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2756U -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22756U CN210722756U CN201922141398.1U CN201922141398U CN210722756U CN 210722756 U CN210722756 U CN 210722756U CN 201922141398 U CN201922141398 U CN 201922141398U CN 210722756 U CN210722756 U CN 2107227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ring
- groove
- winding ring
- handle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576 supplementa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包括把手支架,所述把手支架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弧形固定孔,所述弧形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环,所述把手支架的内部靠近弧形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与把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把手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绕线环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齿牙,所述传动齿轮与齿牙啮合,所述齿牙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绕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发现使用环形铁芯所绕制的线圈涡流损耗(铁损)最小,便将变压器的铁芯加工为环形。环形变压器的铁芯,均采用厚度为0.35mm以下冷轧硅钢片,无缝地卷制成形,并将线圈均匀地绕在铁芯上,使得线圈产生的磁环线方向与铁芯磁路几乎完全重合,进而使得交流电通过线圈所产生涡流损耗最小,其比U型、E型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减少50%以上,由此提高了变压或者隔离的转换效率
但是市面上的绕线机体积较大,且大多数针对一些孔径较大的环形铁芯进行绕线工作,但是针对一些较小孔径的环形铁芯进行绕线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甚至在对一些较小的环形铁芯绕线时,仍然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使得绕线的速度非常慢,大大的降低了工作生产效率;
为此,提出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携带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包括把手支架,所述把手支架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弧形固定孔,所述弧形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环,所述把手支架的内部靠近弧形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与把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把手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绕线环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齿牙,所述传动齿轮与齿牙啮合,所述齿牙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绕线环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环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弧形固定孔的内表面两侧铰接有第一铰球,所述绕线环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绕线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槽的内部铰接有第二铰球,所述绕线槽的内表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把手支架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弧形固定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绕线筒,所述绕线槽的内部缠绕有铜线,且铜线位于第二铰球的外表面并贯穿通孔延伸至绕线环的内部,所述绕线环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扣件,所述辅助扣件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绕线环的内部靠近卡块的位置开设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随身携带方便,在使用者操作与装置的配合下有效的提高绕线效率。
优选的,所述绕线槽呈螺纹状等距离排布在绕线环的外表面,且绕线槽的内部等距离分布若干个第二铰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铰球的转动能够减少绕线槽与铜线之间的摩擦力,使铜线在绕线环对环形变压器绕线时,铜线在绕线槽内快速移动。
优选的,所述齿牙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以绕线环外表面的中心为中点分布在绕线环的两侧,每个所述齿牙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小型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在传动齿轮与齿牙的啮合下带动绕线环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球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第一铰球的外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紧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形固定孔以及把手支架的作用下固定绕线环在把手支架上的位置,并且在第一铰球与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的作用下使绕线环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辅助扣件的上端也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绕线环的内部靠近辅助扣件上端卡块的位置也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辅助扣件与绕线环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辅助扣件与绕线环活动连接并且可拆卸,方便使用者拆卸辅助扣件,打开绕线环上的缺口,并将环形变压器套接在绕线环上进行绕线工作。
优选的,所述辅助扣件的内外表面也设置有与绕线环外表面吻合的齿牙、绕线槽、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以及第二铰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辅助扣件与绕线环相互契合,且辅助扣件表面与绕线环表面结构相同,使其辅助扣件安装在绕线环上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使辅助扣件不会影响绕线环的传动过程以及绕线工作。
