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91U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491U
CN210688491U CN201921487970.3U CN201921487970U CN210688491U CN 210688491 U CN210688491 U CN 210688491U CN 201921487970 U CN201921487970 U CN 201921487970U CN 210688491 U CN210688491 U CN 210688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fin
wind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79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恩
何哲旺
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79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9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1280 priority patent/WO202104258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和连接组件,换热组件包括:集流管、翅片和毛细管,集流管为两个且间隔设置,翅片设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翅片为多个且沿集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每个翅片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毛细管,每个毛细管沿相应所述翅片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管连通,连接组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之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挡风件,连接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挡风件连接在两个连接件之间,其中,集流管为直管,连接件为弯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冷凝水排放顺畅、整体换热均匀。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管翅式换热器,采用管径较大的横置冷媒管,以及竖置设置的翅片,冷凝水排放不畅,翅片换热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冷媒管为水平方向放置,受重力影响,上方和下方冷媒管中的冷媒分配不均,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冷凝水排放顺畅、整体换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集流管、翅片和毛细管,所述集流管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翅片设在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所述翅片为多个且沿所述集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每个所述翅片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毛细管,每个所述毛细管沿相应所述翅片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管连通;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挡风件,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挡风件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集流管为直管,所述连接件为弯管,所属于不同所述换热组件的所述集流管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属于不同所述换热组件且相邻设置的两个集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垫带式输送机的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冷凝水排放顺畅、整体换热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与所述连接件连通或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与所述连接件插接配合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和所述连接件中的一个为外管、另一个为内管,所述内管的端部插配到所述外管的端部内,所述外管内具有台阶,在所述内管的轴向端面止抵于所述台阶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插接配合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为曲面板,且所述挡风件的弯曲轨迹与所述连接件的弯曲轨迹相同且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上具有通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为从一个所述连接件向另一个所述连接件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通风孔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包括多个板片,多个所述板片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板片之间限定出过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管固定在所述翅片的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翅片和每个所述毛细管均垂直于所述集流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与设在其上的所述毛细管为一体件,或者所述换热组件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与集流管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风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挡风件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翅片和毛细管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量的实验对比曲线;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的实验对比曲线。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换热器100;边板200;中隔板300;侧板400;
换热组件1;外管A;台阶A1;内管B;
集流管11;翅片12;毛细管13;
连接组件2;
连接件21;
挡风件22;
通风孔221;板片222;过风口2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100可以包括换热组件1和连接组件2,其中,换热组件1可以包括:集流管11、翅片12和毛细管13,集流管11可以为两个且间隔设置,翅片12设在两个集流管11之间,结合图3,翅片12为多个且沿集流管11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每个翅片1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毛细管13(此处当作广义理解,既可以是相邻两个翅片12共用毛细管13,此时毛细管13可以夹设在相邻两个翅片12之间,以使两个翅片12的外表面共用一组毛细管13,当然,也可以任意相邻两个翅片12之间不共用毛细管13,此时,每个翅片12外表面上的毛细管13不再与另外的翅片12的外表面接触),每个毛细管13沿相应翅片12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每个毛细管13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翅片12的长度方向相同或大体相同,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毛细管13不限于沿直线延伸,例如还可以沿曲线或斜线延伸等等,但是整体上来说,其延伸的整体趋势与翅片12延伸的整体趋势相同),每个毛细管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管11连通,例如图1中所示的每个毛细管13的上端均与上方的集流管11连通,每个毛细管13的下端均与下方的集流管11连通。
