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5448U -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75448U CN211075448U CN201922171128.5U CN201922171128U CN211075448U CN 211075448 U CN211075448 U CN 211075448U CN 201922171128 U CN201922171128 U CN 201922171128U CN 211075448 U CN211075448 U CN 2110754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ounting
- pipe
- air pip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空调风道包括通风管本体,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以及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通风管本体通过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在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后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与仪表板的安装点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另一个第一安装孔与管梁的安装点固定连接。通过在通风管本体上设置连接部,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安装孔,通风管本体通过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在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与仪表板固定连接及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与管梁固定连接,免去辅助金属支架安装结构,降低整车零件成本,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该空调风道的车辆。
背景技术
空调风道由于受装配空间限制,同时空调风道安装方向受仪表板上风道安装结构出模方向的限制,通常会设置辅助金属支架实现空调风道与仪表板的安装,金属支架的设置增加了整车零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包括:
通风管本体,具有用于与仪表板连接的第一安装端和用于与管梁连接的第二安装端以及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通风管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在所述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后并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仪表板的安装点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管梁的安装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本体包括:
第一中间风管,具有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出风口和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一进风口;
第二中间风管,与所述第一中间风管形成V字型,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中间风管和第一中间风管共用第一进风口;
第一侧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风管的一侧,由所述第一中间风管向外延伸,具有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进风口和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三出风口;
第二侧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间风管的一侧,由所述第二中间风管向外延伸,具有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三进风口和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四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均与汽车空调系统的排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风管的第一出风口外侧朝向所述第二中间风管一侧凸出设置;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间风管的第二出风口外侧朝向所述第一中间风管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孔处于同一水平线;
第一连接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
第二连接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凸台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形成为L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
水平连接段,与所述第一中间风管或第二中间风管外侧连接;
竖直连接段,面向所述仪表板设置且由所述水平连接段向上弯折而成;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竖直连接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第三出风口外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风管的一侧凸出设置;
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第四出风口外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风管的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限位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所述仪表板凸出;
第二限位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所述仪表板凸出;
所述第一限位凸柱和第二限位凸柱均设有与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风管和所述第二侧风管均呈L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本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仪表板和管梁,所述空调风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并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仪表板的一个安装点固定连接及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管梁的安装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通过在通风管本体上设置连接部,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安装孔,通风管本体通过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在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与仪表板固定连接及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与管梁固定连接,免去辅助金属支架安装结构,降低整车零件成本,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与仪表板和管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与仪表板的装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与管梁的装配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风道100;
通风管本体10;第一侧风管11;第二进风口110;第三出风口111;第三连接部112;第二侧风管12;第三进风口120;第四出风口121;第一中间风管13;第一进风口130;第一出风口131;第一连接部132;竖直连接段1321;水平连接段1322;第二中间风管14;第二出风口141;第二连接部142;第一安装孔15;第一定位孔16;第一连接凸台17;第二连接凸台18;第二限位凸柱19;
仪表板20;
管梁30;
定位结构40;
螺钉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包括通风管本体10和连接部。
