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9730U - 一种提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9730U
CN211109730U CN201921338596.0U CN201921338596U CN211109730U CN 211109730 U CN211109730 U CN 211109730U CN 201921338596 U CN201921338596 U CN 201921338596U CN 211109730 U CN211109730 U CN 211109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chain
chain wheel
lifting
power sour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85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端文
褚如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85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9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机,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机,包括有机架组件,机架组件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置物台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的物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主动力源连接有提升链组,所述置物台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实现提升作业。本技术方案巧妙的利用了,链轮和链条的内外侧的设计,使得物品可以在整个提升机的范围内进行运动。同时在每个进出口都再配合输送平台就可以实现让物品在各个输送平台上进行进出的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提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提升机往往都是具有垂直提升的作用,简单的从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但是实际的运行环境往往多变的,一个物品如果只是通过提升机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运输是不够的,在运输之后可能还需要人工来搬运到其他的轨道上去。
也就是说,目前的提升机只能实现单进单出的功能,不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进多出的提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机,包括有机架组件,机架组件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置物台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的物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主动力源连接有提升链组,所述置物台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实现提升作业。
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连接有驱动链组,驱动链组外侧套设有所述提升链组;所述提升链组包括有外提升链组和内提升链组;所述置物台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两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和内链轮连接部,外链轮连接部与有外提升链组外侧连接;所述内链轮连接部外侧连接有内提升链组。
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下端上设置有传动轴和固定轴,传动轴上套设有外提升链轮和内提升链轮,固定轴上套设有外固定链轮;所述外提升链组依次套设在所述外提升链轮和外固定链轮外进而外提升链组和内提升链组同步运动。
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至少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至少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两个子支架,每个所述子支架内通过翻板动力源可转动设置有翻板,翻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输送平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内提升链组,第二支架内设置有外提升链组,内提升链组内套设有内提升链轮,内提升链轮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周侧;外提升链组内套设有外提升链轮,外提升链轮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周侧;所述翻板一侧设置有翻板轴,翻板轴上套设有翻板链轮,翻板链轮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翻板动力源;所述外提升链轮有8个,所述内提升链轮有8个;所述置物台包括有一横梁,横梁一端设置有若干组悬臂;所述悬臂是牙叉,相邻两根牙叉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翻板包括有若干组滚轮组,滚轮组与所述悬臂交错排列;所述滚轮组与翻板轴连接;所述悬臂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用于防止物品脱落。
优选地,所述横梁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成型有限位平面,横梁与所述限位平面之间抵靠有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转轴一端分别成型有连接槽;所述安装架一端内套设有转轴,连接槽与所述安装架通过的一限位键配合用于实现悬臂保持水平;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悬臂垂直;所述连接槽两侧还成型有环槽,环槽用于安装卡簧限制转轴的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悬臂与滚轮组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100cm。
优选地,所述悬臂与滚轮组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20cm。
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和翻板动力源是电机或气缸;所述主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的上侧或者下侧;所述主动力源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主链轮外套设有主链条;所述主动力源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主链轮通过所述主链条与所述外提升链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巧妙的利用了,链轮和链条的内外侧的设计,使得物品可以在整个提升机的范围内进行运动。同时在每个进出口都再配合输送平台就可以实现让物品在各个输送平台上进行进出的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是机架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4是主链轮处相关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传动轴处相关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主动力源位于下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8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三;
