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7170U - 一种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7170U
CN211057170U CN201922067560.XU CN201922067560U CN211057170U CN 211057170 U CN211057170 U CN 211057170U CN 201922067560 U CN201922067560 U CN 201922067560U CN 211057170 U CN211057170 U CN 21105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tank
assembly
liquid
liquid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75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林
贾晓帅
苏震
刘滨
黎雨
徐新乐
刘丙岗
张晓华
金阳
孙波
李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20675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热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淬火装置。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和储液槽,连接于淬火槽和储液槽之间的回流组件、供液组件和喷雾组件;供液组件和喷雾组件用于使储液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淬火槽;淬火槽内水性淬火介质通过回流组件流回储液槽;防回流组件设置于供液组件和喷雾组件上,防止淬火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回储液槽。本淬火装置完成喷水雾、喷水、浸水、空冷四种方式淬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重复利用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取代油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设置防回流组件及回流组件上的开关件,有利于防止淬火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回储液槽,保证了工件充分浸入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淬火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工件的淬火方式大多采用水淬或者油淬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冷却。虽然油淬的效果较好,但由于油性淬火介质的特殊性,既提高了淬火的成本,又污染环境,不仅存在火灾隐患,还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而且目前的淬火装置一般使用单一的淬火方法,不能根据工件的尺寸特征及应用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淬火处理,淬火装置的功能集成度不高,浪费资源。而且传统工件的浸水淬火的入液方式也存在工件上下冷却不同步的问题。
基于此,亟需一种淬火装置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装置,以代替传统的油淬火方式,使工件上下冷却均匀,并且能对多种类型的工件进行淬火,提高了淬火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和储液槽,还包括:
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用于使所述储液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且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多个供液出液端,所述供液出液端置于所述淬火槽内,且多个所述供液出液端沿所述淬火槽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喷雾组件,所述喷雾组件用于使所述储液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且所述喷雾组件包括多个喷雾出液端,所述喷雾出液端置于所述淬火槽内,且多个所述喷雾出液端沿所述淬火槽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连通所述淬火槽和所述储液槽,所述回流组件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淬火槽和所述储液槽的开关件;
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设置于所述供液组件和所述喷雾组件上,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淬火槽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回所述储液槽。
优选地,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
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供液分支管,所述供液分支管上设有所述供液出液端;
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设置于所述供液管上,且所述供液泵使所述储液槽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
优选地,所述喷雾组件还包括:
喷雾管,所述喷雾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喷雾分支管,所述喷雾分支管上设有所述喷雾出液端;
喷雾头,所述喷雾头设置于所述淬火槽内,且所述喷雾头连接于所述喷雾出液端;
喷雾泵,所述喷雾泵设置于所述喷雾管上,且所述喷雾泵使所述储液槽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
优选地,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供液分支管和每一个所述喷雾分支管上。
优选地,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淬火槽上的第一回流孔和开设于所述储液槽上的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和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回流孔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能封闭所述管路的排液阀。
优选地,所述淬火槽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顶部,所述第一回流孔置于所述淬火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流孔置于所述储液槽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回流孔与所述第二回流孔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排液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或所述第二回流孔处。
