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290U - 汽车顶棚拉手 - Google Patents

汽车顶棚拉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290U
CN211032290U CN201921950894.5U CN201921950894U CN211032290U CN 211032290 U CN211032290 U CN 211032290U CN 201921950894 U CN201921950894 U CN 201921950894U CN 211032290 U CN211032290 U CN 211032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bracket
support
shaft
p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08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建伟
虞方威
陈卉
吴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08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2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顶棚拉手,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的拉手本体以及转动设于安装槽内的支架组件,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凸耳孔和第二凸耳孔,支架组件下端间隔设有第一轴销部和第二轴销部,第一轴销部远离第二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一凸耳,第二轴销部远离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二凸耳,第一凸耳插设于第一凸耳孔内且能够在第一凸耳孔内转动,第二凸耳插设于第二凸耳孔内且能够在第二凸耳孔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第一支架独立设置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支架连接,且第一轴销部设于第一支架上,第二轴销部设于第二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汽车顶棚拉手,能够提升产品外观,且拉手本体不容易脱离支架组件。

Description

汽车顶棚拉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顶棚拉手。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汽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车内顶棚一般设有拉手供乘坐人员在紧急刹车、颠簸路面行驶时握持,以维持乘坐人员的身体平衡。现有技术中,汽车顶棚拉手包括两端设有安装槽的拉手本体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下端间隔设有凸耳,且所述安装槽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凸耳一一对应插设的凸耳孔。目前,汽车顶棚拉手装配时支架组件作为一个整体与拉手本体进行装配,先将支架组件的一端凸耳插入一端凸耳孔内,然后按压支架组件另一端使支架组件的另一端凸耳插入另一端凸耳孔内以完成装配。在此装配过程中,凸耳与凸耳孔的连接处易产生挤压破损,影响产品外观,造成产品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汽车顶棚拉手,能够避免装配过程中引起的凸耳与凸耳孔的连接处的挤压破损,提升产品外观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顶棚拉手,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的拉手本体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架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凸耳孔和第二凸耳孔,所述支架组件下端间隔设有第一轴销部和第二轴销部,所述第一轴销部远离第二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二轴销部远离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插设于所述第一凸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凸耳孔内转动,所述第二凸耳插设于所述第二凸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二凸耳孔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独立设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轴销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轴销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通过将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分别设于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使汽车顶棚拉手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将第一凸耳插接于第一凸耳孔中和第二凸耳插接于第二凸耳孔中这两个装配工序独立进行,避免支架组件作为整体与拉手本体装配时引起的挤压破损,提升产品外观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作为连接件与第一支架的具体连接结构设计,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卡脚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卡脚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一支架上二者中的其一,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一支架上二者中的另一。
作为连接件与第二支架的具体连接结构设计,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第二弹性卡脚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弹性卡脚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二支架上二者中的其一,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二支架上二者中的另一。
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支架上部设有内腔,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连接件插设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件下端设有扣合在所述内腔的下端开口处的盖板部。将第二支架设于第一支架内部,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隐藏于第一支架内部,有助于拉手本体受力转动过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计,所述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与汽车顶棚连接的金属卡子。
为了避免第二支架从内腔中脱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辅助定位结构。
作为辅助定位结构的具体设计,所述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前后两侧的定位槽以及凸设于所述内腔侧壁上的两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为了使拉手翻转时更加缓和,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销轴,且所述第一轴销部内设有供所述销轴一端插设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销部内设有供所述销轴另一端插设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销部和所述第二轴销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内置槽,所述销轴上套设有位于所述内置槽内的阻尼器或扭簧。
