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6694U -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6694U
CN211006694U CN201921763227.6U CN201921763227U CN211006694U CN 211006694 U CN211006694 U CN 211006694U CN 201921763227 U CN201921763227 U CN 201921763227U CN 211006694 U CN211006694 U CN 211006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ackup pad
buckle
supporting beam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32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峰
王歌
邵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Guang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Guang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Guang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Guang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32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6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6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6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轴线相互平行的支杆、与多根支杆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环、以及焊接于多根支杆外侧并与支撑环同轴设置的固定环,相邻支杆端面互不接触,固定环周侧还设置有支撑支撑梁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扣板、支撑板以及拉结件。该连接结构通过将多个扣板均扣接在固定环的外壁上,随后利用起吊机将预制支撑梁通过相邻支杆的间隙、并水平吊装至支撑板的端面上,且支撑板底部设置的拉结件与支撑板衔接,可保障支撑梁与立柱桩装配稳固,相较于采用植筋的安装方式,该衔接方式无需在立柱桩的周侧钻孔,稳定性好,以实现对深基坑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安全得以保障。

Description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基坑内支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第一道内支撑梁是水平搁置在立柱桩顶端上的,第二道或是以下的支撑梁通常是通过设计标高后,采用植筋的方式将支撑梁与立柱桩相连接的。
深基坑支护工程内支撑体系其本身对于立柱桩的受力较大,各个环节的结构施工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植筋需在立柱桩周侧利用钻孔机钻孔后,需将孔内杂质清除干净并注入植筋胶,最后将预制支撑横梁两侧延伸在外的钢筋插入,待植筋胶固结后完成支撑梁与立柱桩的连接;上述连接方式的效率虽高但对立柱桩桩身的结构损害很大,且钢筋的长度以及钻孔孔位均受到立柱桩周身主筋以及箍筋的限制,不能保证完成规避,另外钻孔若未清理干净极易对钢筋与立柱桩的整体连接性造成影响,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支撑梁与立柱桩的连接,稳定性较差,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能保障深基坑下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上述问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轴线相互平行的支杆、与多根所述支杆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环、以及焊接于多根所述支杆外侧并与所述支撑环同轴设置的固定环,相邻所述支杆端面互不接触,所述固定环周侧还设置有支撑支撑梁的加固件。
所述加固件包括扣板、支撑板以及拉结件,所述扣板呈匚字型设置、且所述扣板的翻折面包裹于所述固定环外侧上,所述扣板位于相邻所述支杆之间,所述支撑板水平固设在所述扣板的端面上,且所述支撑板顶面与所述扣板上端面齐平,多组所述拉结件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支撑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多个扣板均扣接在固定环的外壁上,且相对的一对扣板上水平固设的两块支撑板相互水平搭接,随后利用起吊机将预制支撑梁通过相邻支杆的间隙、并水平吊装至支撑板的端面上,且支撑板底部设置的拉结件与支撑板衔接,可保障支撑梁与立柱桩装配稳固,相较于采用植筋的安装方式,该衔接方式无需在立柱桩的周侧钻孔,稳定性好,以实现对深基坑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安全得以保障。
