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8493U -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8493U
CN211088493U CN202020191635.5U CN202020191635U CN211088493U CN 211088493 U CN211088493 U CN 211088493U CN 202020191635 U CN202020191635 U CN 202020191635U CN 211088493 U CN211088493 U CN 211088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ranch
antenna body
frequenc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16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16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8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8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849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3935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51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后壳及立体式天线,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立体式天线,所述立体式天线包括悬浮天线体、天线支架以及设置于天线支架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其中,所述悬浮天线体设置于后壳上,所述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后壳且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所述分支天线体与所述悬浮天线体耦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式天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壳上设置悬浮天线体与分支天线体进行耦合构成立体式天线,可有效地提升整体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式天线及具有所述立体式天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面屏、曲面屏等的普及,留给天线的净空越来越少,而由于目前5G、6GNR频段的增加,天线的数量相比4G LTE反而更多,导致天线布局困难,效率降低。目前,通常采用金属边框天线来解决天线需求更多以及净空更少的问题,然而,由于外观的需求,金属天线并不能开很多缝隙,导致边框可以做的天线个数有限。因此,需要在金属边框天线之外,再增加其他的天线,在不影响屏占比的同时,满足天线数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天线及具有所述立体式天线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后壳及立体式天线,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立体式天线,所述立体式天线包括悬浮天线体、天线支架以及设置于天线支架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其中,所述悬浮天线体设置于后壳上,所述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后壳且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所述分支天线体与所述悬浮天线体耦合。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式天线,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所述立体式天线包括悬浮天线体、天线支架、设置于天线支架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所述悬浮天线体用于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后壳上,其中,所述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后壳且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通过在后壳上设置悬浮天线体与分支天线体进行耦合构成立体式天线,由于后壳与电子装置的内部元器件较远,从而能够保证良好的净空环境,并对分支天线体支持的相应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加强,有效地提升整体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式天线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出部分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出部分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式天线20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后壳10以及立体式天线20。所述立体式天线20包括悬浮天线体21、天线支架22以及设置于天线支架22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23。其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设置于后壳10上,所述天线支架22靠近所述后壳10且与所述后壳10间隔设置,所述分支天线体22与所述悬浮天线体21耦合。
本申请中,通过在后壳10上设置悬浮天线体21与分支天线体22进行耦合构成立体式天线,由于后壳10与电子装置100的内部元器件较远,从而能够保证良好的净空环境,并对分支天线体22支持的相应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加强,有效地提升立体式天线20的整体天线性能。
其中,所述立体式天线20的天线支架22及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内部,所述立体式天线20的天线支架22及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后壳10的内表面一侧。
如图1所示,所述天线支架22包括朝向后壳10的第一表面S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S2相对的第二表面S2,所述第一表面S2和第二表面S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分支天线体23。即,所述分支天线体23可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的朝向后壳10的第一表面S1以及背向后壳10的的第二表面S2;所述分支天线体23也可为一个,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的朝向后壳10的第一表面S1或背向后壳10的的第二表面S2。
其中,所述天线支架22为沿着后壳表面延伸的板状支架,所述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为所述天线支架22的与后壳表面平行的两个相对表面。
其中,所述后壳表面指的是后壳10的作为电子装置100的背面的表面,也为后壳10的与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平面平行的面。
其中,所述天线支架22为大体呈扁平状的板状支架,所述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为两个扁平面,即为天线支架22的尺寸最大的两个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分支天线体23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及第二分支天线体232,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一表面S1上,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S2上,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构成耦合式天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上设置有馈电点F1,所述馈电点F1将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分隔为第一分支部分B1和第二分支部分B2,所述第一分支部分B1用于支持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耦合支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即,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一端D1与所述馈电点F1的部分为第一分支部分B1,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另一端D2与所述馈电点F1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分支部分B2。所述馈电点F1用于与馈源连接,而用于馈电,所述馈电点F1实质将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分成了所述第一分支部分B1和第二分支部分B2这两个部分。
所述第一分支部分B1单独支持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即使得电子装置100可接收和发送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耦合支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即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耦合后形成了耦合式天线,而使得电子装置100可接收和发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不同。
例如,所述第一频率可为WIFI频段中的频率,第二频率可为5G频段的频率,等等。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部分B1的长度为其所支持的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4波长,即,从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一端D1延伸到所述馈电点F1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分支部分B1支持的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4。
