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2184U -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2184U
CN210682184U CN201921360213.XU CN201921360213U CN210682184U CN 210682184 U CN210682184 U CN 210682184U CN 201921360213 U CN201921360213 U CN 201921360213U CN 210682184 U CN210682184 U CN 210682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group
frame
traveling
linear track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02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绍宋
石佑德
江聚锐
余建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z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zh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zh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zh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02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2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2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2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第一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架设在机架上;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平行的第二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架设在机架上,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平齐;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前侧的移行台车架,该移行台车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行台车架上布置有可与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对接的移行轨道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中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作端与所述移行台车架连接并驱动移行台车架水平往复移动,所述移行台车架的移行方向与第一直线轨道组的长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能提高运输台车在横移换向过程中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在造型生产线,运输台车用于运输砂型进行浇注、冷却、清扫、造型等,形成一个循环封板的生产线,砂型的运输台车主要在两条平行分布的直线轨道组行走,每条直线轨道组上的运输台车均是一次紧挨着,并通过气缸或油缸推动直线轨道组上首端的运输台车行走,后一个运输台车顶着前一个运输台车行走,末端的运输台车亦有气缸或油缸对运输台车进行限位。在每条直线轨道之间需要进行换向,从而使各运输台车沿循环路线进行行走。
但是,运输台车在两条直线轨道组之间需要进行换向,而目前的换向横移装置运行不稳定,例如在横移过程中,对末端运输台车进行限位的气缸或油缸需要松开,直线轨道组末端的运输台车可能会出现回退现象,会卡住正在换向的运输台车。并且在横移过程中,运输台车还容易出现滑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提高运输台车在横移换向过程中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架设在所述机架上;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平行的第二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架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平齐;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前侧的移行台车架,该移行台车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行台车架上布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对接的移行轨道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中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作端与所述移行台车架连接并驱动所述移行台车架水平往复移动,所述移行台车架的移行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的长度方向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在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处均设置有防回退组件,所述防回退组件包括锁块和撞针,所述锁块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锁块成型有位于所述转轴上下两侧的阻挡部和配重部,所述配重部重量大于所述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具有用于挡住运输台车的阻挡面,所述撞针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上,所述撞针的移行路径与所述配重部的位置有交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行台车架安装有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卡块、驱动该卡块转动的动力源以及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前限位面,所述卡块具有后限位面,所述卡块上部朝所述限位块方向转动后,所述后限位面与所述前限位面之间具有用于限制运输台车前后移动的限位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部侧边成型有驱动面,所述撞针抵压相应的驱动面后推动所述锁块转动;所述阻挡部在锁块自由状态下的最高点定义为阻挡位,所述阻挡部在锁块转动后最高点的位置定义为解锁位,运输台车相应的滚轴最低点的位置定义为基准位,所述阻挡位的高度高于所述基准位的高度,所述解锁位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基准位