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0750U -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0750U CN210880750U CN201920936661.3U CN201920936661U CN210880750U CN 210880750 U CN210880750 U CN 210880750U CN 201920936661 U CN201920936661 U CN 201920936661U CN 210880750 U CN210880750 U CN 210880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pper
- injection molding
- cylinder
- plastic
- gu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料筒、料斗、注塑机构和定模具;注塑料筒与注塑机构连接;料斗连接于注塑料筒靠近注塑机构的一端;注塑料筒远离注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分料筒,分别为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与定模具连接。料斗内设置有两块用于改变物料流向的折弯状导流板,分别为一号导流板和二号导流板;料斗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保持料斗内压力稳定的排气窗;料斗靠近一号导流板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处理出料口堵料的清堵口。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使得塑料进入定模具的位置分散,有利于塑料快速填充模具内的缝隙,提高了塑料产品成型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制品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的加工工艺通常是将塑料颗粒加热至熔融状态后挤入塑料成型模具中,待塑料冷却后即成为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在塑料进入模具之前,需要通过注塑机料筒对塑料进行加热,最终将熔融状态下的塑料挤入模具中。现有的注塑机料斗容易卡料且塑料进入模具后相对集中,导致塑料完全充满模具的时间较长,使得塑料产品成型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料斗不易卡料且塑料原料从注塑机料筒挤入模具后可以快速成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料筒、料斗、注塑机构和定模具;所述注塑料筒与注塑机构连接;所述料斗连接于注塑料筒靠近注塑机构的一端;所述注塑料筒远离注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分料筒,分别为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所述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与定模具连接。塑料原料颗粒从料斗进入注塑料筒中,注塑机构将塑料颗粒沿着注塑料筒推向定模具,塑料颗粒在前进过程中被加热至熔融状态,最终通过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挤入定模具中。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使得塑料进入定模具的位置分散,有利于塑料快速填充模具内的缝隙,提高了塑料产品成型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是:所述注塑料筒外表面包覆有红外加热圈和保温材料。红外加热圈加热速度快,电能利用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使得注塑料筒内的塑料颗粒更快变成熔融状态;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有利于节约能源。
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分料筒和二号分料筒与注塑料筒连接处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有利于熔融状态塑料的流动,减少塑料流通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的是:所述料斗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所述料斗内设置有两块用于改变物料流向的折弯状导流板,分别为一号导流板和二号导流板;所述料斗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保持料斗内压力稳定的排气窗;所述料斗靠近一号导流板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处理出料口堵料的清堵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导流板一端固定在料斗内臂上;另一端指向料斗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二号导流板一端固定在料斗内壁上,另一端指向一号导流板的折弯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料口位于料斗靠近清堵口的一侧;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用于去除物料中金属杂质的去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实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实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00、注塑料筒;110、一号分料筒;120、二号分料筒;200、料斗;201、排气窗;202、清堵口;210、一号导流板;220、二号导流板;230、去磁装置;300、注塑机构;400、定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料筒100、料斗200、注塑机构300和定模具400;所述注塑料筒100与注塑机构300连接;所述料斗200连接于注塑料筒100靠近注塑机构300的一端;所述注塑料筒100远离注塑机构30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分料筒,分别为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所述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与定模具400连接。塑料原料颗粒从料斗200进入注塑料筒100中,注塑机构300将塑料颗粒沿着注塑料筒100推向定模具400,塑料颗粒在前进过程中被加热至熔融状态,最终通过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挤入定模具400中。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使得塑料进入定模具400的位置分散,有利于塑料快速填充模具内的缝隙,提高了塑料产品成型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实际生产过程中,分料筒数量可根据塑料产品或者定模具400大小适当增加,只需在定模具400上设置与每个分料筒对应的注塑口即可。