由此,毛细管13与翅片12的换热面积较大,从而可以加快翅片12与空气的热交换速度,同时,由于毛细管13沿相应翅片12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翅片12与毛细管13不再向管翅式韩热气那样相互垂直设置,因此冷凝水的排放顺畅。另外,由于多个翅片12沿集流管11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设置,在每个翅片12上面均设有多个毛细管13,从而使得换热组件1的换热均匀。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毛细管13的管径较小,例如可以为0.5mm左右。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依次分布指的是:至少部分间隔开分布,也就是说,可以有一部分不间隔开分布。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1之间,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换热组件1a和换热组件1b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可以包括:连接件21和挡风件22,连接件21可以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挡风件22连接在两个连接件21之间,其中,集流管11可以为直管,连接件21可以为弯管,所属于不同换热组件1的集流管11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在连接组件2左侧的换热组件1a中,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集流管11的方向均沿图示F1的方向延伸,连接组件2的右侧的换热组件1b中,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集流管11的均沿图示F2的方向延伸,其中F1的方向与F2的方向不平行,连接件21可以连接属于换热组件1a的集流管11和属于换热组件1b的集流管11。
由此,换热器100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1可以通过连接组件2连接,使两个相邻换热组件1组合成例如L形换热器、U形换热器等,以增加换热器100的使用范围,同时换热器100的结构稳定性高,此外,由于两个换热组件1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在两个连接件21之间设置挡风件22可以加大风阻,避免在两个连接件21之间形成风阻较小的缺口,导致风从缺口处通过,使得风可以从连接组件2两侧的换热组件1通过,同时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挡风件2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相当于加大了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具有换热效率高、冷凝水排放顺畅、整体换热均匀等优点,同时,通过连接组件2还可以将两个相邻的换热组件1连接,使两个相邻换热组件1组合成例如L形换热器、U形换热器等,增加了换热器100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体换热效率。此外,在相关技术中的微通道式换热器中,由于集流管的材质较硬,不能折弯,做不成L型换热器或者U型换热器,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微通道式换热器不能很好地满足整机装配,给产品开发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使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毛细管13与集流管11的连通时的方式不限,例如可以是在集流管11上具有毛细管13插入的避让孔,毛细管13由避让孔插入到集流管11内部后再进行固定,又例如在集流管11上具有外接管段,毛细管13也可以不插入到集流管11内部,在集流管11外与外接管段固定等等。此外,在固定时,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只要保证毛细管13与集流管11连接后的密封性和结构稳定性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挡风件22与连接件21连接的方式也不限,例如可以是挡风件22插入到连接件21内部,又例如挡风件22不插入到连接件21内部,在固定时,可以采用例如焊接等形式进行固定,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挡风件22的制作材料可以为具有高换热系数的材料,例如铜、铝等,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挡风件2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相当于加大了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可以连通或隔断。也就是说,连接件21与集流管11既可以是互相连通的也可以使互相不连通的。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是互相连通的,此时集流管11中的冷媒可以从连接件21中通过,使两个相邻的换热组件1串联在一起。例如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隔断时,连接件21可以只起到将两个相邻集流管11连接在一起的作用,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是并非连通的。由此,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连接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从而使连接件21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可以插接配合并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可以是集流管11插入到连接件21内后固定连接,还可以是连接件21插入到集流管11内后固定连接,由此,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连接形式简单,且连接后的结构稳定性高。此外,毛细管21直接与连接件21固定连接时,毛细管21的中间部位不需要进行焊接,因此,使得毛细管21不易泄露冷媒,工作可靠性更有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也可以不通过插接配合,例如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法固定等,在此不作限定。由此,既可以提高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结构稳定性,也可以保证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集流管11和连接件21中的一个可以为外管A、另一个可以为内管B,结合图4,内管B的端部插配到外管A的端部内,外管A内具有台阶A1,在内管B的轴向端面止抵于台阶A1时,内管B与外管A插接配合到位。由此,通过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插接配合方便,且可以控制插接配合时的配合深度,以提高插接配合的结构强度和插接配合的密封性。
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集流管11可以为内管B,连接件21可以为外管A,在连接件21内具有台阶A1,当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插配连接时,是将集流管11的一端插到连接件21内,使集流管11的端部止抵在台阶A1处,然后再通过使用焊接或者密封胶等方法将连接件21与集流管11进行固定,同理,例如在另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集流管11设置成外管A,连接件21设置成内管B,此时,连接件21的两端可以分别插入连接件21延伸方向两侧的集流管11内,然后再通过使用焊接或者使用密封胶等方法将连接件21与集流管11进行固定。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管径设置成相同管径,在连接时,可以采用在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对接的外侧加设管箍结构,将集流管11与连接件21的对接后由管箍结构进行覆盖,然后再通过使用焊接或者密封胶等方法将连接件21与集流管11进行固定等等,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挡风件22可以为曲面板,且挡风件22的弯曲轨迹与连接件21的弯曲轨迹相同且平行,例如将连接件21与挡风件22同时沿挡风件22的长度方向作正投影时,连接件21中心线的正投影与挡风件22中心线的正投影重合或几何相似。由此,便于挡风件22与连接件21的连接,从而提高挡风件22与连接件21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挡风件22上可以具有通风孔221。由此,风既可以从换热组件1处通过,也可以从挡风件22上的通风孔221处通过,使风在挡风件22和两个换热组件1通过时的风阻相近,从而可以提高换热组件1的空气侧(即换热组件1中先与空气换热的一侧)的风场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组件1的换热效率。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结合图6所示,通风孔221可以为从一个连接件21向另一个连接件21方向(如图5中F3所示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通风孔221为多个且沿连接件21的延伸方向(如图5中F4所示方向)间隔开分布。由此,可以使得通风孔221的形状与每相邻两个翅片12之间的形状接近,使风在挡风件22和两个换热组件1通过时的风阻相近,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器100空气侧(即换热器100中先与空气换热的一侧)的换热效率和风场的均匀性。