具体而言,通风管本体10,具有用于与仪表板20连接的第一安装端和用于与管梁30连接的第二安装端以及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连接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5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6,通风管本体10通过第一定位孔16与固定在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40定位后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仪表板20的安装点(未示出)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另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管梁30的安装点(未示出)固定连接。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主要由通风管本体10和连接部组成,通风管本体10呈中空状且由多个分支管构成,每个分支管均具有朝向仪表板20一侧设置的多个出风口及朝向管梁30一侧的多个进风口;连接部分别设置在通风管本体10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的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第二安装端的连接部上只设有第一安装孔15,不设置第一定位孔16;仪表板20上对应第一定位孔16位置固设有朝向通风管本体10第一安装端面凸出的与第一定位孔16插接配合的定位结构40,比如定位销等,以及与第一安装孔15配合的安装点;管梁30上对应第二安装端的连接部的第一安装孔15位置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5配合的安装点,通风管本体10通过第一定位孔16与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40定位并通过第一安装孔15与仪表板20的安装点固定连接及通过第一安装孔15与管梁30的安装点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一安装孔与安装点通过螺钉50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其其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固定结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和限定。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通过在通风管本体10上设置连接部,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6和第一安装孔15,通风管本体10通过第一定位孔16与固定在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40定位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仪表板20固定连接及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管梁30固定连接,免去辅助金属支架安装结构,降低整车零件成本,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风管本体10包括第一中间风管13、第二中间风管14、第一侧风管11和第二侧风管12。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中间风管13具有朝向仪表板20一侧的第一出风口131和朝向管梁40一侧的第一进风口130;第二中间风管14,一端与第一中间风管13连接,另一端朝向仪表板20一侧延伸,与第一中间风管13形成V字型连通管结构,朝向仪表板20一侧设有第二出风口141,第二中间风管14和第一中间风管13共用第一进风口130,也即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41均和第一进风口130连通;第一侧风管11,设置在第一中间风管13的一侧,由第一中间风管13向外延伸,具有朝向管梁30一侧的第二进风口110和朝向仪表板20一侧的第三出风口111;第二侧风管12,设置在第二中间风管14的一侧,由第二中间风管14向外延伸,具有朝向管梁30一侧的第三进风口120和朝向仪表板30一侧的第四出风口121;第一进风口130、第二进风口110和第三进风口120均与汽车空调系统的排风口(未示出)连通。具体的,第一侧风管11和第二侧风管12均呈L字型,包括与中间风管侧连接的横管段和远离中间风管侧的竖管段,且横管段和竖管段之间圆弧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凸台17和第二连接凸台18。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32设置在第一中间风管13的第一出风口131外侧朝向第二中间风管14一侧凸出设置;第二连接部142,设置在第二中间风管14的第二出风口141外侧朝向第一中间风管13一侧凸出设置;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5和一个第一定位孔16,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处于同一水平线,便于加工和组装;第一连接凸台17,设置在第一侧风管11的朝向管梁30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第二连接凸台18,设置在第二侧风管12的朝向管梁30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第一连接凸台17和第二连接凸台18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5。通风管本体10通过朝向仪表板20一侧的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与仪表板20的定位结构40和安装点定位并固定连接及通过朝向管梁30一侧的第一连接凸台17和第二连接凸台18与管梁30的安装点固定连接。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上的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也可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如可以在同一竖直线上,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均为圆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42均形成为L字型。具体的,包括水平连接段1322和竖直连接段1321,水平连接段1322与第一中间风管13或第二中间风管14外侧连接,比如焊接固定;竖直连接段1321,面向仪表板20设置且由水平连接段1322向上弯折而成;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设置在竖直连接段1321。水平连接段1322与竖直连接段1321之间圆弧过渡,便于加工的同时也提高了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12和第四连接部122。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连接部112,设置在第一侧风管11的第三出风口111外侧且朝向远离第二侧风管12的一侧凸出设置;第四连接部122,设置在第二侧风管12的第四出风口121外侧且朝向远离第一侧风管11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三连接部112和第四连接部122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5和一个定位孔16且第一安装孔15和第一定位孔16也处于同一水平线,当然也可以不处于同一水平线,比如处于同一竖直线,具体不做特别限定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凸柱(未示出)和第二限位凸柱19。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凸柱,设置在第一侧风管11的朝向仪表板20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仪表板20凸出;第二限位凸柱19,设置在第二侧风管12的朝向仪表板20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仪表板20凸出;第一限位凸柱和第二限位凸柱19均设有与固定安装在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未示出)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未示出),此处的定位结构与上述的定位结构40不是同一定位结构,第一限位凸柱和第二限位凸柱20均呈方管状且朝向仪表板20一侧凸出设置,第一限位凸柱和第二限位凸柱20内中空分别形成第二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风管本体10一体成型。加工简单,降低成本,同时一体成型的结构更加稳固。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通过在通风管本体10上设置连接部,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6和第一安装孔15,通风管本体10通过第一定位孔16与固定在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40定位并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仪表板20固定连接及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孔15与管梁30固定连接,免去辅助金属支架安装结构,降低整车零件成本;空调风道100通过第一定位孔与仪表板定位结构实配合定位后,直接用螺钉50紧固空调风道100与仪表板20、管梁30的安装点,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仪表板20和管梁30,所述空调风道10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6与仪表板20上的定位结构40定位并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5与所述仪表板20的一个安装点固定连接及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5和管梁30的安装点固定连接。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免去辅助金属支架安装结构,降低整车零件成本,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或“优选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管本体,具有用于与仪表板连接的第一安装端和用于与管梁连接的第二安装端以及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通风管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在所述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后并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仪表板的安装点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管梁的安装点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本体包括:
第一中间风管,具有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出风口和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一进风口;
第二中间风管,与所述第一中间风管形成V字型,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中间风管和第一中间风管共用第一进风口;
第一侧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风管的一侧,由所述第一中间风管向外延伸,具有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进风口和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三出风口;
第二侧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间风管的一侧,由所述第二中间风管向外延伸,具有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三进风口和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四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均与汽车空调系统的排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风管的第一出风口外侧朝向所述第二中间风管一侧凸出设置;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间风管的第二出风口外侧朝向所述第一中间风管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孔处于同一水平线;
第一连接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
第二连接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朝向所述管梁一侧的第二安装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凸台和第二连接凸台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形成为L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
水平连接段,与所述第一中间风管或第二中间风管外侧连接;
竖直连接段,面向所述仪表板设置且由所述水平连接段向上弯折而成;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竖直连接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第三出风口外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风管的一侧凸出设置;
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第四出风口外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风管的一侧凸出设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风管的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所述仪表板凸出;
第二限位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风管的朝向所述仪表板一侧的第一安装端上且朝向所述仪表板凸出;
所述第一限位凸柱和第二限位凸柱均设有与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风管和所述第二侧风管均呈L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本体一体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仪表板和管梁,所述空调风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仪表板上的定位结构定位并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仪表板的一个安装点固定连接及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管梁的安装点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1128.5U CN211075448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1128.5U CN211075448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75448U true CN211075448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71128.5U Active CN211075448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754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2535A (zh) * | 2022-06-16 | 2022-11-18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仪表板横梁和车辆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22171128.5U patent/CN2110754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2535A (zh) * | 2022-06-16 | 2022-11-18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仪表板横梁和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57476B1 (en) | Car air-conditioning duct and railcar | |
CN211075448U (zh) | 一种免金属支架安装的空调风道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035521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と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のアセンブリ構造 | |
JP2005329865A (ja) | 鉄道車両の天井構造 | |
US20210245602A1 (en) | Front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cabin | |
CN208579419U (zh) | 电机支架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101722817A (zh) | 一种汽车中央除霜风管及与仪表板的安装结构 | |
CN204399029U (zh) | 一种汽车的顶棚总成以及汽车 | |
JP5831738B2 (ja) | 車両の送風部構造 | |
CN213630873U (zh) | 新风管道组件和新风空调系统 | |
US20080022700A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11223590U (zh) | 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 | |
KR101357505B1 (ko) | 자동차용 공조덕트 장착구조 | |
CN218877082U (zh) | 集成有空调出风管道的汽车控制箱 | |
CN220465178U (zh) | 一种右除霜风道的安装结构 | |
JP2009006865A (ja) | 鉄道車両用の天井ユニット | |
CN216993819U (zh) | 一种汽车通风管 | |
CN222347164U (zh) |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汽车 | |
CN209258244U (zh) | 一种前风窗支撑结构 | |
CN218640950U (zh) | 车用组合支架及车辆 | |
CN213861779U (zh) | 风道装置、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 |
JPH0731547U (ja) | 車両の床構造 | |
CN215719315U (zh) | 前盖缸体一体化的压缩机 | |
CN116749763A (zh) | 分体式仪表板以及特种车辆 | |
CN215883241U (zh) | 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及履带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