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8979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38979U CN210938979U CN201922149523.3U CN201922149523U CN210938979U CN 210938979 U CN210938979 U CN 210938979U CN 201922149523 U CN201922149523 U CN 201922149523U CN 210938979 U CN210938979 U CN 2109389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thpiece
- clamping device
- hinge
- driving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下咬嘴、与所述下咬嘴铰接的上咬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相连接,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中部设有第一铰链,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咬嘴的后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连接的伸缩杆和设于所述伸缩杆伸缩端的驱动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自动驱动所述上咬嘴与所述下咬嘴之间的夹持,防止了由于采用人工手动夹持所导致的夹持稳定性低下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张拉设备(张网机)是AMOLED行业(或丝网印刷行业)使用的精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对精密金属掩模板的网板(或丝印网板)进行张拉绷紧并对准到所需位置后,再用焊接或胶水粘结的方法,将其固定到金属框架上形成产品。夹持装置作为张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对工件的夹持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张拉设备的张拉精度,因此,人们对夹持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夹持装置使用过程中,均是通过采用人工手动夹持的方式进行工件夹持,进而导致夹持稳定性低下,降低了张拉设备的张拉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稳定性高的夹持装置。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下咬嘴、与所述下咬嘴铰接的上咬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相连接,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中部设有第一铰链,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咬嘴的后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连接的伸缩杆和设于所述伸缩杆伸缩端的驱动滑块。
上述夹持装置,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自动驱动所述上咬嘴与所述下咬嘴之间的夹持,防止了由于采用人工手动夹持所导致的夹持稳定性低下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滑块采用楔形结构制成,且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前端之间设有支撑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上咬嘴之间接触点到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咬嘴与所述下咬嘴之间的夹持面到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距离比值范围为1至10。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夹紧工件时,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接触面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链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之间的接触点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顶端之间的连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杆和与所述气压杆连接的驱动杆,所述气压杆设于所述上咬嘴内,且所述气压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的夹持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驱动杆串设在所述固定座内,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下咬嘴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咬嘴采用“L”型结构,所述上咬嘴采用“弓”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下咬嘴10 | 10 | 上咬嘴11 | 11 |
第一铰链12 | 12 | 气缸13 | 13 |
驱动滑块14 | 14 | 第二铰链15 | 15 |
电机16 | 16 | 气压杆17 | 17 |
驱动杆18 | 18 | 支撑弹簧19 | 19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下咬嘴10、与所述下咬嘴10铰接的上咬嘴11和驱动组件,所述下咬嘴10采用“L”型结构,所述上咬嘴11采用“弓”型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10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11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操作,以使对夹件起到固定夹持效果。所述上咬嘴11和所述下咬嘴10的中部设有第一铰链12,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咬嘴11的后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13、与所述气缸13连接的伸缩杆和设于所述伸缩杆伸缩端的驱动滑块14,所述伸缩杆用于在所述气缸13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驱动滑块14进行移动,当所述驱动滑块14朝向所述上咬嘴11的末端移动时,所述上咬嘴11中部与所述第一铰链12之间通过杠杆原理,在所述上咬嘴11末端向上移动时,所述上咬嘴11的前端向下朝向所述下咬嘴10进行夹持。
优选的,所述驱动滑块14采用楔形结构制成,且所述上咬嘴11和所述下咬嘴10的前端之间设有支撑弹簧19,所述支撑弹簧19用于在所述驱动滑块14与所述上咬嘴11的末端分离时,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进行复位夹持。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滑块14与所述上咬嘴11之间接触点到所述第一铰链1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面到所述第一铰链12之间的距离比值范围为1至10,且确保咬合时不干涉,图1中L1内顶点运动轨迹(圆弧线)不可与所述下咬嘴10结构有交点干涉,所述夹持装置夹紧工件时,所述上咬嘴11和所述下咬嘴10的接触面互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自动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防止了由于采用人工手动夹持所导致的夹持稳定性低下的现象。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下咬嘴10、与所述下咬嘴10铰接的上咬嘴11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10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11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操作,以使对夹件起到固定夹持效果。