优选地,所述淬火槽沿槽壁周向布置至少两组所述供液组件和所述喷雾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连接于所述淬火槽和所述储液槽之间,当所述淬火槽中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所述溢流组件使所述水性淬火介质从所述淬火槽流回所述储液槽。
优选地,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淬火槽槽壁的预设液位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的顶部,所述溢流管上设有溢流阀。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淬火槽和所述储液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本装置可取代传统油淬的淬火方式,使用水性淬火介质,淬火的残余应力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本淬火装置在淬火槽和储液槽之间包括回流组件、供液组件和喷雾组件,使同一装置完成喷水雾、喷水、浸水、空冷四种方式的淬火,能对多种类型的工件进行淬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水性淬火介质在淬火槽和储液槽之间流动,重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设置防回流组件有利于防止淬火槽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回储液槽,保证了工件在浸水淬火时充分浸入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淬火效率。淬火槽由上至下设有供液组件的多个供液出液端和喷雾组件的多个喷雾出液端,保证了工件的上下冷却同步性,冷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淬火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淬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淬火槽;
2、储液槽;
31、排液阀;
4、供液组件;41、供液管;42、供液泵;
5、喷雾组件;51、喷雾管;52、喷雾泵;53、喷雾头;
61、止回阀;
7、溢流组件;72、溢流阀;
8、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淬火装置,该淬火装置用于取代传统油淬的淬火方式,并提供多种淬火方式。目前淬火装置提供的淬火方式单一,也存在工件上下冷却不同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淬火装置,提供多种淬火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又保证了工件的上下冷却同步性,冷却均匀。
如图1所示,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1和储液槽2,还包括供液组件4、喷雾组件5、回流组件和防回流组件。工件放置于淬火槽1内完成淬火处理,储液槽2用于储存水性淬火介质。供液组件4、喷雾组件5和回流组件连接于淬火槽1和储液槽2之间。防回流组件设置于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上,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通过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流回储液槽2。
具体地,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用于使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淬火槽1。供液组件4包括多个供液出液端,喷雾组件5包括多个喷雾出液端。且供液出液端和喷雾出液端置于淬火槽1内。多个供液出液端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多个喷雾出液端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回流组件上设有用于封闭淬火槽1和储液槽2的开关件,控制淬火槽1和储液槽2之间的连通,易于完成浸水淬火或空冷淬火的工序。本淬火装置在淬火槽1和储液槽2之间包括回流组件、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使同一装置完成喷水雾、喷水、浸水、空冷四种方式的淬火,能对多种类型的工件进行淬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水性淬火介质在淬火槽1和储液槽2之间流动,重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设置防回流组件有利于防止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回储液槽2,保证了工件在浸水淬火时充分浸入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淬火效率。淬火槽1由上至下设有供液组件4的多个供液出液端和喷雾组件5的多个喷雾出液端,保证了工件的上下冷却同步性,冷却均匀。
优选地,供液组件4还包括供液管41和供液泵42,用于使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喷射入淬火槽1。供液管41的一端连接于储液槽2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供液分支管,供液分支管上设有供液出液端。供液泵42设置于供液管41上,且供液泵42使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并喷射入淬火槽1,使淬火装置具备喷水淬火的功能,并可向淬火槽1内注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供液管41设置多个供液出液端,供液出液端在淬火槽1内且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使水性淬火介质上下均匀的喷入淬火槽1,保证了工件上下同步冷却,又有利于水性淬火介质快速充入淬火槽1内,也保证了浸水淬火时工件上下同步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供液管41的一端连接于储液槽2,另一端设有3个供液分支管,每个供液分支管均连接有一个供液出液端,3个供液出液端设置于淬火槽1内且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使水性淬火介质上下均匀的喷入淬火槽1。
在其他实施例中,供液出液端及供液分支管的分布数量根据待处理工件的外形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喷雾组件5还包括喷雾管51、喷雾泵52和喷雾头53,用于使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呈水雾状喷射入淬火槽1。喷雾管51的一端连接于储液槽2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喷雾分支管,喷雾分支管上设有喷雾出液端。喷雾头53设置于淬火槽1内,且喷雾头53连接于喷雾出液端。喷雾泵52设置于喷雾管51上,且喷雾泵52使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并呈水雾状喷射淬火槽1,使淬火装置具备喷水雾淬火的功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喷雾管51设置多个喷雾出液端,喷雾出液端在淬火槽1内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使水性淬火介质上下均匀的呈水雾状喷入淬火槽1,保证了工件上下同步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喷雾管51的一端连接于储液槽2,另一端设有3个喷雾分支管,每个喷雾分支管均连接有一个喷雾出液端,3个喷雾出液端设置于淬火槽1内且沿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使水性淬火介质上下均匀的呈水雾状喷入淬火槽1。