为了便于支架组件和转轴的装配,所述第二轴销部靠近所述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轴孔连通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入口处为口径逐步缩小的引导段。
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的长度均为4.2mm。现有技术中,由于支架组件作为整体与拉手本体进行装配,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的长度过长会增加装配难度,通常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的长度设置成3.3mm,这会导致拉手本体在受力转动时易与支架组件脱离;将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的长度从3.3mm增大至4.2mm,使拉手本体在转动时凸耳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作用,拉手本体不容易脱离支架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分别设于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使拉手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将第一凸耳插接于第一凸耳孔中和第二凸耳插接于第二凸耳孔中这两个装配工序独立进行,避免支架组件作为整体与拉手本体装配时引起的挤压破损,提升产品外观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装配槽的入口处设置引导段,有助于转轴顺利插入第二轴孔中,便于转轴和支架组件的装配;凸耳长度增大,使拉手本体转动时凸耳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作用,拉手本体不容易脱离支架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顶棚拉手,包括拉手本体1,第一支架组件100和第二支架组件200等主要零部件。拉手本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第一支架组件100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槽11内,第二支架组件200转动设于第二安装槽12内。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支架组件100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通过第一连接件31连接。第一支架21上部设有第一内腔,第二支架22和第一连接件31均插设于第一内腔中。第一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与汽车顶棚连接的第一金属卡子41,第一连接件31的下端设有扣合在第一内腔的下端开口处的第一盖板部313。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地,第一支架21和第一连接件31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结构,该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内腔侧壁上的第一卡槽211和设于第一连接件31一侧侧壁上的第一弹性卡脚311。第二支架22和第一连接件31之间设有第二卡扣结构,该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于第一连接件31另一侧侧壁上的第二弹性卡脚312和设于第二支架22侧壁上的第二卡槽221。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间设有辅助定位结构。该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第二支架22前后两侧的第一定位槽222以及凸设于第一内腔侧壁上的两第一定位块212,且第一定位块212和第一定位槽222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架21下端设有第一轴销部,第二支架22下端设有与第一轴销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轴销部,且第一轴销部远离第二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第一凸耳213,第二轴销部远离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第二凸耳223。第一安装槽1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耳孔111和第二凸耳孔112,第一凸耳213插设于第一凸耳孔111内且能够在第一凸耳孔111内转动,第二凸耳223插设于第二凸耳孔112内且能够在第二凸耳孔112内转动。第一凸耳213和第二凸耳223的长度均为4.2mm。
如图1至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架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销轴51,第一轴销部内设有供第一销轴51一端插设的第一轴孔214,第二轴销部内设有供第一销轴51另一端插设的第二轴孔224。第一轴销部和第二轴销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内置槽,第一销轴51上套设有位于第一内置槽中的阻尼器6。第二轴销部靠近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与第二轴孔224连通的第一装配槽225,该第一装配槽225的入口处为口径逐步缩小的引导段225a。
如图1至图7所示,第二支架组件200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三支架23和第四支架24,且第三支架23和第四支架24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接。第三支架23上部设有第二内腔,第四支架24和第二连接件32均插设于第二内腔中。第二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与汽车顶棚连接的第二金属卡子42,第二连接件32的下端设有扣合在第二内腔的下端开口处的第二盖板部323。
如图1至图8所示,具体地,第三支架23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设有第三卡扣结构,该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内腔侧壁上的第三卡槽231和设于第二连接件32一侧侧壁上的第三弹性卡脚321。第四支架24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设有第四卡扣结构,该第四卡扣结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件32另一侧侧壁上的第四弹性卡脚322和设于第二支架24侧壁上的第四卡槽241。
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三支架23和第四支架24之间设有辅助定位结构。该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第四支架24前后两侧的第二定位槽242以及凸设于第二内腔侧壁上的两第二定位块232,且第二定位块232和第二定位槽242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三支架23下端设有第三轴销部,第四支架24下端设有与第三轴销部间隔设置的第四轴销部,且第三轴销部远离第四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第三凸耳233,第四轴销部远离第三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第四凸耳243。第二安装槽12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凸耳孔121和第四凸耳孔122,第三凸耳233插设于第三凸耳孔121内且能够在第三凸耳孔121内转动,第四凸耳243插设于第四凸耳孔122内且能够在第四凸耳孔122内转动。第三凸耳233和第四凸耳243的长度均为4.2mm。