图9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组件;2-置物台;3-输送平台;4-提升链组;6-翻板;7-转轴;8-主链轮;9-主链条;11-主动力源;12-驱动链组;13-内提升链轮;14-传动轴;15-固定轴;16-外提升链轮;17-外固定链轮;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20-子支架;21-安装架;22-外链轮连接部;23-内链轮连接部;24-横梁;25-悬臂;26-限位杆27-环槽;29-连接槽;41-外提升链组;42-内提升链组;61-翻板轴;62-翻板链轮;63-滚轮组;64-翻板动力源;71-限位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12所示,一种提升机,包括有机架组件1,机架组件1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2,置物台2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3的物品。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提升机的设计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会设置有多个置物台2,置物台2的旁边就是输送平台3,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任意一个输送平台3都可以通过将物品送到置物台2处,再通过置物台2运输到位于其他位置的输送平台3,再由输送平台3将物品运输出去。从而能够实现多进多出灵活设置。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输送平台3是用于将物品输送至提升机内部的设备,优选地可以采用滚轮式流水线。
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11,主动力源11连接有驱动链组12,驱动链组12外侧套设有提升链组4,所述置物台2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4实现提升作业。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链条的设计上分成驱动链组12和提升链组4两个部分。通过驱动链组12来连接一个主动力源11和一个外提升链轮16,再通过外提升链轮16来驱动提升链组4的整体运转。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整个提升机工作,而这个提升机的工作又是有多进多出的功能。技术方案所述的提升链组4和驱动链组12优选的是若干段链条,因链条与链轮的组合属于惯常手段,因此这里不针对两者的工作原理做赘述。
优选地,所述提升链组4包括有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安装架21,安装架21两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外链轮连接部22与有外提升链组41外侧连接;所述内链轮连接部23外侧连接有所述内提升链轮13和内提升链组42。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置物台2的结构形式。置物台2优选地的是一种方形的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在置物台2的四周分别通过提升链组4与之连接。同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在置物台2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外链轮连接部22是设置在安装架21的外侧,内链轮连接部23是设置在安装架21的内部。在实际使用中,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是用于在不同支架区域之间进行连接的,这样就可以实现置物台2在不同支架的之间的运输,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有四个角,一般在四个角分别会有两个外链轮连接部22和两个内链轮连接部23,例如前面两个内链轮连接部23后面两个是外链轮连接部22;同时内提升链组42和外提升链组41会分别布置在靠前的一个支架区域内和靠后的支架区域内;这样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能够在两个不同的支架区域内实现运输,再利用链轮实现垂直方向的提升进而在配合置物台2旁侧的输送平台3,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置物台2上的物品能够在任意一个输送平台3上运输。
具体的说,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在安装架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对应的安装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2。这样当置物台从第一支架转移到第二支架的时候通过内外链轮交错连接的设计,同时又对外链轮连接部以及内链轮连接部能够相对横梁转动的特性,就可以实现置物台在不同的支架之间相对的转移,然后通过将这个置物台应用到提升机这个产品中,就可以实现产品能够在不同支架之间的任意一个位置进行运输和启停。这样的运输就会非常灵活。
优选地,所述机架下端上设置有传动轴14和固定轴15,传动轴14上套设有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固定轴15上套设有外固定链轮17;所述外提升链组41依次套设在所述外提升链轮16和外固定链轮17外进而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同步运动。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内提升链轮13和外提升链轮16的安装方式。通过将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同时套在一根传动轴14内,通过一根传动轴14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同时对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的同步转动。进而能够解决置物台2在某一个支架内提升以及在支架和支架之间转化的时候能够更加平稳。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固定链轮17其实也是外提升链轮。只是说外固定链轮17特指套设在固定轴15上的链轮。
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1至少包括有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至少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两个子支架20,每个所述子支架20内通过翻板动力源64可转动设置有翻板6,翻板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输送平台3。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机架组件1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优选地机架组件1包括有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内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子支架20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将物品提升或者运输到指定的高度。具体的说,在置物台2在提升的时候,由于在置物台2上是有需要运输的物品的,这个时候如果将机架组件1内的提升结构以及与输送平台3内物品交接整合在一起会较大的增加设备的复杂程度。因此特将两个功能做拆分,翻板6的作用就是是为了提供一种将物品移送至输送平台3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会将物品提升至设定位置。此时翻板6在翻板动力源64的作用下,从下往上进行旋转,也就是说从下往上经过置物台2。从而能够把置物台2上的物品托起一定的距离。而此时刚好能够与外接的输送平台3进行连接。然后翻板6上面的动力装置会工作再输送至输送平台3。这样就可以实现物品能够在任意一个设定的高度进行输送。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的简化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而且在平常运输过程中也能实现置物台和翻板之间互不干涉。