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的长度为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即,为其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
其中,虽然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耦合支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然而,本申请中,实现所述第二频率的的天线信号的收发可主要依靠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因此,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的长度需满足其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而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的长度则可根据所支持的第二频率进行适当的设置,具体为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的长度满足可提升对所述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的要求即可。例如,所述第二分支部B2可为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3、1/4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或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即,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可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或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的整数倍,例如,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或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或等于所述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等等。
其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时,所述悬浮天线体21为与第一分支部分B1进行耦合,而能够有效提升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强度,提高天线体对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此外,虽然此时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并非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但是仍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强度,而提升对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因此,当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时,能够显著提升对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对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
同样的,当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时,所述悬浮天线体21为与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耦合形成的耦合式天线进行耦合,而能够有效提升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强度,而提升对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此外,虽然此时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并非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但是仍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强度,而提升对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因此,当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时,能够显著提升对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对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
因此,本申请中,通过在后壳10上设置悬浮天线体21,能够提升分支天线体23对所支持的所有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天线性能,只是提升的程度有所差异。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电子装置100经常用的频率而对悬浮天线提21的长度进行设置,例如,当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为经常使用的天线信号时,则可将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设置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而显著提升对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收发性能。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上设置有接地点G1,所述接地点G1用于接地。其中,所述接地点为所述立体式天线20整体的接地点。
如前所述,所述馈电点F1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上,而将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分为第一分支部分B1和第二分支部分B2,即,所述馈电点F1设置于第一分支部分B1和第二分支部分B2的交界处。所述馈电点F1为所述立体式天线20整体的馈电点。而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以及所述悬浮天线体21均为通过耦合方式馈电,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以及所述悬浮天线体21未设置馈电点和接地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在所述天线支架22上的投影有部分重合。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在所述天线支架22上的投影仅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第二分支部分B2在所述天线支架22上的投影有部分重合。即,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的部分在沿着从天线支架22到后壳的方向上是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第二分支部分B2的部分正对的。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所述第二分支部分B2可通过相互正对的部分进行耦合。
如图2所示,所述悬浮天线体21在所述天线支架2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在所述天线支架22上的投影均至少有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231、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以及悬浮天线体21的延伸方向相同。
请参阅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天线体2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一表面S1,所述分支天线体23上设置有馈电点F2和接地点G2,所述分支天线体23至少支持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其中,根据所述馈电点F2在所述分支天线体23上的设置的位置的不同,所述分支天线体可实现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例如,所述馈电点F2设置于分支天线体23的某一端或靠近某一端设置时,可实现一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当馈电点F2设置于分支天线体23的较远离端部的位置时,也可如前所述的将分支天线体23分成两个分支部分,而实现两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其中,所述第三频率与前述的第一频率、第二频率均不同,或者,也可与前述的第一频率或第二频率相同。
其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即,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的整数倍,从而,所述悬浮天线体21与所述分支天线体23耦合,而有效提升对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性能。
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天线体23的数量也为一个,所述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S2,所述分支天线体23上设置有馈电点F3和接地点G3,所述分支天线体23至少支持第四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同样的,根据所述馈电点F3在所述分支天线体23上的设置的位置的不同,所述分支天线体可实现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例如,所述馈电点F3设置于分支天线体23的某一端或靠近某一端设置时,可实现一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当馈电点F3设置于分支天线体23的较远离端部的位置时,也可如前所述的将分支天线体23分成两个分支部分,而实现两个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其中,所述第四频率与前述的第一频率、第二频率、第三频率均不同,或者,也可与前述的第一频率、第二频率、第三频率中的一个相同。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四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即,所述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为第四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波长的1/2的整数倍,从而,所述悬浮天线体21与所述分支天线体23耦合,而有效提升对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收发的性能。
