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3841U - 输送带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3841U
CN210883841U CN201921453410.6U CN201921453410U CN210883841U CN 210883841 U CN210883841 U CN 210883841U CN 201921453410 U CN201921453410 U CN 201921453410U CN 210883841 U CN210883841 U CN 210883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oller
sections
compensating roll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34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显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34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3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3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3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输送带,包括支撑架、皮带以及支撑组件,支撑架包括多个拼接段和过渡段,相邻两个拼接段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带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上;支撑组件与过渡段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包括补偿辊筒组;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上,第三补偿辊筒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之间,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外侧,第三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内侧。

Description

输送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输送带传输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货物输送结构,其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货物输送,但由于输送带本身长度限制,在运输过程中输送带尺寸过大,往往不方便运输。
此外,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短距离输送时,现有的长距离输送带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及时更换短距离的输送带,在此过程中,不仅占用大量更换时间,且需要准备多套不同距离的输送带,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包括:
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多个拼接段和过渡段,相邻两个拼接段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
皮带,皮带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上;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过渡段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皮带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
补偿辊筒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上,第三补偿辊筒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之间,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外侧,第三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与各连杆具有多个转动连接点,多个转动连接点的连线与第三补偿辊筒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靠近过渡段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带还包括:
支撑辊筒,支撑辊筒为多个,多个支撑辊筒间隔地设置在过渡段上,多个支撑辊筒均与皮带相接触;
其中,多个支撑辊筒均位于皮带的内侧,且与第三补偿辊筒分别与皮带的相对的两侧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在过渡段上,以在过渡段上形成两个铰接点;
其中,支撑辊筒为两个,两个支撑辊筒分别与过渡段上的两个铰接点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辊筒为两个,第三补偿辊筒的中心点以及两个支撑辊筒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上设置有连接孔,输送带还包括:
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过渡段上,定位部包括定位销,定位销用于插设在连接孔内,以限制等长的两个连杆相互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还包括:
连接段,定位销设置在连接段上,连接段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段上,以使定位销具有插设在连接孔内的第一位置和与连接孔相分离的第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带还包括驱动单元,多个拼接段包括:
主动段,主动段包括主动辊筒;
从动段,主动段与从动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从动段包括从动辊筒,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相接触;
其中,驱动单元与主动辊筒驱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拼接段还包括:
中间段,中间段位于主动段和从动段之间,中间段均通过过渡段与相邻的主动段和从动段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中间段为多个,多个中间段均位于主动段和从动段之间,相邻两个中间段通过过渡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支撑架由多个拼接段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拼接段的过渡段组成,由于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即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支撑架可以根据运输距离进行折叠,通过过渡段将相邻两个拼接段对折以缩短支撑架的长度。而用于传送的皮带始终位于支撑架上,在支撑架进行折叠时,皮带也随之折叠。为了保证折叠后的皮带依然处于张紧状态,以满足使用需求,其中,补偿辊筒组用于对皮带进行有效支撑以及向皮带提供张紧力。