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4111U -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4111U
CN210884111U CN201921738520.7U CN201921738520U CN210884111U CN 210884111 U CN210884111 U CN 210884111U CN 201921738520 U CN201921738520 U CN 201921738520U CN 210884111 U CN210884111 U CN 210884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ody
air spring
turnover mechanism
conveyor lin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85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家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85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4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4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4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包括输送线体、框架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气弹簧、转接盘、线体连接板、支撑转轴和平衡轴,框架包括支架、拉筋和侧基板;气弹簧的缸体与侧基板上的连接孔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与转接盘上的弧状定位槽铰接,线体连接板固定在线体两侧,通过支撑转轴和平衡轴连接,支撑转轴穿过侧基板上轴承座,平衡轴穿过侧基板上90度弧状轨道槽。由于此时气弹簧的活塞杆与转接盘上弧状定位槽的连接点到支点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力臂,在翻转输送线体时,随着翻转过程输送线体重心的变化,气弹簧的作用力臂也相应的变化,操作人员可以均匀用力且轻松的将输送线体从竖直状态恢复至水平状态,符合当代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运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托盘输送线将工件托盘运送到各个工位上,输送线组合后一般较长或组成一条封闭环线,为保证人员及相关输送装置的正常运行,既需要输送线有一定的通过空间,又需要保证工业托盘的正常运输。
目前穿越输送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其中一段输送线体在需要通过处翻转竖直打开,一种将其中一段输送线体沿水平面旋转打开;前者节省空间但是由于翻转过程中整个机构的重心改变,在复位线体时要用较大的力道,在输送线有一定重量的情况下,单人难以完成,后者省力但是占用了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包括了输送线体、框架和翻转机构,其中翻转机构包括了气弹簧、转接盘、线体连接板、支撑转轴和平衡轴,框架包括了支架、拉筋和侧基板,气弹簧的缸体与侧基板上的连接孔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与转接盘上的弧状定位槽铰接。两个线体连接板固定在线体两侧,通过支撑转轴和平衡轴连接,支撑轴穿过固定在侧基板上的轴承座,平衡轴穿过侧基板上90度弧状轨道槽。
当输送线体处于水平位置时候,气弹簧处于最小行程状态,当输送线体翻转时,输送线体以支撑转轴为轴转动90度至竖直状态,气弹簧处于最大行程状态,当输送线体复位时,输送线体从竖直转至水平,操作人员对输送线体的初始施力方向为向着翻转方向的水平方向,整个翻转机构与输送线体等同于一个杠杆,支撑转轴作为杠杆的支点,操作人员对输送线体的初始施力通过支撑转轴作为支点来推动气弹簧,使气弹簧恢复至最小行程状态,此时气弹簧的活塞杆与转接盘上弧状定位槽的连接点到支点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力臂,因为气弹簧输出的是近乎恒定的,随着翻转过程输送线体重心的变化,气弹簧的作用力臂也相应的变化,由于力臂的存在,操作人员可以均匀用力且轻松的将输送线体从竖直状态恢复至水平状态,符合当代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优选的,转接盘上设有一条以上的弧状定位槽,可以根据输送线体长度,重量的不同,选择气弹簧的活塞杆与弧状定位槽的不同的连接点,改变翻转机构的力臂长度,使操作人员翻转线体时所施加的力度保持适宜。
优选的,侧基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交错排列,可以根据输送线体长度,重量的不同,选择气弹簧的缸体端与连接孔的不同连接点,搭配不同行程、不同长度的气弹簧,使操作人员翻转线体时所施加的力度保持适宜。
优选的,在转接盘边缘设有缓冲块,在支架靠近缓冲块侧设有缓冲垫,使输送线体处于竖直90度状态时,缓冲块与缓冲垫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保护了输送线体,维护了机构的稳定。
优选的,在框架拉筋的靠近输送线体底部侧设有线体支撑块,当输送线体处于水平状态时,对输送线体起到支撑作用,在输送线体从竖直复位至水平状态时,对输送线体的下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保护了输送线体,维护了机构的稳定。
优选的,在框架两侧设有防护板,对输送线体翻转机构起到防护作用。
优选的,输送线体的两侧设有把手,便于操作人员翻转线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输送线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输送线体处于竖直状态。
图2为输送线翻转机构的主视图,输送线体处于竖直状态。
图3为输送线翻转机构的主视图,输送线体处于水平状态。
图4为输送线翻转机构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线体,2、气弹簧,3、转接盘,301、弧状定位槽4、线体连接板,5、支撑转轴,6、平衡轴,7、支架,8、拉筋,9、侧基板,901、连接孔,902、弧状轨道槽,10、防护板,11、线体支撑块,12、缓冲块,13、缓冲垫,1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输送线翻转机构,包括输送线体1、框架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了气弹簧2、转接盘3、线体连接板4、支撑转轴5和平衡轴6,框架包括了支架7、拉筋8和侧基板9。
转接盘3上设有三条弧状定位槽301,侧基板9上有多排交错排列的连接孔901。
输送线体1两侧固定线体连接板4,线体连接板4通过支撑转轴5和平衡转轴6连接,支撑转轴5穿过侧基板9上轴承座,平衡轴6穿过侧基板9上90度弧状轨道槽902。气弹簧2的缸体与侧基板9上的连接孔901铰接,气弹簧2的活塞杆与转接盘3上的最下排弧状定位槽301铰接。输送线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把手14,在框架的两侧安装有防护板10。如图输送线体2处于竖直放置状态,转接盘3外侧上的缓冲块12与支架7上的缓冲垫13接触,气弹簧2处于最大行程状态。
