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3161U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33161U CN210733161U CN201921719563.0U CN201921719563U CN210733161U CN 210733161 U CN210733161 U CN 210733161U CN 201921719563 U CN201921719563 U CN 201921719563U CN 210733161 U CN210733161 U CN 2107331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groove
- fixing plate
- block
- connect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顶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连接块;顶针的一端用于顶出成型工件,顶针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上固定板固设于下固定板,上固定板设有第一通孔;下固定板设有第二通孔,上固定板固设于下固定板;后模座板设有第三通孔;顶出机构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插块和插孔;第二通孔的孔壁设有滑移槽,插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滑移槽的槽壁设有行程槽,插块固设有推块,当连接块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且连接块与第二通孔插接时,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推块固设于行程槽,以将顶针固定于下固定板。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模具是指把两种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后注射到模具中,从而形成两种不同材料相互结合成一体的塑料产品。
目前的双色注塑模具,如公告号为CN20131708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其包括前模、后模、顶出模块、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一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一型腔,第一浇口与第一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一型腔内注射第一塑料以形成半成品;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二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二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二型腔内注射第二塑料以形成成型工件,射出成型装置还包括转盘,前模固定于转盘且可随转盘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半成品成型后附着于前模;当成型工件成型后,半成品与成型工件附着于后模,顶出模块设置于后模。上述射出成型装置具有成型效率高的优点。
在上述技术中,顶出模块的顶针由于顶针比较细长,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这需要工作人员先把后模以及后模座板从注塑机卸下、拆开后模座板、退出顶针板、拧开上下顶针板的固定螺钉、取出需要更换的顶针、再安装需要的顶针、装模、再把后模以及后模座板重新安装在注塑机上、调试等一系列的动作后才能继续进行注塑。但是这种更换顶针的方式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设于后模和后模座板之间,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连接块;所述顶针的一端用于顶出成型工件,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板固设于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穿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固定板穿设有供所述顶针以及连接块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上固定板通过螺栓固设于下固定板,所述第一通孔对准所述第二通孔;后模座板对应开设有供顶针穿过的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对准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所述顶针固定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插块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并可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插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槽壁贯穿所述下固定板朝向后模座板方向的端面开设有行程槽,所述插块对应固定设置有可沿所述行程槽滑移的推块,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通孔插接时,所述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所述推块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行程槽,以将所述顶针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与顶针之间螺纹连接,当顶针出现损坏时仅更换顶针即可,有利于循环利用连接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配合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将拆开后模座板即可将顶针从后模处脱离出来;需要更换顶针时,先将后模以及后模座板整体从注塑机上拆下来,下一步,解除紧固件对推块的固定作用,然后再移动推块并使得插块脱离插孔,此时工作人员可使顶针以及连接块往后模座板的方向移动直至连接块脱离第二通孔,然后再使得连接块脱离顶针,下固定板以及后模座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工作人员将连接块取出,且工作人员可继续移动顶针使得顶针从第三通孔处穿出,从而实现将顶针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处移出,省去工作人员在将后模以及后模座板从注塑机处拆下来后还要进行拆开后模座板、退出顶出机构、拧开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的螺栓等这几个步骤,安装顶针时,工作人员将顶针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一通孔,直至顶针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并位于后模座板以及下固定板之间,此时再将连接块与顶针的该端螺纹连接,下一步再使连接块穿入第二通孔直至连接块的插孔对准滑移槽,此时工作人员移动推块并使得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最后再使用紧固件将推块固定于行程槽,