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3684U -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3684U
CN210693684U CN201921390331.5U CN201921390331U CN210693684U CN 210693684 U CN210693684 U CN 210693684U CN 201921390331 U CN201921390331 U CN 201921390331U CN 210693684 U CN210693684 U CN 210693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flat plate
impeller
ax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03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邑茂雄
杉山良太
本田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3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3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马达具有:马达壳体,其内包转子和定子;以及旋转叶片,其在马达壳体的轴向下方固定于轴。旋转叶片具有:平板部;多个叶片,它们从平板部向轴向上方延伸;旋转叶片贯穿部,其形成于平板部,供轴沿轴向贯穿;以及筒状的衬套部,其从平板部的旋转叶片贯穿部的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衬套部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与壳体的轴孔在轴向上对置。

Description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0-127236所公开的供气风扇装置中,对与供气风扇连接的马达的马达旋转轴周围的风扇外壳结构壁进行开口,形成通气孔,在通气孔中安装有隔膜状的阀体,在该隔膜状的阀体中,供马达旋转轴贯穿插入的贯穿孔在中央开口。阀体构成为如下形状:在供气风扇的旋转而导致风扇外壳内为负压时,在贯穿孔与马达旋转轴之间形成间隙,在燃烧室内或风扇外壳内为正压时,使贯穿孔的周缘紧贴马达旋转轴而封闭上述间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7236号公报
例如,根据设置马达的环境,有时使用密闭式的马达。在密闭式的马达中,不能使空气在内部流通。此外,泄漏的高温的燃烧气体可能导致马达变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密闭式的马达的部件的温度的变动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马达安装于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轴孔供轴贯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轴孔。所述马达具有:所述轴,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并贯穿所述轴孔,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转子,其安装于所述轴,与所述轴一同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以及旋转叶片,其在所述转子和定子的轴向下方固定于所述轴。所述旋转叶片具有:平板部;多个叶片,它们从所述平板部向轴向上方延伸;旋转叶片贯穿部,其形成于所述平板部,供所述轴沿轴向贯穿;以及筒状的衬套部,其从所述平板部的所述旋转叶片贯穿部的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所述衬套部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轴孔在轴向上对置。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平板部、所述叶片以及所述衬套部由同一部件形成,在所述衬套部的内表面直接固定有所述轴。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轴孔的轴向上侧的端部与所述衬套部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之间的轴向的距离比所述轴孔的内径与所述衬套部的外径之差小。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衬套部的外径比所述轴孔的内径大。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衬套部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平板部的厚度薄。
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平板部中,在具有所述衬套部的中央部与设置有所述叶片的外缘部的边界形成有凸缘嘴部,该凸缘嘴部是所述平板部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并且另一侧的面凹陷而成的。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凸缘嘴部的轴向上侧的面向轴向上方突出,并且轴向下侧的面向轴向上方凹陷。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凸缘嘴部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于比所述轴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平板部具有从径向外缘向轴向上方延伸的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所述马达;叶轮,其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
在上述方式中,该送风装置还具有将被热源加热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而向外部排出的排气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具有:燃烧部,其生成燃烧气体;热交换部,其进行所述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以及所述送风装置。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密闭式的马达的部件的温度的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的仰视图。
图8是壳体罩的仰视图。