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撞针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的后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以及所述移行轨道组均为双轨道,所述移行轨道组包括两根移行轨道,所述限位块共有两个,所述限位块布置在相应所述移行轨道的端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的高度大于运输台车中第一滚轮的半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死组件还包括卡块铰支座和气缸铰支座,所述卡块铰支座和所述气缸铰支座均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上,所述动力源为第二气缸,所述卡块中部与所述卡块铰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筒与所述气缸铰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卡块的下部铰接,所述后限位面位于卡块上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气缸及所属卡块均位于两根移行轨道之间,所述卡块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驱动后,所述后限位面抵靠或远离运输台车的滚轴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末端架设在所述机架右侧,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首端架设在所述机架左侧,所述机架布置有滑行轨道组,该滑行轨道组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移行台车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移行台车架安装有与所述滑行轨道组配合的若干个第二滚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行台车架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可左右水平往复移动的移行台车架,而移行台车架上的移行轨道组在移行台车架左右移动过程中分别与第一直线轨道组和第二直线轨道组对接,移行台车架可以接收由第一直线轨道组推入的运输台车,并通过左右横移,再将运输台车从移行轨道组推出至第二直线轨道组中,从而完成运输台车的换向工作,从而保证运输台车换向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图1中A圈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圈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撞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回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锁块处于自由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布置”、“安装”、“连接”、“相连”、“固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或“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或“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至图3,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包括机架21、第一直线轨道组11、第二直线轨道组12、移行台车架41以及驱动机构。
其中,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架设在机架21上,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架设在机架21上,第二直线轨道组12与第一直线轨道组11平行,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平齐,移行台车架41位于第一直线轨道组11前侧,移行台车架41安装在机架21上。本实施例中,各运输台车13沿第一直线轨道组11自后向前推进,并经移行台车架41自右向左横移,再由推送机构推回第二直线轨道12,各运输台车13沿第二直线轨道12自前向后推进。如图1所示,推送机构包括安装架31以及布置在安装架31上的推送油缸32,推送机构为现有技术,此不再赘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首端和第二直线轨道组12末端处也同样布置相应的推送机构,以第一直线轨道组11为例,第一直线轨道组11首端处,相应的推送油缸推动其首端的运输台车13,后一个运输台车13顶住前一个运输台车前进,末端的运输台车13则由另一个推送油缸进行限位,首端的推送油缸推进多少位移,末端的推送油缸则回缩多少路径。另外,左右方向E如各图中相应的箭头方向所示,前后方向F如各图中相应的箭头方向所示。
具体而言,移行台车架41上布置有可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对接的移行轨道组43,而驱动机构是安装在机架21中,且驱动机构的动作端与移行台车架41连接并驱动移行台车架41水平往复移动,移行台车架41的移行方向与第一直线轨道组11的长度方向垂直,即移行台车架41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水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直线轨道组11、第二直线轨道组12以及移行轨道组43均为双轨道,相应的,运输台车13前后各安装滚轮组,每组滚轮组均包括左右两侧的第一滚轮14,两个第一滚轮14由滚轴15连接。本实施例中,移行轨道组43包括两根移行轨道。
结合图4和图5,移行台车架41安装有锁死组件70,锁死组件包括卡块74、驱动该卡块74转动的动力源以及至少一个限位块44。具体而言,限位块44共有两个,限位块44布置在相应移行轨道的端部上。其中,限位块44具有前限位面,卡块74具有后限位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限位面使指用于限制位于移行台车架41上运输台车13前进,所述后限位面是指用于限制位于移行台车架41上运输台车13后退。卡块74上部朝限位块44方向转动后,后限位面与前限位面之间具有用于限制运输台车13前后移动的限位空间。
如图5所示,动力源驱动卡块74转动,图5所示视角为顺时针转动,当运输台车13被推入移动台车架41后,运输台车13前端滚轮组的两个第一滚轮14分别顶住相应的限位块44,而后,结合图4进行理解,动力源驱动卡块74转动,卡块74抵靠运输台车13前端滚轮组的滚轴15,从而将运输台车13稳固地固定在移动台车41上。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块74亦可布置在移行台车架41后侧,使卡块74的后限位面是抵靠运输台车13后端滚轮组的滚轴15。作为优选,限位块44的高度大于运输台车13中第一滚轮14的半径,当运输台车13移动速度过快,具有一定高度的限位块44可防止第一滚轮14越过限位块44。
