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8501U - 垫盘 - Google Patents
垫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08501U CN211008501U CN201920740532.7U CN201920740532U CN211008501U CN 211008501 U CN211008501 U CN 211008501U CN 201920740532 U CN201920740532 U CN 201920740532U CN 211008501 U CN211008501 U CN 2110085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bearing
- housing
- rotary core
- oi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584775 Tunga penetrans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垫盘,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垫盘安装在油管接箍和油管吊卡之间。垫盘包括旋转芯体和壳体;旋转芯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组;壳体与油管吊卡固定连接;旋转芯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油管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油管接箍,油管接箍的下端面抵顶在旋转芯体的上端面上。在油管旋转时,垫盘壳体与油管吊卡不旋转,由于油管吊卡不旋转,所以与油管吊卡固定连接的游动滑车大钩不旋转,从而有效避免了游动滑车大钩缠绕小绞车的钢丝绳,使得油管旋转作业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垫盘。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维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打捞和封隔器坐封等作业。在油田进行打捞或封隔器坐封作业时,都需要旋转油管。打捞时,需要通过旋转油管,将井内落物引入打捞工具。封隔器坐封时,需要通过旋转油管,使胶筒受力发生径向变形,从而封隔油、套管与封隔器中心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实现坐封。
现有技术中,进行油管转动时,先将油管通过油管吊卡固定连接在游动滑车的大钩上,游动滑车的大钩与游动滑车本体铰接连接,然后液压钳咬住油管,小绞车通过钢丝绳带动液压钳转动,从而带动油管转动。
然而,由于油管在转动时,游动滑车的大钩也会随之转动,易使小绞车的钢丝绳缠绕在游动滑车大钩上,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些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垫盘,所述垫盘安装在油管接箍和油管吊卡之间,所述垫盘包括旋转芯体和壳体;所述旋转芯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组;所述壳体与所述油管吊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芯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连接所述油管接箍,所述油管接箍的下端面抵顶在所述旋转芯体的上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旋转芯体的外壁呈阶梯状,所述旋转芯体的外壁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外壁、第二外壁和第三外壁以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外壁连接面和第二外壁连接面;
所述第一外壁与轴线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轴线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外壁与轴线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外壁与所述轴线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壁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外壁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三外壁;
所述第一外壁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三外壁。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外壳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上方,所述第一外壳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壳外壁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外壳在径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外壳顶面衔接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和所述第二外壳内壁,且所述第二外壳顶面水平设置。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外壁与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第二外壁贴合,所述外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壳内壁贴合;所述第一轴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外壁连接面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外壳顶面贴合。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轴承组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包括座圈和顶圈;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顶圈位于所述座圈正上方;所述顶圈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贴合,所述座圈的底面与所述底板相贴合;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壳内壁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顶面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通孔,用于所述垫盘的拆解。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上端面呈阶梯状;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上端面包括承载面、第一连接面和引导面;其中,呈圆环状的所述承载面水平设置;所述引导面呈喇叭状;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承载面的外缘与所述引导面的内缘,且所述第一连接面垂直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油管接箍的所述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油管接箍的侧壁相贴合。
如上所述的垫盘,可选地,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垫盘安装在所述油管接箍和所述油管吊卡之间。在所述油管旋转时,所述垫盘壳体与所述油管吊卡不再发生旋转,游动滑车通过所述油管吊卡将油管吊起。由于油管吊卡不再发生旋转,所以与油管吊卡固定连接的游动滑车大钩不再旋转,从而有效避免了游动滑车大钩缠绕小绞车的钢丝绳,使得油管旋转作业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盘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旋转芯体;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盘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壳体;
图5为图4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盘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垫盘;
1100:旋转芯体;
1110:第一通孔;
1111:第一外壁;
1112:第一外壁连接面;
1113:第二外壁;
1114:第二外壁连接面;
1115:第三外壁;
1121:承载面;
1122:第一连接面;
1123:引导面;
1200:壳体;
1210:顶板;
1220:第一外壳;
1221:第一外壳外壁;
1222:第一外壳内壁;
1230:第二外壳;
1231:第二外壳外壁;