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分料筒110与二号分料筒120互相平行,二者形成U型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一号分料筒110与二号分料筒120还可以形成V型结构,一号分料筒110与二号分料筒120之间夹角为15°-45°,本实例中一号分料筒110与二号分料筒120之间夹角为45°。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注塑料筒100外表面包覆有红外加热圈和保温材料。所述红外加热圈为当前主流注塑机料筒加热装置,具体可选用纳米远红外加热圈作为加热装置,纳米远红外加热圈具有加热速度快,节能等优点;保温材料可选用常见的气凝胶毡或者硅酸钙材质,气凝胶毡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突出,但是成本较高;硅酸钙材质保温效果较好,是目前主流的保温材料,性价比高,本实例中选用硅酸钙材质作为保温材料包覆与注塑料筒100、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外表面。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与注塑料筒100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料斗200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所述料斗200内设置有两块用于改变物料流向的折弯状导流板,分别为一号导流板210和二号导流板220;所述料斗200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保持料斗200内压力稳定的排气窗201;所述料斗200靠近一号导流板210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处理出料口堵料的清堵口202。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导流板210一端固定在料斗200内臂上;另一端指向料斗200底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二号导流板220一端固定在料斗200内壁上,另一端指向一号导流板210的折弯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口位于料斗200靠近清堵口202的一侧;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用于去除物料中金属杂质的去磁装置23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料筒(100)、料斗(200)、注塑机构(300)和定模具(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料筒(100)与注塑机构(300)连接;所述料斗(200)连接于注塑料筒(100)靠近注塑机构(300)的一端;所述注塑料筒(100)远离注塑机构(30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分料筒,分别为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所述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与定模具(4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料筒(100)外表面包覆有红外加热圈和保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分料筒(110)和二号分料筒(120)与注塑料筒(100)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00)上端为进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所述料斗(200)内设置有两块用于改变物料流向的折弯状导流板,分别为一号导流板(210)和二号导流板(220);所述料斗(200)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保持料斗(200)内压力稳定的排气窗(201);所述料斗(200)靠近一号导流板(210)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处理出料口堵料的清堵口(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导流板(210)一端固定在料斗(200)内臂上;另一端指向料斗(200)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导流板(220)一端固定在料斗(200)内壁上,另一端指向一号导流板(210)的折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位于料斗(200)靠近清堵口(202)的一侧;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用于去除物料中金属杂质的去磁装置(2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36661.3U CN210880750U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36661.3U CN210880750U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0750U true CN210880750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36661.3U Active CN210880750U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0750U (zh) |
-
2019
- 2019-06-20 CN CN201920936661.3U patent/CN2108807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748981U (zh) | 一种快速注塑成型模具 | |
CN202781597U (zh) | 智能化全自动注塑机 | |
CN201471717U (zh) | 干湿组合定型模 | |
CN208410639U (zh) | 一种塑胶生产用注塑装置 | |
CN204431617U (zh) | 连杆合模式泡沫塑料注塑成型机装置 | |
CN210880750U (zh) | 快速成型注塑装置 | |
CN207630478U (zh) | 一种电力电缆护套管挤出成型装置 | |
CN208812325U (zh) | 塑料造粒机 | |
CN216466060U (zh) | 一种塑料管件生产用注塑机螺杆挤压进料装置 | |
CN208084930U (zh) | 一种挤出机 | |
CN216578914U (zh) | 一种注塑机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1138030U (zh) | 一种注塑机加热节能装置 | |
CN102285111A (zh) | 一种钢(铝)塑复合管及管件端部锥形密封技术 | |
CN205167405U (zh) | 一种智能温控式注塑模具 | |
CN104924554A (zh) | 一种注塑机 | |
CN204800985U (zh) | 一种注塑机 | |
CN211917558U (zh) | 一种用于塑料模具生产的成型装置 | |
CN207711342U (zh) | 一种塑料管材成型机 | |
CN203919802U (zh) | 一种碳棒快速挤出机 | |
CN210792066U (zh) | 中空壁缠绕管生产设备 | |
CN209176023U (zh) | 一种汽车座椅背板加工用成型装置 | |
CN208133570U (zh) | 挤出热流道系统 | |
CN207983920U (zh) | 一种用于网络线生产的螺杆立式注塑机 | |
CN107553846A (zh) | 一种高效塑料注塑模具生产方法 | |
CN204019968U (zh) | 用于生产塑料瓶的中空挤吹成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