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1044U -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31044U CN211031044U CN201921199300.1U CN201921199300U CN211031044U CN 211031044 U CN211031044 U CN 211031044U CN 201921199300 U CN201921199300 U CN 201921199300U CN 211031044 U CN211031044 U CN 211031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ould
- runner
- die
- injection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相互配合构成导光柱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上设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流道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牛角流道连通,所述牛角流道通过隔断顶针的浇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隔断顶针可相对所述型腔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设计精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注胶完成后隔断顶针向上移动,从而将型腔与牛角流道隔断,待注塑完成冷却后,牛角流道和浇口内的残胶与型腔内的产品是隔断的,从而避免了在产品上形成残胶,产品外观漂亮、手感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注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模具的需求量也成倍增加,其生产周期愈来愈短,模具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乃至单件生产演变为品种多样化、生产过程多样化、生产能力复杂化。利用现代的CAD/CAM/CAE技术,加快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手段,也是其今后的发展的重要方向。
塑料模具中的标准件,如标准模具架、顶出机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都采用基于数据库管理的参数化特征造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或建立标准件库以实现数据共享,同时满足用户对设计的随时修改,使模具的设计分析快速、准确、高效。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各式光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需多的显示器皆采用导光体来导引光源。光源提供的光线射入导光体后,通过导光体的导引而朝特定方向射出。在产品小型化的趋势下,采用薄壁的导光柱作为导光体已成为一项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通常是利用注塑模具将导光柱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时塑胶液体的流量较大,因此,当注塑完成后,导光柱的浇口处会留有较多的残胶,此时,就需要人工将导光柱浇口处的残胶打磨或切断至平整,人工打磨或切断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在残胶去除后的断口处容易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因此,急需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相互配合构成导光柱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上设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流道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牛角流道连通,所述牛角流道通过隔断顶针的浇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隔断顶针可相对所述型腔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浇口呈喇叭状,所述浇口的大口径端可与所述牛角流道紧贴,小口径端可与所述型腔紧贴。
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底板以及固设在所述底板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一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底板上的角座,所述角座的上表面上固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下模仁,所述第一垫板上还固设有可贯穿所述下模板的所述隔断顶针。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的底部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底板上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一顶块,所述顶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还包括固设在所述下模板上的顶升柱,所述顶升柱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固接,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顶升柱上的第二垫板固接,所述第二垫板上固设有一组可延伸至于所述型腔内的上顶顶针;所述第二垫板还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位于所述第一垫板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侧模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可在其上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上固设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型腔贴近的一端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侧模仁;所述支撑块上还设有一斜槽,所述斜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斜杆,所述斜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模固接。
优选的,所述开口上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滑板两侧边沿的正上方,且所述边沿的高度等于所述挡块和支撑块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固接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上模仁以及与其固接的所述斜杆。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四周均布有定位槽,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设计精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注胶完成后隔断顶针向上移动,从而将型腔与牛角流道隔断,待注塑完成冷却后,牛角流道和浇口内的残胶与型腔内的产品是隔断的,从而避免了在产品上形成残胶,产品外观漂亮、手感好;