其中,如前述的图1-图4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板30,所述PCB板30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F2一侧。即,所述PCB板30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F2正对,所述第二表面F2朝向所述PCB板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支架22为设置于所述PCB板30和所述后壳10之间的压板支架,在作为天线支架22的同时,还用于对PCB板30上的特定元器件J1进行压合固定。
其中,所述特定元器件J1可为设置于PCB板30上的BTO(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等需要进一步进行进行压合固定,保证固定牢固度的元器件。
即,所述天线支架22为共用PCB板30的压板支架,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电子装置100的厚度。
其中,如图1等图所示,所述天线支架22的一端部221还延伸至所述PCB板30的朝向/正对所述第二表面F2的板面S3上,并固定于所述板面S3上。所述天线支架22的另一端221朝向所述PCB板3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T1,所述凸起部T1用于对所述设置于PCB板30上的特定元器件J1进行压合固定。
其中,所述天线支架22可为树脂、塑料等材料制成,所述天线支架22的端部221可通过卡合等方式固定在PCB板30上。
其中,前述的馈电点F1~F3通过馈电连接件C1与设置于PCB板30上的馈源31连接,前述的接地点G1~G3通过接地连接件C2与PCB板30上的地连接。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所述分支天线体23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231以及第二分支天线体,且馈电点F1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232上以及馈地点G1设置于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第二分支部B2上时,所述馈电点G1可直接通过馈电连接件C1与设置于PCB板30上的馈源31连接,所述馈地点G1也可直接通过接地连接件C2与PCB板30上的地势点G0连接。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分支天线体23仅包括一个,且所述一个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一表面F1上,所述馈电点F2和接地点G2均设置于所述位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一面F1上的分支天线体23上时,所述天线支架22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的第一通孔K1和第二通孔K2。
其中,所述分支天线体23的馈电点F2和接地点G2均朝向所述第一表面F1侧而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K1和第二通孔K2正对,所述馈电连接件C1的一端与馈源31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K1而与所述馈电点F2电连接,所述接地连接件C2的一端与PCB板30的地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K2而与所述接地点G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K1和所述第二通孔K2可为导电通孔。所述馈电连接件C1的一端与馈源3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孔K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孔K1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点F2电接触,从而实现所述馈电点F2和所述馈源31之间的电连接。所述接地连接件C2的一端与PCB板30的地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孔K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孔K2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点G2电接触,从而实现所述接地G2和所述地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4所示,在再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分支天线体23仅包括一个,且所述一个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F2上时,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由于分支天线体23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22的第二表面F2上,而与所述PCB板30正对,所述馈电点G3可直接通过馈电连接件C1与设置于PCB板30上的馈源31连接,所述馈地点G3也可直接通过接地连接件C2与PCB板30上的地连接。
其中,所述馈源31和地可设置于PCB板30的朝向所述天线支架20的板面S3,也可设置于PCB板30的背离所述天线支架20的板面。当所述馈源31和地设置于PCB板30的背离所述天线支架20的板面时,也可以通过通孔的方式实现馈源31和馈电连接件C1的连接,以及地和接地连接件C2的连接。
其中,所述馈电连接件C1和接地连接件C2可为金属弹片、柔性电路板、导线等电连接件。
其中,所述PCB板30可为电子装置100的主板。
其中,前述的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两个分支天线体23或者单个分支天线体23与PCB板30或后壳10/悬浮天线21之间均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可为0.15mm等值。
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中的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231和第二分支天线体232的两个分支天线体23或者单个分支天线体23以及悬浮天线体21可通过LDS(Laser Direct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银浆印刷等方式分别形成于天线支架22和后壳10上,或者也可为贴附在天线支架22和后壳10上的铜皮等金属薄片或FPC等。
如图1-4所示,所述悬浮天线体21设置于所述后壳10的内表面。
请参阅图5,为其它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悬浮天线体21也可设置于所述后壳10的外表面。
即,本申请中,所述悬浮天线体21可设置于所述后壳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其中,所述后壳10的内表面指的是后壳10的位于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的表面,所述后壳10的外表面指的是电子装置100外露的背面。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出部分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大致为长方体,所述立体式天线20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一个顶角区域处。
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式天线20的数量可为一个,且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一个顶角区域处。
从而,通过将立体式天线20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顶角区域出,可一定程度上远离电子装置100内部的元器件以及PCB板30,减少对天线的干扰。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分支天线体23以及悬浮天线体21可大致为长条形天线,且所述分支天线体23以及悬浮天线体21的长度方向,即所述分支天线体23以及悬浮天线体2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子装置100的长边平行。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出部分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式天线20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立体式天线20分别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顶角处。
例如,如图7所示,立体式天线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两个相邻的顶角区域处。
其中,每个立体式天线20的结构可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立体式天线20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为前述某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立体式天线20的结构也可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立体式天线20可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而另一个立体式天线20则为图3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