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梁包括若干根纵横交错捆扎的钢筋,所述拉结件包括预埋在相邻所述钢筋之间的多根螺杆,且所述螺杆的一端竖直向下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支撑梁内预埋螺杆可使螺杆与支撑梁一体制成,且强度更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端面上竖直贯通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螺杆周侧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支撑板底面抵接的第一锁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根螺杆分别与安装孔一一对应连接,以确保衔接稳定,可避免支撑梁歪斜,稳定性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板的端面均垂直焊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L型弯钩,所述L型弯钩的转角处均与所述支杆的外延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焊L型弯钩的设置将扣板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杆的一端延伸固设有卡接板,且相对设置的另一块支撑板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板搭接支配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板与安装槽之间的卡接配合将支撑梁撑起,扩大了支撑梁与支杆的接触面积,减少倾倒侧翻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用于限位支撑梁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便于吊装机定位下料,并可对支撑梁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底端铰接有斜撑杆,所述扣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斜撑杆另一端抵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杆将支撑板远离扣板的一端支撑起来,提高支撑板的支撑强度,确保支撑板始终保持水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扣板均扣接在固定环的外壁上,随后利用起吊机将预制支撑梁通过相邻支杆的间隙、并水平吊装至支撑板的端面上,且支撑板底部设置的拉结件与支撑板衔接,可保障支撑梁与立柱桩装配稳固,相较于采用植筋的安装方式,该衔接方式无需在立柱桩的周侧钻孔,稳定性好,以实现对深基坑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安全得以保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每根螺杆分别与安装孔一一对应连接,以确保衔接稳定,可避免支撑梁歪斜,稳定性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撑杆,将支撑板远离扣板的一端支撑起来,提高支撑板的支撑强度,确保支撑板在承载支撑梁的同时始终保持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杆;2、支撑环;3、固定环;4、加固件;41、扣板;42、支撑板;5、拉结件;51、螺杆;52、锁紧螺母;6、L型弯钩;7、卡接板;8、安装槽;9、限位板;10、斜撑杆;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包括呈L型设置的四根支杆1,四根支杆1相互平行设置、并围合呈矩形,且相邻支杆1的侧面未完全贴合,四根支杆1的内侧焊接有呈矩形框状设置的支撑环2,支撑环2中空设置且截面呈圆环形,支撑管沿支杆1轴向等间隔排列有若干个,四根支杆1的外侧同样焊接有呈矩形框状设置的支撑环2,且若干个支撑管和支撑环2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环3的周侧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支撑梁的加固件4。
参照图3,加固件4包括呈“匚”字型设置的扣板41,且四块扣板41的翻折面分别包裹于固定环3的外侧上,扣板41卡接于相邻支杆1的间隙之间,其中一对对应设置的扣板41端面上、水平延伸固设有一块矩形支撑板42,操作人员将多个扣板41均扣接在固定环3的外壁上,且相对的一对扣板41上水平固设的两块支撑板42相互水平搭接,随后利用起吊机将预制支撑梁通过相邻支杆1的间隙、并水平吊装至支撑板42的端面上,且支撑板42底部设置的拉结件5与支撑板42衔接,可保障支撑梁与立柱桩装配稳固,相较于采用植筋的安装方式,该衔接方式无需在立柱桩的周侧钻孔,稳定性好,以实现对深基坑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安全得以保障。
参照图3,扣板41的两端端面上均垂直焊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L型弯钩6,且L型弯钩6的转角处均与支杆1的外延抵触,后焊L型弯钩6的设置将扣板41固定,工序简单稳固效果好;支撑板42的底端铰接有一根圆柱形且倾斜设置的斜撑杆10,且扣板41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斜撑杆10另一端抵接的卡槽11,且斜撑杆10的端部抵接至卡槽11的底壁上,斜撑杆10将支撑板42远离扣板41的一端支撑起来,提高了支撑板42的支撑强度,并确保支撑板42始终保持水平;支撑板42远离支杆1的一端还延伸固设有卡接板7,且相对设置的另一块支撑板42端面开设有与卡接板7搭接支配的安装槽8,接板与安装槽8之间的卡接配合将支撑梁撑起,扩大了支撑梁与支杆1的接触面积,减少倾倒侧翻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3,预制支撑梁包括若干根纵横交错捆扎成型的钢筋,支撑梁与支撑板42之间设置有多组拉结件5,拉结件5包括预埋在相邻钢筋之间的多根螺杆51,螺杆51的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在预制支撑梁内预埋螺杆51可使螺杆51与支撑梁一体制成的强度更高;支撑板42的端面上竖直贯通开设有供螺杆51穿过的安装孔,螺杆51周侧螺纹连接有、与支撑板42底面抵接的锁紧螺母52,每根螺杆51分别与安装孔一一对应连接,以确保衔接稳定,可避免支撑梁歪斜。