1232:第二外壳内壁;
1233:第二外壳顶面;
1240:底板;
1241:底板通孔;
1300:第一轴承;
1310:内圈;
1320:外圈;
1400:第二轴承;
1410:座圈;
1420:顶圈;
1500:手柄;
2000:油管接箍;
3000:油管;
4000:油管吊卡;
5000: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垫盘1000,垫盘1000安装在油管接箍2000和油管吊卡4000之间,垫盘1000包括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之间设置有轴承组;壳体1200与油管吊卡4000固定连接;旋转芯体1100内开设有第一通孔1110,油管3000穿过第一通孔1110后连接油管接箍2000,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抵顶在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上。
油管3000和油管接箍2000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当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抵顶在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上时,油管3000悬空设置在第一通孔1110内。第一通孔1110的孔壁与油管3000的侧壁间隙配合。
当油管3000和油管接箍2000转动时,由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抵顶在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上,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与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旋转芯体1100旋转。
轴承组设置在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之间,轴承组连接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静止的壳体1200,避免壳体1200在旋转芯体1100的带动下转动,使得壳体1200在旋转芯体1100跟随油管3000旋转时保持静止。
油管吊卡4000的作用是卡住油管3000,使游动滑车能够上提或下移油管3000,游动滑车通过游动滑车大钩与油管吊卡4000固定连接。油管吊卡4000与壳体1200也是固定连接,由于壳体1200可以在油管3000旋转时保持静止,所以与壳体1200固定连接的油管吊卡4000也可以在油管3000旋转时保持静止。由于油管吊卡4000在油管3000旋转时不再发生旋转,所以与吊卡固定连接的游动滑车大钩在油管3000旋转时不再旋转,从而有效避免了小绞车的钢丝绳缠绕游动滑车大钩,使得油管3000旋转作业更加安全。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垫盘1000安装在油管接箍2000和油管吊卡4000之间,垫盘1000包括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之间设置有轴承组;壳体1200与油管吊卡4000固定连接;旋转芯体1100内开设有第一通孔1110,油管3000穿过第一通孔1110后连接油管接箍2000,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抵顶在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油管3000旋转时,油管吊卡4000不再发生旋转,并且与油管吊卡4000固定连接的游动滑车大钩不再旋转,从而有效避免了游动滑车大钩缠绕小绞车的钢丝绳,使得油管3000旋转作业更加安全。
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芯体1100的外壁呈阶梯状,旋转芯体1100的外壁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外壁1111、第二外壁1113和第三外壁1115以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和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
第一外壁1111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外壁1113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第二外壁1113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外壁1115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第一外壁1111在竖直方向高于第二外壁1113;第二外壁111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三外壁1115;
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连接第一外壁1111和第二外壁1113;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连接第二外壁1113和第三外壁1115。
由于第一外壁1111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外壁1113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所以第一轴承1300的顶面可以与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间隙配合,第一轴承1300的内壁可以与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1113相贴合,使得第一轴承1300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第一轴承1300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使得垫盘1000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由于第二外壁1113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外壁1115与轴线5000间的距离,所以第二轴承1400的顶面可以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相贴合,第二轴承1400的内壁可以与旋转芯体1100的第三外壁1115间隙配合,使得第二轴承1400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第二轴承1400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使得垫盘1000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旋转芯体1100的外壁呈阶梯状,第一轴承1300、第二轴承1400分别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的技术手段,使得垫盘1000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00包括顶板1210和底座,底座和顶板1210可拆卸地连接;底座包括底板1240和外壳;
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220和第二外壳1230;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外壳1220位于第二外壳1230的上方,第一外壳外壁1221与第二外壳外壁1231平滑连接;第一外壳1220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外壳1230在径向上的厚度;第二外壳顶面1233衔接第一外壳内壁1222和第二外壳内壁1232,且第二外壳顶面1233水平设置。
底座和顶板1210可拆卸地连接,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卸和组装,从而方便垫盘1000的各个部件的维护和更换。另外,底板1240、第一外壳1220和第二外壳1230一体成型,形成底座,使得底座更加稳定。
由于第二外壳顶面1233衔接第一外壳内壁1222和第二外壳内壁1232,且第二外壳顶面1233水平设置,第一轴承1300架在第二外壳顶面1233上,第一轴承1300的外壁与第一外壳内壁1222相贴合,使得第一轴承1300与外壳相卡合。第一轴承1300与外壳相卡合,使得垫盘1000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底座和顶板1210可拆卸地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卸和组装,从而方便垫盘1000的各个部件的维护和更换。又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轴承1300与壳体1200相卡合的技术手段,使得垫盘1000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如图2至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1300,第一轴承1300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承1300包括内圈1310和外圈1320,内圈1310的外壁与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1113贴合,外圈1320的外壁与第一外壳内壁1222贴合;第一轴承1300的顶面与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间隙配合,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与第二外壳顶面1233贴合。