使得插块与插孔稳定插接,从而实现顶针稳定地固定在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基本呈六棱台状,当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所述连接块的每个侧壁均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连接块与第二通孔的插接更加稳定,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将连接块上的插孔对准滑移槽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行程槽包括相互连通的阶梯槽以及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槽的一端相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与阶梯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阶梯槽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推块包括连接部以及推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插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滑移连接于所述连接槽,所述推动部滑移连接于所述阶梯槽,且所述推动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侧壁抵触于所述阶梯槽的槽壁,且所述紧固件可将推动部固定于阶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程槽包括相互连通的阶梯槽和连接槽,推块包括连接部以及推动部,连接部滑移连接于连接槽,推动部随着连接部移动并沿着阶梯槽滑移,以实现推块滑移连接于行程槽,由于推动部的侧壁与阶梯槽的槽壁相互抵触,紧固件将推动部固定于阶梯槽,使得推块更加稳定地固定于行程槽。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部可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阶梯槽,从而实现插块能够稳定与插孔插接。
优选的,所述顶针设置有两个,且所述顶针沿所述下固定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顶出机构对成型工件的施力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四组,每两组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一个所述顶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顶针更加稳定地固定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沉头螺栓,且所述上固定板通过四个沉头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上固定板更稳定固定连接于下固定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需要更换顶针时,先将后模以及后模座板整体从注塑机上拆下来,下一步,解除紧固件对推块的固定作用,然后再移动推块并使得插块脱离插孔,此时工作人员可使顶针以及连接块往后模座板的方向移动直至连接块脱离第二通孔,然后再使得连接块脱离顶针,下固定板以及后模座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工作人员将连接块取出,且工作人员可继续移动顶针使得顶针从第三通孔处穿出,从而实现将顶针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处移出,省去工作人员在将后模以及后模座板从注塑机处拆下来后还要进行拆开后模座板、退出顶出机构、拧开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螺栓等这几个步骤,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拆卸顶针的便利性;
2、安装顶针时,工作人员将顶针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一通孔,直至顶针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并位于后模座板以及下固定板之间,此时再将连接块与顶针的该端螺纹连接,下一步再使连接块穿入第二通孔直至连接块的插孔对准滑移槽,此时工作人员移动推块并使得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最后再使用紧固件将推块固定于行程槽,从而实现顶针稳定地固定在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安装顶针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连接块以及后模座板之间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固定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转盘;11、前模;111、第一凹模;112、第二凹模;12、后模;121、第一凸模;122、第二凸模;13、后模座板;131、第三通孔;141、第一型腔;142、第二型腔;2、顶针;21、连接块;211、插孔;3、上固定板;31、第一通孔;4、下固定板;41、第二通孔;42、滑移槽;43、行程槽;431、连接槽;432、阶梯槽;51、插块;52、推块;521、连接部;522、推动部;53、紧固件;6、顶出油缸;7、第一射嘴;8、第二射嘴;91、第一浇口;92、第二半浇口;93、第三半浇口;94、半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应用在双色注塑模具中,参见图1和图2,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注浇组件、转盘1、前模11、后模12、顶出机构以及后模座板13。转盘1与前模11固定连接,前模11设有第一凹模111以及第二凹模112,后模12对应设有第一凸模121以及第二凸模122,第一凹模111以及第二凹模112与第一凸模121形成第一型腔141,第一凹模111以及第二凹模112与第二凸模122形成第二型腔142。注浇组件包括第一射嘴7和第二射嘴8,前模11开设有贯穿前模11的第一浇口91、第二半浇口92及第三半浇口93。第一浇口91位于第一型腔141与第二型腔142之间,且第一浇口91与第一型腔141及第二型腔142连通。第二半浇口92与第三半浇口93分别对应与第一型腔141与第二型腔142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浇口91分别通过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与第一型腔141与第二型腔142连通。后模12还开设有邻近第二凸模122的半浇口94。
参见图1和图2,转盘1的中央开设有一个避位孔(图中未标记),前模11的第一浇口91与转盘1的避位孔对齐。后模座板13固定于注塑机(图中未示出),后模12固定于后模座板13。第一射嘴7穿过转盘1的避位孔的并抵接于第一浇口91。第二射嘴8位于前模11的侧边且正对第二半浇口92。
双色注塑模具工作时,第一射嘴7通过转盘1的避位孔并伸入第一浇口91,第一熔融塑料通过第一射嘴7并依次经过第一浇口91及第二流道充入第一型腔141。待第一型腔141中的第一熔融塑料冷却一段时间后形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半成品。
然后开模,此时,转盘1带动前模11以及半成品绕第一射嘴7旋转180°。在前模11旋转后,前模11与后模12合模,半成品位于第二型腔142,前模11的第三半浇口93与后模12的半浇口94相配合形成第二浇口,此时第二半浇口92封闭。
