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8430U - 排气管装配架 - Google Patents

排气管装配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8430U
CN210878430U CN201921942245.0U CN201921942245U CN210878430U CN 210878430 U CN210878430 U CN 210878430U CN 201921942245 U CN201921942245 U CN 201921942245U CN 210878430 U CN210878430 U CN 210878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frame
exhaust pipe
main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22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22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8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8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8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装配架,包括主框架、提升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用于供所述排气管的头部搁置;所述提升架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用于向上托举所述排气管的尾部至装配位置;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提升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活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所述提升架,将放置在所述提升架上的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提升至待装配的汽车下方,将其装配完成后,将所述排气管装配架移动至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再次提升所述排气管,完成所述排气管的装配,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所述排气管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排气管装配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管装配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排气管是汽车装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汽车排气管往往是从待装配汽车的下方流水线向上装至上方流水线的汽车壳体中,排气管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决定整车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的装配往往耗时耗力,一般方式为多个操作人员在汽车下方将排气管举起,另一个操作人员将其安装至汽车下方,或者直接将汽车下降至与排气管接触,操作人员钻入车底进行安装,这些方法往往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装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气管装配架,旨在解决汽车排气管的装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气管装配架,包括:
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用于供所述排气管的头部搁置;
提升架,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用于向上托举所述排气管的尾部至装配位置;以及,
驱动组件,与所述提升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活动。
可选的,以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为左右向,以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为前后向;
所述提升架包括:
提升杆,沿上下向延伸设置;以及,
托举座,包括设于所述提升杆的上端面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卡置限位所述排气管。
可选的,所述托举座还包括设于所述托举板的左端面的托举杆,所述托举杆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用于托举所述排气管尾部的悬臂端。
可选的,所述卡槽内设有防护垫;和/或,
所述托举杆的上端面包设有防护垫。
可选的,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形成一上下向延伸的导向安装孔;
所述提升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安装孔内。
可选的,在所述提升架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按压板,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端,所述按压板的后端铰接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以使得所述按压板的前端具有上下向的活动行程,所述按压板具有向下按压的驱动位置以及向上抬起的释放位置;
多个第一滑轮,设于所述主框架;以及,
第一牵引绳,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设于所述按压板的前端,另一端设于所述提升杆的下端;
其中,所述按压板处于所述按压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处于托举位置,所述按压板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提升架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
所述排气管装配架还包括位置保持组件,所述位置保持组件包括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抬架,沿前后向上,所述抬架具有避让所述提升架的第一位置以及处于所述提升架下方且供所述提升架搁置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提升架处于所述托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提升架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的,所述抬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后端,所述主框架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抬架对应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抬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以驱动所述抬架活动。
可选的,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槽以及导轨,所述导向槽及导轨其中之一设于所述抬架,另一设于所述主框架。
可选的,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
收卷把手,沿前后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上端;
多个第二滑轮,设于所述主框架;以及,
第二牵引绳,一端设于所述收卷把手,另一端设于所述抬架;
其中,转动所述收卷把手,以收卷或者释放所述第二牵引绳,对应使得所述抬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所述提升架,将放置在所述提升架上的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提升至待装配的汽车下方,将其装配完成后,将所述排气管装配架移动至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再次提升所述排气管,完成所述排气管的装配,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所述排气管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装配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升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68318180000031
