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5771U -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5771U
CN210775771U CN201921229106.3U CN201921229106U CN210775771U CN 210775771 U CN210775771 U CN 210775771U CN 201921229106 U CN201921229106 U CN 201921229106U CN 210775771 U CN210775771 U CN 210775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tes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91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锐升
戴建勇
李路强
刘志伟
曾贤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Ever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Ever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Ever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Ever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91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5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5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5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限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及测试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测试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电芯进行限位,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固定板、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所述检测引脚、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实用新型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然而,现有的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会在铝塑膜上喷好二维码,使得电芯卷芯放反封装后难以发现,当放反的电芯流入电池组装工段电池包加工工序时,而电池包点焊焊板的夹具需要对电芯进行限定,使得电芯喷有二维码那一面朝上,然而,现有的装置中,则无法判断如何实现电芯的二维码朝上,从而导致电芯接反产生短路,并造成电池燃烧,最终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限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及测试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测试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固定板、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并且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锂电池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块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器、连接轴及连接板,所述升降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器为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固定横条,所述测试台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固定横条嵌置于所述测试台的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横条上还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各所述固定槽之间分别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横条具有长条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的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浮动防压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浮动防压断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分为三大工段,一是极片制作,二是电芯制作,三是电池组装。在锂电池生产工艺中,极片制作是基础、电芯制作是核心,电池组装关系到锂电池成品质量。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具体环节包含正极拉浆、负极拉浆、正极片、负极片、卷绕、封装装配、注液及、化成以及PACK 加工等。由于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相当复杂,尤其在第二个电芯制作工段中的电芯封装装配工序,正负极片经过卷绕加工成卷芯,接着卷芯放入冲压好的包装膜后进行封装时,会出现卷芯反向放反现象,导致电芯在化成出现反向充电,电池产生报废及燃烧等问题。目前行业普遍把铝塑膜喷好二维码,使得电芯卷芯放反封装后难以发现,当放反流入电池组装工段PACK加工工序时,由于 PACK点焊焊板的夹具限定,电芯有喷二维码面需要朝上,导致电芯接反产生短路造成电池燃烧,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限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及测试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测试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固定板、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并且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锂电池进行限位。如此,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以下对上述的技术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00、限位组件200、升降驱动组件300及测试组件400,所述限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测试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座100用于固定限位组件200、升降驱动组件300及测试组件400;所述限位组件200用于对电池进行限位;所述升降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测试组件400进行升降操作;所述测试组件400用于对电池的极耳进行正反接测试。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测试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300上,所述测试组件400包括固定板410、检测引脚420、指示灯430及蜂鸣器440,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并且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锂电池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引脚420为金属片或者金属端子。
如此,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具体地,当需要进行测试的时候,则将固定板下压至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检测引脚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检测引脚分别对应帖附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再经过测试电路后,若电池正负极接入正确时,则说明卷芯无放反的情况,测试装置亮起绿灯,测试装置的蜂鸣器也不会发出声音。如若当电池正负极接入错误时,则说明卷芯出现放反的情况,并且测试装置的红灯亮起,蜂鸣器会提示报警并自动跳出,同时可以测试电压内阻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
请参阅图1,所述限位组件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10、第二限位件220和限位板230,所述限位板23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31和第二限位槽232,所述第一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件210、所述第二限位件220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限位,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准确地放置在测试区域中,实现测试的过程。所述限位板230用于安装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槽231用于放置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槽232用于放置第二限位件。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限位件210包括第一限位块211及第一螺母212,所述第一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块211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螺母212用于固定第一限位块。
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限位件220包括第二限位块221及第二螺母222,所述第二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限位块221用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限位,所述第二螺母222用于固定第二限位块。
请参阅图1,所述升降驱动组件300包括升降驱动器310、连接轴320及连接板330,所述升降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驱动器310用于驱动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所述连接轴320用于连接升降驱动器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330用于安装固定板。
工作过程:将封装后的锂离子电池本体放置第一限位槽或者第二限位槽内,进行电池防反向测试,然后,升降驱动器驱动连接板下降,使得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电池的极耳相接触,再经过测试电路后,若电池正负极接入正确时,则说明卷芯无放反的情况,测试装置亮起绿灯,测试装置的蜂鸣器也不会发出声音。如若当电池正负极接入错误时,则说明卷芯出现放反的情况,并且测试装置的红灯亮起,蜂鸣器会提示报警并自动跳出,同时可以测试电压内阻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
