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4546U - 自动检测上油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检测上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4546U
CN210794546U CN201921265638.2U CN201921265638U CN210794546U CN 210794546 U CN210794546 U CN 210794546U CN 201921265638 U CN201921265638 U CN 201921265638U CN 210794546 U CN210794546 U CN 210794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transfer chain
baffle
automatic detection
oil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56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强
黄冬梅
陈中杰
苏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angj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angj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angj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angj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56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4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4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4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检测上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输送线和定位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定位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一致且首尾对应,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定位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用于上油的上油机构,所述上油机构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宽度,板片由所述上料输送线输送,在穿过所述上油机构后被输送至所述定位输送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将滚筒输送线与上油机构相结合实现自动化上油过程,在上油前自动检测板片的平整度和片数,提高生产效率和合格品率,解放人工,优化生产环节。

Description

自动检测上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检测上油机。
背景技术
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加快生产,便于取料,需要预先筛选处理原材料。在用到钢板的加工环节中,由于钢板很薄,堆叠在一起具有很大的吸力,利用机械装置难以快速取料,并且在取料时容易同时吸取多块板片,造成加工出错,浪费材料。为了解决钢板之间的吸附问题,会在钢板上涂抹油层,来使其快速分离。
现有的对钢板进行上油的工序还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化,需要人工上油,或者固定钢板,移动上油机构上油,这样的上油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同时,无法做到对钢板的预先筛选,需要另外进行检测,以挑出变形的不合格品,但往往不合格品也已经完成了上油过程,造成成本浪费,而在取料环节也难以规避多片放置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快速上油的同时检测钢板是否变形、规避多片放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检测上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检测上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输送线和定位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定位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一致且首尾对应,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定位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用于上油的上油机构,所述上油机构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宽度,板片由所述上料输送线输送,在穿过所述上油机构后被输送至所述定位输送线上。
优选的,所述上料输送线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一滚筒输送线,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板片平整度的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可称重的第一滚筒和限位钢条,所述限位钢条与所述第一滚筒相垂直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所述第一滚筒的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限位钢条相匹配的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油机构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轴和下滚轴,所述上滚轴和下滚轴之间具有可使所述板片通过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上滚轴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
优选的,所述定位输送线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二滚筒输送线,两条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中心距可调节,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靠近所述上油机构的端部具有向内弯折的导向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上具有所述环形凹槽且其上方设置有所述限位钢条,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竖直设置有一组均布的用于限定所述板片位置的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凸出于所述第二滚筒的表面并可在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垂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通过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丝杆上,所述丝杆连接有第二电机并由其驱动,所述滑块与所述丝杆之前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第二挡板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两两通过链轮和链条连接,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电机并由其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精巧,将滚筒输送线与上油机构相结合实现自动化上油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工,优化生产环节;
2、在上料输送线上设置传感器,以检测板片是否变形,确保上油的板片具有符合标准的平整度,减少油料的浪费,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上料输送线采用可称重的滚筒,对于输送的板片具有称重功能,通过检测重量来检测板片的片数,防止上料时多片放置;