在其他实施例中,喷雾出液端及喷雾分支管的分布数量根据待处理工件的外形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供液泵42及喷雾泵52均采用离心泵。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喷雾管51的管径相比供液管41的管径较小,有利于水性淬火介质充分的形成水雾状喷射于淬火槽1内,满足淬火处理的多样化需求。
具体地,防回流组件包括止回阀61,用于防止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回储液槽2。止回阀61分别设置于每一个供液分支管和每一个喷雾分支管上,使防回流的效果更好,保证了工件在浸水淬火时充分浸入水性淬火介质,提高了淬火效率。
优选地,淬火槽1沿槽壁周向布置至少两组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有利于对工件多角度的淬火处理,使工件均匀冷却,提高了淬火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淬火槽1左、右各布置一组相对设置的供液组件4和喷雾组件5。
优选地,回流组件包括开设于淬火槽1上的第一回流孔和开设于储液槽2上的第二回流孔,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流孔与第二回流孔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能封闭管路的排液阀31,排液阀31用于封闭淬火槽1和储液槽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淬火槽1设置于储液槽2的顶部。第一回流孔置于淬火槽1的底部,第二回流孔置于储液槽2的顶部,且第一回流孔与第二回流孔的位置对应设置,排液阀31设置于第一回流孔或第二回流孔处。将淬火槽1设置于储液槽2上方,避免了各部分结构相互之间产生干扰,提高了淬火装置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排液阀31设置于第一回流孔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液阀3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回流孔处,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将淬火槽1底部的第一回流孔及储液槽2顶部的第二回流孔重合,省略了第一回流孔及第二回流孔之间的管路,节约了资源。
优选地,淬火装置还包括支撑件8,用于固定淬火槽1和储液槽2。支撑件8连接淬火槽1和储液槽2,将淬火槽1固定于储液槽2的上方,加固了整个装置的结构。
优选地,淬火装置还包括溢流组件7,溢流组件7用于防止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过多而发生危险。溢流组件7连接于淬火槽1和储液槽2之间,当淬火槽1中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溢流组件7使水性淬火介质从淬火槽1流回储液槽2。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液位根据待处理工件的尺寸及其实际淬火要求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溢流组件7包括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连接在淬火槽1槽壁的预设液位处并连通,另一端连接于储液槽2的顶部并连通,溢流管上设有溢流阀72。当淬火槽1内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溢流阀72打开,水性淬火介质通过溢流管流向储液槽2内,淬火槽1内的液位降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淬火槽1可置于储液槽2一侧,溢流组件7可设有离心泵使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储液槽2内,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方便理解,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淬火装置处理工件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工件外形尺寸及淬火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淬火槽1、储液槽2及水性淬火介质的种类,调节喷雾头53的位置,并设定适合溢流组件7的预设液位。
其次,确定工件的淬火过程的具体步骤。
再次,工件进行喷水及浸水淬火处理时。打开排液阀31,使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回流到储液槽2中,关闭排液阀31。打开左右供液组件4的供液泵42,驱使储液槽2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供液管41,完成快速抽水操作。再由供液出液端喷入淬火槽1,当淬火槽1内的液位没过工件时关闭供液泵42,完成喷水及浸水淬火。
工件仅需喷水淬火时,保持排液阀31的打开状态,其余操作同上。
工件进行喷水雾淬火处理时,打开排液阀31,使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回流到储液槽2中,关闭排液阀31。打开左右喷雾组件5的喷雾泵52,驱使储液槽2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喷雾管51,完成快速抽水操作。再由喷雾出液端及喷雾头53呈水雾状喷入淬火槽1,完成喷水雾淬火。
工件进行空冷淬火处理时,打开排液阀31,使淬火槽1内的水性淬火介质完全流入到储液槽2中,此时淬火槽1内充满空气,完成空冷淬火。
最后,工件需要进行水、空间歇交替淬火处理时,根据工件的淬火过程选择性的重复上述步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1)和储液槽(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液组件(4),所述供液组件(4)用于使所述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1),且所述供液组件(4)包括多个供液出液端,所述供液出液端置于所述淬火槽(1)内,且多个所述供液出液端沿所述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喷雾组件(5),所述喷雾组件(5)用于使所述储液槽(2)内的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1),且所述喷雾组件(5)包括多个喷雾出液端,所述喷雾出液端置于所述淬火槽(1)内,且多个所述喷雾出液端沿所述淬火槽(1)的槽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连通所述淬火槽(1)和所述储液槽(2),所述回流组件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淬火槽(1)和所述储液槽(2)的开关件;