如此,软包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时候同时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器为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如此,通过设置升降电机,可以提高升降驱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组件400还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如此,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测试台上,从而方便进行测试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组件400还包括固定横条450,所述测试台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固定横条嵌置于所述测试台的容置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横条450用于对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进行限位,提高对电池的测试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横条450上还开设有多个固定槽451,各所述固定槽之间分别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横条具有长条形结构。如此,通过设置固定槽451,可以限位各电池的极耳。
如此,软包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时候同时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可以理解,在需要对锂离子电池的防反接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将封装后的锂离子电池本体放置第一限位槽或者第二限位槽内,进行电池防反向测试,然后,升降驱动器驱动连接板下降,使得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电池的极耳相接触,再经过测试电路后,则可以测试出锂离子电池是否出现正负极反接的情况。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升降驱动器驱动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锂离子电池的极耳相接触,也就是说需要将检测引脚完全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才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进行测试正反情况,由于检测引脚为金属端子,因此需要控制下压的力不能过大或者不能太小,如果下压的压力过大则可能会使得极耳受到压力后形变,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压断的情况,而如果下压的力量过小,则又可能会使得检测引脚和锂离子电池的极耳没有完全接触到,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测试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为了在升降驱动器驱动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锂离子电池的极耳相接触的过程中,使得检测引脚完全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而又不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出现形变的情况,或者是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被压断的情况,即为了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防止在下压的过程中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形变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被压断的情况,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接反测试装置还包括多个浮动防压断组件,各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且,各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检测引脚的正上方,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用于在下压的时候,为检测引脚提供缓冲力;在一个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中,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包括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浮动缓冲板体及缓冲弹性件,所述浮动缓冲板体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浮动缓冲板体上开设有浮动弹性凹槽,所述第一缓冲块容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块设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底部上;所述缓冲弹性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第一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块上,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第二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块上,并且所述缓冲弹性件容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所述缓冲弹性件可伸缩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检测引脚,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块远离所述缓冲弹性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缓冲块包括第一底部黏胶层、第一顶部黏胶层及中间固定层,所述中间固定层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底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固定层的第一安装区上,所述第一顶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固定层的第二安装区上,所述第一底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顶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缓冲弹性件上;所述第二缓冲块包括第二底部黏胶层、第二顶部黏胶层及中间支撑层,所述中间支撑层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侧面和第二安装侧面,所述第二底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层的第一安装侧面上,所述第二顶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层的第二安装侧面上,所述第二底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缓冲弹性件上,所述第二顶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检测引脚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浮动缓冲板体及缓冲弹性件,可以在升降驱动器驱动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锂离子电池的极耳相接触的过程中,使得检测引脚完全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还可以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还可以防止在下压的过程中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形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被压断的情况,进而可以缓冲极耳受到检测引脚施加的冲击力,可以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正反接测试的有效性,提高测试效率。
以下对上述的浮动防压断组件的技术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防接反测试装置还包括多个浮动防压断组件500,各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且,各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检测引脚的正上方,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用于在下压的时候,为检测引脚提供缓冲力;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检测引脚上,从而保证每个检测引脚都可以具有对电池的极耳的缓冲力,当下压的时候,不会出现极耳形变或者断裂的情况。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个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中,所述浮动防压断组件500包括第一缓冲块510、第二缓冲块520、浮动缓冲板体530及缓冲弹性件540,所述浮动缓冲板体53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410上,所述浮动缓冲板体 530上开设有浮动弹性凹槽531,所述第一缓冲块容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块设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底部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缓冲块用于安装在浮动缓冲板体上,可以使得缓冲弹性件具有一个缓冲力;所述第二缓冲块用于安装在检测引脚上,使得在测试的时候,检测引脚不会受到升降驱动器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外力对检测引脚的损坏;所述浮动缓冲板体用于安装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及缓冲弹性件,起到保护作用;所述缓冲弹性件用于提供必要的弹性缓冲力,使得检测引脚不会被外力压断。
