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7854U - 一种工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7854U
CN210937854U CN201921790267.XU CN201921790267U CN210937854U CN 210937854 U CN210937854 U CN 210937854U CN 201921790267 U CN201921790267 U CN 201921790267U CN 210937854 U CN210937854 U CN 210937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base
side pressing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02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兴
龚韬
洪汉洋
杨冬云
洪清标
唐金平
徐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02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7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7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7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装夹具,涉及机械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基座、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基座具有两个且相对左右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机构包含第一侧压部以及第一定位部,两个第一侧压部位于铲斗外侧面且可相对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定位部位于铲斗内侧面;第二限位机构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不同基座上,均包含两个第二侧压部以及第二定位部,两个第二侧压部位于铲斗斜面外侧且可相对基座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位于铲斗斜面内侧。通过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由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配合第一侧压部和第二侧压部相对基座移动,分别抵接至铲斗的侧面及斜面位置,实现铲斗的夹紧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工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机械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铲斗类工件是工程机械中装载机的主要配件,随着工程机械的迅速发展,铲斗工件的需求大幅增加。传统的人工装夹、焊接已远远不能满足产量需求,迫切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夹紧夹具。
目前,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铲斗一般采用特制的工装夹具,通过手动变位机进行翻转操作,翻转过程工件容易窜动,定位精度较差。因为铲斗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采用机器人焊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铲斗进行翻转操作。而机器人焊接对于焊缝位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如果铲斗或其部件在翻转过程中出现位置变化,将严重影响焊接的质量。现有对铲斗的固定所使用的固定件大多采用螺杆、螺丝加螺帽等固定件。这类固定件不便于调整装夹位置,拆装也较为不方便。且定位、夹紧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时间,装夹效率较低,给工件装夹带来不便,同时操作者的安全也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装夹具,操作便利,旨在改善现有工装夹具针对铲斗的装夹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一种工装夹具,用于装载机铲斗的定位夹紧,包括基座、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基座具有两个且相对左右间隔设置,以支撑放置所述铲斗;第一限位机构包含配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侧压部以及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压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一侧压部位于所述铲斗外侧面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铲斗内侧面,位于同一所述基座上的所述第一侧压部移动抵接至所述铲斗,以带动所述铲斗内侧面抵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另一所述基座上的第一侧压部抵接至所述铲斗外侧面,以沿所述铲斗的长度方向夹紧固定;第二限位机构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不同所述基座上,均包含配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压部以及靠近其中一所述第二侧压部且与所述第二侧压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二侧压部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外侧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侧的所述第二侧压部移动抵接至所述铲斗,以带动所述铲斗斜面抵接至所述第二定位部,另一所述第二侧压部抵接至所述铲斗斜面外侧,以沿所述铲斗的宽度方向夹紧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部由第一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抵接板组成;两个所述第一侧压部均包括侧压板以及带动所述侧压板沿所述基座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推杆;位于同一所述基座的所述侧压板在所述推杆的伸缩推动下靠近所述抵接板,对应配合夹紧所述铲斗侧面,另一所述基座上的所述侧压板在所述推杆的伸缩推动下抵接至另一所述铲斗侧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部由第二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上的抵接块组成;所述第二侧压部均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移动座、配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侧压块