下一步,第二射嘴8伸入第三半浇口93与后模12的半浇口94形成的第二浇口内,并通过第二浇口向第二型腔142内注射入第二熔融塑料,这样,第二熔融塑料充满第二型腔142的其余空间,并与半成品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双色塑料产品。并且,第一射嘴7同时也通过第三流道向第一凸模121与第一型腔141共同形成的第一型腔141充入第一塑料,重新形成另一双色塑料产品的半成品。
成型工件冷却定型后,开模,此时,成型工件停留在第二凸模122上。然后,顶出组件直接将成型工件顶出即可。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生产另外的双色塑料产品。
顶出机构位于后模12以及后模座板13之间。注塑机上设置有顶出油缸6,顶出油缸6的输出轴穿过后模座板13并可驱使顶出机构动作。
参见图2和图3,顶出机构包括顶针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以及连接块21。顶针2的一端穿入第二凸模122并用于顶出成型工件,顶针2的另一端与连接块21螺纹连接。上固定板3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沉头螺栓,且上固定板3通过四个沉头螺栓固定于下固定板4背离后模座板13的一侧,由此使得上固定板3更加稳定地固定在下固定板4上。上固定板3穿设有供顶针2穿过的第一通孔31。下固定板4穿设有供顶针2以及连接块21穿过的第二通孔41。工作人员能够使用螺栓将上固定板3固定在下固定板4,并使得此时上固定板3的第一通孔31对准下固定板4的第二通孔41。后模座板13对应开设有供顶针2穿过的第三通孔131,且当顶针2的端部穿入第二凸模122时,后模座板13的第三通孔131对准下固定板4的第二通孔41。
参见图4和图5,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顶针2固定于上固定板3以及下固定板4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设于下固定板4的插块51以及设于连接块21的侧壁并可与插块51插接配合的插孔211。第二通孔41的孔壁开设有滑移槽42,插块51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2,滑移槽42的槽壁贯穿下固定板4朝向后模座板13方向的端面开设有行程槽43,行程槽43的长度方向与插块51的滑移方向相同,插块51对应固定设置有可沿行程槽43滑移的推块52,当连接块21与连接块21螺纹连接,且连接块21与第二通孔41插接时,插块51与插孔211插接配合,推块52通过一紧固件53固定于行程槽43,以将顶针2固定于下固定板4。
在本申请中,连接块21基本呈六棱台状,当连接块21位于第二通孔41内时,连接块21的每个侧壁均与第二通孔41的孔壁相互抵触,这样设置使得连接块21与第二通孔41的插接更加稳定,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将连接块21上的插孔211对准滑移槽42的便利性。
参见图4和图5,行程槽43的两端均呈闭合设置。行程槽43包括相互连通的阶梯槽432以及连接槽431,连接槽431的一端与滑移槽42的一端相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连接槽431的另一端与阶梯槽432的一端相连通,阶梯槽43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4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推块52包括连接部521以及推动部522,连接部521的一端与插块51固定连接,连接部521的另一端与推动部52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连接部521滑移连接于连接槽431,推动部522滑移连接于阶梯槽432,且推动部522朝向连接部521的侧壁抵触于阶梯槽432的槽壁,且紧固件53可将推动部522固定于阶梯槽432。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53为沉头螺栓且每个推动部522通过两个沉头螺栓固定于阶梯槽432,两个沉头螺栓沿推动部52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以使得推动部522能够在沉头螺栓的作用下更加稳定地固定于阶梯槽432。
顶针2设置有两个,且当两个顶针2安装于下固定板4时,两个顶针2沿下固定板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设置使得顶针2对成型工件的施力更加均匀。
为了进一步提高顶针2与下固定板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固定组件设置有四组,每两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一个顶针2上的连接块21,从而使得顶针2能够稳定地固定连接于下固定板4。
具体工作过程:
需要更换顶针2时,先将旧的顶针2从顶出组件中拆下来,步骤如下:先将后模12以及后模座板13整体从注塑机上拆下来,下一步,解除紧固件53对推块52的固定作用,然后再移动推块52并使得插块51脱离插孔211,此时工作人员可使顶针2以及连接块21往后模座板13的方向移动直至连接块21脱离第二通孔41,然后再使得连接块21脱离顶针2,下固定板4以及后模座板13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工作人员转动连接块21从而使得连接块21脱离顶针2,且该空间能够供工作人员将连接块21取出,且工作人员继续移动顶针2使得顶针2从第三通孔131处穿出,从而实现将顶针2从上固定板3以及下固定板4处移出。
安装新的顶针2时,工作人员将顶针2用于将成型工件顶出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31、第二通孔41以及第一通孔31,直至顶针2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31并位于后模座板13以及下固定板4之间,此时再将连接块21与顶针2螺纹连接,再使连接块21穿入第二通孔41直至连接块21的插孔211对准滑移槽42,此时工作人员移动推块52并使得插块51与插孔211插接配合,最后再使用紧固件53将推块52的推动部522固定于阶梯槽432,使得插块51与插孔211稳定插接,从而实现顶针2稳定地固定在上固定板3以及下固定板4上。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设于后模(12)和后模座板(13)之间,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2)、上固定板(3)、下固定板(4)以及连接块(21);所述顶针(2)的一端用于顶出成型工件,所述顶针(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21)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板(3)固设于所述下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3)穿设有供所述顶针(2)穿过的第一通孔(31);所述下固定板(4)穿设有供所述顶针(2)以及连接块(21)穿过的第二通孔(41),所述上固定板(3)通过螺栓固设于下固定板(4),所述第一通孔(31)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1);后模座板(13)对应开设有供顶针(2)穿过的第三通孔(131),且所述第三通孔(131)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1);
