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3271U -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3271U
CN211823271U CN201922193331.2U CN201922193331U CN211823271U CN 211823271 U CN211823271 U CN 211823271U CN 201922193331 U CN201922193331 U CN 201922193331U CN 211823271 U CN211823271 U CN 211823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plat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33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军
魏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33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3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3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3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换热管及第二换热管。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接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接口。多个第一接口形成多个沿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队列。多个第一队列在与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多个第二接口形成多个沿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队列。且多个第二队列在于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且每个第一接口至少与一个第二接口连通。多个第一换热管分别与多个第一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因此,上述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由微通道换热管和集流管组成的换热器,由于其传热系数高、体积小、耗材少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型热泵、汽车空调、家用空调及中央空调等设备中。
为了增加换热性、满足不同应用及安装要求,微通道换热器通常被设置为A 字形结构。而A字形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及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管连接,第一连接件弯曲后使得位于第一连接件两端的换热管之间呈角度设置。但是,这种A字形的微通道换热器存在换热效果不好、换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微通道换热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性能较好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第一连接件,其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接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接口,多个所述第一接口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队列,且多个所述第一队列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多个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队列,且多个所述第二队列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第一接口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及
多个第一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及
多个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队列错位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队列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接口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弧形板、第一封盖及第二封盖,所述弧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依次贯通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弧形板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封盖及所述第二封盖分别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弧形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通通道,任意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末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槽口板及与所述槽口板层叠并相互固定的凸包板,所述凸包板朝向所述槽口板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多个凹槽,且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槽口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所述槽口板与每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口及第二安装口,每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口及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口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形成冷媒通道,在所述冷媒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流通面积依次递减或相同。
一种空调,包括微通道换热器。
上述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由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两侧分别由多个第一接口形成多个沿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队列及由多个第二接口形成的多个沿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队列,故位于第一连接件两侧的多个第一换热管及多个第二换热管分别形成多排管结构,所以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由两个多排管结构及第一连接件构成。与现有技术中单排结构或者单个双排结构的换热器相比,上述两个多排管结构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以提升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因此,上述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中第一连接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中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及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B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C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100及空调(图未示)。其中,空调包括微通道换热器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微通道换热器100通过其内的冷媒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空调的制冷或制热。当然,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合,例如小型热泵等。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10及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其中,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均为多个。
请一并参阅图2至3,第一连接件110呈长条形。第一连接件11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口111,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接口112。多个第一接口111形成多个沿第一连接件111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队列。多个第一队列在与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多个第二接口112形成多个沿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队列。多个第二队列在与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每个第一接口111 与一个第二接口112连通。由此,第一连接件110的两侧相互连通。第一连接件110主要起连接及换热作用,故第一连接件110主要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强度较大且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
多个第一换热管120分别与多个第一接口111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第二换热管130分别与多个第二接口112一一对应地连通。由此,多个第一换热管 120及多个第二换热管130分别在第一连接件110相对的两侧构成多排管结构,故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由两个多排管结构及第一连接件110构成。具体的,每个第一换热管120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一接口111的边缘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接口111连通,每个第二换热管130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二接口112的边缘固定连接并与第二接口112连通。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的材质通常均与第一连接件110的材质相同。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20 及第二换热管130的材质也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10的材质均不相同。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可以为圆管、扁管、矩形管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均为扁管。扁管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还在保证具有较高的换热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故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均设置为扁管,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在具有较小体积、较高的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 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中单排结构或者单个双排结构的换热器相比,上述两个多排管结构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队列错位设置。具体的,在与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队列的第一接口111相互错位设置。相邻两个第二队列错位设置。具体的,在与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队列的第二接口112相互错位设置。
由此,每相邻两排的第一换热管及每相邻两排的第二换热管在与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相互错位设置,使得气流在多个第一换热管 120之间及多个第二换热管130之间高效流动,以保证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中冷媒与气流之间的热量交换较为高效、充分,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通道113。多个第一接口111通过多个第一连通通道113与多个第二接口112一一对应地连通。由此,第一换热管120、与该第一换热管120对应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13及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13对应连通的第二换热管130依次形成冷媒通道。由此,多个第一连通通道113的设置,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 形成多个独立的冷媒通道,使得冷媒在微通道换热器100中的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相互连通。其中,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为第二换热管130远离第一连接件110的一端。末端相互连通的两个第二换热管130、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二换热管130连通的两个第一连通通道113、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一连通通道113连通的两个第一换热管 120之间可构成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冷媒通道。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只是由两个换热管及用于连通两个换热管的第一连接件110构成的冷媒通道相比,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中由四个换热管及两个第一连通通道构成的冷媒通道的路径更长,冷媒在微通道换热器100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更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7,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0。第二连接件140的内部沿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通通道141。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的末端通过一个第二连通通道141连通。在微通道换热器100组装过程中,只需多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安装于第二连接件140上,并保证每个第二连通通道14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连通,即可实现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末端的连通。由此,第二连接件140主要用于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末端的连通。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40包括槽口板142及与槽口板 142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的凸包板143。凸包板143朝向槽口板142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多个凹槽(图未标)。多个凹槽沿第一连接件11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凹槽的内壁与槽口板142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通道141。槽口板142与每个第二连通通道14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口1421及第二安装口1322。每个第二连通通道141的两端开口均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口1421 及对应的第二安装口1422连通。多个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第一安装口1421 及多个第二安装口1422连通。