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设置于所述供液组件(4)和所述喷雾组件(5)上,所述防回流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淬火槽(1)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回所述储液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4)还包括:
供液管(41),所述供液管(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2)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供液分支管,所述供液分支管上设有所述供液出液端;
供液泵(42),所述供液泵(42)设置于所述供液管(41)上,且所述供液泵(42)使所述储液槽(2)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组件(5)还包括:
喷雾管(51),所述喷雾管(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2)的底部,另一端设有多个喷雾分支管,所述喷雾分支管上设有所述喷雾出液端;
喷雾头(53),所述喷雾头(53)设置于所述淬火槽(1)内,且所述喷雾头(53)连接于所述喷雾出液端;
喷雾泵(52),所述喷雾泵(52)设置于所述喷雾管(51)上,且所述喷雾泵(52)使所述储液槽(2)内的所述水性淬火介质流向所述淬火槽(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止回阀(61),所述止回阀(61)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供液分支管和每一个所述喷雾分支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淬火槽(1)上的第一回流孔和开设于所述储液槽(2)上的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和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回流孔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能封闭所述管路的排液阀(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1)设置于所述储液槽(2)的顶部,所述第一回流孔置于所述淬火槽(1)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流孔置于所述储液槽(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回流孔与所述第二回流孔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排液阀(31)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或所述第二回流孔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1)沿槽壁周向布置至少两组所述供液组件(4)和所述喷雾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组件(7),所述溢流组件(7)连接于所述淬火槽(1)和所述储液槽(2)之间,当所述淬火槽(1)中的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所述溢流组件(7)使所述水性淬火介质从所述淬火槽(1)流回所述储液槽(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组件(7)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淬火槽(1)槽壁的预设液位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槽(2)的顶部,所述溢流管上设有溢流阀(7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连接所述淬火槽(1)和所述储液槽(2)。
CN201922067560.X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淬火装置 Active CN21105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7560.XU CN2110571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7560.XU CN2110571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7170U true CN211057170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7560.XU Active CN2110571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7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9524A (zh) * 2019-11-26 2020-01-17 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 一种淬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9524A (zh) * 2019-11-26 2020-01-17 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 一种淬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5480B (zh) 一种厚壁钢管淬火冷却方法及设备
CN104057221A (zh) 耐磨板堆焊机水冷装置
CN211057170U (zh) 一种淬火装置
CN204897990U (zh) 一种复式感应淬火冷却槽
CN104313274B (zh) 一种铝合金环形件喷淋淬火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76912U (zh) 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曲轴淬火装置
CN209798055U (zh) 一种丝网类产品热镀锌装置
CN110699524A (zh) 一种淬火装置
CN206266725U (zh) 一种电镀装置
CN102925641A (zh) 大型筒形工件淬火水槽内的流场调控方法
CN104962707A (zh) 液下喷液淬火冷却装置
CN204053271U (zh) 耐磨板堆焊机水冷装置
CN205329203U (zh) 一种电镀液清洗装置
CN210657041U (zh) 一种淬火油槽淬火油循环装置
CN204584576U (zh) 一种焊钳冷却水处理装置
CN203754818U (zh) Crdm棒行程套管及密封壳内表面酸洗钝化装置
CN206521533U (zh) 一种单工位多功能电镀机
CN202755081U (zh) 活塞快速铝氧化单机
CN204824974U (zh) 液下喷液淬火冷却装置
CN204470228U (zh) 油管清洗设备
CN208328150U (zh) 电泳实验装置
CN204090893U (zh) 肉牛屠宰用牛头清洗装置
CN209849393U (zh) 一种盲孔清洗头
CN104357624B (zh) 铁路轴承内圈模具保持淬火装置
CN203021615U (zh) 一种淬火油冷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