如图1至图2和图5至图8所示,所示,第二支架组件200还包括第二销轴52,第三轴销部内设有供第二销轴52一端插设的第三轴孔234,第四轴销部内设有供第二销轴52另一端插设的第四轴孔244。第三轴销部和第四轴销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内置槽,第二销轴52上套设有位于第二内置槽中的扭簧7。第四轴销部靠近第三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与第四轴孔244连通的第二装配槽245,该第二装配槽245的入口处为口径逐步缩小的引导段245a。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顶棚拉手装配工作原理为:以第一支架组件100与拉手本体1的装配为例,先将第一金属卡子41插装于第一内腔中,再将第一支架21装入第一安装槽11内并使第一凸耳213插设于第一凸耳孔111内,然后将第二支架22装入第一安装槽11内并使第二凸耳223插设于第二凸耳孔112内,此时,第一定位块212插设于第一定位槽222内,再将套设有阻尼器6的第一销轴51的两端分别插装于第一轴孔214和第二轴孔224中,最后将第一连接件31从第一内腔下端开口处插入第一内腔中并使第一弹性卡脚311卡入第一卡槽211中,第二弹性卡脚312卡入第二卡槽221内,即完成装配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顶棚拉手,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的拉手本体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架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凸耳孔和第二凸耳孔,所述支架组件下端间隔设有第一轴销部和第二轴销部,所述第一轴销部远离第二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二轴销部远离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成型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插设于所述第一凸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凸耳孔内转动,所述第二凸耳插设于所述第二凸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二凸耳孔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独立设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且所述第一轴销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轴销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卡脚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卡脚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一支架上二者中的其一,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一支架上二者中的另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第二弹性卡脚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弹性卡脚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二支架上二者中的其一,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和所述第二支架上二者中的另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部设有内腔,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连接件插设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件下端设有扣合在所述内腔的下端开口处的盖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与汽车顶棚连接的金属卡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辅助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前后两侧的定位槽以及凸设于所述内腔侧壁上的两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销轴,且所述第一轴销部内设有供所述销轴一端插设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销部内设有供所述销轴另一端插设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销部和所述第二轴销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内置槽,所述销轴上套设有位于所述内置槽内的阻尼器或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销部靠近所述第一轴销部的那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轴孔连通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入口处为口径逐步缩小的引导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的长度均为4.2mm。
CN201921950894.5U 2019-11-12 2019-11-12 汽车顶棚拉手 Active CN211032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0894.5U CN211032290U (zh) 2019-11-12 2019-11-12 汽车顶棚拉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0894.5U CN211032290U (zh) 2019-11-12 2019-11-12 汽车顶棚拉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290U true CN21103229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0894.5U Active CN211032290U (zh) 2019-11-12 2019-11-12 汽车顶棚拉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2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32290U (zh) 汽车顶棚拉手
CA2398871C (en) Integrally formed roof rack
US7556281B2 (en) Stamped airbag retention members and method of airbag assembly
US6045175A (en) Sun visor for vehicles
CN211543341U (zh) 顶棚拉手卡扣装配结构及具有该装配结构的拉手
CN207931538U (zh) 一种儿童座椅挂钩装饰罩
CN215097313U (zh) 用于车辆的挂钩总成和车辆
CN213861707U (zh) 车轮装饰罩及新能源车
CN210455048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工具箱
JP2004508233A (ja) 自動車のための多アクセサリーポート組立体
CN213795969U (zh) 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用行李架固定夹具
CN220673794U (zh) 一种转轴内嵌五金件的手机支架
CN215204736U (zh) 一种后保险杠装饰框
CN216184384U (zh) 一种遮阳板支座结构
CN210526751U (zh) 碟刹转把
CN212073917U (zh) 一种装饰条插片式安装结构
CN210502483U (zh) 一种车灯后视镜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01136U (zh) 一种汽车饰条的安装结构
CN219610918U (zh) 一种电动车usb插座结构
CN211543416U (zh) 车载支架夹子
CN219414572U (zh) 便于装配的线条灯
CN213035756U (zh) 用于车辆的装饰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36569U (zh) 翼子板的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428243U (zh) 轮眉总成和车辆
CN219277414U (zh) 卡扣座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493-1569, Xiaolin Avenue,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493-1569, Xiaolin Avenue,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