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基座前后方向移动驱动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一滑轨以及滑动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驱动件包含丝杆、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母座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布设方向相同,且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螺母座上,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使得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螺母座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滑轨上移动或固定,对应夹紧固定或避让所述铲斗斜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支撑辅助机构;所述内支撑辅助机构包含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相垂直设置的气缸以及配置于所述气缸端部的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辅助机构与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部一端的所述第二侧压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以配合所述第二侧压部限位固定所述铲斗斜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一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所述基座的前端方向设置,另一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所述基座的后端方向设置,以处于不同直线方向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外侧面均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至外部旋转盘上,以同步带动夹紧固定在两个所述基座上的所述铲斗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工装夹具,通过配置于基座上的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且两个基座左右间隔设置用以支撑放置铲斗,经由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配合第一侧压部和第二侧压部相对基座移动,分别抵接至铲斗的侧面及斜面位置,实现沿左右、前后方向对铲斗夹紧固定,且沿前后方向限位固定的第二限位机构,对铲斗斜面抵接夹紧,使得铲斗沿基座的上下方向部分抵接固定,保证了铲斗紧固置于基座上。其中,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仅配置一个定位部,经由其中一个侧压部与定位部配合抵接至铲斗的内外侧面或斜面内外侧,保证了对铲斗的快速定位装夹,同时便于调整铲斗的装夹位置,提高了装夹效率,且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尺寸的铲斗的夹取固定,通用性较高。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的抵接板与一第一侧压部的侧压板相对设置,推杆推动侧压板抵接至铲斗外侧面,带动铲斗内侧面抵接至抵接板上,以实现第一定位部与其相邻的第一侧压部装夹固定铲斗侧面,另一第一侧压部的侧压板沿左右方向移动抵接至铲斗另一侧面,以配合紧固铲斗。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块与一第二侧压部的侧压块相对设置,铲斗斜面置于抵接块与侧压块之间,侧压块经由驱动件带动移动件移动抵接至铲斗斜面外侧,且抵接块抵接至铲斗斜面内侧,以实现第二定位部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压部装夹固定铲斗斜面,另一第二侧压部的侧压块沿前后方向移动抵接至另一铲斗斜面,以配合紧固铲斗,调整了铲斗的装夹位置且适用于多种铲斗的夹取固定。
进一步地,还设有内支撑辅助机构,且与远离第二定位部一端的第二侧压部相对设置,通过内支撑辅助机构的气缸推动置于气缸端部的内支撑部垂直抵接至铲斗斜面内侧,配合位于铲斗斜面外侧的第二侧压部,辅助限位固定铲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夹具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夹具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夹具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其中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基座配置有第一定位部;
图5是图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图7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基座;11-安装板;12-滑轨;13-滑块;2-第一限位机构;21-第一侧压部;211-侧压板;212-推杆;22-第一定位部;221-第一座体;222-抵接板;3-第二限位机构;31-第二侧压部;311-移动座;312-侧压块;313-驱动件;3131-丝杆;3132-螺母座;3133-电机;32-第二定位部;321-第二座体;322-抵接块;4-内支撑辅助机构;41-气缸;42-内支撑部;A-铲斗;A1-侧面;A2-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用于装载机铲斗A的定位夹紧,包括基座1、第一限位机构2以及第二限位机构3。
基座1具有两个且相对左右间隔设置,用以支撑放置铲斗A。其中,铲斗A放置于两个基座1的上端面上,以对应与配置于基座1上的第一限位机构2和第二限位机构3相定位、夹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基座1外侧面均设有一安装板11。安装板11分别安装至外部旋转盘上,以同步带动夹紧固定在两个基座1上的铲斗A转动。外部旋转盘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基座1同步转动,使得装夹固定在基座1上的铲斗A转动,以便于铲斗A的加工及焊接。
第一限位机构2包含配置在基座1上的第一侧压部21以及与其中一第一侧压部21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22。两个第一侧压部21位于铲斗A外侧面且可相对基座1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定位部22位于铲斗A内侧面。位于同一基座1上的第一侧压部21移动抵接至铲斗A,以带动铲斗A内侧面抵接至第一定位部22,位于另一基座1上的第一侧压部21抵接至铲斗A外侧面,以沿铲斗A的长度方向夹紧固定。两个基座1沿左右方向仅配置一第一定位部22,与其中一第一侧压部21相对设置,以分别配合抵接至铲斗A侧面A1的内侧与外侧,实现快速定位及夹取。
