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7680U -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7680U
CN211057680U CN201921481364.0U CN201921481364U CN211057680U CN 211057680 U CN211057680 U CN 211057680U CN 201921481364 U CN201921481364 U CN 201921481364U CN 211057680 U CN211057680 U CN 211057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late
plate body
absorb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1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卜倩淼
王成虎
张宏松
于海霞
申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jiao Hua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jiao Hua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jiao Hua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jiao Hua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1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7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7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7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该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板,相邻板体单元由连接部连接,且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的该较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侧边的连接部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更加安全且可靠。

Description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波形梁板是国内外安全防护设施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材料。例如,波形梁板广泛应用于路侧波形梁护栏中,部分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以及防撞垫、防撞端头中也有应用。
然而,当发生撞击事故时,波形梁板发生无规则变形、撕裂,容易侵入车体对司乘人员造成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更强,变形更具规则,能够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板体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槽状结构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面具有第二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槽状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槽状结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部分所述第一槽状结构为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槽状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与其连接的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辅助刀具,所述辅助刀具对应相邻所述板体单元连接处设置,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以扩大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刀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辅助刀具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辅助刀具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得当其中一个所述辅助刀具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辅助刀具一并在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吸能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能板,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的小于板体单元最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侧边的连接部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从而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板的沿图1中A-A向纵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板的辅助刀具受到撞击后移动到某一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板体单元,2-连接部,3-辅助刀具;
21-第一槽状结构,22-第二槽状结构;
211-通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1,以及连接相邻板体单元1的侧边的连接部2,连接部2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排列形成吸能板,当发生撞击事故时起到缓冲作用,可用于安全防护,相邻板体单元1由连接部2连接,且连接部2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2的该较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1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1侧边的连接部2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从而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更加安全且可靠。
本实施例的吸能板应用于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时,可用于与普通段护栏过渡连接,安装及拆卸均方便。
并且,应用于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时,在发生车辆撞击事故后只需更换损坏的吸能板即可,养护便利。
可以理解,板体单元1可沿竖直方向排列,拓展防护高度,也可沿水平方向,拓展防护长度,还可同时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列;并且,板体单元1可具备弧度,从而便于设置于如路边或路中拐弯处。
并且,吸能板可分段应用,可根据现有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结构设计而增加或减少吸能板的应用密度,从而控制吸能范围及强度。
进一步可以理解,板体单元1的数量可为两个,通过连接部2连接两个板体单元1。
需要说明的是,板体单元1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板体构件,还可为方管、矩形管、C型钢、槽钢、工字钢、H型钢等构件。
结合图2,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板体单元1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在受到撞击时易于被展开或压缩,能够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并且,还增强了结构刚度。
本实施例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的板体单元1,相互连接而构成波形板结构,一方面,在波纹被展开或压缩时能够因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由连接部2的较小厚度处撕裂而更多地吸收撞击能量,吸能性能优越。
结合图3,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连接部2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连接部2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2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槽状结构21处为连接部2的最小厚度处,也为吸能板的最小厚度处,受到撞击时吸能板易于由此处撕裂,吸能板的撕裂更具规则,能够避免无规则撕裂造成人员损伤。
可以理解,第一槽状结构21可通过刀具切削连接部2成型,即通过刻槽工艺成型,无需复杂机械,普通铣床即可操作,加工便利。
当板体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时,可构成二波板结构,可在波谷中心处加工出第一槽状结构21。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连接部2的第二面具有第二槽状结构22。
本实施例的第二槽状结构22的作用与第一槽状结构21相同,减小连接部2局部厚度,便于撕裂吸能,使得撕裂吸能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槽状结构22对应第一槽状结构21设置。
本实施例的第二槽状结构22与第一槽状结构21相互对应设置,即在连接部2的第二面上对应第一槽状结构21处设置第二槽状结构22,由连接部2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共同减小连接部2厚度,增加了撕裂的稳定性和规则性。
并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槽状结构21和第二槽状结构22,也更便于加工。