优选的,所述绕线环的后端外表面贯穿有螺栓,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上端的卡块,所述绕线环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螺栓的位置开设螺纹孔,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使辅助扣件固定在绕线环上。
优选的,所述把手支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小型电机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相连接,导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小型电机的输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接,使用者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小型电机导电,并控制其启用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该装置添加把手支架、绕线环、小型电机以及传动齿轮等一系列结构部件,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者拆卸辅助扣件,将待绕线的环形变压器套接在绕线环上,然后将辅助扣件安装在绕线环上,并拧转螺栓,使螺栓在螺纹孔中转动,使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上的卡块并固定,然后使用将用于存放铜线使用的绕线筒放置在支撑座上,然后将绕线筒上的铜线拉扯并缠绕至绕线槽内,并将铜线的一端由通孔中穿出延伸至绕线环的内部,此时使用者手握把手支架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小型电机转动,在传动齿轮与绕线环上的齿牙啮合作用下迫使绕线环转动,同时扣接在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内的第一铰球同时转动,然后绕线环转动,拉扯绕线筒上的铜线缠绕在螺纹状的绕线槽内,使用者根据环形变压器的大小缠绕一定长度的铜线之后控制小型电机停止转动并剪切绕线环与绕线筒之间的铜线,并将剪切后的铜线一端卡在U型槽内固定,此时使用者将穿插通孔一端的铜线缠绕至环形变压器表面,然后使用者再一次按压电源开关并控制小型电机转动,传动过程与上述步骤原理相同,此时在绕线环的不停的转动下使用者另一只手缓缓转动环形变压器,在绕线环与使用者手握环形变压器转动配合下铜线等距离绕线在环形变压器表面,当铜线缠绕时,绕线环也不停在拉扯绕线槽内部铜线,铜线一端的脱离U型槽并卡在绕线槽内,并在第一铰球的转动下缓缓移动,对环形变压器绕线,当环形变压器绕线工作完成后,绕线槽内的导线也尽数缠绕在环形变压器上,此时使用者将多余的铜线剪切修正,然后使用者拆除辅助扣件将绕线完成后的环形变压器从绕线环中取出,然后安装下一次环形变压器继续绕线工作,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随身携带方便,在使用者操作与装置的配合下有效的提高绕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电机与绕线环的结合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环与齿牙、绕线槽、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结合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牙与绕线槽的结合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槽与第二铰球的结合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扣件与绕线环的结合视图。
图中:
1、把手支架;2、支撑座;3、绕线筒;4、绕线环;41、齿牙;42、第一环形凹槽;43、绕线槽;44、第二环形凹槽;45、第二铰球;46、通孔;47、U型槽;48、固定槽;5、辅助扣件;51、卡块;6、铜线;7、第一铰球;8、传动齿轮;81、小型电机;9、弧形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包括把手支架1,所述把手支架1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弧形固定孔9,所述弧形固定孔9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环4,所述把手支架1的内部靠近弧形固定孔9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小型电机81,所述小型电机81与把手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8与把手支架1活动连接,所述绕线环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齿牙41,所述传动齿轮8与齿牙41啮合,所述第一铰球7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第一铰球7的外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4紧密贴合,在弧形固定孔9以及把手支架1的作用下固定绕线环4在把手支架1上的位置,并且在第一铰球7与第一环形凹槽42以及第二环形凹槽44的作用下使绕线环4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齿牙4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4,所述绕线环4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绕线槽43,所述绕线环4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2,所述弧形固定孔9的内表面两侧铰接有第一铰球7,所述绕线环4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46,且通孔46的位置与绕线槽43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槽43呈螺纹状等距离排布在绕线环4的外表面,且绕线槽43的内部等距离分布若干个第二铰球45,通过第二铰球45的转动能够减少绕线槽43与铜线6之间的摩擦力,使铜线6在绕线环4对环形变压器绕线时,铜线6在绕线槽43内快速移动;
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绕线槽43的内部铰接有第二铰球45,所述绕线槽43的内表面开设有U型槽47,所述把手支架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弧形固定孔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绕线筒3,所述绕线槽43的内部缠绕有铜线6,且铜线6位于第二铰球45的外表面并贯穿通孔46延伸至绕线环4的内部,所述绕线环4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扣件5,所述辅助扣件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内部靠近卡块51的位置开设固定槽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随身携带方便,在使用者操作与装置的配合下有效的提高绕线效率。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绕线槽43呈螺纹状等距离排布在绕线环4的外表面,且绕线槽43的内部等距离分布若干个第二铰球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铰球45的转动能够减少绕线槽43与铜线6之间的摩擦力,使铜线6在绕线环4对环形变压器绕线时,铜线6在绕线槽43内快速移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齿牙41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以绕线环4外表面的中心为中点分布在绕线环4的两侧,每个所述齿牙41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小型电机81带动传动齿轮8转动,从而在传动齿轮8与齿牙41的啮合下带动绕线环4转动。