具体而言,锁死组件70还包括卡块铰支座72和气缸铰支座71,卡块铰支座72和气缸铰支座71均安装在移行台车架41上,动力源为第二气缸73,卡块74中部与卡块铰支座72铰接,第二气缸73的缸筒与气缸铰支座71铰接,第二气缸73的活塞杆与卡块74的下部铰接,后限位面位于卡块74上部。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气缸73的活塞杆伸出,卡块74如图5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卡块74上部位置下降,当运输台车13进入移行台车架41,第二气缸73的活塞杆回缩,此时,卡块74如图5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卡块74上部位置上升,卡块74的后限位面抵靠运输台车13前端滚轮组的滚轴15。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中,运输台车13的数量及位置会有说不同,均是为了尽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行原理及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外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当移行台车架41将运输台车13自右向左移动时,位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的运输台车13容易滑出,卡住移行台车架41上的运输台车13,且位于第二直线轨道组12上首端的运输台车亦有可能妨碍移行台车架41移动;而移行台车架41复位,即移行台车架41自左向右移动,同样会出现这种问题。因此,机架21在位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以及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处均设置有防回退组件50,可结合图4至图9进行理解。
具体而言,各防回退组件50包括锁块60和撞针51,锁块60通过转轴65安装在机架21上,锁块60成型有位于转轴65上下两侧的阻挡部61和配重部63,配重部63重量大于阻挡部61,阻挡部61具有用于挡住运输台车13的阻挡面67。撞针51安装在移行台车架41上,具体是安装在移行台车架41的后侧。撞针51的移行路径与配重部63的位置有交集,即撞针51随移行台车架41左右移动过程中会抵压配重部63,从而使锁块60转动。其中,上下方向D如图6和图7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配重部63侧边成型有驱动面64,撞针51抵压相应的驱动面64后推动锁块60转动;阻挡部61在锁块60自由状态下的最高点定义为阻挡位,阻挡部61在锁块60转动后最高点的位置定义为解锁位,运输台车13相应的滚轴15最低点的位置定义为基准位,阻挡位的高度高于基准位的高度,解锁位的高度不低于基准位的高度。进一步优选,阻挡部61截面呈下宽上窄,阻挡部61侧边成型有解锁面62,阻挡面67为阻挡部61的后侧端面。
如图4所示,移行台车架41位于机架21右侧,移行台车架41上的移行轨道组43与第一直线轨道组11对接,移行台车架41后侧右端的撞针51抵压相应锁块的配重部63,从而使位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的锁块60转动,阻挡部61右侧的解锁面62位置发生变化,具体是下移,此时,阻挡部61不再阻挡运输台车13,运输台车13可推入移行台车架41上的移行轨道组43上。此时,可参照图6,并结合图7和图9,移行台车架41后侧左端的撞针51并没有抵压位于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的锁块60,锁块60位于自由状态,如图7所示,锁块60中阻挡部61的阻挡面67抵靠在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的运输台车13后端滚轮组的滚轴15上,如图9所示。当移行台车架41自右向左移动,第一直线轨道组11的锁块60处于自由状态,而当移行台车架41的移行轨道组43与第二直线轨道组12对接,第二直线轨道组12的锁块60处于被撞针51抵压转动。
进一步优选,配重部63的厚度大于阻挡部61的厚度,抑或者,配重部63的高度大于阻挡部61的高度,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得配重部63的重量大于阻挡部61的重量,本实施例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另外,撞针51包括大头端511和小头端512。本实施例中,转轴65是安装在轴承架66上,轴承架66安装在机架21上,而撞针51的小头端512是先与撞针固定板52固接,再将撞针固定板52安装到移行台车架41的后侧。
机架21为框架结构,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架设在机架21右侧,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架设在机架21左侧,机架21布置有滑行轨道组22,该滑行轨道组22沿左右方向布置,移行台车架41为框架结构,移行台车架41安装有与滑行轨道组22配合的若干个第二滚轮42,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21上的第一气缸23,该第一气缸23的活塞杆与移行台车架41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21);
第一直线轨道组(11),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架设在所述机架(21)上;
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平行的第二直线轨道组(12),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架设在所述机架(21)上,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平齐;
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前侧的移行台车架(41),该移行台车架(41)安装在所述机架(21)上,所述移行台车架(41)上布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对接的移行轨道组(43);以及
安装在所述机架(21)中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作端与所述移行台车架(41)连接并驱动所述移行台车架(41)水平往复移动,所述移行台车架(41)的移行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的长度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1)在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处均设置有防回退组件(50),所述防回退组件(50)包括锁块(60)和撞针(51),所述锁块(60)通过转轴(65)安装在所述机架(21)上,所述锁块(60)成型有位于所述转轴(65)上下两侧的阻挡部(61)和配重部(63),所述配重部(63)重量大于所述阻挡部(61),所述阻挡部(61)具有用于挡住运输台车(13)的阻挡面(67),所述撞针(51)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41)上,所述撞针(51)的移行路径与所述配重部(63)的位置有交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行台车架(41)安装有锁死组件(70),所述锁死组件包括卡块(74)、驱动该卡块(74)转动的动力源以及至少一个限位块(44),所述限位块(44)具有前限位面,所述卡块(74)具有后限位面,所述卡块(74)上部朝所述限位块(44)方向转动后,所述后限位面与所述前限位面之间具有用于限制运输台车(13)前后移动的限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61)截面呈下宽上窄,所述阻挡部(61)侧边成型有解锁面(62),所述阻挡面(67)为所述阻挡部(61)的后侧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63)侧边成型有驱动面(64),所述撞针(51)抵压相应的驱动面(64)后推动所述锁块(60)转动;
