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1982U -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1982U
CN210881982U CN201921706257.3U CN201921706257U CN210881982U CN 210881982 U CN210881982 U CN 210881982U CN 201921706257 U CN201921706257 U CN 201921706257U CN 210881982 U CN210881982 U CN 21088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piston
sleeve
spr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62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福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i Speed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i Speed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i Speed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i Speed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62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19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横板和螺钉,所述第二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倾角装置,所述第二横板的上端固接有橡胶垫。该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套筒、压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螺杆、转盘、转杆和轴承之间的配合,使通过转动转杆可实现对套筒内部液压油原有压力的调整,以适应不同车速道路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不同车速道路进行缓冲能力调整,导致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通过第二横板、辊轮、转轴、胶套、橡胶垫和粗杆之间的配合,使第二横板的侧方受到冲击时,辊轮可将冲击力卸掉一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卸掉侧方冲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道路施工时,经常需要道路施工车在道路的特定位置进行对道路的加工和养护,由于自身的速度过慢导致道路施工车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虽然现有技术的防撞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对道路施工车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现有技术存在无法根据不同车速道路进行缓冲能力调整,导致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仍存在无法卸掉侧方冲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根据不同车速道路进行缓冲能力调整,导致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仍存在无法卸掉侧方冲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横板和螺钉,所述第一横板的左右两侧和中心内部均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第一横板均螺纹相连,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垫块与第三横板固定相连,所述垫块的内部安装有主缓冲装置,所述垫块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三横板和第一横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横板的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次缓冲装置,所述次缓冲装置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倾角装置,所述第二横板的上端固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主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竖杆、第一活塞、套板、第二活塞、套筒、轴承、底板、螺杆、转杆、油封、压杆和第一弹簧,所述套筒均位于垫块的内部,所述套筒的内部下方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与套筒相贴合,所述第二活塞的内部通过轴承与螺杆转动相连,所述螺杆与套筒螺纹相连,所述螺杆的下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壁固接有多个转杆,所述第一活塞的上端固接有压杆,所述套筒的内部上方固接有油封,所述油封与压杆相贴合,所述压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方与油封固定相连,所述套筒的外壁中心固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上端外侧通过多个第一竖杆与第三横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分别位于套筒内部的油孔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次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粗杆和卡块,两个所述粗杆分别位置第三横板的左右两侧内部,所述粗杆与第三横板均间隙配合,所述第三横板的上端与第二横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横板的下方与第一弹簧相贴合,所述第三横板的内部下方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卡块和第三横板固定相连,所述粗杆的外壁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卡块和粗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倾角装置包括胶套、转轴和辊轮,多个所述转轴分别位于第二横板的左右两侧内部,所述第二横板通过转轴与辊轮转动相连,所述辊轮的外壁套接有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套筒、压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螺杆、转盘、转杆和轴承之间的配合,使通过转动转杆可实现对套筒内部液压油原有压力的调整,以适应不同车速道路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不同车速道路进行缓冲能力调整,导致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通过第二横板、辊轮、转轴、胶套、橡胶垫和粗杆之间的配合,使第二横板的侧方受到冲击时,辊轮可将冲击力卸掉一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卸掉侧方冲