图9是对旋转叶片和叶轮壳体进行放大后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马达;2:送风装置;2a:排气口;11:轴;12:转子;13:定子;14:轴承;15:旋转叶片;16:马达壳体;17:凸部;18:凸缘嘴部;21:叶轮;22:叶轮壳体;23:空气通路;24:排气部;25:配件部件;26:螺母;100:热水提供装置;101:燃烧部;102:热交换部;103:外壳体;104:内壳体;105:入水管;106:出热水管;151:叶片;151a:倾斜面部;151b:外倾斜部;152:平板部;152c:中央部;152o:外缘部;161:壳体主体部;162:壳体罩;171:前方侧台阶;172:后方侧台阶;211:叶轮基座部;212:叶轮桨片;213:叶轮环状部;221:叶轮壳体开口部;222:轴孔;1521:旋转叶片贯穿部;1522:衬套部;1523:突出部;1524:贯穿孔;1611:上侧轴承收纳部;1612:凸缘部;1621:下侧轴承收纳部;1622:轴孔;2111:轴安装孔;C:中心轴线;L1:距离;W1:差;t1:厚度;t2:厚度;D1:内径;d2: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图3所示的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的叶轮21将马达1侧作为上侧,从而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分别表示由图1所示的燃烧部101生成的燃烧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1.热水提供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水提供装置100是气体热水提供装置。如图1所示,热水提供装置100具有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以及送风装置2。热水提供装置100还具有外壳体103和内壳体104。外壳体103收纳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送风装置2以及内壳体104。
燃烧部101在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使燃料气体燃烧。燃烧部101生成燃烧气体。详细而言,燃烧部101包含气体燃烧器。燃烧部101配置于外壳体103内的上游部。从未图示的气体提供管向燃烧部101提供燃料气体和氧气。燃烧部101所生成的燃烧气体对热交换部102进行加热,通过内壳体104内而向外部排出。
在热水提供装置100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将燃烧部101点火。从入水管105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的水与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使热水从出热水管106排出。送风装置2在开始热水提供运转的同时开始运转,送风装置2抽吸在热交换中使用而温度降低后的燃烧气体并向外部排出。因此,适当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燃烧部101所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
内壳体104与热交换部102的下游侧连接。通过热交换部102与水进行热交换后的燃烧气体流入内壳体104。燃烧气体在内壳体104的内部流动。
送风装置2配置于内壳体104的下游侧。送风装置2吸入在内壳体104内流动的燃烧气体,从排气口2a向外壳体103的外部排出燃烧气体。即,送风装置2还具有将被热源(101)加热后气体通过后述的叶轮21的旋转而向外部排出的排气部(2a),在图1中,虚线箭头示出燃烧气体的流动。排出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例如为200℃左右,是比常温高很多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2是能够提高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的离心风扇。
热交换部102与燃烧部101连接,进行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介质是水。热交换部102与燃烧部101的下游侧连接。详细而言,热交换部102具有未图示的传热管和翅片。传热管的一侧与入水管105相连,传热管的另一侧与出热水管106相连。翅片配置于传热管的周围,从燃烧气体中吸收热量。热交换部102在由燃烧部101的燃烧动作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与从入水管105提供的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被热交换部102加热后的水(热水)从出热水管106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2采用如下结构:能够抑制从内壳体104内吸入的高温的燃烧气体所导致的对马达1的部件的影响。在此之上,送风装置2采用尽可能使装置尺寸小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100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和装置尺寸的小型化。
<2.送风装置>
图2是送风装置2的立体图。图3是送风装置2的纵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送风装置2具有马达1、叶轮21以及叶轮壳体22。如图3所示,马达1安装于叶轮壳体22。即,马达1安装于壳体(22)。
<2.1关于叶轮壳体>
如图3所示,叶轮壳体22包围叶轮21。在叶轮壳体22的下表面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叶轮壳体开口部221。换言之,叶轮壳体22呈向轴向下方开口的有盖筒状。在叶轮壳体开口部221安装有具有未图示的吸气口的罩部件。吸气口位于叶轮21的比后述的叶轮桨片2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吸气口的罩部件例如设置于内壳体104。
在叶轮壳体22的轴向上方的上壁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孔222。轴11通过轴孔222,一部分配置在叶轮壳体22内。在叶轮壳体22内,叶轮21安装于轴11。在叶轮壳体22内,在叶轮21的径向外侧构成空气通路23。通过叶轮21的旋转使叶轮21的径向内侧的空气向空气通路23吹出。
在叶轮壳体22的周面设置有排气部24。换言之,送风装置2还具有排气部24。排气部24通过叶轮壳体22的外部。
在通过马达1的驱动使叶轮21旋转时,从设置于内壳体104的未图示的吸气口向叶轮21的径向内侧吸入高温的气体。吸入叶轮21的径向内侧后的高温的燃烧气体通过叶轮21的旋转向叶轮21的径向外侧吹出。从叶轮21吹出的高温的燃烧气体通过空气通路23,能够从排气部24向热水提供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通过配件部件25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连结。换言之,送风装置2具有配件部件25。在本实施方式中,配件部件25的数量为3个。但是,配件部件25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以外,例如也可以为1个等。通过设置配件部件25,能够使马达壳体16远离由于高温的燃烧气体的影响而温度变高的叶轮壳体22。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对构成马达1的部件的影响。
