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7933U - 一种风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7933U
CN210977933U CN201921871437.7U CN201921871437U CN210977933U CN 210977933 U CN210977933 U CN 210977933U CN 201921871437 U CN201921871437 U CN 201921871437U CN 210977933 U CN210977933 U CN 210977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wind wheel
air duct
guid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14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劲松
张燚
鲁毅
王晓明
黎运勇
潘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35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35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35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35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14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7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7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7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的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包括风道(1)、风轮(2)、导风条(3)、出风口(4)和电机(5),所述风道(1)包括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风轮(2)、导风条(3)和电机(5)均位于风道(1)中,风轮(2)和电机(5)位于风道(1)的底部,出风口(4)位于风道(1)的最上端,所述导风条(3)位于风轮(2)和出风口(4)之间,且靠近出风口(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流入风道内的空气经过风轮的搅拌加速送到出风口,通过出风口时被导风条整流,使得空气流动更加稳定,风道出风更加均匀,从而降低噪音,并消除异音,减少噪音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气污染的增加及大量新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的使用,导致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令人严重担忧,市面上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但该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常常为了追求高性能而忽略了细节。空气处理设备一般通过电机等驱动风轮转动,以实现对风流方向的控制,然而,风在风道里流动的过程中,流动状态不稳定,使得净化器出风不匀且会产生噪音,造成噪音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进取,设计出一种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的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包括风道、风轮、导风条、出风口和电机,所述风道包括左蜗壳和右蜗壳连接形成的空腔,风轮、导风条和电机均位于风道中,风轮和电机位于风道的底部,出风口位于风道的最上端,所述导风条位于风轮和出风口之间,且靠近出风口,导风条为三棱柱形,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面朝风轮,背风面面朝出风口。流入风道内的空气经过风轮的搅拌加速送到出风口,通过出风口时被导风条整流,使得空气流动更加稳定,风道出风更加均匀,从而降低噪音,并消除异音,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系统,该系统包括风道1、风轮2、导风条3、出风口4和电机5;
所述风道1包括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连接形成的空腔;
风轮2、导风条3和电机5均位于风道1中,风轮2和电机5位于风道1的底部,出风口4位于风道1的最上端,所述导风条3位于风轮2和出风口4之间,且靠近出风口4,导风条3整流从风道1吹向出风口4的空气,气流稳定从出风口4吹出。
所述导风条3整体呈三棱柱形,分为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迎风面31面朝风轮2,背风面32面朝出风口4。
所述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上都设有进风格栅6,空气从进风格栅6进入风道1中。
所述风轮2为多翼式风轮,风轮2位于左蜗壳11上的进风格栅6和右蜗壳12上进风格栅6之间。
所述导风条3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两端紧贴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将出风口4分成两部分。
所述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都为长方形,其中,迎风面31为导风条3其中两个侧面,背风面32为导风条3三棱柱另一个侧面。
所述迎风面31之间以及迎风面31与背风面32之间均为圆弧形过渡33;
导风条3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30~70°;
所述导风条3高度为30~50mm。
所述导风条3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40~60°;
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圆弧形过渡33半径为3~8mm。
所述两个迎风面31的高相等,导风条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背风面32平行于出风口4。
导风条3底部到风轮2最上边边缘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直径尺寸的0.5~0.8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在空气吹出出风口前,经过导风条的整流,使空气流动更加稳定,风道出风更加均匀;
(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其结构简单,具有降低噪音,并消除异音的优点,有效的减少了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道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导风条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道系统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道系统右蜗壳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道系统左蜗壳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道系统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风道;
11-左蜗壳;
12-右蜗壳;
2-风轮;
3-导风条;
31-迎风面;
32-背风面;
33-圆弧形过渡;
4-出风口;
5-电机;
6-进风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其中,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存在空气在风道里流动不稳定、出风不匀等缺点,因此会产生噪音,造成噪音污染,给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代来不利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系统,旨在使净化器出风均匀,降低噪音,如图1所示,该风道系统包括风道1、风轮2、导风条3、出风口4和电机5;
所述风道1包括左蜗壳11和与左蜗壳11连接的右蜗壳12形成的空腔;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均为蜗牛壳状,所述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相连接形成的内部空腔即为风道1,如图1所示。
风轮2、导风条3和电机5均位于风道1中,风轮2和电机5位于风道1底部,如图1和图5所示,出风口4位于风道1的最上端,用于出风,如图1所示,所述导风条3位于风轮2和出风口4之间,且靠近出风口4。
所述导风条3整体呈三棱柱形,如图2所示,分为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所述迎风面31面朝风轮2,经风轮2搅拌加速吹向出风口4的气流,首先需先经过迎风面31,再吹向出风口4;背风面32面朝出风口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轮2用于控制风流方向,如图1和图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风流方向),导风条3用于整流经风轮2加速送到出风口4的空气。
进入风道1内的空气通过风轮2的搅拌加速,沿风道1向上流动,经过导风条3的整流,从出风口4吹出,如图1和图6所示。
所述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上皆设有进风格栅6,所述进风格栅6为蜘蛛网状,其整体为圆形,位于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的下部,如图1和4所示,空气从进风格栅6进入风道1中。
如图6所示,风轮2与电机5相连,电机5驱动风轮2转动,控制风流方向,如图5所示,所述风轮2为多翼式风轮,其具有转速高,平衡度佳和噪声小等优点,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风道系统中,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优选为双吸多翼式风轮,双吸多翼式风轮的导风效果更好。
所述风轮2位于左蜗壳11上的进风格栅6和右蜗壳12上的进风格栅6之间,风轮2与进风格栅6平行,如图1、图6、图4和图5所示,使从进风格栅6进入的空气首先通过风轮2,电机驱动风轮2转动,转动的风轮2将空气搅拌加速,驱动空气沿着风道1向上,通过导风条3的整流,使空气均匀稳定的从出风口4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风条3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两端分别紧贴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如图3所示,将出风口4分成两部分,使经过风轮2驱动的气流被分成两部分从出风口4吹出,如图1和图6所示。