Figure BDA00022683181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汽车的排气管是汽车装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汽车排气管往往是从待装配汽车的下方流水线向上装至上方流水线的汽车壳体中,排气管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决定整车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的装配往往耗时耗力,一般方式为多个操作人员在汽车下方将排气管举起,另一个操作人员将其安装至汽车下方,或者直接将汽车下降至与排气管接触,操作人员钻入车底进行安装,这些方法往往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装配质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装配架1000,包括主框架1、提升架2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主框架1的上端面用于供所述排气管的头部搁置;所述提升架2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用于向上托举所述排气管的尾部至装配位置;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提升架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2活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所述提升架2,将放置在所述提升架2上的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提升至待装配的汽车下方,将其装配完成后,将所述排气管装配架1000移动至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再次提升所述排气管,完成所述排气管的装配,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所述排气管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组件可以设有多种方式,比如使用气缸驱动所述提升架2提升,还可以使用电机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驱动所述提升架2的提升。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所述排气管放置在所述提升架2上,以所述主框架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向,以所述主框架1的宽度方向为前后向;所述提升架2包括提升杆21以及托举座22,所述提升杆21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托举座22包括设于所述提升杆21的上端面的托举板221,所述托举板22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卡置限位所述排气管。将所述排气管卡设在所述托举板221的上端面的卡槽中,防止所述排气管在所述提升架2提升时产生晃动,导致排气管从所述提升架2滚落,提高装配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托住所述排气管的消声器等弯折部位,所述托举座22还包括设于所述托举板221左端面的托举杆222,所述托举杆222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用于托举所述排气管尾部的悬臂端。
为了保护所述排气管在装配时,不会因为碰撞而产生损伤,所述卡槽内设有防护垫。防止所述排气管与在所述卡槽内产生碰伤。
同样的,所述托举杆222的上端面包设有防护垫。用以垫设在所述排气管的悬臂端与所述托举杆222之间,防止所述排气管的悬臂端产生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槽内设有防护垫以及所述托举杆222的上端面包设有防护垫这两个相关特征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择一存在,可以理解的是,当这两个相关特征同时存在时,对所述排气管的保护效果最好。
为了保证所述提升架2上下向活动更加顺畅,所述主框架1上设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形成一上下向延伸的导向安装孔;所述提升杆21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安装孔内。通过所述导向安装孔限制所述提升杆21的提升方向,保证所述提升杆21顺利进行上下向活动,防止故障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提升所述提升架2,在所述提升架2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2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压板31、多个第一滑轮32以及第一牵引绳33:所述按压板31设于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所述按压板31的后端铰接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以使得所述按压板31的前端具有上下向的活动行程,所述按压板31具有向下按压的驱动位置以及向上抬起的释放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滑轮32设于所述主框架1;所述第一牵引绳33穿设于所述多个第一滑轮32上,所述第一牵引绳33的一端设于所述按压板31的前端,另一端设于所述提升杆21的下端;其中,所述按压板31处于所述按压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21处于托举位置,所述按压板31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21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在使用所述提升架2时,按压所述按压板31,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滑轮32传动,所述按压板31即可带动所述提升杆21上下向活动,完成所述提升杆21的运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相比于使用电气元件节省大量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所述提升杆21的位置,在所述提升架2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2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所述排气管装配架1000还包括位置保持组件,所述位置保持组件包括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的抬架41,沿前后向上,所述抬架41具有避让所述提升架2的第一位置以及处于所述提升架2下方且供所述提升架2搁置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提升架2处于所述托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4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提升架2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4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提升所述提升杆21时,所述台架处于所述提升架2的下方,使得所述提升架2的下端搁置在所述台架41上,保持所述提升架2的位置,使得操作人员实现单人装配所述排气管,装配完成后即可驱动所述抬架41避让所述提升架2,使得所述提升架2自然下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更进一步,为了方便使用所述台架41,所述抬架41设于所述主框架1的后端,所述主框架1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抬架41对应的安装块42,所述安装块42与所述抬架4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3,用以驱动所述抬架41活动。所述复位弹簧43推动所述台架41向后运动至所述提升架2下方,供所述提升架2搁置,使得所述台架41自动运动,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另外,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槽以及导轨,所述导向槽及导轨其中之一设于所述抬架41,另一设于所述主框架1。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导向槽以及所述导轨限制所述抬架41的运动方向,使得所述抬架41准确运动至所述提升杆21的下方。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驱动所述抬架41,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收卷把手44、多个第二滑轮45以及第二牵引绳46,所述收卷把手44沿前后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的上端;所述多个第二滑轮45设于所述主框架1;所述第二牵引绳46一端设于所述收卷把手44,另一端设于所述抬架41;