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铰球7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第一铰球7的外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4紧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形固定孔9以及把手支架1的作用下固定绕线环4在把手支架1上的位置,并且在第一铰球7与第一环形凹槽42以及第二环形凹槽44的作用下使绕线环4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辅助扣件5的上端也固定连接有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内部靠近辅助扣件5上端卡块51的位置也开设有固定槽48,所述辅助扣件5与绕线环4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辅助扣件5与绕线环4活动连接并且可拆卸,方便使用者拆卸辅助扣件5,打开绕线环4上的缺口,并将环形变压器套接在绕线环4上进行绕线工作。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辅助扣件5的内外表面也设置有与绕线环4外表面吻合的齿牙41、绕线槽43、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4以及第二铰球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辅助扣件5与绕线环4相互契合,且辅助扣件5表面与绕线环4表面结构相同,使其辅助扣件5安装在绕线环4上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使辅助扣件5不会影响绕线环4的传动过程以及绕线工作。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绕线环4的后端外表面贯穿有螺栓,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5上端的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螺栓的位置开设螺纹孔,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使辅助扣件5固定在绕线环4上。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把手支架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小型电机8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相连接,导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小型电机81的输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接,使用者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小型电机81导电,并控制其启用运行。
工作原理:该装置中小型电机81的型号为XD-3420-2,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者拆卸辅助扣件5,将待绕线的环形变压器套接在绕线环4上,然后将辅助扣件5安装在绕线环4上,并拧转螺栓,使螺栓在螺纹孔中转动,使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5上的卡块51并固定,然后使用将用于存放铜线6使用的绕线筒3放置在支撑座2上,然后将绕线筒3上的铜线6拉扯并缠绕至绕线槽43内,并将铜线6的一端由通孔46中穿出延伸至绕线环4的内部,此时使用者手握把手支架1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小型电机81转动,在传动齿轮8与绕线环4上的齿牙41啮合作用下迫使绕线环4转动,同时扣接在第一环形凹槽42与第二环形凹槽44内的第一铰球7同时转动,然后绕线环4转动,拉扯绕线筒3上的铜线6缠绕在螺纹状的绕线槽43内,使用者根据环形变压器的大小缠绕一定长度的铜线6之后控制小型电机81停止转动并剪切绕线环4与绕线筒3之间的铜线6,并将剪切后的铜线6一端卡在U型槽47内固定,此时使用者将穿插通孔46一端的铜线6缠绕至环形变压器表面,然后使用者再一次按压电源开关并控制小型电机81转动,传动过程与上述步骤原理相同,此时在绕线环4的不停的转动下使用者另一只手缓缓转动环形变压器,在绕线环4与使用者手握环形变压器转动配合下铜线6等距离绕线在环形变压器表面,当铜线6缠绕时,绕线环4也不停在拉扯绕线槽43内部铜线6,铜线6一端的脱离U型槽47并卡在绕线槽43内,并在第一铰球7的转动下缓缓移动,对环形变压器绕线,当环形变压器绕线工作完成后,绕线槽43内的导线也尽数缠绕在环形变压器上,此时使用者将多余的铜线6剪切修正,然后使用者拆除辅助扣件5将绕线完成后的环形变压器从绕线环4中取出,然后安装下一次环形变压器继续绕线工作,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结构部件设计一种可以手持的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方便使用者针对一些较小体积的环形变压器进行绕线工作,且绕线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力度,随身携带方便,在使用者操作与装置的配合下有效的提高绕线效率。
使用方法:首先将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者拆卸辅助扣件5,将待绕线的环形变压器套接在绕线环4上,然后将辅助扣件5安装在绕线环4上,并拧转螺栓,使螺栓在螺纹孔中转动,使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5上的卡块51并固定,然后使用将用于存放铜线6使用的绕线筒3放置在支撑座2上,然后将绕线筒3上的铜线6拉扯并缠绕至绕线槽43内,并将铜线6的一端由通孔46中穿出延伸至绕线环4的内部,此时使用者手握把手支架1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小型电机81转动,在传动齿轮8与绕线环4上的齿牙41啮合作用下迫使绕线环4转动,同时扣接在第一环形凹槽42与第二环形凹槽44内的第一铰球7同时转动,然后绕线环4转动,拉扯绕线筒3上的铜线6缠绕在螺纹状的绕线槽43内,使用者根据环形变压器的大小缠绕一定长度的铜线6之后控制小型电机81停止转动并剪切绕线环4与绕线筒3之间的铜线6,并将剪切后的铜线6一端卡在U型槽47内固定,此时使用者将穿插通孔46一端的铜线6缠绕至环形变压器表面,然后使用者再一次按压电源开关并控制小型电机81转动,传动过程与上述步骤原理相同,此时在绕线环4的不停的转动下使用者另一只手缓缓转动环形变压器,在绕线环4与使用者手握环形变压器转动配合下铜线6等距离绕线在环形变压器表面,当铜线6缠绕时,绕线环4也不停在拉扯绕线槽43内部铜线6,铜线6一端的脱离U型槽47并卡在绕线槽43内,并在第一铰球7的转动下缓缓移动,对环形变压器绕线,当环形变压器绕线工作完成后,绕线槽43内的导线也尽数缠绕在环形变压器上,此时使用者将多余的铜线6剪切修正,然后使用者拆除辅助扣件5将绕线完成后的环形变压器从绕线环4中取出,然后安装下一次环形变压器继续绕线工作。
安装方法:
第一步、将把手支架1、支撑座2、绕线筒3、绕线环4进行组装;
第二步、将齿牙41、第一环形凹槽42、绕线槽43、第二环形凹槽44、第二铰球45进行组装;
第三步、将通孔46、U型槽47、固定槽48、辅助扣件5、卡块51、铜线6、第一铰球7、传动齿轮8、小型电机81、弧形固定孔9进行组装;
