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628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628U
CN210776628U CN201922353290.9U CN201922353290U CN210776628U CN 210776628 U CN210776628 U CN 210776628U CN 201922353290 U CN201922353290 U CN 201922353290U CN 210776628 U CN210776628 U CN 210776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panel
display
display devic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32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32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6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层和盖窗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盖窗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所述支撑层包括矩形区域,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粘结在所述支撑层的矩形区域内;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所述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支撑层指向所述盖窗的方向。以减缓水氧入侵至显示装置,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是新一代的显示器,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低消耗、可实现多个方式弯折等优势,可满足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新需求。
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大气中水气及氧气的容易入侵AMOLED显示器件,可能会导致显示器件出现诸如偏光元件变色、有机材料和电极劣化或氧化等问题,从而造成显示器件快速失效、显示效果变差甚至无法显示等不良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减缓水氧入侵至显示装置,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层和盖窗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盖窗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所述支撑层包括矩形区域,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粘结在所述支撑层的矩形区域内;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所述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支撑层指向所述盖窗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支撑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膜层、基材层和胶层;
其中,所述胶层覆盖所述矩形区域和所述外延区域。
可选地,所述胶层为压敏胶,所述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可选地,所述显示触控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层、第一粘结层、触控层、偏光层和第二粘结层。
可选地,所述外延区域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且至少粘结至所述触控层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显示触控面板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显示层中的接线端和所述触控层中的接线端电连接;
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区域,所述第一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一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区域,所述第二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外延区域设置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二外延区域与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二侧壁粘结时露出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接线端子。
可选地,所述镂空区域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或圆矩形。
可选地,所述外延区域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并粘结至所述盖窗面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通过支撑层中矩形区域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且该外延区域自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可减缓水氧入侵至位于支撑层和盖窗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有利于确保显示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有利于延长显示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层101和盖窗102以及位于支撑层101和盖窗102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103;支撑层101包括矩形区域104,显示触控面板103粘结在支撑层101的矩形区域104内;支撑层101还包括矩形区域104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105,外延区域105自矩形区域104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第一方向为支撑层101指向盖窗102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显示触控面板103和盖窗102依次层叠设置形成显示装置100,其中,显示触控面板103背离盖窗102的一侧表面与支撑层101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背离支撑层101的一侧表面与盖窗102粘结。
其中,支撑层101包括矩形区域104和外延区域105,外延区域105为矩形区域104至少一边向外延伸的区域,换句话说,外延区域105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一边向外延伸的区域(如附图1所示),也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两边向外延伸的区域,还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三边向外延伸的区域,或者还可以矩形区域104四边向外延伸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除矩形区域104四边向外延伸的区域的之外,矩形区域104一边向外延伸,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中任意一边向外延伸;矩形区域104两边向外延伸,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中任意两边向外延伸;矩形区域104三边向外延伸,可以为矩形区域104中任意三边向外延伸。对于矩形区域104哪个边向外延伸形成外延区域105,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支撑层101可以为柔性支撑层,支撑层101的外延区域105可以沿支撑层101指向盖窗102的方向自矩形区域104边界弯折,进而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从而封闭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减缓环境中的水氧入侵至显示触控面板103,有利于确保显示触控面板103的显示效果,有利于延长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层10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膜层106、基材层107和胶层108;
其中,胶层108覆盖矩形区域104和外延区域105。
可选地,胶层108为压敏胶,基材层107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PET,进而支撑层101可沿第一方向弯折,并且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胶层108背离基材层107的一侧表面还贴合有离型膜109。在支撑层101中的矩形区域104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背离盖窗102的一侧表面,或者外延区域105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之前,需要将离型膜109沿胶层108撕除。可以理解的是,在胶层108覆盖的矩形区域104贴合有第一离型膜1091,在胶层108覆盖的外延区域105贴合有第二离型膜1092。其中,第一离型膜1091与第二离型膜1092之间不连接,即,第一离型膜1091与第二离型膜1092之间提前被切开。在实际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时,先撕除矩形区域104的第一离型膜1091,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背离盖窗102的一侧表面,然后撕除外延区域105的第二离型膜1092,并将支撑层101的外延区域105沿第一方向弯折,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