所述阻挡部(61)在锁块(60)自由状态下的最高点定义为阻挡位,所述阻挡部(61)在锁块(60)转动后最高点的位置定义为解锁位,运输台车(13)相应的滚轴(15)最低点的位置定义为基准位,所述阻挡位的高度高于所述基准位的高度,所述解锁位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基准位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51)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41)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12)以及所述移行轨道组(43)均为双轨道,所述移行轨道组(43)包括两根移行轨道,所述限位块(44)共有两个,所述限位块(44)布置在相应所述移行轨道的端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4)的高度大于运输台车(13)中第一滚轮(14)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组件(70)还包括卡块铰支座(72)和气缸铰支座(71),所述卡块铰支座(72)和所述气缸铰支座(71)均安装在所述移行台车架(41)上,所述动力源为第二气缸(73),所述卡块(74)中部与所述卡块铰支座(72)铰接,所述第二气缸(73)的缸筒与所述气缸铰支座(71)铰接,所述第二气缸(73)的活塞杆与所述卡块(74)的下部铰接,所述后限位面位于卡块(74)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1)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组(11)末端架设在所述机架(21)右侧,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组(12)首端架设在所述机架(21)左侧,所述机架(21)布置有滑行轨道组(22),该滑行轨道组(22)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移行台车架(41)为框架结构,所述移行台车架(41)安装有与所述滑行轨道组(22)配合的若干个第二滚轮(4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21)上的第一气缸(23),该第一气缸(23)的活塞杆与所述移行台车架(41)连接。
CN201921360213.X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Active CN210682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213.XU CN21068218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213.XU CN21068218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2184U true CN210682184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213.XU Active CN21068218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2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346A (zh) * 2019-08-20 2019-11-29 广东中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346A (zh) * 2019-08-20 2019-11-29 广东中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3980B2 (en) Turnout and turnout assembly
CN209050114U (zh) 一种砂型铸造立体生产线
CN210682184U (zh)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CN110510346B (zh) 一种运输台车横移换向装置
JP2018100587A (ja) レール運搬車
CN200974948Y (zh) 道岔铺设纵移平车
CN110127568B (zh) 使用台车的搬运设备
WO2022105284A1 (zh) 凹底平移式道岔
CN110834658A (zh) 一种用于物料转运的自动装卸系统及其装卸方法
CN212890033U (zh) 轨道移动托盘装置
CN210682183U (zh) 台车防回退机构及换向装置
CN210682181U (zh) 一种运输小车锁死机构
CN110733530B (zh) 一种用于轮对输送的智能转轨装置
CN110510345B (zh) 台车防回退机构及换向装置
US2471513A (en) Conveyer locking and aligning system
CN110053912B (zh) 转向装置、车轮组件及有轨制导车辆
CN210062966U (zh) 一种双轨吊挂式轨道车
CN208022208U (zh) 适用于大型货架的滑动梯
CN208897951U (zh) 一种生产线过渡转运装置
CN208560673U (zh) 一种新型移动升降辊道转运车
CN107142798B (zh) 一种铁路道岔运输车作业方法
CN109989304B (zh) 单轨内导向式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21138075U (zh) 双向防脱轨装置
CN210856813U (zh) 组合式两用钢轨铺轨机组
CN112477889B (zh) 一种轨道平车以及转轨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Shaosong

Inventor before: Lu Shaosong

Inventor before: Shi Youde

Inventor before: Jiang Jurui

Inventor before: Yu Jianti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7-4, Longteng Road, Huashan Town,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ongz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6, 8th Floor, No. 36, Baohua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8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ZH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