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421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4210U
CN216214210U CN202122663926.7U CN202122663926U CN216214210U CN 216214210 U CN216214210 U CN 216214210U CN 202122663926 U CN202122663926 U CN 202122663926U CN 216214210 U CN216214210 U CN 216214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elastic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39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二旺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39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4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4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4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及天线模块;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一连接器及滤波器,第一连接器和滤波器均承载于第二板体且相邻设置;柔性电路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和主体,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主体电连接第一电路板;补强片,包括相连接的强化部和隔离部,强化部连接于第二连接器,隔离部与滤波器相对且间隔设置;及射频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第一线体设置于隔离部背离滤波器的一侧,且电连接第二板体,第二线体电连接天线模块。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可确保天线模块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天线模块在无线通讯系统中起到传送与接收电磁波的作用,是智能电子设备(比如手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之一。然而,若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置的不合理,将导致天线模块的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可确保天线模块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及承载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天线模块;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一连接器及滤波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滤波器均承载于所述第二板体且相邻设置;
柔性电路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和主体,所述第二连接器自所述第一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
补强片,包括相连接的强化部和隔离部,所述强化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滤波器相对且间隔设置;及
射频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所述第一线体设置于所述隔离部背离所述滤波器的一侧,且电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二线体电连接所述天线模块。
在本申请中,滤波器与第一连接器相邻设置,第一线体设置于滤波器背离第二板体的一侧,此外,补强片设置了隔离部,隔离部设置在滤波器和第一线体之间且隔离部与滤波器间隔设置,从而既可避免第一线体和隔离部压坏滤波器,又能充分发挥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进而也就确保了天线模块性能的良好发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的部分器件的示意图(俯视)。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的部分器件的示意图(侧视)。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与射频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与射频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与射频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与射频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强片与射频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的部分器件的示意图(侧视)。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比如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等。
请参照图2至图3,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柔性电路板30、补强片40、射频线5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上述各部分。
第一电路板10,第一电路板10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所述第一电路板10包括第一板体11及承载于所述第一板体11的天线模块。第一板体11上设有电路,天线模块与第一板体11电连接。
第二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20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所述第二电路板2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20包括第二板体21、第一连接器22及滤波器23。所述第一连接器22和所述滤波器23均承载于所述第二板体21且相邻设置。第二电路板20上设有电路,第一连接器22和滤波器23均电连接于第二板体21。
柔性电路板3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所述柔性电路板3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31和主体32。所述第二连接器31自所述第一连接器22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一侧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2。所述主体3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3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10。
补强片40,所述补强片40包括相连接的强化部41和隔离部42。所述强化部4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31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器22的一侧。所述隔离部42与所述滤波器23相对且间隔设置。
射频线50(RF cable),所述射频线5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体51和第二线体52。所述第一线体51设置于所述隔离部42背离所述滤波器23的一侧,且电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1。所述第二线体52电连接所述天线模块。
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上还可以设有扬声器、麦克风等器件。第二电路板20为主板。第二电路板20通过柔性电路板30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0,以向第一电路板10供电、传输控制信号等。第二电路板20通过射频线50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0上的天线模块,所述射频线50用于传输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线50的第一线体51和第二线体52弯曲连接,且第一线体51在第二板体2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板体21的所在范围内。其中,第一线体51远离第二线体52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二板体21,第二线体52远离第一线体51的一端电连接于天线模块。
第二电路板20和柔性电路板30通过第一连接器22和第二连接器31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22可以是公座,第二连接器31相应为母座。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22也可以是母座,第二连接器31相应为公座。
第二连接器31与补强片40的强化部41相连,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粘接等。可以理解的是,补强片40可以增加第二连接器31的强度,从而减小第二连接器31被破坏的可能性。所述补强片40的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钢。
第一连接器22和第二连接器31连接后将形成电磁波,该电磁波会降低天线模块的工作性能,因此,需要邻近连接器设置滤波器23,以过滤上述电磁波。
在一相关技术中,射频线的第一线体紧邻第一连接器进行走线,且第一线体直接承载于第二板体,由于第一连接器的邻近位置被第一线体占据,因此,滤波器只能设置于远离第一连接器的位置处。由于滤波器与第一连接器相隔较远,导致滤波效果不理想,同时,第一线体下方的空间也将被浪费。