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与旋转芯体1100贴合,在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与旋转芯体1100间摩擦力的带动下,在油管3000带动旋转芯体1100旋转时,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可以跟随旋转芯体1100旋转;第一轴承1300的外圈1320与第一外壳内壁1222相贴合,在第一轴承1300的外圈1320与第一外壳1220间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轴承1300的外圈1320不发生旋转;从而使得第一轴承1300吸收垫盘1000在径向上所受的作用力。
第一轴承1300连接了垫盘1000中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垫盘1000的壳体1200,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得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磨损,提高了垫盘1000的寿命。
第一轴承1300可以为滚动轴承,其型号可以为6022。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设置第一轴承1300的技术手段,所以第一轴承1300吸收垫盘1000在径向上所受的作用力,且第一轴承1300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得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壳体1200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磨损,提高了垫盘1000的寿命。
如图2至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轴承组包括第二轴承1400,第二轴承1400为滚动轴承,第二轴承1400包括座圈1410和顶圈1420;在竖直方向上,顶圈1420位于座圈1410正上方;顶圈1420的顶面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贴合,座圈1410的底面与底板1240相贴合;第二轴承1400的内壁与第三外壁1115间隙配合,第二轴承1400的外壁与第二外壳内壁1232间隙配合。
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的顶面与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贴合,在油管3000带动旋转芯体1100旋转时,在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与旋转芯体1100间摩擦力的带动下,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可以跟随旋转芯体1100旋转;第二轴承1400的座圈1410与底板1240顶面贴合,在第二轴承1400的座圈1410与底板1240间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轴承1400的座圈1410不发生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轴承1400吸收垫盘1000在轴向上所受的作用力。
第二轴承1400连接了垫盘1000中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垫盘1000外壳,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得旋转芯体1100和壳体1200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磨损,提高了垫盘1000的寿命。
第二轴承1400可以是瑞典滚珠轴承制造公司(SKF)生产的型号为89318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设置第二轴承1400的技术手段,所以第二轴承1400吸收垫盘1000在轴向上所受的作用力,且第二轴承1400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得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壳体1200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磨损,提高了垫盘1000的寿命。
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顶面123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
第二外壳顶面123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与第二外壳顶面1233贴合,第二轴承1400的顶面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贴合,所以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高于第二轴承1400的顶面,也就是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之间存在间隙。
间隙防止了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直接接触,避免了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相互影响,使得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和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可以相互独立且可以具有不同的旋转速度,有利于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的正常工作。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第二外壳顶面123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的技术手段,所以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和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可以相互独立且具有不同旋转速度,有利于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的正常工作。
如图2至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底板1240上设置有底板通孔1241,用于垫盘1000的拆解。
倒置垫盘1000,可以暴露出底板通孔1241,使用工具通过底板通孔1241捣击第二轴承1400,捣击的冲击力可以克服各个部件表面间润滑油的粘附力,使得垫盘1000各个部件之间产生松动,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解。其中,各个部件包括旋转芯体1100、顶板1210、底座、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底板1240上设置有底板通孔1241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使用工具通过底板通孔1241捣击第二轴承1400,捣击的冲击力可以使垫盘1000各个部件之间产生松动,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解。
如图3和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呈阶梯状;旋转芯体1100的上端面包括承载面1121、第一连接面1122和引导面1123;其中,呈圆环状的承载面1121水平设置;引导面1123呈喇叭状;第一连接面1122连接承载面1121的外缘与引导面1123的内缘,且第一连接面1122垂直于承载面1121设置。
由于油管接箍2000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脱离承载面1121。在油管接箍2000脱离承载面1121时,油管接箍2000下端面的外缘可沿引导面1123滑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对中,即,使油管接箍2000、油管3000的轴线与垫盘1000的轴线5000自动重合,也就是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回到承载面1121上。
