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2743U -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2743U
CN210532743U CN201921348457.6U CN201921348457U CN210532743U CN 210532743 U CN210532743 U CN 210532743U CN 201921348457 U CN201921348457 U CN 201921348457U CN 210532743 U CN210532743 U CN 210532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section
pipe
length direction
coll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84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笑鸣
蒋建龙
高强
肖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84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2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2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2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和多个扁管,多个扁管平行布置且包括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第一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部分折弯,第一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分不折弯,第二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部分不折弯,第二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分折弯,且至少一个第一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扁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减小了两个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能效。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多制冷系统空调采用多个单独的制冷剂回路。为适应多制冷系统空调,制冷剂回路中的换热器为多系统换热器。
相关技术中,多制冷系统空调采用多个单独的制冷剂回路,为适应多制冷系统空调,制冷剂回路中的换热器为多系统换热器。以双系统换热器为例,使用的多通道换热器共用于两个系统,图22所示,其中第一系统中,扁管平直;第二系统中,扁管的中间部分与第一系统的扁管在同一平面内,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两端折弯以与第一系统的扁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然而,上述结构的双系统换热器工作时,由于两个系统的换热器的结构不同,系统运行时,两个系统的换热器中冷媒压降不平衡,降低了系统能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减小了两个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能效。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扁管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扁管包括至少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多个所述扁管包括多个第一扁管和多个第二扁管,
多个所述第一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二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
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扁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扁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第一集流管、第一扁管和第二集流管构成第一系统,第三集流管、第二扁管和第四集流管构成第二系统,能够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由于第一系统中的第一扁管的一侧部分折弯,另一侧部分不折弯,而第二系统中的第二扁管在另一侧部分折弯,一侧部分不折弯,从而减小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不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径,所述第四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集流管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每个所述翅片设有多个开口槽,多个所述开口槽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开口槽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侧边,且从所述第一侧边沿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边延伸,所述开口槽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开口槽的深度沿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开口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翅片的厚度,多个所述扁管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所述开口槽,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厚度方向平行,每个所述翅片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通孔的深度沿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翅片的厚度,多个所述扁管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为至少两排,所述至少两排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布置,至少一排扁管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扁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扁管,相邻两排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扁管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扁管包括多个第一扁管和多个第二扁管,
多个所述第一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二扁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所述第二扁管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第二扁管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集流管中,以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扁管与所述第四集流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扁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扁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第一集流管、第一扁管和第二集流管构成第一系统,第三集流管、第二扁管、连接管和第四集流管构成第二系统,能够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由于第一系统中每根第一扁管都是一侧部分折弯,另一侧部分不折弯即平直,第二系统中每根第二扁管平直,且第二扁管通过连接管与第四集流管相连,且连接管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四集流管连,从而减小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二扁管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扁管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包括多个制冷系统,多个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共用至少一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所述至少两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第二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又一个实施例的翅片和扁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具有图12的翅片和扁管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还一个实施例的翅片和扁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6中翅片和扁管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的示意图。
图22是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00,集流管1,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第四集流管14,扁管2,第一扁管21,第一扁管的第一段211,第一扁管的第二段212,第一扁管的折弯段213,第二扁管22,第二扁管的第一段221,第二扁管的第二段222,第二扁管的折弯段223,第一排201,第二排202,第三排203,翅片3,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开口槽33,连接段34,通孔35,连接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夹具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下面参考附图1-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集流管1和多个扁管2。集流管1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间隔布置,且第三集流管13邻近第一集流管11,第四集流管14邻近第二集流管12。如图1所示,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均沿垂直于页面的方向延伸,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集流管11和第三集流管13邻近设置且位于左侧,第二集流管12和第四集流管14邻近设置且位于右侧。
扁管2沿长度方向连接在两个集流管1之间。每个扁管2的厚度小于该扁管2的宽度。换言之,扁管2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扁管2还包括沿其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扁管2包括至少一个沿扁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可选地,通道的长度等于扁管2的长度,多个通道沿扁管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扁管2间隔布置。如图1所示,多个扁管2沿垂直于页面的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
多个扁管2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和多个第二扁管22。多个第一扁管21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扁管22间隔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多个扁管2沿垂直于页面的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
每个第一扁管21包括第一段211、折弯段213和第二段212,且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连接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沿该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大体是直的,没有被折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可以水平设置,即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也可以倾斜设置,即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如图2所示,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和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均为垂直于页面的方向。
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第一扁管2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成夹角。
如图2所示,第一扁管21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11、折弯段213和第二段212,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为垂直于页面的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第二侧边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且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连接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左侧部分有折弯段,且第一扁管21的右侧部分没有折弯段。
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第一集流管11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一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另一端和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