如图输送线体3处于水平放置状态,输送线体1与框架拉筋8上的线体支撑11块接触,气弹簧2处于最小行程状态。
根据输送线体1的重量和长度对气弹簧2进行选型,方便以搭配不同的输送线体。
选型计算公式:F=[(G2*L2-G1*L1)/L-5]/n
其中:G1-前端线体重量(kg),G2-后端线体重量(kg),L1-前端重力力臂长度(mm),L2-后端重力力臂长度(mm),L-气弹簧安装力臂长度(mm),n-气弹簧数量,F-单个气弹簧力(kg)。
表1。
Figure 73310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1中可以计算得出针对PTS2型号的输送线体应搭配两个40kg气弹簧。
表2。
Figure 807304DEST_PATH_IMAGE002
从表2中可以计算得出针对PTS2型号的输送线体应搭配两个110kg气弹簧。
表3。
Figure 502859DEST_PATH_IMAGE003
表3中的计算公式为:初始作用力=气弹簧力*气弹簧力臂/把手力臂。
从表中可以计算出在复位线体时操作人员所需要使用的初始作用力的大小,由于气弹簧力臂的存在,初始作用力4.36kg可拉动配有80kg气弹簧力的输送线体翻转机构。初始作用力8kg可拉动配有220kg气弹簧的输送线体翻转机构。成年人可以轻松施加上述程度的力,符合人机工程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包括输送线体/框架和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了气弹簧、转接盘、线体连接板、支撑转轴和平衡轴,所述框架包括支架、拉筋和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弹簧的缸体与所述侧基板上的连接孔铰接,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所述转接盘上的弧状定位槽铰接,所述线体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线体两侧,通过所述支撑转轴和所述平衡轴连接,所述支撑转轴穿过所述侧基板上的轴承座,所述平衡轴穿过所述侧基板上的90度弧状轨道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盘上设有一条以上的弧状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基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盘外侧设有缓冲块,所述支架上靠近缓冲块侧设有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接近所述输送线体底部侧设有线体支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两侧设有防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体两侧设有把手。
CN201921738520.7U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Active CN210884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8520.7U CN210884111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8520.7U CN210884111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4111U true CN21088411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6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8520.7U Active CN210884111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4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22513A (en) Scissor lift
US7255226B2 (en) Conveyor system load transfer devices
US10843911B2 (en) Lifting apparatus
CN108946603A (zh) 一种大型起竖油缸快速起竖转换装置
CA1314571C (en) Lifter, in particular a palletizer
CZ279264B6 (cs) Skluz kolejových výměn
CN210884111U (zh) 一种输送线翻转机构
US2844403A (en) Load clamping apparatus for lift trucks
CN105000496A (zh) 大位移升降连杆式辅助支撑机构
US2916164A (en) Sheet inverter
CN103380049A (zh) 具有台车和至少一个牵拉缆索的缆索运输系统、以及相关操作方法
EP3071508B1 (en) Lifting platform for vehicles, of the pantograph type
CN106144631B (zh) 高速码垛系统
KR101120233B1 (ko) 자동차 하부 프레임 회전 장치
CN210312426U (zh) 一种辊筒输送线用气动托盘限位装置
CN208818324U (zh) 一种适合称量易滚动物品的电子秤
US7296674B2 (en) Conveyor system load transf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6144633B (zh) 带测距定位的高速码垛系统
US1741951A (en) 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skid bars or like elements in sawmills
JPH075944B2 (ja) 高炉の分配スパウトを取扱う装置
US20190300303A1 (en) Tray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carriage in a product sortation system
CN106144632B (zh) 高速码垛系统
CN211568166U (zh) 一种发动机盖自动夹紧吊具
SU725903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установки и сн ти штампов
CN116279910B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6200 Bay Industrial Zone, Puland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200 Bay Industrial Zone, Puland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LIAN MODULAR ASSEMBL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