第二限位机构3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不同基座1上,均包含配置在基座1上且沿基座1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压部31以及靠近其中一第二侧压部31且与第二侧压部31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部32。两个第二侧压部31位于铲斗A斜面外侧且可相对基座1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32位于铲斗A斜面内侧,靠近第二定位部32一侧的第二侧压部31移动抵接至铲斗A,以带动铲斗A斜面抵接至第二定位部32。另一第二侧压部31抵接至铲斗A斜面外侧,以沿铲斗A的宽度方向夹紧固定。每一基座1沿前后方向仅配置一第二定位部32,与其中一第二侧压部31相对设置,以分别配合抵接至铲斗A斜面A2的内侧与外侧,实现快速定位及夹取。
请参阅图4至图8,第一定位部22由第一座体221以及设置于第一座体221上的抵接板222组成。两个第一侧压部21均包括侧压板211以及带动侧压板211沿基座1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推杆212。位于同一基座1的侧压板211在推杆212的伸缩推动下靠近抵接板222,对应配合夹紧铲斗A侧面A1,另一基座1上的侧压板211在推杆212的伸缩推动下抵接至另一铲斗A侧面A1。其中,推杆212沿左右方向伸缩推动,以分别带动配置于推杆212端部上的抵接板222抵接靠近于铲斗A侧面或相对远离铲斗A侧面A1。第一定位部22的抵接板222与一第一侧压部21的侧压板211相对设置,推杆212推动抵接板222抵接至铲斗A外侧面,且抵接板222抵接至对应铲斗A内侧面,以配合装夹固定铲斗A的侧面A1。
沿铲斗A的长度方向夹紧固定时,铲斗A放置于两个基座1上,且铲斗A的一侧面位于第一定位部22与第一侧压部21之间,推杆212推动侧压板211抵接至铲斗A外侧面,带动铲斗A内侧面抵接至抵接板222上,以实现第一定位部22与其相邻的第一侧压部21装夹固定铲斗A侧面A1,另一第一侧压部21的侧压板211沿左右方向移动抵接至铲斗A的另一侧面,以配合紧固铲斗A,使得铲斗A在左右方向限位固定。
请参阅图4至图8,第二定位部32由第二座体321以及设置于第二座体321上的抵接块322组成。第二侧压部31均包括滑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移动座311、配置于移动座311上的侧压块312以及驱动移动座311沿基座1前后方向移动驱动件313。其中,第二定位部32的抵接块322与一第二侧压部31的侧压块312相对设置,铲斗A斜面A2置于抵接块322与侧压块312之间,侧压块312经由驱动件313带动移动件移动抵接至铲斗A斜面外侧,且抵接块322抵接至铲斗A斜面内侧,以实现第二定位部32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压部31装夹固定铲斗A斜面A2,另一第二侧压部31的侧压块312沿前后方向移动抵接至另一铲斗A斜面外侧,以配合紧固铲斗A,调整了铲斗A的装夹位置且适用于多种铲斗A的夹取固定。
进一步地,基座1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一滑轨12以及滑动置于滑轨12上的滑块13。驱动件313包含丝杆3131、与丝杆3131相适配的螺母座3132以及驱动丝杆3131转动的电机3133。丝杆3131的长度方向与滑轨12的布设方向相同,且滑块13设置于螺母座3132上。移动座311设置于滑块13上,使得电机3133转动带动螺母座3132移动,从而使得滑块13带动移动座311在滑轨12上移动或固定,对应夹紧固定或避让铲斗A斜面A2。
沿铲斗A的宽度方向夹紧固定时,铲斗A放置于两个基座1上,且铲斗A的一斜面置于第二定位部32与第二侧压部31之间,驱动件313带动配置于移动座311上的侧压部抵接至铲斗A斜面外侧,铲斗A斜面内侧抵接至抵接块322上,以实现第二定位部32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压部31装夹固定铲斗A斜面A2,另一第二侧压部31的侧压块312沿前后方向移动抵接至铲斗A的另一斜面外侧,以配合紧固铲斗A,使得铲斗A在前后方向限位固定。其中,沿前后方向限位固定的第二限位机构3,对铲斗A的斜面A2抵接夹紧,使得铲斗A沿基座1的上下方向部分抵接固定,保证了铲斗A紧固置于基座1上。
请参阅图4和图6,还包括内支撑辅助机构4。内支撑辅助机构4包含与铲斗A斜面内侧相垂直设置的气缸41以及配置于气缸41端部的内支撑部42。优选地,内支撑辅助机构4与远离第二定位部32一端的第二侧压部31相对设置,且位于铲斗A斜面内侧以配合第二侧压部31限位固定铲斗A斜面A2。内支撑辅助机构4与第二定位部32分别与同一基座1上的不同第二侧压部31相对设置,使得第二侧压部31配合第二定位部32、以及第二侧压部31配合内支撑辅助机构4,分别限位固定铲斗A的不同斜面A2上,更为紧固装夹铲斗A。
内支撑辅助机构4是这样实现辅助装夹固定的。沿铲斗A的宽度方向夹紧固定后,气缸41推动内支撑部42抵接至铲斗A的斜面内侧,且内支撑部42与斜面内侧垂直抵接固定,以配合位于铲斗A斜面外侧的第二侧压部31,辅助限位固定铲斗A的斜面A2,使得铲斗A在前后方向限位固定更为紧固、平稳。
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一第二定位部32靠近基座1的前端方向设置,另一第二定位部32靠近另一基座1的后端方向设置,以处于不同直线方向上。此时,铲斗A放置于基座1上时,铲斗A的宽度方向限制在不同直线方向上的两个第二定位部32上,简便了宽度方向上的定位调整,仅需长度方向上的调整铲斗A的装夹位置,节省了装夹、定位的时间,实现更为快速高效的定位夹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工装夹具,在铲斗A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定位、夹紧的顺序,可以是先由第一限位机构2将铲斗A定位至长度方向后,解除对长度方向的抵接固定,经由第二限位机构3将铲斗A定位至宽度方向后,再对铲斗A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进行夹取固定。也可以是先由第二限位机构3将铲斗A定位至宽度方向后,解除抵接固定,由第一限位机构2将铲斗A定位至宽度方向,再对铲斗A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进行夹取固定。两种方式均可实施,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工装夹具,用于装载机铲斗的定位夹紧,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两个且相对左右间隔设置,以支撑放置所述铲斗;
第一限位机构,包含配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侧压部以及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压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一侧压部位于所述铲斗外侧面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铲斗内侧面,位于同一所述基座上的所述第一侧压部移动抵接至所述铲斗,以带动所述铲斗内侧面抵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另一所述基座上的第一侧压部抵接至所述铲斗外侧面,以沿所述铲斗的长度方向夹紧固定;