从而,通过在不同的顶角区域出设置立体式天线20,可进一步增加电子装置100可增加的天线频率/频段,可进一步满足现在5G NR、6G NR对天线数量的要求。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可包括显示屏以及玻璃盖板等结构,由于与本实用新型改进无关,故未进行描述和示意。例如,图1等图所述的横截面图为去除了显示屏以及玻璃盖板等结构的示意图,仅仅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元件结构。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100及立体式天线20,通过在后壳10上设置悬浮天线体21与分支天线体22进行耦合构成立体式天线,由于后壳10与电子装置100的内部元器件较远,从而能够保证良好的净空环境,并对分支天线体22支持的相应频率的天线信号进行加强,有效地提升立体式天线20的整体天线性能。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立体式天线,所述立体式天线包括:
悬浮天线体,设置于后壳上;
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后壳且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以及
设置于天线支架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所述分支天线体与所述悬浮天线体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支架包括朝向后壳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分支天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支架为沿着后壳表面延伸的板状支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所述天线支架的与后壳表面平行的两个相对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天线体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及第二分支天线体,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构成耦合式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上设置有馈电点,所述馈电点将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分隔为第一分支部分和第二分支部分,所述第一分支部分用于支持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分支部分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耦合支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分的长度为所支持的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4波长,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的长度为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天线体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或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部分上设置有接地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一表面,所述分支天线体上设置有馈电点和接地点,所述分支天线体至少支持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天线体的长度为第三频率的1/2波长的整数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二表面一侧,所述天线支架为设置于所述PCB板和所述后壳之间的压板支架,在作为天线支架的同时,还用于对PCB板上的特定元器件进行压合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13.一种立体式天线,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天线包括悬浮天线体、天线支架、设置于天线支架的至少一侧上的分支天线体,所述悬浮天线体用于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后壳上,其中,所述分支天线体与所述悬浮天线体耦合,所述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后壳且与所述后壳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支架包括朝向后壳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分支天线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支架为沿着后壳表面延伸的板状支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所述天线支架的与后壳表面平行的两个相对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天线体包括第一分支天线体及第二分支天线体,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构成耦合式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上设置有馈电点,所述馈电点将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分隔为第一分支部分和第二分支部分,所述第一分支部分用于支持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分支部分与所述第一分支天线体耦合支持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分的长度为所支持的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4波长,所述第二分支天线体的长度为所支持的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所述悬浮天线体的长度为第一频率的天线信号或第二频率的天线信号的1/2波长的整数倍。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天线体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架的第一表面,所述分支天线体上设置有馈电点和接地点,所述分支天线体至少支持第三频率的天线信号的收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立体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天线体的长度为第三频率的1/2波长的整数倍。
CN202020191635.5U 2020-02-20 2020-02-20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1088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1635.5U CN211088493U (zh) 2020-02-20 2020-02-20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PCT/CN2021/073935 WO2021164512A1 (zh) 2020-02-20 2021-01-27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1635.5U CN211088493U (zh) 2020-02-20 2020-02-20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8493U true CN211088493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1635.5U Active CN211088493U (zh) 2020-02-20 2020-02-20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8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12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12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69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plate
CN211556118U (zh) 电子设备
CN109037918B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721460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N111193098A (zh)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US20230043511A1 (en) Flexible flat cab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2216958A (zh) 电子设备
WO2021024941A1 (ja) コネクタ及び配線構造
JP2017050235A (ja)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11088493U (zh)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KR102266811B1 (ko)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디바이스를 조립하기 위한 방법
US10819015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285207A (zh) 电子设备
US11329394B2 (en) Flexible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64512A1 (zh)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CN112003004B (zh) 缝隙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163395U (zh) 框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2582787B (zh) 一种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6214210U (zh) 电子设备
TWI734469B (zh) 電子裝置與天線模組
CN215451816U (zh) 电连接器
CN220492197U (zh)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9801246U (zh) 电子设备
CN219610743U (zh) 双频wifi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18513688U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