔,36-伸缩杆,4-减震腔,5-导向孔,6-移动减震柱机构,61-移动柱,62-滑板,63-导向槽,64-导向杆,65-导向轮,7-铰座,8-第一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包括墩柱限位件1和梁体限位件2,所述梁体限位件2是U型结构,梁体限位件2的顶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固定孔21,所述固定孔21内设有固定螺栓22,所述梁体限位件2的内腔通过销轴23铰接有减震杆3,所述墩柱限位件1内设有减震腔4,所述减震腔4是圆柱腔,减震腔4的顶壁贯通连接有导向孔5,减震腔4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减震柱机构6,所述减震杆3远离梁体限位件2的一端穿过导向孔5并通过铰座7铰接在移动减震柱机构6上,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减震弹簧8,所述第一减震弹簧8远离移动减震柱机构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腔4的内腔壁上,整个装置的一端通过墩柱限位件1安装在墩柱上,另一端通过梁体限位件2固定安装在梁体上,遇到震动时,减震杆3带动移动减震柱机构6在减震腔4内左右的滑动,并配合第一减震弹簧8,进行有效的减震、抗震,从而保持梁体与墩柱的稳定性;且整个装置通过移动减震柱机构6配合两个第一减震弹簧8,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对梁体与墩柱的影响,从而保持桥梁的正常运转。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3,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6包括移动柱61,所述移动柱61是圆柱体结构,移动柱61的外圆面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滑板62,所述滑板62是圆盘结构,滑板62的轴线与移动柱61的轴线重合,滑板62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槽63,所述导向槽63的内腔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杆64,所述导向杆64远离导向槽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减震腔4相配合的导向轮65,两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8相互对称的分设在移动柱61的左右两端,通过移动柱61配合滑板62,可以有效的保证移动减震柱机构6在减震腔4内滑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且通过在导向槽63内设置导向轮65,能有效的提高移动减震柱机构6在减震腔4内移动的便利性,便于实现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质量。
实施例3
请参见图4,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减震杆3包括套杆31,所述套杆31内设有套腔32,套腔32内滑动连接有套柱33,所述套柱33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34,套柱33的一端铰接在铰座7上,所述套腔32远离铰座7的一端贯通连接稳定孔35,所述套柱33靠近稳定孔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6,所述伸缩杆36远离套柱33的一端通过销轴23铰接在梁体限位件2上,伸缩杆36与稳定孔35之间是滑动连接,所述套柱33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34,所述第二减震弹簧34远离套柱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腔32的侧壁上,通过套柱33配合两个第二减震弹簧34在套腔32内左右滑动,可以提高减震杆3的减震、抗震效果,并配合墩柱限位件1,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抗震效果,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整个装置的一端通过墩柱限位件1安装在墩柱上,另一端通过梁体限位件2固定安装在梁体上,遇到震动时,减震杆3带动移动减震柱机构6在减震腔4内左右的滑动,并配合第一减震弹簧8,进行有效的减震、抗震,从而保持梁体与墩柱的稳定性;且整个装置通过移动减震柱机构6配合两个第一减震弹簧8,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对梁体与墩柱的影响,从而保持桥梁的正常运转;同时通过套柱33配合两个第二减震弹簧34在套腔32内左右滑动,可以提高减震杆3的减震、抗震效果,并配合墩柱限位件1,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抗震效果,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包括墩柱限位件(1)和梁体限位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限位件(2)是U型结构,梁体限位件(2)的顶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固定孔(21),所述固定孔(21)内设有固定螺栓(22),所述梁体限位件(2)的内腔通过销轴(23)铰接有减震杆(3),所述墩柱限位件(1)内设有减震腔(4),所述减震腔(4)是圆柱腔,减震腔(4)的顶壁贯通连接有导向孔(5),减震腔(4)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减震柱机构(6),所述减震杆(3)远离梁体限位件(2)的一端穿过导向孔(5)并通过铰座(7)铰接在移动减震柱机构(6)上,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6)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减震弹簧(8),所述第一减震弹簧(8)远离移动减震柱机构(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腔(4)的内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减震柱机构(6)包括移动柱(61),移动柱(61)的外圆面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滑板(62),滑板(62)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槽(63),所述导向槽(63)的内腔均匀的设有若干导向杆(64),所述导向杆(64)远离导向槽(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减震腔(4)相配合的导向轮(65),两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8)相互对称的分设在移动柱(61)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61)是圆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2)是圆盘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2)的轴线与移动柱(61)的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3)包括套杆(31),所述套杆(31)内设有套腔(32),套腔(32)内滑动连接有套柱(33),所述套柱(33)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34),套柱(33)的一端铰接在铰座(7)上,所述套腔(32)远离铰座(7)的一端贯通连接稳定孔(35),所述套柱(33)靠近稳定孔(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6),所述伸缩杆(36)远离套柱(33)的一端通过销轴(23)铰接在梁体限位件(2)上,伸缩杆(36)与稳定孔(35)之间是滑动连接,所述套柱(33)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减震弹簧(34),所述第二减震弹簧(34)远离套柱(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腔(32)的侧壁上。
CN201921943067.3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3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3067.3U CN21111313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3067.3U CN21111313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3135U true CN211113135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306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313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31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4492A (zh) * 2020-08-17 2020-12-11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梁竖向减振和纵向阻尼装置及大跨度桥
CN112064789A (zh) * 2020-08-26 2020-12-11 广东九万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节点
CN112376404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桥梁多向限位装置
CN114233802A (zh) * 2022-01-17 2022-03-25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4492A (zh) * 2020-08-17 2020-12-11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梁竖向减振和纵向阻尼装置及大跨度桥
CN112064492B (zh) * 2020-08-17 2022-03-18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梁竖向减振和纵向阻尼装置及大跨度桥
CN112064789A (zh) * 2020-08-26 2020-12-11 广东九万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节点
CN112064789B (zh) * 2020-08-26 2021-10-26 广东九万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节点
CN112376404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桥梁多向限位装置
CN114233802A (zh) * 2022-01-17 2022-03-25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CN114233802B (zh) * 2022-01-17 2023-08-01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13135U (zh) 一种桥梁抗震限位装置
CN210797253U (zh)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公路桥梁减震支座
CN213267649U (zh) 一种具有多级缓冲性能的道路钢结构防撞护栏
CN115182450B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且具有缓冲功能的钢材质支撑结构
CN210507090U (zh) 一种组合拼接式桥梁减震结构
CN208072207U (zh) 一种路桥护栏
CN215441422U (zh) 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支座
CN209244399U (zh) 一种土木工程地基坑防护栏
CN215593663U (zh)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公路桥梁避震支座
CN215210496U (zh) 一种公路桥梁减震缓冲支座
CN211079893U (zh) 一种组合式桥梁减震结构
CN211113159U (zh) 一种可调节桥梁抗震支座
CN211848901U (zh) 一种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
CN211547292U (zh) 一种桥梁抗震结构
CN214530191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桥梁防护装置
CN210596980U (zh)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工程的桥梁减震装置
CN213808629U (zh) 一种连接铁路信号灯固定支架的减震装置
CN220166656U (zh)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多向桥梁减震结构
CN216765569U (zh) 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
CN220167577U (zh) 一种减震加固高层钢结构
CN213358285U (zh) 一种轻薄化装配式型钢结构抗震桥梁
CN214033350U (zh) 一种桥梁设计用多级减震支座
CN210946524U (zh) 一种桥梁支柱水上施工用抱桩器
CN216074764U (zh) 一种用于桥梁钢结构的高效安装结构
CN213015743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移动式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