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07647U -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07647U
CN210707647U CN201921477275.9U CN201921477275U CN210707647U CN 210707647 U CN210707647 U CN 210707647U CN 201921477275 U CN201921477275 U CN 201921477275U CN 210707647 U CN210707647 U CN 21070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shock absorber
reinforcement
joint fix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72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健
周坤
李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72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0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0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0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Y字形后轮罩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件的第一接头固定脚和第二接头固定脚;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固定连接于后轮罩内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分为顶部分支、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顶部分支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分别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加强汽车刚度的同时,减小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设计的复杂度,改善了汽车的空间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架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架构设计中,包括有前减震器座和后减震器座,其中前减震器座位前排座位上的乘客提供减震效果,后减震器座为后排座位上的乘客提供减震效果。目前,对于后减震器座上的加强件在设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路径设计的后减震器座加强件,其设计简单,连接方便,但是这种单路径设计的后减震器座由于结构及其连接简单,容易导致整个车身的刚度较弱,进而导致了整个车身的NVH性能、汽车操控性、汽车耐久性和碰撞安全性都直接受到较大的影响。另一种是独立的双路径设计的后减震器座加强件,这种设计可以避免上述单路径的设计带来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独立的双路径设计,导致其设计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对于汽车的空间布置要求较高,虽然提高了汽车的刚度,但是带来了安装和设计的不便,也不利于汽车的后续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能够加强汽车刚度的同时,减小结构设计的复杂度,改善了汽车的空间布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Y字形后轮罩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件的第一接头固定脚和第二接头固定脚;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固定连接于后轮罩内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分为顶部分支、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顶部分支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分别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分支一端呈弯曲折角状,所述折角的角度和所述后轮罩内板的翻折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分支还连接于车身的C柱加强件,用于将后排座位的后悬受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C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另一端连接于车身后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另一端连接于车身的后排座椅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和所述车身后纵梁垂直连接,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和所述车身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地板连接件,所述地板连接件一端焊接于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另一端焊接于所述车身后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内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和所述车身后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的厚度均为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通过Y字形的后轮罩加强件,将传统的独立双路径支撑结构的后轮罩变成了单路径的后轮罩加强件,通过所述后轮罩加强件上的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实现了双路径的力传递,且通过后轮罩加强件下的两个接头固定脚将力有效的发散到了后排座椅横梁和车身后纵梁,有效的提升的车辆的刚度,由于涉及结构简单,显著改善了车辆的空间布置,为汽车的零部件安装和后续的维修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安装车辆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安装车辆后的正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安装车辆后的俯视图。
图中:
1-后轮罩加强件;11-顶部分支;12-第一支撑腿;13-第二支撑腿;2-第一接头固定脚;3-第二接头固定脚;4-后轮罩内板;5-车身后纵梁;6-后排座椅横梁;7-地板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Y字形后轮罩加强件1、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的第一接头固定脚2和第二接头固定脚3;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固定连接于后轮罩内板4,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分为顶部分支11、第一支撑腿12和第二支撑腿13,所述顶部分支11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4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12和第二支撑腿13分别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4的内侧并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通过Y字形的后轮罩加强件1,将传统的独立双路径支撑结构的后轮罩变成了单路径的后轮罩加强件1,通过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上的第一支撑腿12和第二支撑腿13实现了双路径的力传递,且通过后轮罩加强件1下的两个接头固定脚将力有效的发散到了后排座椅横梁6和车身后纵梁5,有效的提升的车辆的刚度,由于涉及结构简单,显著改善了车辆的空间布置,为汽车的零部件安装和后续的维修带来了便利。
优选地,所述顶部分支11一端呈弯曲折角状,所述折角的角度和所述后轮罩内板4的翻折角度相同。所述后轮罩内板4是用来罩住车辆后轮胎的,因此后轮罩的结构是后轮罩内板4四周侧面沿着后轮罩内板4的内侧翻折,由于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沿着后轮罩内板4进行贴合连接的,所以后轮罩加强件1的顶部分支11沿着后轮罩内板4的翻折脚呈弯曲折角状,便于结构布局的同时,能够有效的传递力,提高后减震器加强件的刚度。