4、定位输送线通过推动可转动的转轴对板片进行定位,防止板片歪斜,转轴在推动板片的同时进行旋转,使得在推动板片的过程中既不损坏板片也不损坏转轴自身;
5、本机构包含两条对称的输送线,可同时对两块板片进行上油加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6、定位输送线之间的中心距可以调整,使得板片在定位输送线上就可以调整好彼此之间的距离,再由取料机构直接取走,而不用取走后再通过其他机构来调整位置,进一步简化加工步骤,优化加工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油机构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滚筒输送线的示意图;
图6: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检测上油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输送线2和定位输送线3,所述上料输送线2和所述定位输送线3的输送方向一致且首尾对应,所述上料输送线2和所述定位输送线3之间设置有用于上油的上油机构4,所述上油机构4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料输送线2的宽度,板片由所述上料输送线2输送,在穿过所述上油机构4后被输送至所述定位输送线3上。
如图1所示,所述上料输送线2和所述定位输送线3均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一滚筒输送线201,用于输送所述板片。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输送线2包括两条滚筒输送线,使得可以一次同步加工两片板片,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滚筒输送线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可以是一条、三条以及三条以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201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可称重的第一滚筒203,可称重的所述第一滚筒203可实时检测放置于其上的板片重量,片数不同的板片的重量不一致,通过重量测试可以感知是否存在多片放置的情况,一旦板片超重即停止输送,并将多余的板片取下。
为了消除加工误差,使得所述第一滚筒203的输送面保持在同一水平,所述第一滚筒203上方横向设置有限位钢条204,所述限位钢条204与所述第一滚筒203相垂直。同时,如图2所示,为了减少所述第一滚筒203与所述限位钢条204之间的摩擦,减少对所述第一滚筒203转动的影响,所述第一滚筒203的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限位钢条204相匹配的环形凹槽205,所述限位钢条204设于所述凹槽205内。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201上设置有三条所述限位钢条204,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设置有两条所述限位钢条204,以保持所述第一滚筒203两端平衡,当然也可以设置四条以及四条以上的所述限位钢条204。
为了预先检测放置的板片的平整度,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201的两侧设置有传感器202。所述传感器202对称设置,通过对射来检测板片是否变形,防止变形的板片流入到模具里去。
如图3所示,所述上油机构4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的表面涂覆有油层,所述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之间具有可使所述板片通过的间隙,当所述板片穿过所述上油机构4后,其上下表面均会被涂覆油层。具体的,所述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的两端通过可调节的固定杆连接,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之间的间隙可视具体情况调节。所述上滚轴401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403,所述第一电机403驱动所述上滚轴401转动,以便于板片穿过,所述板片穿过时带动所述上滚轴402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输送线3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两条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之间的中心距可调节,所述第一挡板302的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11,所述伺服电机311驱动所述第一挡板302相对所述第二挡板303水平移动。当所述第一挡板302水平移动时,具有所述第一挡板302的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会同步整体移动,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调节两个板片之间的中心距,使得所述板片在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上就调整好距离,取料机构(图中未示出)直接取走就行,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为了防止所述板片穿过所述上油机构4进入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上与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的端部碰撞,造成板片变形或者输送阻碍,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靠近所述上油机构4的端部具有向内弯折的导向片315,以方便所述板片通过。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滚筒304,所述第二滚筒304上也具有所述环形凹槽205且其上方设置有所述限位钢条204,用以使得所述第二滚筒304的输送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具体的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所述板片歪斜,所述第二滚筒304之间竖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板片位置的转轴305,所述转轴305凸出于所述第二滚筒304的表面并可在所述第二滚筒304之间移动。为了不阻碍所述转轴305的移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上仅设置两条所述限位钢条204。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转轴305垂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306上,所述连接板306通过滑块307可滑动地设置于丝杆308上,所述丝杆308连接有第二电机309并由其驱动,所述连接板306的两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310上,所述滑轨310对所述连接板306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具体的,所述滑块307与所述丝杠308螺纹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机309和连轴器3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轮313,所述转轮313之间通过皮带31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09通过所述转轮313和皮带314驱动所述丝杠308旋转,所述丝杆308通过旋转驱动所述滑块307在其上前后移动,同时带动所述连接板306前后移动,所述转轴305同步移动并接触所述板片,由于所述转轴305可以转动,所以当所述转轴305接触所述板片并向内推动所述板片时会进行旋转,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转轴305在推动板片的过程中既不损坏板片也不损坏其自身。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309和所述丝杆308之间也可以具有其他连接结构,例如所述转轮313和所述皮带314也可以用链轮和链条等代替。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滚筒203和第二滚筒304之间两两通过链轮5和链条6连接,所述第一滚筒203和第二滚筒304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电机7并由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所述链轮5和所述链条6使得所述第一滚筒203和第二滚筒304进行转动。