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所述顶针(2)固定于上固定板(3)以及下固定板(4)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下固定板(4)的插块(5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块(21)的侧壁并可与所述插块(51)插接配合的插孔(211);所述第二通孔(41)的孔壁开设有滑移槽(42),所述插块(51)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2),所述滑移槽(42)的槽壁贯穿所述下固定板(4)朝向后模座板(13)方向的端面开设有行程槽(43),所述插块(51)对应固定设置有可沿所述行程槽(43)滑移的推块(52),当所述连接块(21)与所述连接块(21)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块(21)与所述第二通孔(41)插接时,所述插块(51)与插孔(211)插接配合,所述推块(52)通过一紧固件(53)固定于所述行程槽(43),以将所述顶针(2)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块(21)基本呈六棱台状,当所述连接块(2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1)内时,所述连接块(21)的每个侧壁均与所述第二通孔(41)的孔壁相互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行程槽(43)包括相互连通的阶梯槽(432)以及连接槽(431),所述连接槽(431)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槽(42)的一端相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槽(431)的另一端与阶梯槽(43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阶梯槽(43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4)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推块(52)包括连接部(521)以及推动部(522),所述连接部(521)的一端与所述插块(5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5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部(52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521)滑移连接于所述连接槽(431),所述推动部(522)滑移连接于所述阶梯槽(432),且所述推动部(522)朝向所述连接部(521)的侧壁抵触于所述阶梯槽(432)的槽壁,且所述紧固件(53)可将推动部(522)固定于阶梯槽(4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紧固件(53)为沉头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顶针(2)设置有两个,且所述顶针(2)沿所述下固定板(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四组,每两组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一个所述顶针(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固定板(3)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沉头螺栓,且所述上固定板(3)通过四个沉头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9563.0U CN210733161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9563.0U CN210733161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33161U true CN210733161U (zh) | 2020-06-12 |
Family
ID=7100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195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3161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33161U (zh) |
-
2019
- 2019-10-12 CN CN201921719563.0U patent/CN2107331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48532B (zh) | 一种注塑模具斜抽芯机构 | |
CN214982887U (zh) | 一种自动装配螺母的注塑模具 | |
CN210733161U (zh)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
CN202388706U (zh) | 模具结构 | |
CN210733110U (zh)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 |
CN106079269B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3860419U (zh) |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273690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08962355U (zh) | 一种分解脱料式注塑模具 | |
CN203077562U (zh) | 一种细针镶件侧抽芯模具 | |
CN111469354A (zh) |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仁和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207481098U (zh) | 一种汽车转向灯座注塑模具 | |
CN207105497U (zh) | 具有滑块侧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107901360B (zh) | 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自动顶出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具 | |
CN112895352A (zh) | 一种直顶内旋转轴抽芯的二次顶出结构 | |
CN202623176U (zh) | 用于电池连接器注塑顶出防模印产生的注塑模具 | |
CN213055839U (zh) | 静脉针针柄模具用出料装置 | |
CN221161383U (zh) | 一种二次顶出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0820658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21067040U (zh) | 一种可同时注塑多种螺纹产品的注塑模具 | |
CN217395570U (zh) | 一种提升使用强度的模具 | |
CN103737809A (zh) | 一种靠定模推出产品的塑料模具 | |
CN219338422U (zh) | 一种带有角度的滑块自动脱模模具结构 | |
CN219947076U (zh) | 一种便于更换镶件的模具结构 | |
CN216683192U (zh) | 料头先顶出模具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