此外,通风孔221为条形孔时的加工方便,从而可以提高挡风件22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设在挡风件22上的通风孔221的数量越多,分得越细越好。此外,通风孔221也可以是沿其他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例如沿平行于连接件21的方向,并沿挡风件22的长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较短的条形孔,还例如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多个圆形孔、方形孔、多边形孔等等,只要满足可以通风并且使连接组件2两侧的换热组件1处的风场均匀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在另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挡风件22还可以是包括多个板片222,多个板片222沿连接件21的延伸方向(如图7中所示F5方向)间隔开分布,相邻两个板片222之间限定出过风口223。由此,可以不必在板片222中额外设置通风孔221,从而降低板片222的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若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挡风件22由翅片12以及毛细管13替代,由此还可以加大换热器100的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翅片12与设在其上的毛细管13可以为一体件,或者换热组件1可以为一体件(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提高毛细管13与翅片12之间的导热效率,和提高换热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换热组件1的制造更简单且生产效率较高。
在换热器100中,毛细管13与翅片12可以为一体件,或者换热组件1可以为一体件(即毛细管13、翅片12和集流管11三者为一体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一体件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且不可拆卸的整体件,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可以分别制作翅片12和毛细管13,然后再将毛细管13固定在翅片12上,最后再将毛细管13与集流管11固定连通,组成不可拆卸的一个整体的换热组件1,此时换热组件1即为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换热器100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组件1中:两个集流管11可以平行设置,每个翅片12和每个毛细管13均可以垂直于集流管11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翅片12的纵轴线(即翅片12的长度延伸线)垂直于集流管11的纵轴线(即集流管11的长度延伸线),且每个毛细管13的纵轴线(即毛细管13的长度延伸线)垂直于集流管11的纵轴线(即集流管11的长度延伸线)。由此,换热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高,换热组件1的换热效率好,当换热组件1为蒸发器时,冷凝水的排水性能优良。
此外,换热组件1中的两个集流管11也可以不平行设置(例如近似平行等),或者是每个翅片12和每个毛细管13均不垂直于集流管11设置(例如近似垂直等),由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在换热组件1安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或减小其中一个换热组件1的外形尺寸(例如增加或减小翅片12与毛细管13的长度)等,从而换热组件1的设置灵活,进而增加换热器100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换热器100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组件1中:两个集流管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也就是说,其中一个集流管11横置在上方,另一个集流管11横置在下方,此时,翅片12与集流管13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从而可以增加换热组件1排冷凝水的效果,减小安装空间。此外,两个集流管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时,冷媒分配不易受到重力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两相流分配。
例如,当两个集流管11上下方向间隔分布时,两个集流管11之间设置的翅片12与毛细管13方向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两个集流管11,此时,在两个集流管11内的冷媒方向为上下方向流动,可以理解的是,冷媒上下分配到每个毛细管13时可以分配的更均匀,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冷媒分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设置方法,不会受到冷媒自身重力影响冷媒的分配,从而提高了换热组件1的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毛细管13与翅片12可以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同时,通过连接组件2可以将连个相邻的换热器100连接,使两个相邻换热组件1组合成例如L形换热器、U形换热器等,从而加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以适应能效升级。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器100可以包括两个换热组件1,每个换热组件1均可以是一体件,每个换热组件1均可以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集流管11和垂直于集流管11方向设置的翅片12与毛细管13,两个换热组件1之间通过连接件21连接,使两个换热组件1形成自上而下作正投影时大体为L形的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可拆卸地固定在空调器1000的室外机内。由此,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100通过可拆卸的固定在空调器1000内时,可以采用例如螺栓、卡扣等形式固定,此外,换热器100的固定位置不限,例如当将换热器100安装于空调器1000的室外机内时,可以将换热器100与室外机的边板200、中隔板300、侧板400等位置进行固定,只要可以满足将换热器100固定在空调器1000的室外机内时的结构稳定即可,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发明人还根据传热学的理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和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进行了实验对比,在实验中设定了在同等情况下的不同换热器的换热量Q的数据(如图10所示)和空气侧换热系数ho的数据(如图11所示)。其中传热学理论公式为:
换热量Q=K·A0·ΔT
Figure BDA0002194543040000091
空气侧换热系数ho=(Ap+η·Af)/Ao×ha
其中,Q为换热器的换热量,K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hw为冷媒侧热传导率,Ao为换热器的空气侧导热面积,ho为换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Ap为毛细管导热面积,ha为翅片的空气侧传导率,Api为冷媒侧导热面积,Af为翅片的导热面积,Aco为翅片与毛细管的接触面积,η为翅片的换热效率,hc为翅片与毛细管的接触传导率,ΔT为温度差,tp为换热器的空气侧温差,λp为空气的导热率。
在图10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换热量,L1所示曲线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风速-换热量曲线,L2所示曲线代表微通道换热器的风速-换热量曲线,L3所示曲线代表管翅式换热器的风速-换热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等风速的条件下,换热器100的换热量Q相对较高。
在图11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空气侧换热系数ho,L4所示曲线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风速-空气侧换热系数曲线,L5所示曲线代表微通道换热器的风速-空气侧换热系数曲线,L6所示曲线代表管翅式换热器的风速-空气侧换热系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等风速的条件下,换热器100的空气侧换热系数ho相对较高。