其中,离型膜的材质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的材料为具有防水、防潮的高分子薄膜材料;支撑层的粘力大于或等于100gf/25mm。
可选地,如图4所示,显示触控面板103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层110、第一粘结层111、触控层112、偏光层113和第二粘结层114。
其中,显示层110中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薄膜晶体结构、OLED发光器件以及位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发光器件上的薄膜封装结构,用于显示;触控层112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感应电极阵列、层间绝缘层和第二感应电极阵列,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第一粘结层111用于粘结显示层110和触控层112,第二粘结层114用于粘结偏光层113和盖窗102,其中,第一粘结层111和第二粘结层114的材料可以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盖窗102可以为玻璃盖窗。
可选地,外延区域105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且至少粘结至触控层112的侧壁。
其中,支撑层101的外延区域105粘结显示触控面板103之后,在显示触控面板103侧壁的垂直投影,沿第一方向至少覆盖至触控层112的侧壁。由此,可封装显示触控面板103中的显示层110,进而减缓水氧入侵至显示层110,有利于确保显示层110的显示效果。
优选地,外延区域105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侧壁并粘结至盖窗102面向支撑层101的一侧表面。由此,粘结至盖窗102面向支撑层101的一侧表面时,外延区域105在显示触控面板103侧壁的垂直投影,沿第一方向可将显示触控面板103整个侧壁全部覆盖,进而,通过增加覆盖显示触控面板103侧壁的面积,进一步减缓水氧入侵显示触控面板103中的显示层110,有利于确保显示层110的显示效果,延长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5所示,显示触控面板103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115,第二侧壁115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分别与显示层110中的接线端和触控层112中的接线端电连接;
支撑层101还包括矩形区域邻近第一侧壁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区域,第一外延区域自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103的第一侧壁。
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115相对设置,或者,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115相邻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以附图5中的方位,定义显示触控面板103中与第二侧壁115相对的侧壁为第三侧壁118,与第二侧壁115右相邻的侧壁为第四侧壁117,与第二侧壁115左相邻的侧壁为第五侧壁119。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可除近邻第二侧壁115的一边之外,其余三边中仅一边向外延伸,或任意两边向外延伸、或全部三边向外延伸。当任意两边、全部三边向外延伸时,支撑层101每个向外延伸的区域,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可相同或不等同,仅需至少在沿第一方向折弯之后,可粘结至触控层112的侧壁即可。
请参考图6和图7,以支撑层101仅近邻第三侧壁118一边向外延伸为例,在支撑层101未折弯之前,支撑层101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支撑层101折弯之后,显示装置100的后视图如图7所示,其中,本示例中的支撑层101仅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
请参考图8和图9,以支撑层101近邻第三侧壁118一边向外延伸,以及近邻第四侧壁117一边向外延伸为例,其中,在支撑层101未折弯之前,支撑层101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支撑层101折弯之后,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其中,本示例中的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仅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在第四侧壁117仅粘结至显示装置100的盖窗102面向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一侧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示例中,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也可粘结至显示装置100的盖窗102面向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一侧表面,在第四侧壁117仅粘结至显示装置100的盖窗102面向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一侧表面;或者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仅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在第四侧壁117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仅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或者,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也可粘结至显示装置100的盖窗102面向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一侧表面,在第四侧壁117支撑层101在第三侧壁118仅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10,以支撑层101近邻第四侧壁117一边向外延伸,以及支撑层101近邻第五侧壁119一边向外延伸为例,支撑层101第四侧壁117对应的一边,以及与第五侧壁119对应的一边向外延伸,支撑层101在未折弯之前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第四侧壁117对应的一边向外延伸的长度可以与第五侧壁119对应的一边向外延伸的长度相同或不同,仅至少粘结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触控层112的侧壁上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11,以支撑层101除近邻第二侧壁115的其余三边全部向外延伸为例,且其中外延区域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均相同,支撑层101在未折弯之前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的三部分外延区域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可有其中两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侧壁贴附支撑层101时,先撕除支撑层101的第一离型膜1091,在显示层110的基板之下贴附仅撕除第一离型膜1091的支撑层101,接着在显示层110上依次贴附第一粘结层111,接着贴附触控层112、接着继续贴附偏光层113,并绑定制程如IC(Inter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印刷电路),接着贴附第二粘结层114,并完成盖窗102贴合制程,接着撕除第二离型膜1092,将支撑层101的外延区域贴附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第一侧壁上。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层101还包括矩形区域邻近第二侧壁115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区域,第二外延区域自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103的第二侧壁115;
其中,第二外延区域设置镂空区域116,镂空区域116用于在第二外延区域与显示触控面板103的第二侧壁115粘结时露出第二侧壁115上的接线端子。
可选地,镂空区域116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或圆矩形。