可以理解,第二槽状结构22与第一槽状结构21也可不相互对应设置,也能够减小连接部2厚度,起到保证撕裂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部分第一槽状结构21为贯穿连接部2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槽结构211。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2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在此基础上,部分第一槽状结构21设计为通槽结构211,撕裂更容易被引导,便于按预设规则撕裂,从而保证在吸能板稳定地撕裂而吸收碰撞能量的同时,更加不易发生无规则撕裂,减轻司乘人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
可以理解,在第一槽状结构21成型后,可通过切割部分第一槽状结构21而形成该通槽结构211;通槽结构211的位置可选为位于第一槽状结构21的端部,进一步可选为位于连接部2的端部,当然,可根据吸能板的设置情况而位于实际易发生撞击事故路段的对应处。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槽状结构21的长度小于连接部2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2的部分区域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撞击时能够引导撕裂发生,同时也可有效地起到缓冲车辆,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可选地,第一槽状结构21可根据实际情况而位于连接部2的端部或中部。
本实施例的第一槽状结构21的尺寸可选为顶宽4mm,深度1.25mm;当然,可根据板体单元1和吸能板的实际尺寸,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实际结构而作出适应性设计。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连接部2的长度小于与其连接的板体单元1的侧边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之间设有缺口,引导板体单元1变形,进一步板体单元1相互分离,吸能板撕裂。
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之间的缺口与连接部2配合,能够更加可靠地引导吸能板的变形与撕裂。
请继续参阅图4,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还包括辅助刀具3,辅助刀具3对应相邻板体单元1连接处设置,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该相邻板体单元1之间移动以扩大该相邻板体单元1的间距。
本实施例的辅助刀具3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受到撞击时,沿撞击方向在相邻板体单元1之间移动,扩大该相邻板体单元1的间距,辅助吸能板撕裂;辅助刀具3的设置尤其适用于板体单元1沿竖直方向排列。
当相邻板体单元1之间预留有缺口时,辅助刀具3可设置在该缺口处;并且,辅助刀具3的厚度大于该相邻板体单元1的间距。
结合图5,辅助刀具3在撞击等外力推进下,能够沿吸能板的长度方向前进,吸能板由连接部2的较小厚度处撕裂,辅助刀具3扩大裂缝,辅助刀具3挤压板体单元1,吸收更多的撞击能量。
辅助刀具3可设置在撞击事故高发路段的吸能板上;车辆撞击到辅助刀具3,则在辅助刀具3的帮助下吸能板整体吸收更多的撞击能量,车辆未撞击到辅助刀具3,则吸能板也可吸收撞击能量。
可选地,辅助刀具3卡接在相邻板体单元1之间,辅助刀具3上具备滑槽结构,滑槽结构与板体单元1侧边配合以限制辅助刀具3的移动轨迹。
可以理解,辅助刀具3的纵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利于扩大吸能板裂缝的形状。
进一步可以理解,辅助刀具3的材质不限于碳素钢材,也可为铸铁、铸铝、铝合金、不锈钢、塑料、橡胶、玄武岩、花岗岩、竹、木等;板体单元1也如是。
并且,辅助刀具3的形状及材质,需考量车辆及司乘人员不会因此而受到更大的损害。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辅助刀具3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辅助刀具3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辅助刀具3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得当其中一个辅助刀具3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辅助刀具3一并在相邻板体单元1之间移动。
本实施例的辅助刀具3可为两个以上,在发生撞击事故时,辅助刀具3参与吸收撞击能量过程的概率更大,并且,辅助刀具3能够通过连接件相互联动,增加了参与吸收撞击能量过程的辅助刀具3的数量,从而吸能板整体能够吸收更多的撞击能量。
可以理解,可在撞击事故高发路段适量增加辅助刀具3的数量,并将该段的辅助刀具3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
以下,提供一种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吸能板,以及立柱等;吸能板通过立柱等固定。
本实施例的交通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撕裂、变形吸收撞击能量,能够应用于公路、市政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护栏标准段、过渡段、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防撞垫、护栏端头、车载防撞垫等)等其他吸能设施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吸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槽状结构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面具有第二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槽状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槽状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槽状结构为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状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与其连接的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刀具,所述辅助刀具对应相邻所述板体单元连接处设置,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以扩大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刀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辅助刀具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辅助刀具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得当其中一个所述辅助刀具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辅助刀具一并在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
10.一种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能板。
CN201921481364.0U 2019-09-06 2019-09-06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Active CN211057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1364.0U CN2110576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1364.0U CN2110576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7680U true CN211057680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1364.0U Active CN2110576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7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0480B1 (en) Collision shock-absorbing device
CN103526705B (zh) 用于耗散能量以使撞击车辆减速的护栏安全系统
CN104925080A (zh) 单轨动车的止挡梁及其防爬吸能装置
CN113123274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EP3181425B1 (en)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KR20170085800A (ko) 차량 충돌 충격 흡수장치
CN113235497A (zh) 一种可导向防撞垫
CN208733538U (zh) 一种填充吸能泡沫的公路防撞垫结构
CN211057680U (zh)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CN204750190U (zh) 单轨动车的止挡梁及其防爬吸能装置
CN112982246A (zh) 一种防撞垫用吸能盒
JP3577497B2 (ja) 道路用防護装置
CN203782612U (zh) 新型半壳体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碰撞能量衰减装置
KR100373906B1 (ko) 도로용 충격흡수 가드레일
CN104947611A (zh) 含有降噪措施的防护围栏
KR102592572B1 (ko) 가드레일
CN211113176U (zh) 一种桥梁护栏端部防撞缓冲装置
KR200422841Y1 (ko) 충격 흡수용 연결브라켓
KR102378327B1 (ko)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프레임
CN103437309B (zh) 一种护栏单元和护栏
KR100380184B1 (ko) 도로의 충격흡수용 가이드레일
TWI388707B (zh) 能量減弱安全系統
CN216712860U (zh) 公路用橡胶防撞垫
CN204589875U (zh) 波形梁护栏端头缓冲防撞装置
KR20070004375A (ko) 충격흡수기능이 우수한 중앙분리대의 설치공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