第四步、将导线与外接电源相接,小型电机81导电,组装完毕。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变压器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包括把手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1)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弧形固定孔(9),所述弧形固定孔(9)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环(4),所述把手支架(1)的内部靠近弧形固定孔(9)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小型电机(81),所述小型电机(81)与把手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8)与把手支架(1)活动连接,所述绕线环(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齿牙(41),所述传动齿轮(8)与齿牙(41)啮合,所述齿牙(4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4),所述绕线环(4)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绕线槽(43),所述绕线环(4)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2),所述弧形固定孔(9)的内表面两侧铰接有第一铰球(7),所述绕线环(4)的内表面开设有通孔(46),且通孔(46)的位置与绕线槽(43)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槽(43)的内部铰接有第二铰球(45),所述绕线槽(43)的内表面开设有U型槽(47),所述把手支架(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弧形固定孔(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绕线筒(3),所述绕线槽(43)的内部缠绕有铜线(6),且铜线(6)位于第二铰球(45)的外表面并贯穿通孔(46)延伸至绕线环(4)的内部,所述绕线环(4)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扣件(5),所述辅助扣件(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内部靠近卡块(51)的位置开设固定槽(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43)呈螺纹状等距离排布在绕线环(4)的外表面,且绕线槽(43)的内部等距离分布若干个第二铰球(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41)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以绕线环(4)外表面的中心为中点分布在绕线环(4)的两侧,每个所述齿牙(41)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球(7)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第一铰球(7)的外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4)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扣件(5)的上端也固定连接有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内部靠近辅助扣件(5)上端卡块(51)的位置也开设有固定槽(48),所述辅助扣件(5)与绕线环(4)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扣件(5)的内外表面也设置有与绕线环(4)外表面吻合的齿牙(41)、绕线槽(43)、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4)以及第二铰球(45)。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环(4)的后端外表面贯穿有螺栓,螺栓的一端抵至辅助扣件(5)上端的卡块(51),所述绕线环(4)的后端外表面靠近螺栓的位置开设螺纹孔,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小型电机(8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相连接,导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小型电机(81)的输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1398.1U CN21072275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1398.1U CN21072275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22756U true CN210722756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32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1398.1U Active CN21072275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227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5487A (zh) * | 2020-12-12 | 2021-04-06 | 龚爽 | 一种电机线圈生产用切割装置 |
-
2019
- 2019-12-04 CN CN201922141398.1U patent/CN2107227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5487A (zh) * | 2020-12-12 | 2021-04-06 | 龚爽 | 一种电机线圈生产用切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69782U (zh) | 一种可自动卷线的新型集约式电源箱 | |
CN210722756U (zh) | 一种环形变压器绕线装置 | |
CN209880400U (zh) | 一种变压器铁芯的自动缠绕装置 | |
CN109436953A (zh) | 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环形绕线机 | |
CN210110520U (zh) |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绕线均匀的绕线机 | |
CN211707973U (zh) | 一种电力线路拉线扼圈加紧机构 | |
CN104299771A (zh) | 一种非规整圆环型小直径铁芯绕线机 | |
CN211366528U (zh) | 一种变压器线圈缠绕装置 | |
CN213802329U (zh) | 一种110kV及以下变电站用电缆收卷装置 | |
CN207883507U (zh) | 一种变压器绕线装置 | |
CN205319026U (zh) |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 |
CN208848750U (zh) | 一种拆装方便的线圈绕线模 | |
CN217655746U (zh) | 一种电子变压器自动化绕线装置 | |
CN203406166U (zh) | 一种非规整圆环型小直径铁芯绕线机 | |
CN215625843U (zh) | 一种电线收卷装置 | |
CN212648056U (zh) | 一种电压互感器铁芯卷绕装置 | |
CN213025822U (zh) | 一种全自动一轴穿套绕线包胶机 | |
CN212588233U (zh) | 一种电机维修辅助绕线设备 | |
CN217693015U (zh) |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铜线绕组装置 | |
CN210865917U (zh) | 一种电流互感器铁芯绕线装置 | |
CN214753146U (zh) | 一种铝绞线加工用防散开的成缆装置 | |
CN214399336U (zh) | 一种多绞式铜包钢线材 | |
CN211664408U (zh) | 控制电缆自动放线装置 | |
CN207925302U (zh) | 一种自动绕线机 | |
CN2365742Y (zh) | 通水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