示例性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层101仅邻近第二侧壁115的一边向外延伸时,支撑层101在未折弯前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在折弯粘结第二侧壁115之后的显示装置100的正视图如图13所示,其中,本示例中的支撑层101的外延区域105仅粘结至触控层112。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侧壁115贴附支撑层101时,先撕除支撑层101的第一离型膜1091,在显示层110的基板之下贴附仅撕除第一离型膜1091的支撑层101,接着在显示层110上依次贴附第一粘结层111,接着贴附触控层112、接着继续贴附偏光层113,并绑定制程如IC(Inter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印刷电路),接着贴附第二粘结层114,并完成盖窗102贴合制程,接着撕除第二离型膜1092,并先将第二侧壁115上的接线端子穿过镂空区域116,再将支撑层101外延区域贴附至显示触控面板103的第二侧壁115上。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可仅一边向外延伸,或任意两边向外延伸、或任意三边向外延伸或全部四边向外延伸。当任意两边、任意三边或全部四边向外延伸时,支撑层101每个向外延伸的区域,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可相同或不等同,仅需至少在沿第一方向折弯之后,可粘结至触控层112的侧壁即可。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以支撑层101全部四边均向外延伸,并且在折弯之后,仅粘结至触控层112的侧壁为例,支撑层101在折弯之前的俯视图如14所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全部四边均向外延伸,并且在折弯之后,四边均粘结至显示装置100的盖窗102面向显示触控面板103的一侧表面。
另外,以支撑层101其中任意一边、任意两边、以及任意三边向外延伸为例,前述示例中已经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01中外延区域105沿垂直于延伸的方向的两侧还可以为弧形,进而,在撕除第二离型膜时,比较方便。
其中,显示装置100为柔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盖窗102可以为手机最外层的玻璃盖板。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装置,通过支撑层中矩形区域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且该外延区域自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使得显示触控面板中的显示层被密封在密封层与盖窗之间,可减缓水氧入侵至位于支撑层和盖窗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有利于确保显示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有利于延长显示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层和盖窗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盖窗之间的显示触控面板;
所述支撑层包括矩形区域,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粘结在所述支撑层的矩形区域内;
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的至少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外延区域,所述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支撑层指向所述盖窗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膜层、基材层和胶层;
其中,所述胶层覆盖所述矩形区域和所述外延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为压敏胶,所述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触控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层、第一粘结层、触控层、偏光层和第二粘结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区域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且至少粘结至所述触控层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触控面板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显示层中的接线端和所述触控层中的接线端电连接;
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邻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区域,所述第一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一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还包括所述矩形区域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区域,所述第二外延区域自所述矩形区域边界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并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外延区域设置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二外延区域与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第二侧壁粘结时露出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接线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或圆矩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区域粘结在所述显示触控面板的侧壁并粘结至所述盖窗面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表面。
CN201922353290.9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776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3290.9U CN21077662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3290.9U CN21077662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628U true CN21077662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3290.9U Active CN210776628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6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7420B (zh) 触控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876699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EP3182474B1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72196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731791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7886848B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200183523A1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t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ucture
KR102393791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백 플레이트 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8105976A (ja) 表示装置
CN10687660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88760B1 (ko) 표시 장치
CN111328193B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显示模块和电子设备
KR20160092123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8256955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31231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ckage cover plate
KR20160108720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209911698U (zh) 显示装置以及盖板
KR102585712B1 (ko) 보호 필름,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79285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104973A (ko) 표시장치
US2019029609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77662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3007297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90070038A (ko) 배선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CN109785755B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