2、通过设置可相连通的型腔、浇口、牛角流道以及进胶口,实现导光柱注塑成型;
3、斜杆由上模驱动其前后滑动,实现侧模的合模和脱膜,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作强度;
4、复位弹簧的设置,可在脱膜完成后使第二垫板和上顶顶针复位,以便下次注塑成型;
5、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和侧模第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隔断顶针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和侧模第二方向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和侧模第二方向的立体图,此时,去除底板;
图6: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和侧模第三方向的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的侧模3,所述上模1、下模2和侧模3相互配合构成导光柱100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1上设有进胶口11,所述进胶口11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1上的流道与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的牛角流道21连通,所述进胶口11、流道、牛角流道21、浇口41以及型腔相互配合完成导光柱的注塑。
上述中,所述下模2至少包括底板22以及固设在所述底板22上的导向柱23,所述导向柱23上套设有一第一垫板24,所述第一垫板24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底板22上的角座25,所述角座25的上表面上固设有下模板28,所述下模板28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下模仁281,所述第一垫板24上还固设有可贯穿所述下模板28的所述隔断顶针4。上述中,所述第一垫板24的底部固设有固定块241,所述底板22上设有一贯穿孔221,所述贯穿孔221内设有一顶块26,所述顶块26与所述固定块241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模2还包括固设在所述下模板28上的顶升柱27,所述顶升柱27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271,所述复位弹簧271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28固接,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顶升柱27上的第二垫板29固接,所述第二垫板29上固设有一组可延伸至于所述型腔内的上顶顶针。所述复位弹簧的设置,可在脱膜完成后使第二垫板和上顶顶针复位,以便下次注塑成型,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所述第二垫板29还套设在所述导向柱23上,位于所述第一垫板24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角座的高度。
所述侧模3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板28上的开口31,所述开口31上设有一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上设有一可在其上滑动的滑板33,所述滑板33上固设有一支撑块34,所述支撑块34与所述型腔贴近的一端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侧模仁35。所述支撑块34上还设有一斜槽,所述斜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斜杆36,所述斜杆36的顶端与所述上模1固接。所述上模1上下移动对斜杆36移产生牵引力,使支撑块34在滑板33上移动,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作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开口31上还设有挡块37,所述挡块37位于所述滑板33两侧边沿38的正上方,且所述边沿38的高度等于所述挡块37和支撑块34之间的距离。所述挡块37的设置可使所述滑板33沿水平直线移动,提高注塑产品的良品率。
所述上模1包括盖板14以及与所述盖板14固接的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上模仁13以及与其固接的所述斜杆36。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28的四周均布有定位槽5,所述上模板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5相匹配的定位柱6,所述定位槽5和定位柱6相互配合实现上模和下模的精准定位,提高注塑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设计要点在于:所述牛角流道21通过隔断顶针4的浇口41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隔断顶针4可相对所述型腔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浇口41呈喇叭状,所述浇口41的大口径端可与所述牛角流道21紧贴,小口径端可与所述型腔紧贴。当然,所述浇口41也可为其他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因此,不在此做过多赘述。当注胶完成后隔断顶针向上移动,从而将型腔与牛角流道隔断,待注塑完成冷却后,牛角流道和浇口内的残胶与型腔内的产品是隔断的,从而避免了在产品上形成残胶,产品外观漂亮、手感好。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需要注塑导光柱时,所述上模1面向下模2移动,开始合模,此时,固设在所述上模2上的斜杆驱动支撑块在滑板上移动,直至上模、下模以及侧模三者合模构成型腔。开始注胶,胶液依次经过进胶口、流道、牛角流道以及浇口流动至所述型腔中。当注胶完成后,驱动源通过顶块26驱动固定块241、第一垫板24以及隔断顶针向上移动,直至浇口41与所述型腔完全隔断后停止。待导光柱冷却后,上模1背向所述下模2移动,所述斜杆驱动支撑块在滑板上移动,直至上模、下模以及侧模三个分离,此时,驱动源继续通过顶块26驱动固定块241、第一垫板24、第二垫板29以及上顶顶针向上移动,直至将所述型腔内的导光柱顶出,完成脱膜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设计精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注胶完成后隔断顶针向上移动,从而将型腔与牛角流道隔断,待注塑完成冷却后,牛角流道和浇口内的残胶与型腔内的产品是隔断的,从而避免了在产品上形成残胶,产品外观漂亮、手感好;
2、通过设置可相连通的型腔、浇口、牛角流道以及进胶口,实现导光柱注塑成型;
3、斜杆由上模驱动其前后滑动,实现侧模的合模和脱膜,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作强度;
4、复位弹簧的设置,可在脱膜完成后使第二垫板和上顶顶针复位,以便下次注塑成型;