旋转叶片15在轴向上配置于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之间的间隙。在送风装置2中,能够使朝向马达1的内部的热量的一部分从叶轮壳体22和叶轮壳体22内顺着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从而能够从旋转叶片15向外部放出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轴承14等马达部件受到热量的影响。
送风装置2的轴11贯穿叶轮壳体22的轴孔222。而且,配件部件25使马达壳体16与叶轮壳体22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连结。而且,插入于叶轮壳体22的内部的轴11贯穿叶轮基座部211的轴安装孔2111。
通过将螺母26安装于轴11的贯穿轴安装孔2111的前端,而使叶轮21与轴11固定。送风装置2通过使马达1的驱动而使叶轮壳体22内的叶轮21旋转。送风装置2从叶轮壳体开口部221吸入气体(燃烧气体),并从排气部24排出。
<2.2关于马达>
图4是马达1的立体图。图5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马达1具有定子13、轴承14、旋转叶片15、马达壳体16以及具有轴11的转子12。
<2.2.1关于转子>
转子12具有轴11。轴11将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作为中心。轴11贯穿叶轮壳体22的后述的轴孔222。即,轴11将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贯穿轴孔222。轴11例如是由金属构成的柱状的部件。但是,轴11例如也可以是筒状等不同的形状。轴11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1绕中心轴线C旋转。
转子12绕中心轴线C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12还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转子磁铁121。转子磁铁121配置于轴11的径向外侧,固定于轴11。转子磁铁121可以直接固定于轴11,也可以间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1压入于转子磁铁121,转子磁铁121直接固定于轴11。在转子磁铁121的径向外表面上,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另外,转子磁铁121可以由1个磁铁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磁铁片构成。另外,转子12也可以代替转子磁铁121而例如采用具有作为磁性体的转子铁芯和被转子铁芯保持的多个磁铁片的结构。
<2.2.2关于定子>
定子13与转子12在径向上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3配置于转子12的径向外侧。定子13是根据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的电枢。定子13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以及线圈(均未图示)。
定子铁芯是磁性体。定子铁芯例如通过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定子铁芯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多个齿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与转子12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
绝缘件是绝缘体。绝缘件的材料例如使用树脂。绝缘件覆盖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线圈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卷绕于齿而构成。通过向线圈提供驱动电流,而在转子12与定子13之间产生旋转扭矩。由此,转子12相对于定子13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在定子13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12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但是,马达1也可以是在定子13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子12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2.2.3关于轴承>
轴承14将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14是球轴承。轴11固定于轴承14的内圈。轴承14的外圈固定于马达壳体16。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具有两个轴承14。一个轴承14配置于比转子磁铁121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另一个轴承14配置于比转子磁铁121靠轴向下方的位置。轴承14的数量和种类也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而变更。
<2.2.4关于旋转叶片>
旋转叶片15在比轴承14靠轴向下方位置固定于轴11,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即,旋转叶片15在转子12和定子13的轴向下方固定于轴。热量从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旋转叶片15由热传导率较高的物质构成。旋转叶片15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旋转叶片15与轴11一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叶片15是将来自轴11的热量向送风装置2的外部进行散热的散热体。
图6是旋转叶片15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旋转叶片15的仰视图。在图7中,以带箭头的线示出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如图6所示,旋转叶片15具有叶片151、平板部152、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以及衬套部1522。旋转叶片15固定于轴11,与轴11一同绕中心轴线C旋转。