支撑板4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用于限位支撑梁的限位板9,限位板9可对支撑梁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增强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操作人员将四块扣板41扣接在固定环3上,将L型弯钩6焊接在扣板41端部后,通过手持斜撑杆10,并转动调节斜撑杆10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卡接至卡槽11内,驱动起吊机将支撑梁水平吊起,且相邻固定环3之间的间距大于支撑梁和螺杆51延伸段的长度总和,并将螺杆51一一对应穿设于安装孔内,随后下降支撑梁,使支撑梁的两侧与限位板9抵接,同时将锁紧螺母52将螺杆51拧紧在支撑板42上,该方式相较于采用植筋的安装方式,该衔接方式无需在立柱桩的周侧钻孔,稳定性好,以实现对深基坑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安全得以保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轴线相互平行的支杆(1)、与多根所述支杆(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环(2)、以及焊接于多根所述支杆(1)外侧并与所述支撑环(2)同轴设置的固定环(3),相邻所述支杆(1)端面互不接触,所述固定环(3)周侧还设置有支撑支撑梁的加固件(4);
所述加固件(4)包括扣板(41)、支撑板(42)以及拉结件(5),所述扣板(41)呈匚字型设置、且所述扣板(41)的翻折面包裹于所述固定环(3)外侧上,所述扣板(41)位于相邻所述支杆(1)之间,所述支撑板(42)水平固设在所述扣板(41)的端面上,且所述支撑板(42)顶面与所述扣板(41)上端面齐平,多组所述拉结件(5)位于所述支撑板(42)和支撑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梁包括若干根纵横交错捆扎的钢筋,所述拉结件(5)包括预埋在相邻所述钢筋之间的多根螺杆(51),且所述螺杆(51)的一端竖直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的端面上竖直贯通开设有供所述螺杆(51)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螺杆(51)周侧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支撑板(42)底面抵接的第一锁紧螺母(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41)的端面均垂直焊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L型弯钩(6),所述L型弯钩(6)的转角处均与所述支杆(1)的外延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远离所述支杆(1)的一端延伸固设有卡接板(7),且相对设置的另一块支撑板(42)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板(7)搭接支配的安装槽(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用于限位支撑梁的限位板(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的底端铰接有斜撑杆(10),所述扣板(41)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斜撑杆(10)另一端抵接的卡槽(11)。
CN201921763227.6U 2019-10-19 2019-10-19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006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3227.6U CN211006694U (zh) 2019-10-19 2019-10-19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3227.6U CN211006694U (zh) 2019-10-19 2019-10-19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6694U true CN21100669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3227.6U Active CN211006694U (zh) 2019-10-19 2019-10-19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6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2204U (zh) 一种预制中空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
CN102839675A (zh) 一种基坑支护用大跨度预应力鱼腹梁及其安装方法
CN103437425A (zh) 一种预制中空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3104092A (zh) 一种梁板支撑组合结构
CN102777050B (zh) 大跨度管桁架屋面梁的组拼胎架
CN111705747A (zh) 一种河道挡墙用滑动模板组件
CN211006694U (zh) 建筑工程支撑梁与立柱桩连接结构
CN212129839U (zh) 钢管加强柱结构
CN108506006B (zh) 隧道开挖台车与锚杆作业车的互换作业方法及其装置
CN212000638U (zh) 高架盖梁型钢支撑结构
JP2020056223A (ja) 仮設橋の施工方法
CN206376255U (zh) 插筋笼
CN113279393A (zh) 一种预应力型钢支护桩及安装方法
CN215562538U (zh) 一种透水预制桩接桩装置
CN216685264U (zh) 大跨径风电导管架抱箍式运输工装
CN211006696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组合支撑结构
CN217151208U (zh) 一种清水墙施工用模板框架结构
CN104532758A (zh) 一种预应力砼悬浇连续梁零号块施工支架
CN217378909U (zh) 地铁站围护结构
CN212926974U (zh) 一种外挂架结构
CN213952497U (zh) 倒锥形箱型柱稳定性控制快速连接节点
CN212475790U (zh) 一种屋面彩钢板用的整体吊装装置
CN220377876U (zh) 一种新型支撑梁钢筋绑扎辅助架
CN211773712U (zh) 深基坑内支撑梁钢筋与格构钢柱通过钢套筒连接的构造
CN214301823U (zh) 深基坑全钢结构组合式大型塔吊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