优选地,所述顶部分支11还连接于车身的C柱加强件,用于将后排座位的后悬受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C柱。通过将C柱加强件和所述后轮罩加强件1进行连接,其中,C柱加强件连接于车身的C柱,显著改善了车辆的后排座位的后悬受力时的传递,并通过车身的C柱将力导向整个车身。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腿12和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2另一端连接于车身后纵梁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腿13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3另一端连接于车身的后排座椅横梁6。两个支撑腿对于本实施例中介绍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而言,相当于两个路径,一条路径将力有效的传递到车身后纵梁5,另一条路径将力有效的传递到后排座椅横梁6,从而通过这两条路径实现力的有效传递,改善了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的刚度。
优选地,所述后排座椅横梁6和所述车身后纵梁5垂直连接,所述后排座椅横梁6和所述车身后纵梁5的连接处设置有地板连接件7,所述地板连接件7一端焊接于所述后排座椅横梁6,另一端焊接于所述车身后纵梁5。为加强车身后纵梁5和后排座椅横梁6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在所述加强车身后纵梁5和后排座椅横梁6的垂角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地板连接件7,通过三角稳定的关系,提升车身后纵梁5和后排座椅横梁6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后轮罩内板4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腿12、所述第二支撑腿13和所述车身后纵梁5。其中,加强筋贴合在后轮罩内板4和后轮罩加强件1之间,并和车身后纵梁5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改善力的传递方向,辅助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刚度的提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2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3的厚度均为2mm,其中两个接头固定脚的厚度要适当提高,因为这两个接头固定脚实现了力的方向改变,为提高整个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的耐用性,将第一接头固定脚2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3的厚度高于其他零部件,保证各关节接头的性能。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Y字形后轮罩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件的第一接头固定脚和第二接头固定脚;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固定连接于后轮罩内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分为顶部分支、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顶部分支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分别贴合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分支一端呈弯曲折角状,所述折角的角度和所述后轮罩内板的翻折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分支还连接于车身的C柱加强件,用于将后排座位的后悬受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C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另一端连接于车身后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另一端连接于车身的后排座椅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和所述车身后纵梁垂直连接,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和所述车身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地板连接件,所述地板连接件一端焊接于所述后排座椅横梁,另一端焊接于所述车身后纵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和所述车身后纵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脚和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脚的厚度均为2mm。
CN201921477275.9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Active CN21070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275.9U CN210707647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275.9U CN210707647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07647U true CN210707647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7275.9U Active CN210707647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076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0091A (zh) * 2021-05-20 2021-08-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钣金结构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0091A (zh) * 2021-05-20 2021-08-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钣金结构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47134Y (zh)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2938450B (zh) 车用电池箱、车身构件及汽车
US8869929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of utility vehicle
CN102431595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汽车以及用于制造车身结构的方法
CN104828150A (zh) 后轮罩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0707647U (zh) 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座加强件结构
CN103847452A (zh) 一种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
CN102390433A (zh) 汽车的碰撞吸能结构
CN103287499B (zh)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8978585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CN203332232U (zh) 纯电动汽车地板结构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08164826U (zh) 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1585150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10816662A (zh) 车辆
CN205098314U (zh) 一种汽车中央通道的一体式加强板结构
CN111038588B (zh) 后副车架总成
CN20331819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内侧安装支架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10391322U (zh) 下车身焊接总成
CN207510520U (zh) 汽车座椅后横梁固定结构以及汽车
CN21011641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的靠背下横板结构
CN214565364U (zh) 一种智轨电车驱动桥分装平台
CN10980877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副车架及前悬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08

Address after: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 Kang Sai Li 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60 No.1 Jiujia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BRANCH, DFSK AUTOMOB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