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792U -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792U
CN211032792U CN201922091574.5U CN201922091574U CN211032792U CN 211032792 U CN211032792 U CN 211032792U CN 201922091574 U CN201922091574 U CN 201922091574U CN 211032792 U CN211032792 U CN 211032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connecting rod
link
rod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15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山
林淼天
章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15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该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固定支架与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其中,扰流板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后扰流板总成。

Description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扰流板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或稳定性相对较差且装配累加的四连杆结构带动运动开启关闭。在这种装配形式下,扰流板累计装配误差大;对零件本身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极高,且零件依赖于大扭矩电机电子控制较高。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可变式扰流板开启及关闭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挠流板装置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所述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其中,所述扰流板在所述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所述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和横向支撑板,以及自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一个端面平行于所述竖向连接板延伸的凸缘。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杆通过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竖向连接板和凸缘实现与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之间通过耐磨导套以及固定销铆接紧固。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之间采用花键联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采用花键联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车身尾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杆为具有一折弯部的零件,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第四连杆为直线形零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限位块以控制所述扰流板关闭时的极限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在特别设计的连杆装置中,屈臂驱动采用两根连杆,相对采用三根连杆的现有技术减少了升起方向的零件装配数量,同时增加吸收公差的耐磨导套,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挠流板零件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最终实现挠流板旋转开启到最佳降低风阻以及提升空气下压力的位置,进而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以及节能减排。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后扰流板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安装于汽车尾部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A-A剖面而来的剖视图;
图3是该后扰流板总成(未示出扰流板)在连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该后扰流板总成(未示出扰流板)在连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该后扰流板总成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6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另一视角下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7是外部传动杆与内部传动杆连接处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8A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100,结合图1-图4所示,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10,通过电机10驱动旋转的传动杆20,通过传动杆20驱动的连杆装置30,以及与连杆装置30连接的扰流板40。其中,连杆装置30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不动的固定支架6,用于连接扰流板40的扰流板连接支架7,以及用于连接固定支架6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的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以及第五连杆5。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后扰流板总成100,通过电机10驱动,扰流板40在连杆装置30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即不同高度或角度的开启以及关闭,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从而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根据当前的车辆速度,在扰流板40与车身尾门200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有效地降低车辆因速度过快上升力过大引起的安全驾驶风险,以及降低能量损耗,提升电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高速安全驾驶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作用。
具体地,如图5所示,固定支架6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61和横向支撑板62,以及自横向支撑板62的一个端面平行于竖向连接板61延伸的凸缘63,传动杆20通过其远离电机10的一端依次穿过竖向连接板61和凸缘63实现与固定支架6的连接。
结合图5、图6所示,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均与固定支架6的竖向连接板61连接,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均与第三连杆3连接,第三连杆3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固定连接。第四连杆4的第一端与传动杆20连接,第四连杆4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5的第一端枢转连接,第五连杆5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3连接。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以及第五连杆5相互之间通过耐磨导套以及固定销8铆接紧固,其中,各耐磨导套分别具有差异化耐磨系数,用于有效吸收公差,从而降低各零件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提高了传递效率。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与固定支架6的竖向连接板61之间采用花键联接;第四连杆4的第一端与传动杆20之间采用花键联接。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三连杆3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通过紧固件9(比如螺栓或螺钉等)固定连接;固定支架与6车身尾门200通过紧固件9(比如螺栓或螺钉等)固定连接。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五连杆5为具有一折弯部的零件,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下杆部51和上杆部52,第四连杆4为直线形零件。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传动杆20包括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如图7所示,其中,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之间通过外部传动杆固定导套23连接,固定导套23上设计内齿轮花键,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上设计有外齿轮花键。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固定支架6上设有限位块64以控制扰流板40关闭时的极限位置。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提供的后扰流板总成100,其运动原理说明如下:
首先,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速度传感器发出信号给车载电脑,然后传递给电机控制系统,继而通过电机10带动外部传动杆21转动,外部传动杆21经过外部传动杆固定导套23将动力传递至内部传动杆22,内部传动杆22沿指定方向绕齿轮中心转动,进而通过花键联接将动力依次传递至第四连杆4、第五连杆5、第三连杆3、扰流板连接支架7、第一连杆1以及第二连杆2,使得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固定连接的扰流板40发生不同高度以及角度的升降翻转运动;当内部传动杆22转动到预定设计位置后连杆装置锁止,电机10通过霍尔传感器感应位,电机停止运转工作,最终实现挠流板40旋转开启到降低风阻提升空气下压力的最佳位置,进而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并实现节能减排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所述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
其中,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
其中,所述扰流板在所述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所述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和横向支撑板,以及自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一个端面平行于所述竖向连接板延伸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通过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竖向连接板和凸缘实现与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之间通过耐磨导套以及固定销铆接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之间采用花键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采用花键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车身尾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为具有一折弯部的零件,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第四连杆为直线形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限位块以控制所述扰流板关闭时的极限位置。
CN201922091574.5U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Active CN211032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1574.5U CN21103279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1574.5U CN21103279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792U true CN211032792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5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1574.5U Active CN21103279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27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5090A (zh) * 2022-04-13 2022-07-12 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115367004A (zh) * 2021-05-18 2022-11-22 马格纳汽车顶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机动车辆的导流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7004A (zh) * 2021-05-18 2022-11-22 马格纳汽车顶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机动车辆的导流设备
CN115367004B (zh) * 2021-05-18 2024-02-20 马格纳汽车顶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机动车辆的导流设备
CN114735090A (zh) * 2022-04-13 2022-07-12 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114735090B (zh) * 2022-04-13 2023-08-25 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2021U (zh) 车用脚踏板设备及其伸缩装置
CN211032792U (zh)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CN209757300U (zh) 一种汽车嵌入式同步升降多姿态智能尾翼
US20040256885A1 (en) Rear spoiler with motorized vertical and angle adjustability
CN211032789U (zh) 一种用于主动式前唇的运动机构
CN211032788U (zh)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212332338U (zh) 一种汽车天窗传动机构
CN218343388U (zh) 一种滑盖式隐藏激光雷达机械装置
CN216508656U (zh) 双锁止连杆机构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10734324U (zh) 一种主动式气坝
CN109353489B (zh) 一种无人机多功能襟翼结构
CN210912650U (zh) 一种汽车尾翼的升降装置
CN210101804U (zh) 一种可旋转开启的主动扰流板结构
CN114954704B (zh)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CN110562334A (zh) 一种汽车摇臂式电动升降尾翼
CN220199447U (zh) 一种汽车尾部主动扩散器
CN220518428U (zh) 一种尾翼调节机构及车辆
CN220595041U (zh) 一种展翼型汽车尾翼用驱动机构、展翼型汽车尾翼及汽车
CN211167142U (zh) 一种汽车摇臂式电动升降尾翼
CN219929477U (zh) 一种防止形变的支撑机构及翻转装置
CN216153887U (zh) 一种汽车尾翼升降机构
CN110481652B (zh) 车辆减阻装置
CN217835487U (zh) 一种客车后视镜驱动器
CN218577897U (zh) 应用于展车的电动可延尾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