如图1和2所示,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左端和第一集流管11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右端和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左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右端和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左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由此,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通过第一扁管21连通。
每个第二扁管22包括第一段221、折弯段223和第二段222,且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连接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大于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长度,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沿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换言之,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沿该第一段221长度方向是直的,没有被折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可以水平设置,即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也可以倾斜设置,即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如图3所示,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厚度方向和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均为垂直于页面的方向。
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二段2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第二扁管2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成夹角。
如图3所示,第二扁管22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21,折弯段223和第二段222,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厚度方向为垂直于页面的方向,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第二侧边倾斜于左右方向,且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大于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长度,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连接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换言之,第二扁管22的右侧部分有折弯段,且第二扁管22的左侧部分没有折弯段。
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第三集流管13相连,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的一端相连,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的另一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第二扁管22长度方向上的第二段222的另一端与第四集流管14相连,以连通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左端和第三集流管13相连,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右端和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的左端相连,第二扁管22的折弯段223的右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左端相连,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右端与第四集流管14相连。由此,第二集流管12和第四集流管14通过第二扁管22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扁管21和至少一个第二扁管22在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扁管21和至少一个第二扁管22在垂直于页面的方向上相邻布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布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相邻两个第一扁管21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扁管22;相邻两个第二扁管22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扁管21;多个第一扁管21可以分成多个第一扁管组,每一个第一扁管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扁管21,多个第二扁管22可以分成多个第二扁管组,每一个第二扁管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扁管22,相邻两个第一扁管组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第二扁管组,或者,相邻两个第二扁管组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扁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00,第一集流管11、第一扁管21和第二集流管12构成第一系统,第三集流管13、第二扁管22和第四集流管14构成第二系统,其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可以同时工作,即满负荷运行,以满足空调的大负荷运行要求;也可以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一个工作,即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空调的低负荷运行要求。而且,换热器100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扁管21和至少一个第二扁管22相邻布置,每个系统的换热面积与换热器的整个换热面积大体相同,即部分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换热面积与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换热面积基本相同,因此,提高了换热面积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换热效果以及多通道换热器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能效。同时换热后的空气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凝露现象。而且,该换热器100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00,能够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由于第一系统中的第一扁管21的一侧部分折弯,另一侧部分不折弯,第二系统中的第二扁管22的另一侧部分折弯,一侧部分不折弯,从而减小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而且,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扁管都是两侧部分中的仅一侧部分折弯,且扁管的不折弯的一侧部分的端部沿扁管的直的部分的长度方向水平插入集流管中,因此即使不同扁管长度方向有偏差,也不会影响扁管插入集流管中,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减少压力集中。
此外,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扁管都是两侧中的仅一侧折弯,在同一安装平面上,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换热器分别固定扁管一端的集流管,扁管另一端的集流管没有约束,因此该结构的两个系统换热器的热应力均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14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同一侧。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远离折弯段213的一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远离折弯段223的一端)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同一侧。
如图1-3所示,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和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宽度方向均为前后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均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后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还可以均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前侧。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同时工作时,可以减少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进风温差的差异,以利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的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14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不同侧。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远离折弯段213的一端)和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远离折弯段223的一端)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不同侧。
如图4-5所示,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和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宽度方向均为前后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后侧,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前侧。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外端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前侧,第二扁管22的第二段222的外端位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或第二扁管22的第一段221的后侧。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单独工作时,可以改善出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的内径大于第二集流管12的内径,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大于第三集流管13的内径。换言之,与扁管2折弯一端相连的集流管1的内径大于与扁管2不折弯一端相连的集流管1的内径,即扁管2折弯一端采用大内径的集流管1。
如图6所示,第一扁管21的左侧部分折弯,第一扁管21的右侧部分折弯,与第一扁管21的左端相连的第一集流管11的内径大于与第一扁管21的右端相连的第二集流管12的内径。第二扁管22的左侧部分不折弯,第二扁管22的右侧部分折弯,与第二扁管22的右端相连的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大于与第二扁管22的左端相连的第三集流管13的内径。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在扁管2折弯一端采用大内径的集流管1能够抵消由于扁管2折弯增加的阻力。
可选地,第一集流管11的内径和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相同,第二集流管12的内径和第三集流管13的内径相同。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多个翅片3,其中翅片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平行,翅片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平行,翅片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7和图8所示,翅片3的长度方向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翅片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均为前后方向,翅片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翅片3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每个翅片设有多个开口槽33,开口槽33的开口设于第一侧边31,且从第一侧边31沿翅片3的宽度方向朝向第二侧边32延伸。开口槽33封闭的一端与第二侧边32之间设有连接段34。
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翅片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翅片3设有开口槽33,且开口槽33从翅片3的第一侧边31朝向第二侧边32延伸且未延伸至第二侧边32,即开口槽33与翅片3的第二侧边32之间有连接段34。
开口槽33的深度沿翅片3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槽33的深度等于翅片3的厚度。换言之,开口槽33沿翅片3的厚度方向贯穿翅片3。如图7和图8所示,开口槽33沿左右方向贯穿翅片3.