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横板、转杆和螺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弹簧、垫块和卡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横板、转轴和辊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板,2、主缓冲装置,201、第一竖杆,202、第一活塞,203、套板,204、第二活塞,205、套筒,206、轴承,207、底板,208、螺杆,209、转杆,210、油封,211、压杆,212、第一弹簧,3、倾角装置,301、胶套,302、转轴,303、辊轮,4、次缓冲装置,401、第二弹簧,402、第三弹簧,403、粗杆,404、卡块,5、第二横板,6、第三横板,7、橡胶垫,8、第二竖杆,9、垫块,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横板1和螺钉10,第一横板1的左右两侧和中心内部均设有螺钉10,螺钉10与第一横板1均螺纹相连,第一横板1可通过螺钉10安装在道路施工车的尾部,第一横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垫块9与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第一横板1通过垫块9对第三横板6进行支撑,垫块9的内部安装有主缓冲装置2,垫块9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竖杆8,第二竖杆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三横板6和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第二竖杆8可实现第三横板6和第一横板1之间的辅助支撑,第三横板6的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次缓冲装置4,次缓冲装置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横板5,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倾角装置3,第二横板5的上端固接有橡胶垫7,橡胶垫7可对第二横板5进行保护。
主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竖杆201、第一活塞202、套板203、第二活塞204、套筒205、轴承206、底板207、螺杆208、转杆209、油封210、压杆211和第一弹簧212,套筒205均位于垫块9的内部,限制套筒205和垫块9的相对位置,套筒205的内部下方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与套筒205相贴合,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可在套筒205的内部进行移动,且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相对密封,第二活塞204的内部通过轴承206与螺杆208转动相连,第二活塞204可通过轴承206对螺杆208进行转动支撑,螺杆208与套筒205螺纹相连,螺杆208转动可实现螺杆208在套筒205的内部进行移动,螺杆208的下端固接有底板207,底板207可带动螺杆208进行转动,底板207的外壁固接有多个转杆209,多个转杆209可打动底板207进行转动,第一活塞202的上端固接有压杆211,压杆211可带动第一活塞202进行移动,套筒205的内部上方固接有油封210,套筒205可对油封210进行支撑,油封210与压杆211相贴合,压杆211可在油封210的内部进行移动,且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相对密封,压杆211的外壁设有第一弹簧212,第一弹簧212的弹性系数K为500N/m,第一弹簧212的下方与油封210固定相连,套筒205的外壁中心固接有套板203,套板203可对套筒205进行支撑,套板203的上端外侧通过多个第一竖杆201与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第三横板6可通过第一竖杆201对套筒203进行支撑,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均分别位于套筒205内部的油孔上下两侧。
次缓冲装置4包括第二弹簧401、第三弹簧402、粗杆403和卡块404,两个粗杆403分别位置第三横板6的左右两侧内部,粗杆403与第三横板6均间隙配合,粗杆403可在第三横板6的内部进行移动,粗杆403的上端与第二横板5固定相连,第二横板5可带动粗杆403进行移动,粗杆403的下方与第一弹簧212相贴合,粗杆403向下移动即可挤压第一弹簧212,第三横板6向下移动即可挤压第一弹簧212,粗杆403的内部下方设有多个卡块404,限制粗杆403和卡块404的相对位置,卡块404的外侧设有第三弹簧403,第三弹簧403的弹性系数K为600N/m,第三弹簧403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卡块404和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卡块404向外移动即可挤压第三弹簧403,粗杆403的外壁设有第二弹簧401,第二弹簧401的弹性系数K为800N/m第二弹簧40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横板5和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第二横板5向下移动即可挤压第二弹簧401,卡块404和粗杆40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粗杆403向下移动即可推动卡块404向外移动。
倾角装置3包括胶套301、转轴302和辊轮303,多个转轴302分别位于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内部,限制转轴302和第二横板5的相对位置,第二横板5通过转轴302与辊轮303转动相连,辊轮303可通过转轴302在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内部转动,辊轮303的外壁套接有胶套301,胶套301可对辊轮303进行保护。
当需要此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使用时,首先可根据此装置所需使用的环境位置决定,若需要在车速较低的道路上使用时,首先可通过转杆209带动底板207进行转动,实现底板207通过螺杆208带动第二活塞204向上移动,挤压套筒205的内部液压油压力,使液压油本身具有一定的压力,在第二横板5收到冲击时通过粗杆403可直接推动压杆211向下移动,原有的液压油压力可对压杆211带来的压力进行一定的抵消,缓解在受到冲击时对三个弹簧带来的影响,若需要在车速较高的道路上使用时,可通过转杆209带动底板207进行反向转动,实现底板207通过螺杆208带动第二活塞204向下移动,降低套筒205的内部液压油压力,第二横板5收到冲击时避免较大冲击力瞬间挤压液压油导致套筒205处的密封受到较大冲击,影响使用寿命,而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车辆在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造成追尾时,辊轮303可实现冲击力的分离和卸力,避免对车辆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横板(1)和螺钉(10),所述第一横板(1)的左右两侧和中心内部均设有螺钉(10),所述螺钉(10)与第一横板(1)均螺纹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垫块(9)与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所述垫块(9)的内部安装有主缓冲装置(2),所述垫块(9)