所述上咬嘴11和所述下咬嘴10的中部设有第一铰链12,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咬嘴11的后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6、与所述电机16连接的第二铰链15,所述第二铰链15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11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铰链15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11之间的接触点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铰链12与所述第二铰链15顶端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二铰链15用于在所述电机16的驱动下带动所述上咬嘴11的前端向上张开,以使放置完夹件后,控制所述第二铰链15复位,此时,所述上咬嘴11和所述下咬嘴10完成夹持操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自动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防止了由于采用人工手动夹持所导致的夹持稳定性低下的现象。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下咬嘴10、与所述下咬嘴10铰接的上咬嘴11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10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11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操作,以使对夹件起到固定夹持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杆17和与所述气压杆17连接的驱动杆18,所述气压杆17设于所述上咬嘴11内,且所述气压杆17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11的夹持端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气压杆17的设计,能有效的采用气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操作,可更精确的根据液压压力控制咬合力,咬合时工件是受到均匀的液压面压力,且上下咬合平面始终保持平行无夹角偏差,不容易损伤薄板材料。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驱动杆18串设在所述固定座内,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下咬嘴10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设计,能有效的自动驱动所述上咬嘴11与所述下咬嘴10之间的夹持,防止了由于采用人工手动夹持所导致的夹持稳定性低下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咬嘴、与所述下咬嘴铰接的上咬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下咬嘴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上咬嘴相连接,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中部设有第一铰链,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咬嘴的后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连接的伸缩杆和设于所述伸缩杆伸缩端的驱动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块采用楔形结构制成,且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前端之间设有支撑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上咬嘴之间接触点到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咬嘴与所述下咬嘴之间的夹持面到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距离比值范围为1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夹紧工件时,所述上咬嘴和所述下咬嘴的接触面互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的末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之间的接触点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顶端之间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杆和与所述气压杆连接的驱动杆,所述气压杆设于所述上咬嘴内,且所述气压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咬嘴的夹持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驱动杆串设在所述固定座内,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下咬嘴相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咬嘴采用“L”型结构,所述上咬嘴采用“弓”型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9523.3U CN210938979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夹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9523.3U CN210938979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夹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38979U true CN210938979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76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95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38979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夹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38979U (zh) |
-
2019
- 2019-12-04 CN CN201922149523.3U patent/CN2109389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52162B (zh) | 蓄电池盖板自动焊接装置 | |
CN107175676B (zh) | 一种圆筒夹持机械手 | |
CN215509373U (zh) | 一种焊带拉伸裁切装置及串焊机 | |
CN205394310U (zh) | 一种台虎钳 | |
CN210938979U (zh) | 夹持装置 | |
CN207873432U (zh) | 一种前副车架下板及左右摆臂前加强板扣合组焊夹具 | |
CN209319789U (zh) | 一种自适应不同高度抓取夹爪系统 | |
CN209368482U (zh) | 一种自动收料装置及缝纫机 | |
CN207946296U (zh) | 一种金属丝抗拉强度检测装置 | |
CN105712076B (zh) | 一种片状物件夹取装置 | |
CN215280736U (zh) | 一种o型圈安装设备 | |
CN205652810U (zh) | 一种片状物件夹取装置 | |
CN213256807U (zh) | 一种芯线可调节折弯治具 | |
CN209424336U (zh) | 一种铝型材自动定位机构以及铝型材拉直机 | |
CN208343726U (zh) | 一种用于钢瓶生产过程中的底部打标装置 | |
CN206912592U (zh) | 一种用于叉车的侧移器整体点固拼焊平台 | |
CN203955972U (zh) | 弧形弹簧成型机 | |
CN209598540U (zh) | 钢丝绳导绳器装夹工装 | |
CN207642087U (zh) | 一种用于铁罐加工的铁板夹送装置 | |
JPH0729449U (ja) | 剥離強度試験装置 | |
CN111122306A (zh) | 一种钢材高速拉伸测试用上夹具 | |
CN215827839U (zh) | 一种抓取装置 | |
CN204172472U (zh) | 自动化精密拉网机 | |
CN208978432U (zh) | 一种自动定位机构 | |
CN215787945U (zh) | 一种柔性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