具体地,引导面1123和承载面1121的夹角可以为45度。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设置引导面1123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油管接箍2000脱离承载面1121时,油管接箍2000下端面的外缘可沿引导面1123滑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油管接箍2000可以自动归位,回到承载面1121上。
如图1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承载面1121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相贴合,第一连接面1122与油管接箍2000的侧壁相贴合。
在承载面1121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相贴合,第一连接面1122与油管接箍2000的侧壁相贴合时,油管接箍2000与旋转芯体1100相卡合。
由于旋转芯体1100的承载面1121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相贴合,旋转芯体1100的第一连接面1122与油管接箍2000的侧壁相贴合,所以当油管接箍2000和油管3000一同旋转时,承载面1121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一连接面1122与油管接箍2000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带动旋转芯体1100旋转,有利于垫盘1000通过轴承组连接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壳体1200,有利于垫盘1000吸收来自于油管接箍2000的动能。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承载面1121与油管接箍2000的下端面相贴合,第一连接面1122与油管接箍2000的侧壁相贴合的技术手段,所以垫盘1000的旋转芯体1100跟随油管接箍2000旋转,有利于垫盘1000通过轴承组连接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和不旋转的壳体1200,有利于垫盘1000吸收来自于油管接箍2000的动能。
如图2至图6所示,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垫盘1000包括手柄1500,手柄1500固定连接在壳体1200上。
手柄1500的设置有利于垫盘1000的搬运、垫盘1000的安装以及调整垫盘1000与油管吊卡4000之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手柄1500可以与壳体1200焊接连接。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垫盘1000包括手柄1500,手柄1500固定连接在壳体1200上的技术手段,有利于垫盘1000的搬运、垫盘1000的安装以及调整垫盘1000与油管吊卡4000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垫盘1000包括可拆卸的旋转芯体1100、顶板1210、底座、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
本实施例中垫盘1000的组装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第一步:将底座放置在组装台的平面上。
第二步:将第二轴承1400放入底座中。
底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1240、第一外壳1220和第二外壳1230。第一外壳1220位于第二外壳1230的上方,第一外壳外壁1221与第二外壳外壁1231平滑连接;第一外壳1220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外壳1230在径向上的厚度。
将第二轴承1400放入底座中,使得第二轴承1400的座圈1410的底面与底板1240的顶面相贴合,即将第二轴承1400压在底座的底板1240上。此时,第二轴承1400的外壁与第二外壳内壁1232间隙配合,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第二外壳1230与旋转的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之间产生摩擦。
第二轴承1400可以是瑞典滚珠轴承制造公司(SKF)生产的型号为89318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第三步:将第一轴承1300放入底座中。
由于第二外壳顶面1233衔接第一外壳内壁1222和第二外壳内壁1232,且第二外壳顶面1233水平设置,所以可以使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与第二外壳顶面1233相贴合。此时,第一轴承1300外圈1320的外壁与第一外壳内壁1222贴合。
第一轴承1300可以为滚动轴承,其型号可以为6022。
第四步:安装旋转芯体1100。
将旋转芯体1100架在第二轴承1400上,使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抵顶在第二轴承1400顶圈1420的顶面上,使得旋转芯体1100在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二轴承1400的顶圈1420一同旋转,第二轴承1400可以吸收旋转芯体1100的动能。
此时,旋转芯体1100的第一外壁1111与壳体1200的第一外壳内壁1222间隙配合,旋转芯体1100的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与第一轴承1300的顶面间隙配合;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1113与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的外壁相贴合;旋转芯体1100的第三外壁1115与第二轴承1400的内壁间隙配合;且,旋转芯体1100的下端面与底板1240的顶面间隙配合。
旋转芯体1100的第一外壁1111与第一外壳内壁1222间隙配合,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第一外壳1220与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之间产生摩擦。旋转芯体1100的第一外壁连接面1112与第一轴承1300的顶面间隙配合,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第一轴承1300的外圈1320与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之间产生摩擦。旋转芯体1100的第二外壁1113与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的外壁相贴合,使得旋转芯体1100在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轴承1300的内圈1310一同旋转,并吸收旋转芯体1100的动能。旋转芯体1100的第三外壁1115与第二轴承1400的内壁间隙配合,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第二轴承1400的座圈1410与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之间产生摩擦。旋转芯体1100的下端面与底板1240的顶面间隙配合,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底板1240与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之间产生摩擦。
第五步:安装顶板1210。
将顶板1210架在底座上,并用螺钉将顶板1210和底座固定在一起。此时,旋转芯体1100与顶板1210间隙配合,避免不旋转的顶板1210与旋转的旋转芯体1100之间产生摩擦。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可以完成垫盘1000的组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芯体1100、顶板1210、底座、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进行组装前,均需要先在各部件的外表面上涂抹润滑油,再进行组装。润滑油起着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帮助各部件防锈。
垫盘1000各个部件可拆卸地连接,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卸和组装,从而方便垫盘1000的各个部件的维护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垫盘1000的拆卸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第一步:拆除顶板1210。
拧出螺钉,分离顶板1210和底座。
第二步:拆除旋转芯体1100。
倒置垫盘1000,暴露出底板通孔1241,使用工具通过底板通孔1241捣击第二轴承1400,以克服表面间润滑油的粘附力,使得各部件松动。
翻转倒置的垫盘1000使得垫盘1000正放。使用工具,通过旋转芯体1100的下端面与底板124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撬动旋转芯体1100,从而将松动的旋转芯体1100取出。