由此,在微通道换热器100的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一个第二连接件140 安装于多个第二换热管130远离第一连接件110的一端,并使每个第二换热管 130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口1421或对应的第二安装口1422连通。因此,第二连接件140的设置,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加工更为简单。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包括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弧形板116、第一封盖117及第二封盖118。弧形板116连接于第一侧板114及第二侧板115之间。每个第一连通通道113依次贯通第一侧板114、弧形板116及第二侧板115。由此,每个第一连通通道113 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14及第二侧板115上。第一封盖117及第二封盖118 分别密封固定于第一侧板114远离弧形板116的一端及第二侧板115远离弧形板116的一端。由此,第一封盖117及第二封盖118主要用于密封第一连通通道113的两端。第一接口1111开设于第一侧板114上。第二接口1121开设于第二侧板115上。由此,多个换热管120分别与第一侧板114及第二侧板115 固定连接。
在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都是先将多个第一换热管120及多个第二换热管130分别安装于第一侧板114及第二侧板115上;之后再对弧形板116可进行折弯,以使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15呈一定角度设置,此时第一换热管120与第二换热管130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以方便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安装。因此,将第一连接件110设置为第一侧板114、弧形板116、第二侧板115,以方便微通道换热器100加工。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4、弧形板116及第二侧板115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第一侧板114、弧形板116及第二侧板115之间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即使在微通道换热器100加工过程中,对第一连接件110 进行弯折,第一连通通道113也不容易发生变形等,有效地提高了第一连接件 110的密封性能,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件110的换热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之间形成冷媒通道。在冷媒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120及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流通面积依次递减或相同。
具体的,微通道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时,在冷媒的流动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120及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流通面积依次递减或相同。此时,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递减。微通道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时,在冷媒的流动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120及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流通面积依次递增或相同。此时,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沿冷媒的流动方向递增。
需要说明的是,微通道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及冷凝器时,冷媒在冷媒通道中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其中,换热管120的流通面积是指换热管120内壁的径向截面面积。在微通道换热器100使用过程中,若冷媒通道中的气体过多,则会影响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空调制冷过程中,微通道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液态冷媒在冷媒通道内会逐渐汽化,故随着冷媒在冷媒通道内的流动,冷媒通道内的气体越来越多。由此,即使冷媒在冷媒通道内流动过程中逐渐汽化,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沿冷媒流动方向递增,也可以保证多个换热管120沿冷媒流动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有效换热面积。
在空调制热过程中,气态的冷媒在冷媒通道内会逐渐液化,故随着冷媒在冷媒通道内的流动,冷媒通道内的气体越来越少,故此时冷媒通道的前半段的气体较多。因此,在微通道双排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由于冷媒通道的流通面积沿冷媒流动方向递减,从而保证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沿冷媒流动方向均具有较大的有效换热面积。
因此,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沿冷媒流动方向上设置不同的流通面积,更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排第一换热管120的末端形成至少一排入口端;至少一排的第一换热管120或至少一排的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形成至少一排入口端。具体的,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相互连通时,多个第一换热管120中,至少一排第一换热管120的末端为至少一排入口端,另外至少一排第一换热管120的末端为至少一排出口端;当任意两个第二换热管130的末端未连通时,至少一排第一换热管120的末端为至少一排的入口端,至少一排第二换热管30的末端为出口端。
微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集流管151及第二集流管142。第一集流管 151与至少一排的入口端连通。第二集流管142与至少一排的出口端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部的冷媒先是流入第一集流管151,第一集流管151 中的冷媒分流到至少一排的多个入口端,流经冷媒流通通道后,经至少一排的多个出口端汇集到第二集流管152中,并经第二集流管152流出。因此,第一集流管151可实现冷媒的分流,第二集流管152可实现冷媒的集流,从而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中冷媒的集中进出,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的使用更为方便。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排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120 之间设置有翅片160。每一排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管130之间设置有翅片160。具体的,翅片160的材质通常与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的材质相同。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60的材质与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 13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翅片160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换热管120及第二换热管130的换热性能,使得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更好。
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及空调,由于第一连接件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排第一接口111及至少两排第二接口112,故位于第一连接件110两侧的多个换热管第一换热管120及多个第二换热管130分别形成多排管结构,所以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由两个多排管结构及第一连接件110构成。与现有技术中单排结构或者单个双排结构的换热器相比,上述两个多排管结构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以提升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因此,上述微通道换热器100及空调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其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接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接口,多个所述第一接口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队列,且多个所述第一队列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多个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队列,且多个所述第二队列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第一接口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及
多个第一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及
多个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队列错位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队列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接口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弧形板、第一封盖及第二封盖,所述弧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依次贯通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弧形板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封盖及所述第二封盖分别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弧形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通通道,任意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末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槽口板及与所述槽口板层叠并相互固定的凸包板,所述凸包板朝向所述槽口板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多个凹槽,且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槽口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所述槽口板与每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口及第二安装口,每个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口及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口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形成冷媒通道,在所述冷媒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流通面积依次递减或相同。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1922193331.2U 2019-12-09 2019-12-09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Active CN211823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331.2U CN211823271U (zh) 2019-12-09 2019-12-09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331.2U CN211823271U (zh) 2019-12-09 2019-12-09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3271U true CN21182327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3331.2U Active CN211823271U (zh) 2019-12-09 2019-12-09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3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7025A (zh) 微通道换热器
US11624565B2 (en)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CN105783338B (zh) 热交换器
CN210532743U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WO2021018126A1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111780459B (zh)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105371687A (zh) 换热组件、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KR20130084179A (ko) 열교환기
CN211823271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7464958U (zh)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2205145U (zh) 换热器及风冷无霜冰箱的制冷系统
CN214701357U (zh) 一种集液组件、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15518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084507U (zh) 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CN212457512U (zh) 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CN211876833U (zh) 换热管、换热器、换热系统、家用电器和车辆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2146466A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3280648A (zh) 一种换热器及装配方法
JP2570310Y2 (ja) 熱交換器
WO2021077895A1 (zh)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以及空调
CN212362898U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CN212227383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10688491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631676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