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不仅可以实现输送带的折叠,而且折叠后的输送带依然可以实现输送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支撑架;11、拼接段;12、过渡段;13、主动段;131、主动辊筒;14、从动段;141、从动辊筒;15、中间段;20、皮带;30、支撑组件;31、补偿辊筒组;311、第一补偿辊筒;312、第二补偿辊筒;313、第三补偿辊筒;32、第一支撑杆;33、第二支撑杆;34、连接孔;40、支撑辊筒;41、铰链;50、定位部;51、定位销;52、连接段;60、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请参考图1至图5,输送带包括:支撑架10,支撑架10包括多个拼接段11和过渡段12,相邻两个拼接段11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12,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均铰接;皮带20,皮带20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10上;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与过渡段12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30包括用于与皮带20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31;补偿辊筒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11上,第三补偿辊筒313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皮带20的外侧,第三补偿辊筒313位于皮带20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输送带,支撑架10由多个拼接段1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拼接段的过渡段12组成,由于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均铰接,即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支撑架10可以根据运输距离进行折叠,通过过渡段12将相邻两个拼接段11对折以缩短支撑架10的长度。而用于传送的皮带20始终位于支撑架10上,在支撑架10进行折叠时,皮带20也随之折叠。为了保证折叠后的皮带20依然处于张紧状态,以满足使用需求,故设置有支撑组件30,其中,支撑组件30的补偿辊筒组31用于对皮带20进行有效支撑以及向皮带20提供张紧力。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输送带不仅可以实现输送带的折叠,而且折叠后的输送带依然可以实现输送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具体折叠过程中,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之间的转动角度均为90度,以此保证相邻两个拼接段11处于对折状态。具体可以参加图2和图4,在折叠后过渡段12由水平位置切换为竖直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用于连接第三补偿辊筒313、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的等长连杆为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连接,即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为等长的两个连杆,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之间相互转动时,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也会随之转动,即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也由一个水平状态折叠为具有夹角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直接相互转动时,连接于二者铰接点的第三补偿辊筒313随之移动,以此保证对皮带20的张紧,而为了防止皮带20在折叠过程中出现松脱的问题,故,需要将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同轴设置,即保证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能够补偿皮带20在折叠过程中的松弛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皮带20的外侧,即二者位于皮带20形成的环形腔外,而第三补偿辊筒313位于皮带20的内侧,即位于皮带20形成的环形腔外。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设置位置可以保证对皮带20形成一个三角压紧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与各连杆具有多个转动连接点,多个转动连接点的连线与第三补偿辊筒的轴线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11靠近过渡段12的一侧。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将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11靠近过渡段12的一侧,即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的总长度也就是相邻两个拼接段11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的长度加上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位于铰接点外侧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成对设置,且相对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输送带还包括:支撑辊筒40,支撑辊筒40为多个,多个支撑辊筒40间隔地设置在过渡段12上,多个支撑辊筒40均与皮带20相接触;其中,多个支撑辊筒40均位于皮带20的内侧,且与第三补偿辊筒313分别与皮带20的相对的两侧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皮带20进行支撑,且保证皮带20正常转动,故在过渡段12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辊筒40,其与第三补偿辊筒313分别支撑在皮带20的相对两侧,但都位于皮带20形成的环形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拼接段11均铰接在过渡段12上,以在过渡段12上形成两个铰接点;其中,支撑辊筒40为两个,两个支撑辊筒40分别与过渡段12上的两个铰接点同轴设置。考虑到安装空间的限制,支撑辊筒40设置为两个,且其分别与过渡段12上的两个铰接点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段12上设置有两个铰链41,两个铰链41分别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链接,以此使得拼接段11与过渡段12可相互转动,而将两个支撑辊筒40与铰链41同轴设置可以保证过渡段12上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辊筒40为两个,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中心点以及两个支撑辊筒40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