其中,转动所述收卷把手44,以收卷或者释放所述第二牵引绳46,对应使得所述抬架41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抬架41使用完毕后,通过转动所述收卷把手44以拉动所述抬架41,使其与所述提升杆21的下端分离,操作简单,传动性能可靠,便于操作人员完成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面用于供所述排气管的头部搁置;
提升架,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用于向上托举所述排气管的尾部至装配位置;以及,
驱动组件,与所述提升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为左右向,以所述主框架的宽度方向为前后向;
所述提升架包括:
提升杆,沿上下向延伸设置;以及,
托举座,包括设于所述提升杆的上端面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卡置限位所述排气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座还包括设于所述托举板的左端面的托举杆,所述托举杆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用于托举所述排气管尾部的悬臂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设有防护垫;和/或,
所述托举杆的上端面包设有防护垫。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形成一上下向延伸的导向安装孔;
所述提升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架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按压板,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端,所述按压板的后端铰接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以使得所述按压板的前端具有上下向的活动行程,所述按压板具有向下按压的驱动位置以及向上抬起的释放位置;
多个第一滑轮,设于所述主框架;以及,
第一牵引绳,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设于所述按压板的前端,另一端设于所述提升杆的下端;
其中,所述按压板处于所述按压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处于托举位置,所述按压板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提升杆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架的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内,所述提升架具有处于上方极限位置处的托举位置以及处于下方极限位置处的待装配位置;
所述排气管装配架还包括位置保持组件,所述位置保持组件包括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抬架,沿前后向上,所述抬架具有避让所述提升架的第一位置以及处于所述提升架下方且供所述提升架搁置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提升架处于所述托举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提升架处于所述待装配位置时,对应的所述抬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架设于所述主框架的后端,所述主框架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抬架对应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抬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以驱动所述抬架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槽以及导轨,所述导向槽及导轨其中之一设于所述抬架,另一设于所述主框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管装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保持组件还包括:
收卷把手,沿前后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上端;
多个第二滑轮,设于所述主框架;以及,
第二牵引绳,一端设于所述收卷把手,另一端设于所述抬架;
其中,转动所述收卷把手,以收卷或者释放所述第二牵引绳,对应使得所述抬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CN201921942245.0U 2019-11-11 2019-11-11 排气管装配架 Active CN210878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2245.0U CN210878430U (zh) 2019-11-11 2019-11-11 排气管装配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2245.0U CN210878430U (zh) 2019-11-11 2019-11-11 排气管装配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8430U true CN210878430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2245.0U Active CN210878430U (zh) 2019-11-11 2019-11-11 排气管装配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8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1594925A (en) Vehicle body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CN205998638U (zh) 夹具总成和物资运输用拖车
CN213085317U (zh) 一种起重装置用钢绳张紧系统
CN210878430U (zh) 排气管装配架
CN109713548B (zh) 一种type-c连接器一体式激光焊接组装机
CN213112370U (zh) 一种增大维修空间的剪式举升装置
CN210084790U (zh) 一种用于装配施工工程中的起吊机构
CN210527743U (zh) 一种翻转终检机
CN210340124U (zh) 一种方便夹持的纸卷吊运设备
CN215143544U (zh) 一种用于汽车钣金再制造的平行牵引装置
CN213036760U (zh) 一种老化板上料装置
CN220223076U (zh) 一种纱管出料夹持装置
CN219144381U (zh) 蓄电池的固定装置及起重机
KR101915237B1 (ko) 거더 내부 용접용 용접 장치
CN215097700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应急通信传输装置
CN22053732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吊装夹具
CN210669816U (zh) 一种电机转子和定子装配装置
CN215160157U (zh) 一种增加对重行程的电梯结构
CN218505764U (zh) 一种房车用摩托车托架自动升降平台
CN210261020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安全防护减震装置
CN220943983U (zh) 一种拉索扎带安装工装
JPH07252830A (ja) 杭圧入引抜作業用クレーン
CN217708548U (zh) 起重运输车的起重装置、起重运输车
JPH07137980A (ja) C型フック
CN211871151U (zh) 一种用于成捆金属锭吊装转移时可自动脱钩的悬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