在另一相关技术中,为提高滤波效果以及节省空间,将滤波器相邻第一连接器设置,第一线体承载于滤波器背离第二板体的一侧。然而,如此设置,可能出现滤波器被第一线体压坏的情况。
在本申请中,滤波器23与第一连接器22相邻设置,第一线体51设置于滤波器23背离第二板体21的一侧,此外,补强片40设置了隔离部42,隔离部42设置在滤波器23和第一线体51之间且隔离部42与滤波器23间隔设置,从而既可避免第一线体51和隔离部42压坏滤波器23,又能充分发挥滤波器23的滤波效果,进而也就确保了天线模块性能的良好发挥。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电路板20还包括多个电子器件25和屏蔽罩24。所述屏蔽罩24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体21,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2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10的一侧。所述屏蔽罩24用于覆盖第二板体21上的电子器件25,以保护电子器件25,同时,也可避免这些电子器件25干扰电子设备1内其他器件的工作。所述屏蔽罩24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2间隔设置而构成间隙空间C1。所述滤波器23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C1内。如此设置,既能确保滤波器23紧邻第一连接器22,也可减小滤波器23被外物破坏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器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器22沿所述第二板体21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10的边缘依次排布。相应的,柔性电路板30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器22的数量相等,不同的柔性电路板30上的第二连接器31连接于不同的第一连接器22。第一线体51的走线方向与多个第一连接器22的排布方向相同。当柔性电路板30的数量为多个时,补强片4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连接器31的数量相等。此外,每个第一连接器22对应紧邻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滤波器23,滤波器23的排布方向与第一连接器22的排布方向相同。
可选的,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隔离部42包括第一子部421及第二子部422。所述第一子部421与所述强化部41弯折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强化部41靠近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一侧,或者说,第一子部421自强化部41往靠近第二板体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部422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421,且与所述滤波器23间隔相对设置,或者说,第二子部422自第一子部421往远离强化部4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体51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部422背离所述滤波器2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子部421弯折连接于强化部41,从而使得第二子部422的位置下沉,即第二子部422更靠近与第二板体21,相应的,第二线体52和滤波器23之间的距离也就更小,如此设置,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的厚度,符合用户的轻薄化需求。
可选的,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隔离部42还包括第三子部423,所述第三子部423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部422且与所述第一子部4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部421、所述第二子部422、所述第三子部423共同围设而成收容槽C2,该收容槽C2大致呈U型。所述射频线50的第一线体51设于所述收容槽C2内。可以理解的是,不论是在电子设备1的组装过程中,还是电子设备1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晃动,因此,射频线50也会相应的产生晃动,若晃动幅度过大或过于频繁,可能造成射频线50与隔离部42脱离,甚至与第二电路板20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隔离部42设置成收容槽C2的形式,再将射频线50设于该收容槽C2内,构成收容槽C2的第一子部421、第二子部422、第三子部423都可以限制射频线50的运动,从而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射频线50晃动。
可选的,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补强片40还包括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三子部423且设置于所述第三子部423背离所述第一子部421的一侧。所述连接部43连接于所述屏蔽罩24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一侧,也就是说,连接部43连接于屏蔽罩24的顶面。可以理解的是,屏蔽罩24可以阻碍连接部43朝向第二板体21运动,从而可以避免补强片40被外物压弯,增加补强片40的稳定性。需说明的是,连接部43与屏蔽罩24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粘接、焊接。连接部43与屏蔽罩24也可以是接触型连接,所谓接触型连接是指连接部43与屏蔽罩24并未连接为一体,两者仅仅是相互接触,连接部43仍可相对于屏蔽罩24运动。
可选的,请参照图3,所述第三子部423接触于所述屏蔽罩24的外侧壁,即第三子部423背离第一子部421的表面与屏蔽罩24的侧面相接触。如此设置,屏蔽罩24则可以阻碍第三子部423朝向屏蔽罩24运动,从而确保补强片40的稳定性,进而可保证第一连接器22和第二连接器31不易相互错动。
可选的,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子部421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423的第一面M1。所述强化部41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第二面M2。所述第一面M1和所述第二面M2之间具有第一倒角D1。
可选的,请参照图5,所述第三子部423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421的第三面M3。所述连接部43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第四面M4。所述第三面M3和所述第四面M4之间具有第二倒角D2。
其中,所述第一倒角D1和第二倒角D2可以是圆倒角,也可以是直倒角。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第一线体51放置于收容槽C2的过程中,第一倒角D1和第二倒角D2均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得第一线体51的放置操作更容易。需说明的是,第一倒角D1和第二倒角D2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仅设置其中的一个。
可选的,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第一子部421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423的第一面M1,所述第三子部423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421的第三面M3,所述第二子部422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第五面M5。所述第一面M1、所述第三面M3、所述第五面M5与所述射频线50的外形相适配。所谓的相适配是指第一面M1、第三面M3、第五面M5与射频线50的外壁面的类型相同,从而可使射频线50与收容槽C2契合,如此可避免射频线50在收容槽C2内晃动。示例性说明,请参照图6,若射频线50为圆形,则第一面M1、第三面M3、第五面M5至少部分为弧面。请参照图7,若射频线50为矩形,则第一面M1、第三面M3、第五面M5均为平面。
可选的,请参照图8,所述第一子部421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423的第一面M1,所述第三子部423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421的第三面M3。所述补强片4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所述第一弹性件44连接于所述第一面M1,所述第二弹性件45连接于所述第三面M3。所述射频线50的第一线体51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之间,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也就是说,在射频线50设置于收容槽C2内之前,所述第一弹性件4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射频线50的径向尺寸。由于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都具有弹性,且两者的相隔距离小于射频线50的径向尺寸,因此,当射频线50设于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之间后,射频线50的相背两侧将分别与第一弹性件44、第二弹性件45形成弹性抵接关系,如此可以将射频线50固定在收容槽C2内,避免射频线50晃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橡胶。