如图2所示,所述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均为长方形,迎风面31为导风条3三棱柱的其中两个侧面,背风面32为导风条3三棱柱另一个侧面。
两个迎风面31的横截面为V型,如图1所示,迎风面31接收由风道1中迎面吹来的风;在两个迎风面31形成的夹角处分成两股气流,分别沿着两个迎风面31向上由出风口4吹出。通过两个迎风面31形成的特定的倾斜角度,可以理顺风轮2吹向出风口4的气流,使空气流动更加均匀和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口4为长方形,如图3所示,但不限于长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迎风面31的高相等,使导风条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背风面32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所在的面上,如图1所示,所述导风条3呈倒三角形安装在风道1中;如图3所示,背风面32面朝出风口4,且平行于出风口4,两个迎风面31面朝风轮2,且两迎风面31形成的夹角端部正好位于风道1的中线上。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吹向出风口4的气流,在流经导风条3时,被均匀的分成两股气流并沿着迎风面31吹向出风口4,可使空气流动的更加均匀,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导风条3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30~70°;优选地,所述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40~60°。夹角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理顺气流,从而影响导风条3对气流的导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迎风面31之间以及迎风面31与背风面32之间均为圆弧形过渡33,如图2所示,圆弧形过渡33相对于尖角而言,可使经导风条3的气流更加平缓得被分成两股气流,还可使导风条3流向出风口4的气流更加均匀、平稳,避免气流流经尖角形成噪音。
优选地,所述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圆弧形过渡33半径为1~10mm,更优选地,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圆弧形过渡33半径为3~8mm。
所述导风条3高度为30~5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导风条3底部,即两个迎风面31之间形成的圆角端部到风轮2最上边边缘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直径尺寸的0.5~0.8倍。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普通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风道(1)、风轮(2)、导风条(3)、出风口(4)和电机(5);
所述风道(1)包括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连接形成的空腔;
风轮(2)、导风条(3)和电机(5)均位于风道(1)中,风轮(2)和电机(5)位于风道(1)的底部,出风口(4)位于风道(1)的最上端,所述导风条(3)位于风轮(2)和出风口(4)之间,且靠近出风口(4);
所述导风条(3)为三棱柱形,包括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迎风面(31)面朝风轮(2),背风面(32)面朝出风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上都设有进风格栅(6),空气从进风格栅(6)进入风道(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轮(2)为多翼式风轮,风轮(2)位于左蜗壳(11)上的进风格栅(6)和右蜗壳(12)上的进风格栅(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轮(2)为双吸多翼式风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条(3)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两端紧贴左蜗壳(11)和右蜗壳(12),将出风口(4)分成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迎风面(31)和背风面(32)都为长方形,迎风面(31)为导风条(3)的其中两个侧面,背风面(32)为导风条(3)的另一个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迎风面(31)之间为圆弧形过渡(33),迎风面(31)与背风面(32)之间也为圆弧形过渡(33);
导风条(3)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30~70°;
所述导风条(3)高度为30~5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圆弧形过渡(33)半径为3~8mm;
所述导风条(3)两个迎风面(31)之间的夹角为40~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迎风面(31)的高相等,导风条(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背风面(32)与出风口(4)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导风条(3)底部到风轮(2)最上边边缘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直径尺寸的0.5~0.8倍。
CN201921871437.7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风道系统 Active CN210977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1437.7U CN210977933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风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1437.7U CN210977933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风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7933U true CN210977933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1437.7U Active CN210977933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风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7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168A (zh) * 2021-05-12 2021-07-09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清洁离心式除湿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168A (zh) * 2021-05-12 2021-07-09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清洁离心式除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783B (zh) 空气调节机
CN201241864Y (zh)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
CN109611356B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IT9020270A1 (it) Gruppo a soffiante centrifuga con guida d'aria a coclea suddivisa in tratti di pareti curve per ventilatori, condizionatori e simili
JP2007321643A (ja) 遠心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10977933U (zh) 一种风道系统
JP2010084701A (ja) 送風装置
CN10703618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JP29563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142932A1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设备
CN108443978B (zh) 空调设备
CN210717993U (zh) 安装卧式贯流风机的出风风道与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
CN113847731A (zh)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114687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6890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8469073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05371072U (zh) 空调室内机、离心风叶与蜗壳的总成及其离心风叶
JP4517955B2 (ja) 貫流送風機用羽根車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14065247U (zh) 一种基于康达效应的离心风道
CN205858724U (zh) 一种新型多翼离心风机
CN109707644A (zh) 轴流电机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18093590U (zh) 风轮叶片、离心风轮、新风模块及送风装置
CN219220823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6204229U (zh) 导风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706030U (zh) 一种离心风叶、新风模块以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