5、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的侧模(3),所述上模(1)、下模(2)和侧模(3)相互配合构成导光柱(100)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1)上设有进胶口(11),所述进胶口(11)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1)上的流道与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的牛角流道(2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角流道(21)通过隔断顶针(4)的浇口(41)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隔断顶针(4)可相对所述型腔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41)呈喇叭状,所述浇口(41)的大口径端可与所述牛角流道(21)紧贴,小口径端可与所述型腔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包括底板(22)以及固设在所述底板(22)上的导向柱(23),所述导向柱(23)上套设有一第一垫板(24),所述第一垫板(24)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底板(22)上的角座(25),所述角座(25)的上表面上固设有下模板(28),所述下模板(28)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下模仁(281),所述第一垫板(24)上还固设有可贯穿所述下模板(28)的所述隔断顶针(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24)的底部固设有固定块(241),所述底板(22)上设有一贯穿孔(221),所述贯穿孔(221)内设有一顶块(26),所述顶块(26)与所述固定块(241)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还包括固设在所述下模板(28)上的顶升柱(27),所述顶升柱(27)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271),所述复位弹簧(271)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28)固接,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顶升柱(27)上的第二垫板(29)固接,所述第二垫板(29)上固设有一组可延伸至于所述型腔内的上顶顶针;所述第二垫板(29)还套设在所述导向柱(23)上,位于所述第一垫板(24)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板(28)上的开口(31),所述开口(31)上设有一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上设有一可在其上滑动的滑板(33),所述滑板(33)上固设有一支撑块(34),所述支撑块(34)与所述型腔贴近的一端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侧模仁(35);所述支撑块(34)上还设有一斜槽,所述斜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斜杆(36),所述斜杆(36)的顶端与所述上模(1)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1)上还设有挡块(37),所述挡块(37)位于所述滑板(33)两侧边沿(38)的正上方,且所述边沿(38)的高度等于所述挡块(37)和支撑块(34)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盖板(14)以及与所述盖板(14)固接的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上设有用以构成所述型腔的上模仁(13)以及与其固接的所述斜杆(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8)的四周均布有定位槽(5),所述上模板(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5)相匹配的定位柱(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9300.1U CN211031044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9300.1U CN211031044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31044U true CN211031044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4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9930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31044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31044U (zh) |
-
2019
- 2019-07-29 CN CN201921199300.1U patent/CN2110310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070854A1 (zh) | 模具和卧式注塑机 | |
CN211031044U (zh) | 无残胶薄壁导光柱注塑模具 | |
CN105965794A (zh) | 一种具有推杆式滑块脱模结构的圆形产品注塑模具 | |
CN210651689U (zh) | 一种导航风口面板的成型模具 | |
CN113650247B (zh) | 一种隧道下顶针的仪表板装饰件模具及注塑机 | |
CN211030991U (zh) | 高洁净薄壁框体注塑模具 | |
CN211054290U (zh) | 一种一出二成型汽车空调旋钮帽的模具 | |
CN210651688U (zh) | 一种一出多成型cd音响钮帽的模具 | |
CN211165131U (zh) |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 |
CN210651686U (zh) | 一种空调控制面板的成型模具 | |
CN110076966B (zh) | 注塑模具 | |
CN210067715U (zh) | 一种支架壳体以及生产该壳体的模具 | |
CN208215930U (zh) | 模具二次顶出简化装置 | |
CN216423271U (zh) | 一种高精度复杂的模具 | |
CN113199706A (zh) | 金属嵌件一体成型注塑模具 | |
CN215242619U (zh) | 具有多脱模块的车篮注塑模具 | |
CN217373239U (zh) | 一种模架 | |
CN210651685U (zh) | 一种车载cd面板的成型模具 | |
CN214448184U (zh) | 模具行位后抽机构 | |
CN218519086U (zh) |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 |
CN210590341U (zh) | 一种模内切结构 | |
CN221136754U (zh) | 一种便于扣位大而内部空间小的工件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7531696U (zh) | 多维曲面仿人体工学塑料椅注塑模具 | |
CN210651687U (zh) | 一种一出二成型旋钮定位块的模具 | |
CN215746343U (zh) | 一种斜导柱改良的压铸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