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164U -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164U
CN210760164U CN201790000906.0U CN201790000906U CN210760164U CN 210760164 U CN210760164 U CN 210760164U CN 201790000906 U CN201790000906 U CN 201790000906U CN 210760164 U CN210760164 U CN 210760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refrigerator
cooling
passeng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09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红
金海吉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therm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entherm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therm GmbH filed Critical Gentherm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7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forming a windbreak, e.g. warm air blown on the neck of the passenger of an open vehi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颈部致冷器(20),包括:致冷元件(25),其具有致冷侧(25A)和与致冷侧(25A)相反的致热侧(25B),分别用于致冷和致热相应侧的空气;位于致冷元件(25)的致冷侧(25A)的致冷侧风机(22)和致冷侧风管(24),被致冷元件(25)致冷的冷空气经由致冷侧风管(24)的出风口吹向乘客的颈部;以及位于致冷元件(25)的致热侧(25B)的致热侧风机(32)和致热侧风管(34),在致冷元件(25)的致热侧(25B)的热空气经由致热侧风管(34)排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颈部致冷器的乘客支撑装置和包括乘客支撑装置的交通工具。

Description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致冷器、包括该颈部致冷器的乘客支撑装置和包括乘客支撑装置的交通工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用作驾驶员警醒装置或可被包含在驾驶员警醒装置中。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指车辆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之后或者在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等情况下驾驶时出现的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疲劳驾驶已经公认为常见的“马路杀手”之一。
为了减少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可能带来的严重伤害,各种各样的疲劳预警装置、报警装置和预防装置已经被研发出了。
比如,存在一种挂耳朵式疲劳预警器,功能简单,驾驶员低头即报警,然而打瞌睡不一定低头,而且瞌睡导致的低头现象滞后严重。还存在手表式预警器、眼镜式预警器和方向盘触摸式预警器等等。这些预警器或报警器分别利用不同的原理判断驾驶员是否进入疲劳状态,或者结构复杂,或者使用不便,还有的精确度不高。图像识别式预警器利用图像传感器捕捉驾驶员的面部,通过面部特征识别,判断驾驶员疲劳程度。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在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使驾驶员恢复清醒的驾驶员警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特别是驾驶员的颈部致冷器,在乘客处于或频临困倦状态时,颈部致冷器能够自动地或被手动控制地向乘客的颈部突然喷射冷空气,使乘客瞬间恢复清醒,在用于驾驶员座椅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的疲劳驾驶。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致冷器,包括:致冷元件,所述致冷元件具有致冷侧和与致冷侧相反的致热侧,分别用于致冷和致热相应侧的空气;位于所述致冷元件的致冷侧的致冷侧风机和致冷侧风管,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能够经由所述致冷侧风管吹向乘客的颈部;和位于所述致冷元件的致热侧的致热侧风机和致热侧风管,在所述致冷元件的致热侧的热空气能够经由所述致热侧风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颈部致冷器警醒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方法,包括:判断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是否处于困倦状态的步骤;致动致冷元件以致冷所述致冷侧的空气并且致热所述致热侧的空气的步骤;致动致热侧风机以排出所述致热侧的热空气的步骤;致动致冷侧风机以向乘客的颈部喷射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的步骤;以及断电所述致冷元件并且关闭所述致热侧风机和所述致冷侧风机的结束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颈部致冷器向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喷射冷空气的方法,包括:致动致冷元件以致冷所述致冷侧的空气并且致热所述致热侧的空气的步骤;致动致热侧风机以排出所述致热侧的热空气的步骤;致动致冷侧风机以向乘客的颈部喷射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的步骤;以及断电所述致冷元件并且关闭所述致热侧风机和所述致冷侧风机的结束步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致动致冷元件的步骤和致动致热侧风机的步骤同时或几乎同时进行。