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竖杆(8),所述第二竖杆(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三横板(6)和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横板(6)的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次缓冲装置(4),所述次缓冲装置(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横板(5),所述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倾角装置(3),所述第二横板(5)的上端固接有橡胶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竖杆(201)、第一活塞(202)、套板(203)、第二活塞(204)、套筒(205)、轴承(206)、底板(207)、螺杆(208)、转杆(209)、油封(210)、压杆(211)和第一弹簧(212),所述套筒(205)均位于垫块(9)的内部,所述套筒(205)的内部下方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所述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与套筒(205)相贴合,所述第二活塞(204)的内部通过轴承(206)与螺杆(208)转动相连,所述螺杆(208)与套筒(205)螺纹相连,所述螺杆(208)的下端固接有底板(207),所述底板(207)的外壁固接有多个转杆(209),所述第一活塞(202)的上端固接有压杆(211),所述套筒(205)的内部上方固接有油封(210),所述油封(210)与压杆(211)相贴合,所述压杆(211)的外壁设有第一弹簧(212),所述第一弹簧(212)的下方与油封(210)固定相连,所述套筒(205)的外壁中心固接有套板(203),所述套板(203)的上端外侧通过多个第一竖杆(201)与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02)和第二活塞(204)均分别位于套筒(205)内部的油孔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缓冲装置(4)包括第二弹簧(401)、第三弹簧(402)、粗杆(403)和卡块(404),两个所述粗杆(403)分别位置第三横板(6)的左右两侧内部,所述粗杆(403)与第三横板(6)均间隙配合,所述粗杆(403)的上端与第二横板(5)固定相连,所述粗杆(403)的下方与第一弹簧(212)相贴合,所述粗杆(403)的内部下方设有多个卡块(404),所述卡块(404)的外侧设有第三弹簧(402),所述第三弹簧(402)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卡块(404)和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所述粗杆(403)的外壁设有第二弹簧(401),所述第二弹簧(40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横板(5)和第三横板(6)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04)和粗杆(40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装置(3)包括胶套(301)、转轴(302)和辊轮(303),多个所述转轴(302)分别位于第二横板(5)的左右两侧内部,所述第二横板(5)通过转轴(302)与辊轮(303)转动相连,所述辊轮(303)的外壁套接有胶套(301)。
CN201921706257.3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8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257.3U CN21088198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257.3U CN21088198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1982U true CN21088198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625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81982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19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907A (zh) * 2021-03-31 2021-07-30 合肥丰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CN113183907B (zh) * 2021-03-31 2024-06-07 合肥丰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907A (zh) * 2021-03-31 2021-07-30 合肥丰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CN113183907B (zh) * 2021-03-31 2024-06-07 合肥丰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5876U (zh) 一种汽车滤清器的拆装结构
CN110733615A (zh) 一种船舶停靠缓冲装置
CN210881982U (zh)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CN108859721A (zh) 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
CN105299119A (zh) 一种低噪声滚动摩擦减震器
CN105258961A (zh) 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侧架极限垂直载荷试验装置
CN202729700U (zh) 具有丝杆抗扭保护设计的电动升降台
CN212073947U (zh) 一种应用于道路施工车的多级防撞缓冲装置
CN211970173U (zh) 一种通讯工程用固定装置
CN109440696B (zh) 一种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装置
CN21474295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总成结构
CN21235654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制氮机
CN212046727U (zh) 一种载重车桥用支座结构
CN209977144U (zh) 165mm电动自行车液压减震器
CN220245484U (zh) 一种新型液压搬运车
CN216708104U (zh) 一种带有调节结构的汽车方向盘生产用发泡模架
CN210686486U (zh) 一种自卸车用三口两位气控阀
CN214328511U (zh) 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CN216424067U (zh) 高韧性汽车动力输出装置支架
CN220129903U (zh) 一种汽车减震支架
CN214878638U (zh) 一种称重给料机的给料闸门
CN218747373U (zh) 一种汽车车门拆卸工装
CN212332372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踏板限位螺栓挡块
CN214054950U (zh) 一种用于油缸加工的辅助装置
CN212100588U (zh) 一种货运下料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