平板部152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扩展。平板部152呈环状,详细而言,呈圆环状。在平板部15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叶片151。即,多个叶片151向平板部152的轴向上方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7个叶片151。叶片151不限定于7个,但优选为奇数。通过使叶片151的数量为奇数,能够隔着旋转叶片15的中心轴线C成为非点对称的形状。由此,使旋转叶片15不容易变形。
叶片151从平板部152的上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从叶轮壳体22和叶轮壳体22内经由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的热量被从叶片151和平板部152向外部放出。叶片151作为散热翅片而发挥功能。通过使具有叶片151的旋转叶片15进行旋转,能够在旋转叶片15的周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对来自旋转叶片15的热量进行放出。另外,通过使旋转叶片15直接固定于轴11,能够高效地将热量从轴11传递至旋转叶片15。因此,能够高效地通过旋转叶片15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15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由此,通过多个叶片151,能够在周向上均匀地进行散热。详细而言,各叶片151呈沿径向延伸的平板状。即,叶片151配置为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但是,各叶片151例如也可以采用沿包含径向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弯曲的形状等其它的形状。各叶片151例如也可以呈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平板状等。
另外,在叶片151的径向内端设置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轴向的高度变高的倾斜面部151a。在叶片151的径向外端设置有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轴向高度变高的外倾斜部151b。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与平板部152是同一部件。通过切割金属制的平板部152的一部分而构成叶片151。在平板部152中,随着切割叶片151而形成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1524。但是,叶片151与平板部152也可以是分体部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贯穿孔15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1524在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上配置于比叶片151靠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位置。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压力偏高。通过在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设置贯穿孔1524,能够抑制空气从贯穿孔1524向旋转叶片15与马达壳体16之间流入。
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设置于平板部152的中央部152c。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沿轴向贯穿。轴11贯穿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即,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形成于平板部152,轴11沿轴向贯穿。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叶片15直接固定于轴11。轴11压入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
衬套部1522呈从平板部152的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的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的筒状。衬套部1522通过平板部152的翻边加工而形成。即,平板部152、叶片151以及衬套部1522由同一部件形成。轴11除了压入于旋转叶片贯穿部1521,还压入于衬套部1522。即,轴11直接固定于衬套部1522的内表面。
通过设置衬套部1522,能够将旋转叶片15牢固地固定于轴11。另外,旋转叶片15是同一部件,即,是一体成型体。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抑制旋转叶片15的制造工时的增加,并且能够轻量化。另外,衬套部1522与轴11直接固定,因此能够使经由轴11传递的热量更多地传递至旋转叶片15。
在平板部152的具有衬套部1522的中央部152c与设置有叶片151的外缘部152o的边界,还具有凸缘嘴部18。凸缘嘴部18的平板部152的轴向上侧的面向轴向上方突出,并且轴向下侧的面向轴向上方凹陷。即,凸缘嘴部18向轴向上方突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向轴向下方突出。即,在平板部152中,在具有衬套部1522的中央部152c与设置有叶片的外缘部152o的边界形成有凸缘嘴部18,该凸缘嘴部18是平板部152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并且另一侧的面凹陷而成的。此外,凸缘嘴部18的轴向上侧的面向轴向上方突出,并且轴向下侧的面向轴向上方凹陷。
通过设置凸缘嘴部18,能够提高平板部152的刚性。另外,凸缘嘴部18能够抑制位移和变形等的传递。因此,通过使衬套部1522与轴11固定(压入),能够抑制衬套部1522和中央部152c的变形向外缘部152o和叶片151传递。由此,能够正确地组装叶片151。
旋转叶片15还具有突出部1523。突出部1523从平板部152的径向外端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轴向上方延伸。换言之,旋转叶片15在径向外端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突出部1523。通过在径向外端设置突出部1523,能够提高旋转叶片15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523设置于平板部152的径向外端的整周。突出部1523呈圆环状。优选通过折曲平板部152的外缘而形成突出部1523。
<2.2.5关于马达壳体>
