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1860U -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1860U
CN210951860U CN201921456151.2U CN201921456151U CN210951860U CN 210951860 U CN210951860 U CN 210951860U CN 201921456151 U CN201921456151 U CN 201921456151U CN 210951860 U CN210951860 U CN 21095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air
heat
heat generating
gener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61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仁壮
张继勇
叶似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61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1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迎风端和背风端,所述迎风端和背风端之间通过两个相背离的流线型曲面连接,以使所述发热体形成流线型的外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它的发热体具有流线型的外形,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气流在经过流线型物体时,气流与物体表面不会有明显的分离现象,而气流在经过圆柱形物体时,气流从圆柱两侧流过时会在圆柱的后部发生脱流现象,因此,将发热体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可以使气流与发热体的表面充分地接触,从而使气流与发热体之间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送风设备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背景技术
送风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在设备壳体内设有风轮,通过风轮的运转强制空气流动,使空气从设备壳体上的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送风功能,在设备壳体上还开设有进风口,风轮将风送出设备壳体的同时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设备壳体,从而形成送风设备内部和外部的循环。目前,一些送风设备还具有输出暖风的功能,这类送风设备在内部通常还安装有发热管,当开启暖风功能后,发热管开始工作,与被风轮驱动的气流进行换热,从而将气流加热成暖风并由出风口吹出。现有的送风设备在暖风功能下,气流与发热体的接触时间短,很快就被风轮强制排出设备壳体,因此,热交换效率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送风设备在暖风功能下热交换效率较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迎风端和背风端,所述迎风端和背风端之间通过两个相背离的流线型曲面连接,以使所述发热体形成流线型的外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它的发热体具有流线型的外形,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气流在经过流线型物体时,气流与物体表面不会有明显的分离现象,而气流在经过圆柱形物体(现有的发热管通常为圆柱状)时,气流从圆柱两侧流过时会在圆柱的后部发生脱流现象(即不再贴着圆柱表面),因此,将发热体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可以使气流与发热体的表面充分地接触,从而使气流与发热体之间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送风设备在暖风功能下的热效率。另外,将发热体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还可以减小风阻,从而提高送风设备的送风距离和送风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迎风端为具有第一弧度的圆弧曲面,所述背风端为具有第二弧度的圆弧曲面,所述第一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度,并且,沿由所述迎风端向所述背风端延伸的方向,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迎风端为圆弧曲面,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交汇而形成所述背风端,并且,沿由所述迎风端向所述背风端延伸的方向,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U形发热体,所述U形发热体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一平直段平行布置;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端部,所述连接段为弧形连接段或一字型连接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发热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1.5倍,其中的前后方向是指所述迎风端的中心和所述背风端的中心的连线所确定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发热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8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一字型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送风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设备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发热体的迎风端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发热体的背风端靠近所述出风口;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风轮驱动机构,所述风轮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风轮相对于所述设备壳体旋转,从而驱动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设备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出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设备,它的发热组件包括具有流线型的外形的发热体,在风轮驱动空气运动而形成气流的过程中,气流在经过发热体时可以与发热体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使气流与发热体之间进行充分换热,进而提高送风设备在暖风功能下的热效率。另外,将发热体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还可以减小风阻,从而提高送风设备的送风距离和送风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设备,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风轮的内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发热体所述一部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内腔的长度的70%。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送风设备;
10:发热组件、11:发热体、111:第一平直段、112:第二平直段、113:连接段、116:迎风端、117:背风端、12:连接部、121:安装孔、13:接电端子;
20:风轮;
30:风轮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10,其包括发热体11,发热体11具有迎风端116和背风端117,迎风端116和背风端117之间通过两个相背离的流线型曲面连接,以使发热体11形成流线型的外形。可以理解的是,当发热组件10安装于送风设备时,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应朝向来流设置,从而使气流由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流向背风端11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10,它的发热体11具有流线型的外形,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气流在经过流线型物体时,气流与物体表面不会有明显的分离现象,而气流在经过圆柱形物体(现有的发热管通常为圆柱状)时,气流从圆柱两侧流过时会在圆柱的后部发生脱流现象(即不再贴着圆柱表面),因此,将发热体11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可以使气流与发热体11的表面充分地接触,从而使气流与发热体11之间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送风设备在暖风功能下的热效率。另外,将发热体11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还可以减小风阻,从而提高送风设备的送风距离和送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为具有第一弧度的圆弧曲面,背风端117为具有第二弧度的圆弧曲面,其中,第一弧度大于第二弧度,并且,沿由迎风端116向背风端117延伸的方向,两个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将迎风端116设置为圆弧曲面可以使气流与发热体11发生接触时减少因分子碰撞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另外,将迎风端116的圆弧曲面的弧度设置得比背风端117的圆弧曲面的弧度要大,并且使两个流线型曲面的间距由沿迎风端116向背风端117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有利于构造出发热体11的流线型的外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为圆弧曲面,两个流线型曲面交汇而形成所述背风端117,并且,沿由迎风端116向背风端117延伸的方向,两个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由此,也可以构造成发热体11的流线型的外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为U形发热体,U形发热体的设置相当于在同等的长度范围内设置了两个单根的发热体,并且仅需设置一组接电端子13,既能够提高热量的输出,又能够节约安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U形发热体包括第一平直段111、第二平直段112和连接段113,其中,第二平直段112与第一平直段111平行布置,连接段113连接第一平直段111的端部和第二平直段112的端部,由此,构造出U形发热体。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113可以为弧形连接段,也可以为一字型连接段,由此构造出的发热体11均属于U形发热体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直段111和第二平直段112之间的最小距离L大于等于发热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H的1.5倍,其中的前后方向是指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的中心和背风端117的中心的连线所确定的方向。