优选地,所述外提升链轮16有8个,所述内提升链轮13有8个。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的数量要求。具体的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优选地都是采用方形的设计。因此在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的8个顶点各设置有有一个链轮。这样输送的过程会更加平稳。
优选地,所述翻板6一侧设置有翻板轴61,翻板轴61上套设有翻板链轮62,翻板链轮62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翻板动力源64。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翻板6实现转动的技术方案。翻板动力源64优选地采用伺服马达或者电机也可以使用气缸,然后通过马达或者电机与翻板链轮62的连接,从而能够驱动翻板轴61的转动,进而能够驱动翻板6进行转动。本技术方案翻板6设计成单侧悬挂式的设计,这样就可以将驱动的部分巧妙的放在一侧对空间利用效率高。然后单侧旋转的方式也可以让翻板6在不工作的时候方便收纳使之可以靠在支架组件一侧,这样就不会影响置物台2在机架组件1内的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一横梁24,横梁24一端设置有若干组悬臂25。所述悬臂25是牙叉,相邻两根牙叉之间设置有间距。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置物台2的设计结构。具体的说,置物台2上的悬臂25设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方式。悬臂25和悬臂25之间有间距,然后这样就可以穿过翻板6实现运输。
优选地,所述翻板6包括有若干组滚轮组63,滚轮组63与所述悬臂25交错排列;所述滚轮组63与翻板轴61连接。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翻板6的结构设计,滚轮组63用于在达到设计高度的时候,让滚轮组63转动从而将物品输送至轨道。滚轮组63的的输送作用可以通过皮带转动实现,具体的结构原理已经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赘述。
优选地,所述悬臂25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6,限位杆26用于防止物品脱落。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在悬臂25上放置物品脱落的方法。限位杆26的设计能让物品处于两个限位杆26中间,这样就可以防止物品的脱落。而且在实际产品中,每个悬臂25上都会只有两个限位杆26,而一个置物台2上一般会设置有多个悬臂25。这样的组合就能让限位杆26共同组成一个限制物品移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横梁24内套设有转轴7,转轴7上成型有限位平面71,横梁24与所述限位平面71之间抵靠有紧固件。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横梁24保持水平的方式。具体的说通过紧固件紧紧的抵靠在限位平面71上。通过控制限位平面71的位置就可以控制横梁24的角度,也就是能够让横梁24保持水平。
优选地,所述转轴7一端分别成型有连接槽29;所述安装架21一端内套设有转轴7,连接槽29与所述安装架21通过的一限位键配合用于实现悬臂25保持水平。所述限位平面71与所述悬臂25垂直;所述连接槽29两侧还成型有环槽27,环槽27用于安装卡簧限制转轴7的轴向移动。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另一种让悬臂25保持水平的方式。连接槽29通过一个限位键进行连接,这样两者的相对角度就固定了。同时这样的设计方案还可以跟上述用紧固件抵靠在限位平面71上的方式一起组合使用,进一步增加悬臂25保持水平的能力,进而能提高置物台2承载重物的能力。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利用在所述环槽27上套上卡簧,从而限制转轴7在轴向方向的移动。同时从图9和图9中可以看出,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均与所述转轴7是套设的关系也就是说,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通过转轴7与所述横梁24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增加悬臂25保持水平的能力,进而能提高置物台2承载重物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100cm。也可以是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20cm。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指每个悬臂25的内侧与滚轮组63的外侧支架之间的距离,包括悬臂25的横梁24与滚轮组63端部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为了防止在置物台2移动过程中与滚轮组63发生碰撞,造成设备运行故障。5-100是根据要承载的物品的不同,如果物品较大较重,则应该要设置相对窄一点,让悬臂25的密度增加进而提高承载能力。5厘米是一种常规状态下的设计间距,20cm是遇到物品相对较轻的时候选择的规格。然后100cm是在实际运行中相对较宽的距离设计。
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11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上侧。所述主动力源11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8,主链轮8外套设有主链条9;所述主动力源11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16,主链轮8通过所述主链条9与所述外提升链轮16连接。
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主动力源11的设计结构。通过一个主动力源11提供动力就可以让整个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同时运转,这样的方式简单有效,而且让整个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所述主动力源11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下侧。此时所述主动力源11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8,主链轮8外套设有主链条9;所述主动力源11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16,而此时的外提升链轮16可以选用所述转动轴上的外提升链轮16或者内提升链轮13。这样就可以将主动力源11设置在机架组件1的下端。