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致动致热侧风机使所述致热侧风机工作了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和/或在致动致冷元件使所述致冷元件的致冷侧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进行致动致冷侧风机的步骤,例如,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50或60或70秒,例如所述预设温度为-9度或以下。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时所述致热侧风机的工作时间的致热侧计时器,并且其中,致动致热侧风机的步骤还包括同时启动所述致热侧计时器进行计时的步骤,在所述致热侧计时器到达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进行致动致冷侧风机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时冷空气喷射时长和/或冷空气喷射间隔的致冷侧计时器,并且其中,致动致冷侧风机的步骤还包括同时启动所述致冷侧计时器进行计时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数冷空气的喷射次数的喷射计数器,并且其中,致动致冷侧风机的步骤还包括同时启动所述喷射计数器开始计数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致动致冷侧风机以间歇性地向乘客的颈部喷射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预设有下述参数:每一次喷射冷空气持续的单次时长,两次冷空气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冷空气喷射次数;其中,在致动致冷侧风机的步骤中,由所述致冷侧计时器控制冷空气间歇性喷射的单次时长和时间间隔并且由所述喷射计数器控制冷空气喷射次数,在满足上述三个参数之后自动进行所述结束步骤。优选地,所述单次时长为10秒或15秒,所述时间间隔为 10秒,所述冷空气喷射次数为1,2,3,4或5次。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致动致冷侧风机以连续地向乘客的颈部喷射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致冷侧计时器到达第二预设时长之后,自动进行所述结束步骤,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10或15秒。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方法的所有步骤被全自动地进行;或者所述颈部致冷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能够被手动控制。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颈部致冷方法中一个或多个步骤的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被单独提供或被集成在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颈部致冷器的乘客支撑装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乘客支撑装置是车辆、飞机或轮船中的床,乘客座椅或驾驶员座椅。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部致冷器安装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的头垫中或安装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的头垫和背靠垫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乘客支撑装置的交通工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能够自动地或被手动控制地突然向处于或频临困倦状态的乘客的颈部喷射冷空气,使乘客瞬间恢复清醒。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用于驾驶员座椅,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用作驾驶员警醒装置或可被包含在驾驶员警醒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对车厢内部部件进行气候温度调节的气候调节装置,包括:风机,其被配置用于产生朝向使用者的气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表示使用者疲劳程度的信号;与所述风机和所述信号接收器通信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至少根据所述信号的存在与否或者所述信号的强度来调节所述气候调控装置的操作而向使用者吹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接收器是用于检测热学信息的传感器,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热学信息来调节所述气候调控装置的操作。
附图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学习了前面综述和下面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文中描述的和附图中示意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警醒疲劳的乘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向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喷射一定量冷空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颈部致冷器的各主要部件在图2的颈部致冷方法中致动的时序图;和