可选的,请参照图9,所述补强片4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三弹性件46和第四弹性件47。所述第三弹性件46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3背离屏蔽罩24的一侧。所述第四弹性件47连接于所述强化部41背离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件46和所述第四弹性件4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射频线50的径向尺寸。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三弹性件46和所述第四弹性件47之间的距离的更小,因此,在将射频线50放置于收容槽C2的过程中,需要向射频线50施加压力,由于第三弹性件46和第四弹性件47具有弹性,因此,射频线50将会把第三弹性件46和第四弹性件47之间的间隔距离撑大,进而顺利进入收容槽C2内,射频线50进入收容槽C2后,第三弹性件46和第四弹性件47之间的间隔距离又将恢复原状而缩小,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射频线50从收容槽C2内脱离出来。其中,第三弹性件46和第四弹性件47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橡胶。
可选的,请参照图10,补强片40上远离和靠近第二板体21的表面均为连续的平面,也就是说,隔离部42和强化部41齐平设置,如此设置,使得补强片40为一平面块,结构最为简单,从而可以减小补强片40的加工设计成本。
可选的,请参照图11,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屏60、中框70和电池盖80。其中,中框70用于承载上述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且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设于中框70背离显示屏60的一侧,即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与电池盖80相对设置。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及承载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天线模块;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一连接器及滤波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滤波器均承载于所述第二板体且相邻设置;
柔性电路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和主体,所述第二连接器自所述第一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
补强片,包括相连接的强化部和隔离部,所述强化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滤波器相对且间隔设置;及
射频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所述第一线体设置于所述隔离部背离所述滤波器的一侧,且电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二线体电连接所述天线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包括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强化部弯折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强化部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且与所述滤波器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部背离所述滤波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还包括第三子部,所述第三子部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部且与所述第一子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部、所述第二子部、所述第三子部共同围设而成收容槽,所述射频线的第一线体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三子部且设置于所述第三子部背离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的屏蔽罩,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屏蔽罩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部接触于所述屏蔽罩的外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的第一面,所述强化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第一倒角;
和/或,所述第三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三面,所述连接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之间具有第二倒角。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三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三面,所述第二子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五面,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五面与所述射频线的外形相适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三子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三子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三面,所述补强片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三面,所述射频线的第一线体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背离屏蔽罩的一侧,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强化部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射频线的径向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体,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屏蔽罩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间隔设置而构成间隙空间,所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内。
CN202122663926.7U 2021-11-02 2021-11-02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214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926.7U CN21621421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926.7U CN21621421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4210U true CN21621421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3926.7U Active CN216214210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4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8671B1 (ko) 차폐 기능을 갖는 소켓커넥터
CN113410679A (zh) 电子设备
CN111193098A (zh)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US20220360023A1 (en) Board connector
KR101454485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쉴드캔
CN216214210U (zh) 电子设备
US10819015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1088493U (zh) 立体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CN107482332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KR10061257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연성회로기판 노이즈 제거구조
CN212163395U (zh) 框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1148130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958128U (zh) 电子设备
US20230104947A1 (en) Board connector
CN112018505B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1494343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16389726U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2323205U (zh) Nfc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KR101587223B1 (ko) Rf 단자를 포함한 pcb 커넥터
KR101568858B1 (ko) Rf 단자를 포함한 pcb 커넥터
CN216251134U (zh) 终端设备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15735274U (zh) 电子设备组件、电子设备以及保护壳
CN214849021U (zh) 天线桥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513688U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45181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