开口槽33为多个,且多个开口槽33沿翅片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扁管2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开口槽33,多个翅片3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翅片3上的多个开口槽33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翅片3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且多个翅片3上的开口槽33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应,以便每个扁管2配合在多个翅片3的彼此对应的开口槽33内。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翅片3采用横插翅片,通过设置翅片3可以提高相邻两个扁管2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每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在另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多个翅片3,其中翅片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平行,翅片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平行,翅片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9-10所示,翅片3的长度方向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翅片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均为前后方向,翅片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每个翅片3设有多个通孔35,多个通孔35沿翅片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通孔35的深度沿翅片3的厚度方向延伸,且通孔35的深度等于翅片3的厚度。换言之,通孔35沿翅片3的厚度方向贯穿翅片3。多个扁管2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通孔35,多个翅片3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如图9-11所示,翅片3上的通孔35沿左右方向贯穿翅片3,每个翅片3上的多个通孔35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翅片3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且多个翅片3上的通孔3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应,以便每个扁管2配合在多个翅片3的彼此对应的通孔35中。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翅片3采用穿管式翅片,通过设置翅片3可以提高相邻两个扁管2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18所示,扁管2为至少两排,至少两排扁管2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布置,至少一排扁管2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和多个第二扁管22,相邻两排扁管2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宽度方向布置。
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至少两排扁管2,每排扁管2中的多个扁管2沿扁管2的厚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其中至少一排扁管2包括图1-11所示的第一扁管21和第二扁管22。至少两排扁管2沿扁管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12-18所示,每排扁管2中的多个扁管2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至少两排扁管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
在图12-15所示的实施例中,扁管2为两排且分别为第一排201和第二排202,第一排201和第二排20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且第一排201和第二排202均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和多个第二扁管22。其中每一排的多个扁管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每一排中第一扁管21和第二扁管22交替布置,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第一排201中的第二扁管22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排201中相邻的第一扁管21和第二扁管22之间,且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排201中相邻的第二扁管22和第一扁管21之间。
如图13所示,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的右端向前折弯且左侧部分不折弯,第二扁管22的左端向前折弯且右侧部分折弯。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的左端向前折弯且右侧部分折弯,第二扁管22的左端向前折弯且右侧部分折弯。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的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的折弯端可以插入同一根集流管1中,且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的不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的不折弯端分别插入两根集流管1中。
第一排201中的第二扁管22的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的折弯端也可以插入同一根集流管1中,第一排201中的第二扁管22的不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的不折弯端分别插入两根集流管1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可以减少集流管1的数量,降低整个产品的容积,减少冷媒充注量。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扁管2为三排且分别为第一排201、第二排202和第二排202,第一排201、第二排202和第三排20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其中第二排202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和多个第二扁管22,第一扁管21的右端向前折弯且左侧部分不折弯,第二扁管22的左端向后折弯且右侧部分折弯。第一排201仅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第一扁管21的右端向前折弯且左侧部分不折弯。第三排203仅包括多个第二扁管22,第二扁管22的左端向后折弯且右侧部分折弯。
每一排的多个扁管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第二排202中第一扁管21和第二扁管22交替布置。第二排202中的每根扁管2和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第二排202中的每根扁管2和第三排203中的第二扁管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
第二排202中的每一根扁管2均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排201中相邻两个第一扁管21之间,也均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三排203中相邻两个第二扁管22之间。
可选地,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的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的折弯端可以插入同一根集流管1中,且第一排201中的第一扁管21的不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一扁管21的不折弯端分别插入两根集流管1中。
第三排203中的第二扁管22的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的折弯端也可以插入同一根集流管1中,第三排203中的第二扁管22的不折弯端和第二排202中的第二扁管22的不折弯端分别插入两根集流管1中。
下面参考附图19和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集流管1和多个扁管2。集流管1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间隔布置,第三集流管13邻近第一集流管11,第四集流管14邻近第二集流管12。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集流管11和第三集流管13邻近设置且位于左侧,第二集流管12和第四集流管14邻近设置且位于右侧。
每个扁管2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扁管2还包括沿其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扁管2包括多个沿扁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通道的长度等于扁管2的长度,多个通道沿扁管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扁管2间隔布置。如图20所示,多个扁管2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
多个扁管2包括多个第一扁管21和多个第二扁管22。多个第一扁管21沿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扁管22间隔沿第三集流管13的长度方向布置。如图20所示,多个扁管2沿上下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