如图8所示,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滚轮8,为了方便移动安装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待加工的板片放置与所述上料输送线2上。
然后,所述传感器202和第一滚筒203检测所述板片的平整度和片数,确保所述板片平整且仅有一片。
其次,所述上料输送线2将所述板片向前输送,使其穿过所述上油机构4,所述上油机构4给所述板片上油。
最后,所述板片被输送至所述定位输送线3上,所述转轴305将所述板片向内推送,使其与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相抵,所述取料机构将所述板片取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将滚筒输送线与上油机构相结合实现自动化上油过程,在上油前自动检测板片的平整度和片数,提高生产效率和合格品率,解放人工,优化生产环节。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输送线(2)和定位输送线(3),所述上料输送线(2)和所述定位输送线(3)的输送方向一致且首尾对应,所述上料输送线(2)和所述定位输送线(3)之间设置有用于上油的上油机构(4),所述上油机构(4)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料输送线(2)的宽度,板片由所述上料输送线(2)输送,在穿过所述上油机构(4)后被输送至所述定位输送线(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线(2)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一滚筒输送线(201),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20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板片平整度的传感器(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线(201)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可称重的第一滚筒(203)和限位钢条(204),所述限位钢条(204)与所述第一滚筒(203)相垂直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203)的上方,所述第一滚筒(203)的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限位钢条(204)相匹配的环形凹槽(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机构(4)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所述上滚轴(401)和下滚轴(402)之间具有可使所述板片通过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轴(401)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4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输送线(3)包括两条对称并列设置的第二滚筒输送线(301),两条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之间的中心距可调节,所述第一挡板(302)和第二挡板(303)靠近所述上油机构(4)的端部具有向内弯折的导向片(3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输送线(301)具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滚筒(304),所述第二滚筒(304)上具有所述环形凹槽(205)且其上方设置有所述限位钢条(204),所述第二滚筒(304)之间竖直设置有一组均布的用于限定所述板片位置的转轴(305),每个所述转轴(305)凸出于所述第二滚筒(304)的表面并可在所述第二滚筒(304)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5)垂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306)上,所述连接板(306)通过滑块(307)可滑动地设置于丝杆(308)上,所述丝杆(308)连接有第二电机(309)并由其驱动,所述滑块(307)与所述丝杆(308)之前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306)的两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310)上起到导向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02)的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11),所述伺服电机(311)驱动所述第一挡板(302)相对所述第二挡板(303)水平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检测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203)和第二滚筒(304)之间两两通过链轮(5)和链条(6)连接,所述第一滚筒(203)和第二滚筒(304)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电机(7)并由其驱动。
CN201921265638.2U 2019-08-06 2019-08-06 自动检测上油机 Active CN210794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5638.2U CN2107945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动检测上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5638.2U CN2107945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动检测上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4546U true CN21079454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5638.2U Active CN210794546U (zh) 2019-08-06 2019-08-06 自动检测上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4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9119B (zh) 一种铜排自动化平面仓库及铜排一体化生产线
KR20190087998A (ko) 기판치수를 전자동으로 검출하는 장치, 기판검출라인 및 이의 검출방법
WO2018176756A1 (zh) 一种金属板材折边机上料机构
CN111498441A (zh) 一种自动化物流用输送装置
CN113526114A (zh) 全自动上料和视觉检测装置
CN218023571U (zh) 电机转轴自动化加工传送装置
CN210794546U (zh) 自动检测上油机
CN217774856U (zh) 一种具有视觉检测功能的自动化输送线
CN211812188U (zh) 上料输出组件
KR101010340B1 (ko) 컨테이너 이송장치
CN212831474U (zh) 检测机用多功能平台
CN211540235U (zh) 一种贯通轴生产系统
CN211870659U (zh) 一种用于智能存取站的往复提升装置
JP4882754B2 (ja) 板状体搬送設備
CN110844606A (zh) 一种新型工业码垛机
CN214826943U (zh) 成排输送物料的到位检测装置
CN214297981U (zh) 一种棒料输送线
CN211444199U (zh) 一种新型工业码垛机
CN206460160U (zh) 稀土永磁体磁性均匀度检测系统
CN217376269U (zh) 一种板材上料设备
CN214298000U (zh) 自动导向的工件传输装置
CN218502724U (zh) 一种具有导向装置的重检机
CN220998261U (zh) 一种输料装置
CN220010944U (zh) 一种料片升降输送装置
CN217437030U (zh) 一种钢管自动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