从而能够让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组件(1),机架组件(1)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2),置物台(2)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3)的物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11),主动力源(11)连接有提升链组(4),所述置物台(2)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4)实现提升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源(11)连接有驱动链组(12),驱动链组(12)外侧套设有所述提升链组(4);所述提升链组(4)包括有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安装架(21),安装架(21)两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外链轮连接部(22)与有外提升链组(41)外侧连接;所述内链轮连接部(23)外侧连接有内提升链组(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组件(1)下端上设置有传动轴(14)和固定轴(15),传动轴(14)上套设有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固定轴(15)上套设有外固定链轮(17);所述外提升链组(41)依次套设在所述外提升链轮(16)和外固定链轮(17)外进而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组件(1)至少包括有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至少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两个子支架(20),每个所述子支架(20)内通过翻板动力源(64)可转动设置有翻板(6),翻板(6) 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输送平台(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8)内设置有内提升链组(42),第二支架(19)内设置有外提升链组(41),内提升链组(42)内套设有内提升链轮(13),内提升链轮(13)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架(18)的周侧;外提升链组(41)内套设有外提升链轮(16),外提升链轮(16)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架(19)的周侧;所述翻板(6)一侧设置有翻板轴(61),翻板轴(61)上套设有翻板链轮(62),翻板链轮(62)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翻板动力源(64);所述外提升链轮(16)有8个,所述内提升链轮(13)有8个;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一横梁(24),横梁(24)一端设置有若干组悬臂(25);所述悬臂(25)是牙叉,相邻两根牙叉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翻板(6)包括有若干组滚轮组(63),滚轮组(63)与所述悬臂(25)交错排列;所述滚轮组(63)与翻板轴(61)连接;所述悬臂(25)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6),限位杆(26)用于防止物品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4)内套设有转轴(7),转轴(7)上成型有限位平面(71),横梁(24)与所述限位平面(71)之间抵靠有紧固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一端分别成型有连接槽(29);安装架(21)一端内套设有转轴(7),连接槽(29)与所述安装架(21)通过的一限位键配合用于实现悬臂(25)保持水平;所述限位平面(71)与所述悬臂(25)垂直;所述连接槽(29)两侧还成型有环槽(27),环槽(27)用于安装卡簧限制转轴(7)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10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源(11)和翻板动力源(64)是电机或气缸;所述主动力源(11)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上侧或者下侧;所述主动力源(11)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8),主链轮(8)外套设有主链条(9);所述主动力源(11)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16),主链轮(8)通过所述主链条(9)与所述外提升链轮(16)连接。
CN201921338596.0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提升机 Active CN211109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596.0U CN211109730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提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596.0U CN211109730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提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9730U true CN211109730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8596.0U Active CN211109730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提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9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6163A (zh) * 2019-08-16 2019-11-12 浙江衣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6163A (zh) * 2019-08-16 2019-11-12 浙江衣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867B (zh) 一种可调节式全自动翻转机及其方法
CN100518964C (zh) 半自动条烟分拣线
CN210735460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置物台及提升机
CN102887343B (zh) 垂直升降立体多层一体化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N211109730U (zh) 一种提升机
CN109795836A (zh) 一种物流用滚轮式分拣机
CN210735461U (zh) 一种置物台及提升机
CN210762958U (zh) 一种输送结构
CN210764120U (zh) 一种动力布局灵活的提升机
CN217126806U (zh) 一种双塔式提升机系统
CN217126800U (zh) 一种具有张紧调节装置的提升机
CN217126805U (zh) 一种具有电机调整装置的提升机
CN217947542U (zh) 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提升机
JP6268378B2 (ja) 物品搬送装置、並びに、物品保管装置
CN205294771U (zh) 一种新型链轮翻转设备
CN108357863B (zh) 平行升降输送传动结构及其传动方法
CN218937022U (zh) 一种抽屉式上下料装置
CN116394393A (zh) 一种免拆模板生产用的晾架调度系统
CN210260154U (zh) 翻转输送机的箱内输送装置
CN209777703U (zh) 一种旋转码垛机
CN211711900U (zh) 一种自动流水线作业系统
CN207956811U (zh) 平行升降输送传动结构
CN210709184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板生产线的晾晒装置
CN220056102U (zh) 一种搬运行架
CN1425598A (zh) 循环运动载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