图5和图6为图1的颈部致冷器在两种不同情况下使用时获得的效果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主要用于使位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尤其是处于疲劳状态的乘客恢复清醒,特别是当用于驾驶员座椅上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从这一方面讲,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用作驾驶员警醒装置或者可构成驾驶员警醒装置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支撑装置”主要指、但不限制于交通工具中的床、长椅和座椅,包括驾驶员座椅和普通乘客座椅。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机动车辆、飞机、轮船等。本实用新型尤其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中。
下面以座椅为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安装于座椅的头垫内,也可安装于头垫和背靠垫之间的任何适当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主要包括具有致冷侧和致热侧的致冷元件;分别位于致冷元件的致冷侧和致热侧的致冷侧风机和致热侧风机;以及分别位于致冷元件的致冷侧和致热侧的致冷侧风管和致热侧风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方法,在确定乘客处于或频临困倦或疲劳状态时,颈部致冷器的致冷元件以及致热侧风机被致动,然后再致动致冷侧风机,使致冷侧的空气通过致冷侧风机的作用经由致冷侧风管喷向乘客。随着致冷元件对致冷侧的空气的致冷作用,喷向乘客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直到到达最低温度值。
优选地,致冷侧风机在致热侧风机工作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再启动。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期间,在致冷元件的致热侧,热空气被吹到环境空气中;在致冷元件的致冷侧,被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被逐渐聚集在致冷侧风管的朝向乘客的出风口处,这样能够确保,在致动致冷侧风机时,空气由于被致冷元件致冷了一段时间所以足够冷,并且冷空气通过聚集而具有一定压力。此时致动致冷侧风机,足够冷的冷空气被以一定压力突然喷射向乘客。此优选实施方式与致冷侧风机不滞后第一预设时长致动的情况下相比,喷向乘客的冷空气温度更低、喷射压力更大、到达最低温度的时间更短,喷射的突然性更佳,从而对乘客的警醒效果更佳,更加有效地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
致动所述致冷侧风机向乘客喷射冷空气包括以间歇方式向乘客喷射冷空气和以连续方式向乘客喷射冷空气。
在以间歇方式向乘客喷射冷空气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预设有下述参数:每一次喷射冷空气持续的单次时长T,两次冷空气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P,以及冷空气喷射次数N。因此相应地,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包括用于此功能的致冷侧计时器和喷射计数器。
在以连续方式向乘客提供冷空气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可预设有喷射冷空气持续的时长TT,上述致冷侧计时器可用于实现此连续模式下的此计时功能。
图1示出了座椅的头垫(虚线)1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原理构造的颈部致冷器20的侧视图。图1示出颈部致冷器20安装在头垫10内。
如上所述,颈部致冷器20主要包括致冷元件25,致冷元件25 具有朝向座椅内并且靠近乘客一侧的致冷侧25A和背离乘客的致热侧25B。颈部致冷器20还包括用于致冷元件25的致冷侧25A的致冷侧风机22和致冷侧风管24,被致冷元件25致冷的冷空气经由致冷侧风管24的出风口喷射到乘客(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用于致冷元件25的致热侧25B的致热侧风机32和致热侧风管34,位于致冷元件25的致热侧25B的热空气经由致热侧风管34的出风口排放到环境空气中(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
致冷元件25可以是本领域内已知的、能够加热和冷却空气的任何适当的装置,比如半导体致冷片,例如珀耳帖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确定乘客处于或频临困倦状态时,致冷元件25和致热侧风机32被同时或基本上同时致动,在致冷元件 25的致热侧25B的热空气经由致热侧风管34的出风口排放到环境空气中,同时由致冷元件25致冷的冷空气向致冷侧风管24的出风口聚集。上述第一预设时长之后,致动致冷元件25的致冷侧风机22,使冷空气经由致冷侧风管24的出气口以一定压力突然喷射到乘客的脖颈。
现在参考图2详细描述根据图1的颈部致冷器20的使用方法,换句话说,图2示出了用于叫醒/警醒困倦的座椅乘客、比如驾驶员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确定乘客处于困倦状态或疲劳状态。
在步骤S2中,致动颈部致冷器20的致热侧风机32,同时或基本上同时通电致冷元件25,因而,热空气经由致热侧风管34的出风口排放到环境空气中。优选地,在致动致热侧风机32时,启动致热侧计时器(图中未示出),开始计时。
在步骤S3中,颈部致冷器20的致冷侧风机22被致动,以便预定压力的冷空气被突然喷射向乘客的脖颈处或附近。优选地,步骤 S3在致热侧计时器到达上述第一预设时长时或者在致冷元件25自身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例如,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50秒或60秒或70秒或其它任意预设值。例如,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度左右。以上述方式向乘客喷射的空气的温度可比室温低近乎 10度。
另外优选地,在致动所述致冷侧风机22时,启动可选地设置的致冷侧计时器,对冷空气喷射的时间进行计时。可选地,在致动所述致冷侧风机22时,启动可选地设置的致冷侧计数器,记录冷空气的喷射次数。
步骤S4:关闭致冷侧风机22和致热侧风机32并且断电致冷元件25。
如上所述,向乘客喷射冷空气可以以间隙模式进行或者可以连续方式进行。在前者情况下,由致冷侧计时器计时每一次喷射冷空气持续的单次时长T和两次冷空气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P,以及由冷气计数器计数冷空气喷射次数,在冷气计数器到达预定次数N时,开始步骤S4。在一个优选例子中,单次时长T可在1-20秒之间、比如10 秒或15秒或任一其它预设时长,时间间隔P例如可以是5秒或10 秒或任一其它预设间隔,预定次数N可以是1次或大于1的任意整数。