如果第一平直段111和第二平直段112之间的最小距离L设置得过小,会使一部分气流既受到第一平直段111的加热作用,也受到第二平直段112的加热作用,这样就会导致该部分气流吸收过多的热量,从而导致热量分布不均匀,经过研究和试验发现,当使第一平直段111和第二平直段112之间的最小距离L大于等于发热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H的1.5倍时,可以较好地克服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直段111和第二平直段112的长度S相等,并且上述长度S大于等于发热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H的8倍,由此可以使U形发热体涵盖较大的加热范围,进而保障发热组件10具有较高的空气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高的空气加热效率,发热体11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相邻两个发热体1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发热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H的1.5倍。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从两个发热体11之间流经的气流会吸收过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发热组件10周围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为一字型发热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还包括连接部12,通过连接部12可以将发热体11安装于送风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21,通过穿过安装孔121的螺钉或螺丝可以将发热组件10安装在送风设备上,该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成本低,并且使得发热组件10具有可拆卸性,以便于后期的维修或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以电能作为能量输入,连接部12为耐高温绝缘件,由此可以提高发热组件10的工作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11以电能作为能量输入,并不局限于“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工作形式,也可以包括“电能转化为磁能再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热能”等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可以是干烧电热管,也可以是PTC加热体、卤素管发热体或碳纤维管发热管等,还可以是其它任一种能够发热的构件,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送风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10,送风设备还包括设备壳体(图中未示出)、风轮20以及风轮驱动机构30,其中,在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发热组件10设置在设备壳体内,发热体11的迎风端116靠近进风口,发热体的背风端117靠近出风口,风轮20设置在设备壳体内,风轮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风轮20相对于设备壳体旋转,从而驱动由进风口进入设备壳体内的空气从出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设备100,它的发热组件10包括具有流线型的外形的发热体11,在风轮20驱动空气运动而形成气流的过程中,气流在经过发热体11时可以与发热体11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使气流与发热体11之间进行充分换热,进而提高送风设备100在暖风功能下的热效率。另外,将发热体11设置呈流线型的外形,还可以减小风阻,从而提高送风设备100的送风距离和送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风轮20的内腔中,将发热体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风轮20的内腔中,可以使发热体11发出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方式传递给风轮20,从而使风轮20成为一个次热源,进而使风轮20兼具送风和加热周围空气的作用,从而增强空气对流的同时提升热交换效率;另外,与现有的将发热体设置在进风口处或进风口处的送风设备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送风设备100将发热体11设置在风轮20的内部,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阻,从而可以提高送风距离和风速;再者,将发热体11布置在风轮20的内部,可以使发热体11远离设备壳体,从而避免因设备壳体过热而灼伤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20为贯流风轮,并且,发热体11的位于贯流风轮的内腔中的部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内腔的长度的70%。由此,可以保证绝大部分从贯流风轮中穿过的气流都可以被有效地加热,进而保证送风设备100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1的截面呈水滴形,所述水滴形具有一钝端和一尖端,且钝端和尖端由呈流线形状的曲线连接,其中,钝端靠近进风口,尖端靠近出风口,由此可以使由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气流在经过发热体11时能够始终贴着发热体11的表面,从而与发热体11充分换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迎风端和背风端,所述迎风端和背风端之间通过两个相背离的流线型曲面连接,以使所述发热体形成流线型的外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端为具有第一弧度的圆弧曲面,所述背风端为具有第二弧度的圆弧曲面,所述第一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度,并且,沿由所述迎风端向所述背风端延伸的方向,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端为圆弧曲面,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交汇而形成所述背风端,并且,沿由所述迎风端向所述背风端延伸的方向,两个所述流线型曲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U形发热体,所述U形发热体包括:
第一平直段;
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一平直段平行布置;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端部,所述连接段为弧形连接段或一字型连接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发热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1.5倍,其中的前后方向是指所述迎风端的中心和所述背风端的中心的连线所确定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发热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8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一字型发热体。
8.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
设备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发热体的迎风端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发热体的背风端靠近所述出风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
风轮驱动机构,所述风轮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风轮相对于所述设备壳体旋转,从而驱动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设备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风轮的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发热体所述至少一部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内腔的长度的70%。
CN201921456151.2U 2019-08-30 2019-08-30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Active CN21095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6151.2U CN2109518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6151.2U CN2109518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1860U true CN210951860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6151.2U Active CN2109518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1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6192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马达及碎纸机
CN210951860U (zh) 用于送风设备的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CN107482856B (zh) 汽车空调电机
CN109413935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
CN110145866B (zh) 热风枪
CN217671102U (zh) 一种具有大温度变化范围的3d打印机打印头
CN214848928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散热型电池盖
CN104807180A (zh) 暖风机的集成化发热送风装置
CN21318579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散热器
CN10550930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热用的ptc水加热器
CN215076083U (zh) 一种吹风装置次风道散热结构
CN216290463U (zh) 一种开关磁阻调速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13237959U (zh) 一种气体加热用节能装置
CN11181682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04836614U (zh) 具有铲片结构的绝缘电动汽车ptc加热器
CN205481306U (zh) 一种水暖采暖散热器
CN106051890A (zh)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及其应用
CN112443969A (zh) 送风设备
CN207200502U (zh) 一种电机
CN112124469A (zh) 一种电动车用电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14936991U (zh) 一种加工弯曲玻璃的加热炉
CN111313829A (zh) 光伏组件
CN218001447U (zh) 具有快速散热光学结构的led灯具
CN212950045U (zh) 用于车辆的暖风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71927U (zh) 一种滚塑机烘箱节能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