第二限位机构,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不同所述基座上,均包含配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压部以及靠近其中一所述第二侧压部且与所述第二侧压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二侧压部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外侧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侧的所述第二侧压部移动抵接至所述铲斗,以带动所述铲斗斜面抵接至所述第二定位部,另一所述第二侧压部抵接至所述铲斗斜面外侧,以沿所述铲斗的宽度方向夹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由第一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抵接板组成;两个所述第一侧压部均包括侧压板以及带动所述侧压板沿所述基座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推杆;位于同一所述基座的所述侧压板在所述推杆的伸缩推动下靠近所述抵接板,对应配合夹紧所述铲斗侧面,另一所述基座上的所述侧压板在所述推杆的伸缩推动下抵接至另一所述铲斗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由第二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上的抵接块组成;所述第二侧压部均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移动座、配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侧压块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基座前后方向移动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一滑轨以及滑动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驱动件包含丝杆、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母座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布设方向相同,且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螺母座上,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使得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螺母座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滑轨上移动或固定,对应夹紧固定或避让所述铲斗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辅助机构;所述内支撑辅助机构包含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相垂直设置的气缸以及配置于所述气缸端部的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辅助机构与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部一端的所述第二侧压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铲斗斜面内侧,以配合所述第二侧压部限位固定所述铲斗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所述基座的前端方向设置,另一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另一所述基座的后端方向设置,以处于不同直线方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外侧面均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至外部旋转盘上,以同步带动夹紧固定在两个所述基座上的所述铲斗转动。
CN201921790267.XU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工装夹具 Active CN210937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0267.XU CN210937854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工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0267.XU CN210937854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工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7854U true CN210937854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0267.XU Active CN210937854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工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78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0757A (zh) * 2021-07-08 2021-10-29 宁波吉威熔模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铲斗铸造的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0757A (zh) * 2021-07-08 2021-10-29 宁波吉威熔模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铲斗铸造的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69746U (zh) 一种端梁焊接变位机
CN210937854U (zh) 一种工装夹具
CN219027292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检测夹具
CN216607720U (zh) 一种螺杆机底架的焊接设备
CN114161033A (zh) 一种螺杆机底架的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CN212552456U (zh) 一种发动机舱边梁外板焊接总成焊接专用夹具
CN219005059U (zh) 一种钣金件多角度焊接设备
CN215148021U (zh) 一种钢板加工用表面抛光机
CN211708505U (zh) 焊接工作台
CN214161939U (zh) 一种汽车用铝合金部件焊接工装
CN214489321U (zh) 冷凝器焊接送料装置
CN101376199A (zh) 车架散件焊接夹具
CN210677324U (zh) 一种前叉头管的接合碰焊机用焊件固定装置
CN112453809A (zh) 用于多媒体讲台箱体薄板四面拼接焊接固定装置
CN110757046A (zh) 一种自动化焊接机
CN110883473A (zh) 环缝焊机
CN211540015U (zh) 一种自动化焊接机
CN218284665U (zh) 一种产品侧顶加工夹具
CN216829394U (zh) 汽车油缸支架焊接夹具
CN218612012U (zh) 一种用于钢板切割锯床的夹具
CN217702027U (zh) 用于汽车加工的零部件焊接工装
CN220259968U (zh) 一种电池组激光焊接机的电池组夹具
CN217453611U (zh) 一种适用于异形工件的夹紧旋转机构
CN114750052B (zh) 脚踏板固定座大面主体抛光器
CN214236879U (zh) 一种钣金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