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可以得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可以具有更加优良的换热性能。由此,通过分析还可以得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接触热阻小,能够有效地提升翅片12的换热效率η,以及提升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最终提升换热器的换热量Q。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电控系统和送风系统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集流管、翅片和毛细管,所述集流管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翅片设在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所述翅片为多个且沿所述集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每个所述翅片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毛细管,每个所述毛细管沿相应所述翅片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管连通;和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挡风件,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挡风件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集流管为直管,所述连接件为弯管,所属于不同所述换热组件的所述集流管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属于不同所述换热组件且相邻设置的两个集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与所述连接件连通或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与所述连接件插接配合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和所述连接件中的一个为外管、另一个为内管,所述内管的端部插配到所述外管的端部内,所述外管内具有台阶,在所述内管的轴向端面止抵于所述台阶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插接配合到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为曲面板,且所述挡风件的弯曲轨迹与所述连接件的弯曲轨迹相同且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上具有通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从一个所述连接件向另一个所述连接件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通风孔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包括多个板片,多个所述板片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板片之间限定出过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翅片和每个所述毛细管均垂直于所述集流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组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与设在其上的所述毛细管为一体件,或者所述换热组件为一体件。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921487970.3U 2019-09-06 2019-09-06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688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7970.3U CN210688491U (zh) 2019-09-06 2019-09-06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CT/CN2019/121280 WO2021042588A1 (zh) 2019-09-06 2019-11-27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7970.3U CN210688491U (zh) 2019-09-06 2019-09-06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491U true CN210688491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7970.3U Active CN210688491U (zh) 2019-09-06 2019-09-06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491U (zh)
WO (1) WO20210425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5589B2 (ja) * 2008-10-30 2014-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1782298B (zh) * 2009-01-19 2011-12-28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JP2013047585A (ja) * 2011-08-29 2013-03-07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
CN203100522U (zh) * 2012-12-26 2013-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204165425U (zh) * 2014-10-08 2015-02-18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
CN204329670U (zh) * 2014-12-11 2015-05-1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模块、换热装置以及热源单元
CN206176583U (zh) * 2016-11-11 2017-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JP2019128090A (ja) * 2018-01-24 2019-08-0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2588A1 (zh)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3976C (zh) 具有强化变形部的热交换器管
CN107677147B (zh)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109974484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EP3314189B1 (en) Microtube heat exchanger
CN107504837A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207610570U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210688491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990598B (zh) 微通道换热器
WO2021057984A1 (zh) 换热器
CN210688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200096259A1 (en) Microtube heat exchanger header
CN210688819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390892U (zh) 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N2115518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59511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12012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81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823271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5637599U (zh) 一种飞翼式换热器连接组件及其形成的换热器结构
JP7357773B2 (ja) 扁平管、マイクロチャネル熱交換器及び空調
CN21011914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2205777U (zh) 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和空调器
CN220649203U (zh) 换热器
CN215984166U (zh) 一种管翅单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3984664U (zh) 换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