在图4、图5中,马达壳体16内包转子12和定子13。详细而言,马达壳体16具有壳体主体部161和壳体罩162。壳体主体部161呈向轴向下方开口的有盖圆筒状。转子12和定子13收纳于壳体主体部161内。在壳体主体部161的上壁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轴向上方凹陷的上侧轴承收纳部1611。在上侧轴承收纳部1611收纳有配置于转子12的轴向上方的轴承14。在壳体主体部161的下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612。
壳体罩162呈圆板状。壳体罩162配置于壳体主体部161的下侧,包围壳体主体部161的开口。即,壳体罩162是马达壳体16的下表面。
壳体罩162例如通过凿紧而将外缘固定于凸缘部1612。壳体罩162与凸缘部1612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凿紧,例如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在壳体罩162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轴向下方凹陷的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在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收纳有轴承14,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换言之,马达壳体16在下端具有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该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向轴向下方突出,收纳轴承14,该轴承14配置于比定子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
在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的轴向下方的底壁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孔1622。轴11通过轴孔1622,从马达壳体16的下端向轴向下方突出。旋转叶片15在比马达壳体16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轴11。
在壳体罩162的比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朝向轴向下侧伸出的多个凸部17。而且,凸部17与旋转叶片15的叶片151在轴向上对置。
图8是壳体罩162的仰视图。如图8等所示,壳体罩162具有7个凸部17。而且,7个凸部17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参照图4)。
通过使凸部17与叶片151数量相同,而在所有的叶片151越过后方侧台阶172时,同时产生叶片151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的压力的变动。因此,能够使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压力的变动较大。由此,能够使流入和流出壳体罩162的下表面与旋转叶片15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量变多。例如,在叶片151与凸部17对置时,从叶片151沿轴向流动的气流与凸部17碰撞,容易在全部7个部位朝向径向外侧。
如图8所示,在从轴向观察时,凸部17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在周向上形成为弓状。在图8中,以带箭头的线示出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
凸部17在周向两端的轴向下方具有台阶171、172。另外,台阶171、172将旋转叶片15的旋转方向Ar前方侧作为前方侧台阶171,将旋转方向Ar后方侧作为后方侧台阶172。前方侧台阶171、后方侧台阶172是壳体罩162的下表面的位置在轴向上急剧变化的部分。另外,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的一个也可以采用面的位置圆滑地变化的结构。
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侧台阶171和后方侧台阶172双方沿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是任意一个与中心轴线垂直地延伸。
在壳体罩162具有7个凸部17,7个凸部17配置为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在沿轴向观察时,各凸部17均呈相同形状。因此,各凸部17的前方侧台阶17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另外,各凸部的后方侧台阶172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另外,凸部17也可以不全都是相同形状,即使在该情况下,各凸部17的前方侧台阶171或后方侧台阶172也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另外,如图8所示,沿周向相邻的凸部17间的距离比凸部17的周向的宽度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的径向内端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轴向的高度变高的倾斜面部151a。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部151a由曲面构成。但是,倾斜面部151a也可以由平面或曲面与平面的组合构成。可以为,叶片151的径向内端整体是倾斜面部151a,也可以为,叶片151的径向内端的一部分是倾斜面部151a。
由此,通过使叶片151的径向内侧为曲面形状的倾斜面部151a,能够在径向内侧使从壳体罩162的下表面向旋转叶片15流动的空气平稳地朝向径向外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51的径向外端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轴向高度变高的外倾斜部151b。由此,通过使叶片151具有外倾斜部151b,能够使朝向径向外侧的气流的流动向轴向倾斜。
通过在叶片151的径向内端设置倾斜面部151a,能够避免下侧轴承收纳部1621与叶片151的接触而使叶片151较大。通过叶片151的大型化,能够产生较强的气流。
<2.3关于叶轮>
如图3所示,叶轮21安装于轴11,能够绕中心轴线C旋转。详细而言,叶轮21在比马达壳体16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轴11。更详细而言,叶轮21安装于轴11的下端部。叶轮21配置于比旋转叶片15靠轴向下方的位置。