如图5所示,连杆上设置有连接孔34,输送带还包括:定位部50,定位部50设置在过渡段12上,定位部50包括定位销51,定位销51用于插设在连接孔34内,以限制等长的两个连杆相互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拼接段11与过渡段12可相互转动,在相邻两个拼接段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为了防止二者发生转动,故设置有一定位部50来限制第一支撑杆32与第二支撑杆33之间相互转动,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杆32与第二支撑杆33为固定状态,此时拼接段11与过渡段12之间也就不会发生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孔34的中心点与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之间的铰接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以在定位销51插设在连接孔34内时,保证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不会相对转动。
针对定位部50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定位部50还包括:连接段52,定位销51设置在连接段52上,连接段52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段12上,以使定位销51具有插设在连接孔34内的第一位置和与连接孔34相分离的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50有连接段52和定位销51组成,定位销51进行锁定,连接段52用于连接。为了保证拼接段11与过渡段12相互可转动,故,需要在折叠过程中释放第一支撑杆32与第二支撑杆33的转动状态,而连接段52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段12上来达到固定以及释放的效果。
可选地,连接段52为杆体,杆体的两端均铰接在过渡段1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带还包括驱动单元60,多个拼接段11包括:主动段13,主动段13包括主动辊筒131;从动段14,主动段13与从动段14之间设置有过渡段12,从动段14包括从动辊筒141,皮带20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辊筒131和从动辊筒141相接触;其中,驱动单元60与主动辊筒131驱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拼接段11至少由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组成,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分别对应一个拼接段11,驱动单元60与主动段13上的主动辊筒131驱动连接,用于提供动力,而从动段14上的从动辊筒141和主动辊筒131完成了对皮带20两端的束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拼接段11还包括:中间段15,中间段15位于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之间,中间段15均通过过渡段12与相邻的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相连接。一个中间段15也是对应一个拼接段11,其位于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之间,主要是保证输送带的长度,而不论中间段15有多少,其相互之间都是通过过渡段12进行连接,以此保证可折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段15为多个,多个中间段15均位于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之间,相邻两个中间段15通过过渡段12相连接。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是一种可折叠式输送带,由皮带20、驱动单元60和支撑架10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皮带20的数量为1,通过一定方式绕在支撑架10的各个辊筒上。皮带20为输送带,驱动单元60为输送带的动力元件,带动输送带的主动辊筒131旋转,主动辊筒131再通过摩擦力带动皮带20运动,支撑架10为整个输送带的骨架部分,是一种多段的可折叠式结构。
支撑架10由主动辊筒131、主动段13、中间段15、从动段14、从动辊筒141、过渡段12、支撑辊筒40、定位部50、支撑杆(第一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杆33)、铰链41和补偿辊筒(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各一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端,主动辊筒131和从动辊筒141各一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端且分别安装在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上,中间段15位于主动段13和从动段14之间,数量不限,可根据输送线的最大工作长度确定,主动段13和中间段15、中间段15和从动段14之间均安装有过渡段12,过渡段12两端分别与主动段13和中间段15(中间段15和中间段15、中间段15和从动段14)通过铰链41连接,每个铰链41处同轴地安装有一个支撑辊筒40,铰链41位于每段的连接处靠上的位置,连接处靠下的位置设置有两件支撑杆,每根支撑杆一端与主动段13(中间段15、从动段14)铰接,另一端与另一根支撑杆铰接,三根补偿辊筒分别安装在主动段13、过渡段12和中间段15的相临近的位置,与每对支撑杆的铰接处同轴,皮带20绕过各支撑辊筒和补偿辊筒,如图3所示。
工作说明:图1所示为输送带的展开状态,此状态下主动段13、中间段15和从动段14各段通过过渡段12首尾相连,输送带的长度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此时每段过渡段12处两侧的每对支撑杆分别处于伸直状态,定位部50插入两根支撑杆的连接孔34处,使两根支撑杆保持伸直状态,撑住主动段13与中间段15(中间段15与中间段15、中间段15与从动段14)的下部,保证每段的展开状态;当需要存放、运输或输送距离短时,可根据需要折叠某一段或某几段,达到减小输送带尺寸的目的,同时输送带在折叠状态下可继续运转,如图4所示。此工作状态下,主动段13与过渡段12之间的铰链、过渡段12与中间段15之间铰链均旋转90度,主动段13正好位于中间段15的下方,各补偿辊筒在支撑杆及其铰链的作用下,移动到图4所示位置,补偿各辊筒位置变化后皮带20的缠绕路径变化,使皮带20仍处于张紧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此输送带可根据需要设计为任意段数和段长的结构,在使用中更加灵活的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每段支撑架之间设置一段过渡段,过渡段两端设置支撑辊筒,过渡段在输送带折叠时保证相邻两段相对转过180度并且重叠,支撑辊筒保证皮带得到有效支撑。每段支撑架之间下部设置有支撑杆、定位销和补偿辊筒,支撑杆和定位销保证输送带展开工作状态时各段都处于平直状态,补偿辊筒保证输送线在折叠状态时皮带得到有效支撑和张紧力。任意两段支撑架之间都可以折叠,且折叠后输送线仍可正常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包括多个拼接段(11)和过渡段(12),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过渡段(12),所述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均铰接;
皮带(20),所述皮带(20)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架(10)上;
支撑组件(30),所述支撑组件(30)与所述过渡段(12)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用于与所述皮带(20)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31);所述补偿辊筒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上,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所述皮带(20)的外侧,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位于所述皮带(2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与各所述连杆具有多个转动连接点,所述多个转动连接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靠近所述过渡段(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还包括:
支撑辊筒(40),所述支撑辊筒(40)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段(12)上,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均与所述皮带(20)相接触;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均位于所述皮带(20)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分别与所述皮带(20)的相对的两侧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均铰接在所述过渡段(12)上,以在所述过渡段(12)上形成两个铰接点;
其中,所述支撑辊筒(40)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辊筒(40)分别与所述过渡段(12)上的两个所述铰接点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筒(40)为两个,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中心点以及两个所述支撑辊筒(40)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连接孔(34),所述输送带还包括:
定位部(50),所述定位部(50)设置在所述过渡段(12)上,所述定位部(50)包括定位销(51),所述定位销(51)用于插设在所述连接孔(34)内,以限制等长的两个所述连杆相互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50)还包括:
连接段(52),所述定位销(51)设置在所述连接段(52)上,所述连接段(5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段(12)上,以使所述定位销(51)具有插设在所述连接孔(34)内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连接孔(34)相分离的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还包括驱动单元(60),多个所述拼接段(11)包括:
主动段(13),所述主动段(13)包括主动辊筒(131);
从动段(14),所述主动段(13)与所述从动段(14)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渡段(12),所述从动段(14)包括从动辊筒(141),所述皮带(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辊筒(131)和所述从动辊筒(141)相接触;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60)与所述主动辊筒(131)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拼接段(11)还包括:
中间段(15),所述中间段(15)位于所述主动段(13)和所述从动段(14)之间,所述中间段(15)均通过所述过渡段(12)与相邻的所述主动段(13)和所述从动段(14)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15)为多个,多个所述中间段(15)均位于所述主动段(13)和所述从动段(14)之间,相邻两个所述中间段(15)通过所述过渡段(12)相连接。
CN201921453410.6U 2019-09-03 2019-09-03 输送带 Active CN210883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3410.6U CN210883841U (zh) 2019-09-03 2019-09-03 输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3410.6U CN210883841U (zh) 2019-09-03 2019-09-03 输送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3841U true CN21088384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3410.6U Active CN210883841U (zh) 2019-09-03 2019-09-03 输送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38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6030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WO2022096031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摆轮分拣机及分拣传送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6030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WO2022096031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摆轮分拣机及分拣传送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83841U (zh) 输送带
US4578919A (en) Self-stowing arrangement for structural tension members with taper latch hinge coupling joints
US8371088B2 (en) Deployable truss with integral folding panels
CN102561703B (zh) 一种臂架装置及混凝土泵车
CN104528273B (zh) 折叠式带式输送机及输送车
CN109659662B (zh) 一种伸缩臂式的天线展开机构
CN114435847B (zh) 一种摆轮分拣机及分拣传送线
CN109928166A (zh) 传送带转向装置及装卸机
CN105564885A (zh) 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
CN113666058A (zh) 一种船用折叠皮带输送装置
CN217743509U (zh) 一种桌子的支撑框架及桌子
CN114435862B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CN210823958U (zh) 一种高效提升机
CN204368911U (zh) 折叠式带式输送机及输送车
CN211309943U (zh) 可转弯伸缩的货物传送装置
JP7304396B2 (ja) 巻き取り式スライダー
CN219651850U (zh) 一种运输卷钢的支架
CN220578227U (zh) 可移动折叠式输送设备
SU1009934A1 (ru) Конвейер
CN220711389U (zh) 一种桥架结构及平单轴光伏电站
CN203143976U (zh) 卷扬滑轮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起重机
CN214772023U (zh) 移动机器人用对接装置
CN217806762U (zh) 可拼接传输装置、可拼接传输组件以及可拼接传输系统
RU257840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кладывания рабочих частей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техники
CN217377061U (zh) 折叠过渡组件、拉板总成及起重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