在后者情况下,颈部致冷器20还具有第二预设时长,并且在致冷侧计时器到达第二预设时长时,直接执行步骤S4,即关闭致冷侧风机22、致热侧风机32并且断电致冷元件25。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10或15秒或任一其它时长。
步骤S1和S2是可选的,可以省略。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方法或乘客警醒方法可直接从步骤S3开始执行。例如,驾驶员自己感觉到疲倦时可手动控制颈部致冷器以开始步骤S3。
在包括步骤S1的情况下,步骤S1可以任何适当的方法执行。例如,本步骤可以通过检测车辆连续行驶的时间和/或里程判断,可以通过捕捉并分析乘客的生物行为信息,比如眼睛、脸部、心脏、脑电活动等的技术来判断,或通过本领域内任何已知的、或未来研发的能够判断乘客困倦状态的方法判断。本步骤S1可借助于车辆自身配置的传感器进行,或者颈部致冷器20可包括用于此目的的、自身配置的传感器。
在另外可选的实施例中,颈部致冷器20可被设置成在步骤S3 进行过程中能够被手动终止。例如,在向乘客提供冷空气的过程中,乘客能够手动关闭致冷元件25、致冷侧风机22和致热侧风机32,即手动切换到步骤S4。
如上所述,颈部致冷方法可在任意步骤或阶段进行手动控制。由步骤S1-S4构成的颈部致冷方法或乘客警醒方法也可以完全自动进行,相应地,颈部致冷器20可包括用于实现该方法自动化的自动控制单元,其与用于执行步骤S1的各传感器通信,与致冷元件25、致冷侧风机22、致热侧风机32以及可选地存在的各计时器和计数器通信。该自动控制单元可以是单独提供的控制单元,也可被集成在车辆现有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20具有足够小以便能够集成在座椅头枕内的结构和尺寸。可选地,颈部致冷器20也可以设置于头枕和靠背之间的适当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向座椅上的乘客、比如驾驶员的脖颈提供一定量冷气的方法,如图3的流程图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上述颈部致冷器20;步骤S12:致动致冷元件25以致冷其致冷侧空气并且加热其致热侧空气,同时或者几乎同时,致动致冷元件25的致热侧风机32以去除该侧的热空气;S13:致动致冷元件25的致冷侧风机22,以便朝向乘客的颈部喷出一定压力的冷空气;以及步骤S14:关闭致冷风侧风机和致热侧风机并且断电致冷元件。
图4示出了所述颈部致冷器的致冷元件、致冷侧风机和致热侧风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方法中操作的时序图。
在该时序图中示出了分别对应于致热侧风机32、致冷侧风机22 和致冷元件25随时间(横坐标)的致动时序LH,LC和LT。如图所示,在T1时刻,乘客被确认到达疲劳状态,致冷元件25和致热侧风机32被同时或几乎同时致动。在T1时刻和T2时刻之间,热空气被经由致热侧风管的出气口排放到环境大气中,同时被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在致冷侧风管的出风口处聚集。在T2时刻,致冷侧风机被致动,冷空气开始以预定压力朝向乘客喷出。在T2时刻之后,冷空气和热空气同时从各自的出风口排出。
如上所述,致冷侧风机是在致热侧风机致动一段时间之后致动的。根据本实用新型,致冷侧风机可以在致热侧风机致动第一预设时长之后致动。在可选实施例中,致冷侧风机也可以在致冷元件自身温度降低到预设温度的条件下致动,比如,致冷侧风机在致冷元件自身温度到达-9度左右时被致动。
图5和图6为图1的颈部致冷器20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试验曲线。在图5和6示出的试验曲线中,曲线TH表示从致热侧风管34 排出的热空气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TC表示从致冷侧风管 24排出的冷空气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TT表示致冷元件 25自身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秒),纵坐标表示温度(度)。
在图5中,在致热侧风机32致动后约70秒的时刻,致冷元件25自身的温度降低到-9度附近,致冷侧风机22被致动。致冷侧风机 22被致动后大约3.5秒左右的时间,从致冷侧风管24吹出的冷空气的温度即到达约12度的最低温度。
在图6中,在致热侧风机32致动后约42秒的时候,致冷元件 25自身的温度即降低到-9度附近,此时致冷侧风机22被致动。致冷侧风机22被致动后约4秒时间,从致冷侧风管24吹出的冷空气的温度即到达约12度左右的最低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能够,根据乘客的主观需要或者根据对乘客是否处于困倦状态的判断,自动地或以手动控制的方式向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突然地、以一定压力喷射一定量的冷空气,使乘客瞬间警醒。这在应用于驾驶员座椅上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还适用于用来对车厢内部部件进行气候温度调节的气候调节装置(climatization device),其包括用于产生朝向使用者的气流的风机;用于接收表示使用者疲劳程度的信号的信号接收器;和与所述风机和所述信号接收器两者通信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信号的存在与否或者所述信号的强度来调节所述气候调控装置的操作而向使用者吹气。
在本气候调节装置中,使用者的疲劳程度可利用本文中前面所述的任一种方式检测得到。在检测到使用者出现疲劳时,控制装置控制风机向使用者吹风。接收表示使用者疲劳程度的信号接收器可以是用于检测热学信息的传感器。这样,所述控制装置至少还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热学信息来调节所述气候调控装置的操作。
另外,还可以设置用于测量车辆内部其它位置处的气候温度数据的测量器件,由此,本控制装置还接收此测量得到的温度结果并且根据此结果来调节所述气候调控装置的操作。
本气候调控装置可仅使用一个风机,从风机吹出的气流可以分成两部分。例如,这两部分分别对应于在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的致冷元件的致冷侧气流和致冷元件的致热侧气流。通常对于用于调节车厢内部部件的气候温度的本气候调节装置来说,只需要一种气流即可。