第三步:拆除第一轴承1300。
第二外壳顶面123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与第二外壳顶面1233相贴合,第二轴承1400的顶面与第二外壁连接面1114相贴合,所以第一轴承1300的底面高于第二轴承1400的顶面,也就是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使用工具,通过第一轴承1300和第二轴承1400之间的间隙撬动第一轴承1300,从而将松动的第一轴承1300取出。
第四步:拆除第二轴承1400。
第二轴承1400与底座的贴合面面积大,因此贴合面间润滑油的粘附力大,所以在拆除第二轴承1400前,首先要使第二轴承1400与底座之间产生松动。为了松动第二轴承1400与底座之间的粘附,可以倒置垫盘1000,并使用工具通过底板通孔1241捣击第二轴承1400。捣击的冲击力,使得第二轴承1400颤动,从而分离第二轴承1400和底座。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可以完成垫盘1000的拆卸。
垫盘1000各个部件可拆卸地连接,有利于垫盘1000的拆卸和组装,从而方便垫盘1000的各个部件的维护和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垫盘,安装在油管接箍和油管吊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芯体和壳体;所述旋转芯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组;所述壳体与所述油管吊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芯体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连接所述油管接箍,所述油管接箍的下端面抵顶在所述旋转芯体的上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芯体的外壁呈阶梯状,所述旋转芯体的外壁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外壁、第二外壁和第三外壁以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外壁连接面和第二外壁连接面;
所述第一外壁与轴线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轴线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外壁与轴线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外壁与所述轴线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壁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外壁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三外壁;
所述第一外壁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三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外壳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上方,第一外壳外壁与第二外壳外壁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外壳在径向上的厚度;第二外壳顶面衔接第一外壳内壁和第二外壳内壁,且所述第二外壳顶面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外壁与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第二外壁贴合,所述外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壳内壁贴合;所述第一轴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外壁连接面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外壳顶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包括座圈和顶圈;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顶圈位于所述座圈正上方;所述顶圈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贴合,所述座圈的底面与所述底板相贴合;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壳内壁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顶面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外壁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通孔,用于所述垫盘的拆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上端面呈阶梯状;所述旋转芯体的所述上端面包括承载面、第一连接面和引导面;其中,呈圆环状的所述承载面水平设置;所述引导面呈喇叭状;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承载面的外缘与所述引导面的内缘,且所述第一连接面垂直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油管接箍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油管接箍的侧壁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0532.7U CN21100850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垫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0532.7U CN21100850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垫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08501U true CN211008501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75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40532.7U Active CN21100850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垫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08501U (zh)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20740532.7U patent/CN2110085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008501U (zh) | 垫盘 | |
CN110216624B (zh) | 一种单缸液压圆锥破碎机上机架安装或拆卸装置及方法 | |
CN204703755U (zh) | 旋挖钻机及其动力头下压盘 | |
CN218396023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锻造加工用穿孔设备 | |
CN111993179A (zh) | 一种合金衬套加工用内孔研磨抛光机 | |
CN109908827B (zh) | Kr脱硫搅拌器稳定自锁的装备及其拆卸和安装方法 | |
CN214652982U (zh) | 一种高炉吊装用钩挂装置 | |
CN114367944A (zh) | 轴承零件拆卸工具 | |
CN203973490U (zh) | 检修用螺套安装工具 | |
CN220260890U (zh) | 定位销铜套拆卸工具 | |
CN220680691U (zh) | 一种挤压机转子水端轴承拆卸工具 | |
CN217603163U (zh) |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托轮组结构 | |
CN218538854U (zh) | 液压卷管装置和工程机械 | |
CN218872389U (zh) | 具有升降功能的研磨缸 | |
CN217712454U (zh) | 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 | |
CN217921170U (zh) | 手摇起重机 | |
CN220226803U (zh) | 一种钻杆刮泥器 | |
CN209579415U (zh) | 一种单人拆卸轴承扒子 | |
CN202427494U (zh) | 用于边缘传动立磨的磨盘定心结构 | |
CN220906899U (zh) | 曳引机构及电梯主机 | |
CN217732525U (zh) | 一种钢丝绳支撑滚轮 | |
CN211366086U (zh) | 螺杆主机用翻转装置 | |
CN212793074U (zh) | 轴瓦油线高安全制造工装 | |
CN218947523U (zh) | 一种磨耗套退卸装置 | |
CN219118768U (zh) | 一种水电暖预留孔洞施工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