叶轮21具有叶轮基座部211、多个叶轮桨片212以及叶轮环状部213。叶轮基座部211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基座部211呈圆板状,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在叶轮基座部211的中央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轴安装孔2111。叶轮21使轴11的下端部通过轴安装孔2111而被固定。详细而言,叶轮21使用配置于叶轮基座部211的轴向下方的螺母26而固定于轴11。
多个叶轮桨片212在叶轮基座部211的下侧沿周向配置。详细而言,多个叶轮桨片212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各叶轮桨片212的上端部固定于叶轮基座部211。各叶轮桨片212沿轴向延伸。叶轮环状部213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环状,固定于各叶轮桨片212的下端部。
<2.4送风装置的详细情况>
图9是放大旋转叶片15和叶轮壳体22的纵剖视图。在送风装置2中,旋转叶片15配置于叶轮壳体22与壳体罩162之间。而且,旋转叶片15的叶片151与壳体罩162在轴向上对置。旋转叶片15通过衬套部1522固定于轴11。由此,向轴向下方延伸的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与轴孔222在轴向上对置。即,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与壳体22的轴孔222在轴向上对置。
轴11贯穿叶轮壳体22的轴孔222,并且旋转。因此,轴11与轴孔222隔着间隙在径向上对置。叶轮壳体22的内部的压力比外部高。因此,叶轮壳体22的内部的高温的燃烧气体从轴孔222与轴11之间的间隙泄露。从轴孔222泄露的燃烧气体沿轴11流动。从轴孔222吹出的高温的燃烧气体与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端面碰撞。
由此,高温的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轴向(沿轴11的方向)变化为径向。而且,燃烧气体向旋转叶片15的径向外侧排出。由此,抑制高温的燃烧气体吹向马达1,例如抑制吹向轴承14,从而抑制马达1的高温所导致的动作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突出部1523折曲而与凸部17碰撞后的气流容易向径向外侧流动。即,在通过旋转叶片15的旋转使叶片151与凸部17在轴向上对置时,向气流的径向外侧流动的量变多。另外,通过设置突出部1523对平板部152进行加强,因此使平板部152和叶片151不容易变形,容易维持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嘴部18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于比轴孔22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参照图9)。
从轴孔222漏出的燃烧气体在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端面朝向径向流动并且也沿轴向流动。而且,燃烧气体进入形成于平板部152的凸缘嘴部18。燃烧气体沿凸缘嘴部18流动,并且从凸缘嘴部18的径向外缘部朝向轴向下方流动,即朝向叶轮壳体22侧流动。
即,从轴孔222漏出的燃烧气体通过凸缘嘴部18而高效地朝向叶轮壳体22侧流动。因此,使从轴孔222漏出的燃烧气体的压力阻力变大。由此,能够抑制来自轴孔222的燃烧气体的泄露。
像以上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2能够将高温的燃烧气体向外部排出。即使在高温的燃烧气体从叶轮壳体22的轴孔222漏出的情况下,通过使燃烧气体与衬套部1522的下端面接触,而使流动方向从轴向变更为径向。由此,高温的燃烧气体不容易直接吹向马达1。因此,能够抑制高温的燃烧气体所导致的马达1的劣化。
<3.变形例>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0所示的送风装置2示意性地示出旋转叶片15和叶轮壳体22的位置和形状。
在送风装置2中,使从轴孔222泄漏的燃烧气体与衬套部1522的下端面碰撞,而使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轴向变更至径向。在该结构中,对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进行变更效果根据衬套部1522的形状、轴孔222的形状以及衬套部1522与轴孔222的位置关系而变化。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对轴孔222、衬套部1522以及平板部152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轴孔222的轴向上侧的端部与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侧的端面的轴向的距离L1比轴孔222的内径D1与衬套部1522的外径d2之差W1小。
通过像这样的结构,使在轴向上被轴孔222的上表面和衬套部1522的下表面所夹的部分的流路变窄。而且,使在轴向上被叶轮壳体22的上表面和衬套部1522的下端面所夹的部分的径向的长度变长。使叶轮壳体22的上表面与衬套部1522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间的压力阻力变大。由此,能够减少从燃烧气体的轴孔222向外部泄露的量。由此,高温的燃烧气体不容易吹向马达1,能够提高马达1在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衬套部1522的外径d2比轴孔222的内径D1大。例如,即使在从轴孔222泄露的燃烧气体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扩散并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燃烧气体的流动与衬套部1522的轴向下端面更可靠地进行接触。因此,即使在燃烧气体的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更可靠地从轴向变更为径向。由此,能够提高降低向马达1传递热量的效果。
另外,衬套部1522的径向的厚度t2比平板部152的厚度t1薄。能够由平板部152通过翻边加工(拉深加工)而制作衬套部1522。因此,旋转叶片15的制造简单,能够抑制旋转叶片15的制造成本。
<4.注意事项>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各种技术的特征能够在不脱离该技术创作的主旨的范围内追加各种变更。另外,也可以将本说明书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而实施。
以上,对旋转叶片15进行散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旋转叶片15也可以采用进行吸热的结构。例如,轴11也可以安装于冷冻室。在该情况下,轴11的温度为低温。因此,旋转叶片15向轴11赋予热量,轴11从旋转叶片15接受热量。旋转叶片15为了向轴11赋予热量而从外部吸收热量。由于从旋转叶片15向轴11赋予热量,因此能够将从马达1的内部夺取的热量的量抑制为较低。由此,例如能够抑制轴承14所包含的润滑油凝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利用于热水提供装置、炉灶以及冷冻装置等。