每个第一扁管21包括第一段211、折弯段213和第二段212,且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连接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沿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沿该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是直的,没有被折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可以水平设置,即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也可以倾斜设置,即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和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
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第一侧面具有沿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第一扁管2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成夹角。
如图19和20所示,第一扁管21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11、折弯段213和第二段212,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第二侧边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且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连接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换言之,第一扁管21的左侧部分有折弯段,且第一扁管21的右侧部分没有折弯段。
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第一集流管11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一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另一端和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
如图19和20所示,第一扁管21的的第一段211的左端和第一集流管11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一段211的右端和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左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折弯段213的右端和和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左端相连,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由此,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通过第一扁管21连通。
第二扁管22沿其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换言之,第二扁管22沿其长度方向是直的,没有被折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扁管22可以水平设置,即第二扁管2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也可以倾斜设置,即第二扁管22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每个第二扁管22的厚度方向与第三集流管13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二扁管22的厚度方向和第三集流管13的长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
第二扁管2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集流管13相连,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管4,第二扁管22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插入连接管4,连接管4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插入第四集流管14中,以通过连接管4连接第二扁管22与第四集流管14。
换言之,每根第二扁管22不折弯,且每根第二扁管22通过一根连接管4与第四集流管14相连。连接管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扁管22的宽度方向一致,且第二扁管22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从连接管4的管壁插入连接管4中,连接管4的一端从第四集流管14的管壁插入第四集流管14中。
如图19和图20所示,每根第二扁管2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扁管22的右端插入连接管4中,每根连接管4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连接管4的后端插入第四集流管14中。
可选地,第四集流管14位于第二集流管12邻近第一集流管11的一侧。如图19所示,第二扁管22的右端在第一扁管21的第二段212的右端的左侧,第四集流管14位于第二集流管12的左侧。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每根第二扁管22对应一根连接管4,多根连接管4沿第四集流管14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第一集流管11、第一扁管21和第二集流管12构成第一系统,第三集流管13、第二扁管22、连接管4和第四集流管14构成第二系统,能够应用在多制冷空调机组中,由于第一系统中每根第一扁管21都是一侧部分折弯,另一侧部分不折弯,且第二系统中每根第二扁管22通过连接管4与第四集流管14相连,且通过连接管4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第四集流管14中以连接连接管4和第四集流管14,从而减小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换热器的冷媒压降的差异,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此外,第一系统中每根第一扁管21都是一侧部分折弯,另一侧部分不折弯即平直,且第一扁管21的不折弯的一侧部分的端部是沿第一扁管21的直的部分长度方向水平插入集流管中的,因此即使不同第一扁管21长度方向有偏差,也不会影响第一扁管21插入集流管中,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第二系统中每根第二扁管22是直的,没有被折弯,且每根第二扁管22通过一根连接管4与第四集流管14相连,避免了由于不同第二扁管22长度方向有偏差影响第二扁管22插入集流管中的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小于第一集流管11的内径,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小于第二集流管12的内径,且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小于第三集流管13的内径。根据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由于第二扁管22的宽度方向与连接管14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管14的内径可以比较小,从而第四集流管14的内径也比较小,利于结构紧凑。
可选地,第一集流管11的内径、第二集流管12的内径和第三集流管13的内径相同。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14沿第二扁管22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二扁管22的同一侧。如图19所示,第一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14均位于第二扁管12的后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14还可以均位于第二扁管12的前侧。
下面参考附图2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200包括多个制冷系统,多个制冷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共用至少一个换热器,换热器为至少两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换热器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更具体地,多个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压缩机210、冷凝器220、多个节流装置230、蒸发器240,其中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共用一个冷凝器220或一个蒸发器240。
下面以双制冷系统空调机组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如图21所示,双制冷系统空调机组2包括两个压缩机210、两个冷凝器220、两个节流装置230和一个蒸发器240。换言之,两个制冷系统分别为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且共用一个蒸发器240,蒸发器24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节流装置230可以为膨胀阀。
其中第一制冷系统包括一个压缩机210、一个冷凝器220和一个膨胀阀,其中压缩机210、冷凝器220和膨胀阀依次串联,且膨胀阀和压缩机210分别与蒸发器240(换热器100)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相连。
第二制冷系统包括另一个压缩机210、另一个冷凝器220和另一个膨胀阀,其中压缩机210、冷凝器220和膨胀阀依次串联,且膨胀阀和压缩机210分别与蒸发器240(换热器100)的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相连。
换言之,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分别与第一制冷系统的管路相连,第三集流管13和第四集流管14分别与第二制冷系统的管路相连。
在该双制冷系统空调中,根据负荷要求,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制冷系统独立运行(部分负荷运行),或两个制冷系统(满负荷运行)同时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