可选地,本风机也可以上述致冷元件的致冷侧风机。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所描述的特殊细节、结构和方法。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替代和省略,并且这些修改、替代和省略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致冷元件,所述致冷元件具有致冷侧和与致冷侧相反的致热侧,分别用于致冷和致热相应侧的空气;
位于所述致冷元件的致冷侧的致冷侧风机和致冷侧风管,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能够经由所述致冷侧风管吹向乘客的颈部;和
位于所述致冷元件的致热侧的致热侧风机和致热侧风管,在所述致冷元件的致热侧的热空气能够经由所述致热侧风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致冷元件和致热侧风机被配置成同时致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致冷侧风机被配置成在致热侧风机工作了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和/或致冷侧的温度被致冷元件冷却到预设温度时致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50或60或70秒,所述预设温度为-9度或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时所述致热侧风机的工作时间的致热侧计时器,其被配置成在致动致热侧风机的同时启动,所述致冷侧风机在所述致热侧计时器到达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致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时冷空气喷射时长和/或冷空气喷射间隔的致冷侧计时器,其被配置成在致动致冷侧风机的同时启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致冷器还包括计数冷空气的喷射次数的喷射计数器,其被配置成在致动致冷侧风机的同时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冷侧风机被致动以间歇性地向乘客的颈部喷射被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致冷器预设有下述参数:每一次喷射冷空气持续的单次时长,两次冷空气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冷空气喷射次数,其中,所述单次时长和时间间隔由所述致冷侧计时器控制并且所述冷空气喷射次数由所述喷射计数器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次时长为10秒或15秒,所述时间间隔为10秒,所述冷空气喷射次数为1,2,3,4或5次。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致冷侧风机被致动以连续地向乘客的颈部喷射所述致冷元件致冷的冷空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致冷侧计时器到达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所述致冷元件自动断电并且所述致热侧风机和所述致冷侧风机自动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10或15秒。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致冷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颈部致冷器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单独提供或被集成在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内。
15.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致冷器的乘客支撑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乘客支撑装置是车辆、飞机或轮船中的床,乘客座椅或驾驶员座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乘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颈部致冷器安装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的头垫中或安装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的头垫和背靠垫之间的位置。
18.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支撑装置的交通工具。
CN201790000906.0U 2016-05-27 2017-05-25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Active CN2107601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58074 2016-05-27
CN201610365807.4A CN107436051A (zh) 2016-05-27 2016-05-27 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
PCT/CN2017/085872 WO2017202358A1 (zh) 2016-05-27 2017-05-25 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164U true CN210760164U (zh) 2020-06-16

Family

ID=6041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5807.4A Pending CN107436051A (zh) 2016-05-27 2016-05-27 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
CN201790000906.0U Active CN210760164U (zh) 2016-05-27 2017-05-25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5807.4A Pending CN107436051A (zh) 2016-05-27 2016-05-27 颈部致冷器和颈部致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7436051A (zh)
DE (1) DE112017002685T5 (zh)