Claims (12)

1.一种马达,该马达安装于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轴孔供轴贯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
转子,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并贯穿所述轴孔的所述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以及
旋转叶片,其在所述转子和定子的轴向下方固定于所述轴,
所述旋转叶片具有:
平板部;
多个叶片,它们从所述平板部向轴向上方延伸;
旋转叶片贯穿部,其形成于所述平板部,供所述轴沿轴向贯穿;以及
筒状的衬套部,其从所述平板部的所述旋转叶片贯穿部的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
所述衬套部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轴孔在轴向上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部、所述叶片以及所述衬套部由同一部件形成,
在所述衬套部的内表面直接固定有所述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孔的轴向上侧的端部与所述衬套部的轴向下侧的端面之间的轴向的距离比所述轴孔的内径与所述衬套部的外径之差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部的外径比所述轴孔的内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部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平板部的厚度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部中,在具有所述衬套部的中央部与设置有所述叶片的外缘部的边界形成有凸缘嘴部,该凸缘嘴部是所述平板部的轴向一侧的面突出并且另一侧的面凹陷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嘴部的轴向上侧的面向轴向上方突出,并且轴向下侧的面向轴向上方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嘴部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于比所述轴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部具有从径向外缘向轴向上方延伸的突出部。
10.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
叶轮,其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送风装置还具有将被热源加热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而向外部排出的排气部。
12.一种热水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水提供装置具有:
燃烧部,其生成燃烧气体;
热交换部,其与所述燃烧部连接,进行所述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以及
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1921390331.5U 2018-08-24 2019-08-23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Active CN2106936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7645 2018-08-24
JP2018157645A JP2020031522A (ja) 2018-08-24 2018-08-24 モータ、送風装置、および、給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3684U true CN210693684U (zh) 2020-06-05

Family

ID=6962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0331.5U Active CN210693684U (zh) 2018-08-24 2019-08-23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31522A (zh)
CN (1) CN2106936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1522A (ja)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7632B2 (ja) 遠心ファン
JP4625522B2 (ja) 電動機
JP4935051B2 (ja) 遠心ファン
CN211266684U (zh) 一种端板设有叶轮的永磁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JP2019060320A (ja) 軸流ファン
JP2017184547A (ja) ファンモータ
JP2003333801A (ja) 磁石発電機
JP2019157656A (ja) 遠心ファン
JP6638427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回転電機
JP2020020320A (ja) インペラ、遠心ファン
JP2010090776A (ja) 電動ポンプ
CN210693684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JP2014025472A (ja) 液体循環装置
KR101407999B1 (ko) 차량용 모터 냉각장치
JP4423271B2 (ja) 電動機
CN210889384U (zh) 送风装置和热水提供装置
CN210693682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JPWO2016117374A1 (ja) 送風機
JP2015224600A (ja) 電動過給機
CN210693683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热水提供装置
JP3220488U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JP4653444B2 (ja) 冷却用流体ポンプ、冷却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JP2018182839A (ja) 回転電機
WO2019188733A1 (ja) 内燃機関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ロータ
KR20170037271A (ko) 쉬라우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