所述缓冲弹性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第一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块上,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第二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块上,并且所述缓冲弹性件容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所述缓冲弹性件可伸缩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内,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检测引脚,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块远离所述缓冲弹性件的一端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性橡胶,在实现对检测引脚缓冲力的时候,具体下压过程为:升降驱动器驱动连接板下降,使得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电池的极耳相接触,此时,电池的极耳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而检测引脚则会受到一个向上的顶持力,这个顶持力会使得弹簧受到外力的挤压,进而带动所述第二缓冲块向浮动弹性凹槽的底部方向收缩,进而使得检测引脚又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使得降低了检测引脚对电池的极耳的冲击力,从而为检测引脚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如此,使得检测引脚可以完全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又可以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防止在下压的过程中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形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被压断的情况,进而可以缓冲极耳受到检测引脚施加的冲击力,可以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正反接测试的有效性,提高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缓冲块510包括第一底部黏胶层511、第一顶部黏胶层512及中间固定层513,所述中间固定层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底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固定层的第一安装区上,所述第一顶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固定层的第二安装区上,所述第一底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浮动弹性凹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顶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缓冲弹性件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底部黏胶层可以将中间固定层粘接在浮动缓冲板体上,所述第一顶部黏胶层用于将弹性缓冲件固定在中间固定层中,而所述中间固定层则起到固定和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底部黏胶层、第一顶部黏胶层及中间固定层,可以提高弹性缓冲件和浮动缓冲板体的固定作用,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缓冲块520包括第二底部黏胶层521、第二顶部黏胶层522及中间支撑层523,所述中间支撑层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侧面和第二安装侧面,所述第二底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层的第一安装侧面上,所述第二顶部黏胶层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层的第二安装侧面上,所述第二底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缓冲弹性件上,所述第二顶部黏胶层远离所述间固定层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检测引脚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底部黏胶层用于将弹性缓冲件固定在中间支撑层中,所述第二顶部黏胶层用于将中间支撑层粘接在检测引脚上,而所述中间支撑层则起到固定和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底部黏胶层、第二顶部黏胶层及中间支撑层,可以提高弹性缓冲件和检测引脚的固定作用,提高浮动防压断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浮动缓冲板体及缓冲弹性件,可以在升降驱动器驱动固定板上的检测引脚与锂离子电池的极耳相接触的过程中,使得检测引脚完全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上,还可以保证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还可以防止在下压的过程中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形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被压断的情况,进而可以缓冲极耳受到检测引脚施加的冲击力,可以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正反接测试的有效性,提高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卷芯放反封装难以发现的问题,做接反测试电芯的同时,还可以对电芯电压内阻进行测试,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测试电池压降,提升电池测试有效性,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限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及测试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测试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固定板、检测引脚、指示灯及蜂鸣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检测引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并且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蜂鸣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锂电池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块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限位块嵌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器、连接轴及连接板,所述升降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器为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测试台,所述测试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固定横条,所述测试台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固定横条嵌置于所述测试台的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条上还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各所述固定槽之间分别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条具有长条形结构。
CN201921229106.3U 2019-07-31 2019-07-31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775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9106.3U CN210775771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9106.3U CN210775771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5771U true CN21077577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9106.3U Active CN210775771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5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6724A (zh) * 2019-07-31 2019-10-18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6724A (zh) * 2019-07-31 2019-10-18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4055B1 (ko) 단위 전지간 인터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직렬 전지
CN110729516B (zh) 锂离子电池的微短路测试方法
CN10459741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短路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265737B (zh) 动力电池电芯的组装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00102777A (ko) 배터리 셀 연결용 버스 바,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126891A (ko) 전지셀들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어셈블리의 전극단자 용접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용접 방법
PL1855344T3 (pl) Zespół akumulatorów
JP2002134176A (ja) リチウムポリマー電池の充放電・検査機構
KR20120032742A (ko) 이차전지 충방전용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충방전 장치
CN210775771U (zh)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CN110133427B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05911375U (zh) 一种带有在线绝缘检测功能的锂电池铝塑膜封装机
CN209878657U (zh) 一种三电极半电池
CN203385792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机构
KR20120121488A (ko)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204011542U (zh) 锂离子电池转接板
CN110346724A (zh)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CN210098935U (zh) 一种蓄电池铸焊夹具的检测工装
CN107644964A (zh) 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CN209045699U (zh) 均衡外充电式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
CN211123181U (zh) 锂离子电池的微短路测试组件
CN211182404U (zh)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聚合物锂离子电芯
CN110635099A (zh) 一种极柱、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5752423U (zh) 可倒酸铅酸蓄电池
CN214602772U (zh) 针型电池焊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