WO (1) WO2017202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166A (zh) * 2019-03-29 2020-10-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疲劳提醒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44U (zh) * 1988-08-06 1989-03-22 郝武斌 汽车驾驶员半导体空调式醒脑器
CN2199693Y (zh) * 1994-03-31 1995-06-07 龙神科技有限公司 致冷式安全帽
US5691693A (en) * 1995-09-28 1997-11-25 Advanced Safety Concepts, Inc. Impaire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operator system
JP2005225319A (ja) * 2004-02-12 2005-08-25 Toyota Boshoku Corp 眠気除去機能付き車両用運転席
DE102004057640B4 (de) * 2004-11-30 2011-05-26 Daimler Ag 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ines Kraftwagens
JP4544124B2 (ja) * 2005-10-17 2010-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空調装置、居眠り防止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空調運転方法
JP4682793B2 (ja) * 2005-10-17 2011-05-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居眠り防止装置
JP4318054B2 (ja) * 2007-01-11 2009-08-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車用局所冷房システム
US8950467B2 (en) * 2009-06-10 2015-02-10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Seat-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103423914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丰顺县蓝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
US9676246B2 (en) * 2014-01-13 2017-06-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for improving climate comfort for rear vehicle passengers
DE102015113142A1 (de) * 2014-08-19 2016-02-25 Gentherm Inc. Thermische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pfstütz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2685T5 (de) 2019-03-21
CN107436051A (zh) 2017-12-05
WO2017202358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3100B2 (en) Vehicle tiredness alleviating system
US8823792B2 (en) Wakefulness level estimation apparatus
EP267568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driver behavior
KR20180083407A (ko) 상태 모니터링 장치를 갖는 자동차를 작동시키기 위한 방법, 운전자 보조 시스템, 및 자동차
RU2661377C2 (ru) Система обогрева, вентиляции и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20210197747A1 (en) Driver monitoring device and driver monitoring method
EP2090447A2 (en) System f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in a Vehicle Interior
US20150251661A1 (en) Method for permitting a performance-enhancing nap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4284450A (ja) シート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CN107074061A (zh) 用于调节热舒适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64576B (zh) 一种方向盘温度控制方法、车载设备和汽车
CN210760164U (zh) 颈部致冷器、乘客支撑装置和交通工具
JP2002056500A (ja) 搭乗者対応車載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6898820B2 (ja) 覚醒誘導システム
CN112201009A (zh) 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和系统
JP7087286B2 (ja) 覚醒維持装置
JP6669146B2 (ja) 眠気抑制装置
JP5796363B2 (ja) 運転支援装置および運転支援方法
US11299010B2 (en) Alertness maintenance apparatus
JPH10278541A (ja) 車両用居眠り防止装置
JP6380295B2 (ja) 運転者状態検出装置
JP201124603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104237A (ja) 車両用居眠り防止装置
JP388274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568712A (ja) 疲労回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