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扁管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扁管包括至少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多个所述扁管包括多个第一扁管和多个第二扁管,
多个所述第一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
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二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
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一段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径,所述第四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集流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每个所述翅片设有多个开口槽,多个所述开口槽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开口槽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侧边,且从所述第一侧边沿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边延伸,所述开口槽封闭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开口槽的深度沿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开口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翅片的厚度,多个所述扁管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所述开口槽,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厚度方向平行,每个所述翅片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通孔的深度沿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翅片的厚度,多个所述扁管分别对应地配合于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为至少两排,所述至少两排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布置,至少一排扁管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扁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扁管,相邻两排扁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宽度方向布置。
8.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
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扁管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扁管包括多个第一扁管和多个第二扁管,
多个所述第一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扁管包括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折弯段的另一端和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
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第一侧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二侧边之间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二扁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直设置,所述第二扁管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第二扁管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集流管中,以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扁管与所述第四集流管,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扁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扁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二扁管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扁管的同一侧。
10.一种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制冷系统,多个所述制冷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共用至少一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所述至少两个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所述换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921348457.6U 2019-08-19 2019-08-19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Active CN210532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457.6U CN210532743U (zh) 2019-08-19 2019-08-19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457.6U CN210532743U (zh) 2019-08-19 2019-08-19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2743U true CN210532743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8457.6U Active CN210532743U (zh) 2019-08-19 2019-08-19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27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4394A (zh) * 2021-08-05 2021-11-16 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14518042A (zh) * 2020-11-19 2022-05-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系统
CN114608352A (zh) * 2020-12-08 2022-06-1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042A (zh) * 2020-11-19 2022-05-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系统
CN114608352A (zh) * 2020-12-08 2022-06-1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13654394A (zh) * 2021-08-05 2021-11-16 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5318B2 (e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10627165B2 (en) Heat exchanger
US1030970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0532743U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US7640970B2 (en) Evaporator using micro-channel tubes
US20160327343A1 (en)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EP2930456B1 (en) Flat tube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same
CN106104193B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蒸发器
US20060102332A1 (en) Min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restrictive inserts
EP2447657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sections and partitioned manifolds
US1004171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P1809968A2 (en) Parallel flow evaporator with shaped manifolds
CN104081147A (zh) 多管组热交换器总成以及制造方法
US20220099374A1 (en) Heat exchanger
US10544990B2 (en) Heat exchanger
CN210128652U (zh) 多通道换热器及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KR20170031556A (ko) 마이크로 채널 타입 열교환기
CN110595111B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US20100170664A1 (e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with connectors
CN210128532U (zh) 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N217464958U (zh)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0320743U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N114729795A (zh) 热交换器
CN114646152A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14199287U (zh) 换热器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