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8212U -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8212U
CN210678212U CN201921034152.8U CN201921034152U CN210678212U CN 210678212 U CN210678212 U CN 210678212U CN 201921034152 U CN201921034152 U CN 201921034152U CN 210678212 U CN210678212 U CN 210678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baffle plate
feeding
wheel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41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锋
程学军
李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nmu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nmu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nmu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nmu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41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8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8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8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包括机架、上料结构、第一磨削结构、第二磨削结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上料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削结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第一磨削结构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结构设置在第一磨削结构和第二磨削结构之间,所述下料结构设置在机架远离上料结构的另一侧。上料结构处的轴承外圈工件随着送料结构依次通过第一磨削结构和第二磨削结构分别进行粗磨和精磨,磨削完成后的工件从下料结构出料。各个机构协同合作,实现了轴承外圈工件连续磨削的工作,把粗磨和精磨两个工序合二为一,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心磨床,具体是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背景技术
无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工件的轴心定位而进行磨削的一类磨床,主要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其中磨削砂轮实际担任磨削的工作,调整轮轴线在垂直方向上与磨削砂轮成一角度,控制工件的旋转,并使工件发生进刀速度,工件支架在磨削时起支撑的作用。目前,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加工主要使用无心磨床,但是存在以下不足:1)工件不能连续上料,生产效率低;2)外圆磨削分为粗磨和精磨两个工序,两个设备占地面积大,工序时间长,人工管理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解决了生产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包括机架、上料结构、第一磨削结构、第二磨削结构、送料结构和下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上料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削结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第一磨削结构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结构设置在第一磨削结构和第二磨削结构之间,所述下料结构设置在机架远离上料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包括第一磨削砂轮、第一调整轮、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和第一调整结构,所述第一磨削砂轮和第一调整轮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两侧,所述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一端,所述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设置在第一调整轮一端,所述第一调整结构设置在第一调整轮侧边;所述第二磨削结构包括第二磨削砂轮、第二调整轮、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和第二调整结构,所述第二磨削砂轮和第二调整轮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两侧,所述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一端,所述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设置在第二调整轮一端,所述第二调整结构设置在第二调整轮侧边。上料结构的轴承外圈工件进入送料结构之后,依次通过第一磨削结构和第二磨削结构,分别进行粗磨和精磨,磨削完成之后的工件,从下料结构出料。各个机构协同合作,实现了轴承外圈工件连续磨削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轮和第二调整轮两端法兰侧均设有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的实时反馈,第一调整结构和第二调整结构分别带动第一调整轮和第二调整轮,调节第一调整轮和第一磨削砂轮、第二调整轮和第二磨削砂轮之间的间隙,而且两端法兰侧均设有位移传感器,可以通过其数据的差值来保证磨削砂轮和调整轮是否轴向平行,提高良品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磨削结构还包括第一挡料板结构,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设置在第一调整轮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二磨削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料板结构,所述第二挡料板结构包括第五挡板、第六挡板、第七挡板和第八挡板,所述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七挡板和第八挡板设置在第二调整轮两端法兰处。第一挡料板结构和第二挡料板结构对在送料结构上的轴承外圈工件起到了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的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在靠近上料结构处设有第一弧状导板和第二弧状导板。对上料结构处的轴承外圈工件起到导向作用,且弧状导向板防止工件和导向板边缘碰撞挤压而被刮伤。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上料机架、上料传送带和第一导料结构,所述上料传送带设置在上料机架一侧,所述第一导料结构设置在上料机架另一侧并紧靠上料传送带。轴承外圈工件被放置到上料传送带上,随着上料传送带的传送,沿着第一导料结构进入送料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料结构的槽口尺寸从上料传送带到送料结构方向逐渐变小。使得放置到上料传送带上的轴承外圈工件能够整齐的进入送料结构,防止因为工件位置的散乱导致卡料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结构包括下料机架、下料传送带和第二导料结构,所述下料传送带设置在下料机架一侧,所述第二导料结构设置在下料机架另一侧并紧靠下料传送带。加工完成的轴承外圈工件沿着第二导料结构进入下料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料结构的槽口尺寸略大于工件外径。使得加工完成的轴承外圈工件能依次有序进入导料结构,既不相互间出现挤压卡料现象,也不会和第二导料结构侧壁挤压磨损导致工件不合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料结构在靠近传送带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板。对加工完成的轴承外圈工件起到导向作用,且防止其与第二导料结构边缘碰撞被刮伤。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轴承外圈工件的连续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2)将粗磨工序和精磨工序合二为一,既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又缩短了工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第一磨削结构和第二磨削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上料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下料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机架1、上料结构2、上料机架21、上料传送带22、第一导料结构23、第一磨削结构3、第一磨削砂轮31、第一调整轮32、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33、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34、第一调整结构35、第一挡料板结构36、第一挡板361、第一弧状导板3611、第二挡板362、第三挡板363、第二弧状导板3631、第四挡板364、第二磨削结构4、第二磨削砂轮41、第二调整轮42、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43、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44、第二调整结构45、第二挡料板结构46、第五挡板461、第六挡板462、第七挡板463、第八挡板464、送料结构5、下料结构6、下料机架61、下料传送带62、第二导料结构63、弧形导板6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包括机架1、上料结构2、第一磨削结构3、第二磨削结构4、送料结构5和下料结构6,所述上料结构2设置在机架1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上料结构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第一磨削结构3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结构5设置在第一磨削结构3和第二磨削结构4之间,所述下料结构6设置在机架1远离上料结构2的另一侧。
如图2所示的是第一磨削结构3和第二磨削结构4的俯视图,其中,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包括第一磨削砂轮31、第一调整轮32、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33、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34和第一调整结构35,所述第一磨削砂轮31和第一调整轮32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5两侧,所述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33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31一端,所述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34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一端,所述第一调整结构35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侧边;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包括第二磨削砂轮41、第二调整轮42、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43、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44和第二调整结构45,所述第二磨削砂轮41和第二调整轮42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5两侧,所述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43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41一端,所述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44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一端,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5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侧边。所述第一调整轮32和第二调整轮42两端法兰侧均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测量磨削砂轮和调整轮之间的距离,调整结构根据实际要求和位移传感器的读数对调整轮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轴承外圈加工件通过第一磨削结构3的粗磨和第二磨削结构4的精磨之后获得符合要求的尺寸。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还包括第一挡料板结构36,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36包括第一挡板361、第二挡板362、第三挡板363和第四挡板364,所述第一挡板361和第二挡板362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31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三挡板363和第四挡板364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还包括第二挡料板结构46,所述第二挡料板结构46包括第五挡板461、第六挡板462、第七挡板463和第八挡板464,所述第五挡板461和第六挡板462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41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七挡板463和第八挡板464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两端法兰处。调整轮上的挡板随着调整轮的移动,调整和磨削砂轮上的挡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36的第一挡板361和第三挡板363在靠近上料结构2处设有第一弧状导板3611和第二弧状导板3631。
如图3所示为上料结构2的立体图,包括上料机架21、上料传送带22和第一导料结构23,所述上料传送带22设置在上料机架21一侧,所述第一导料结构23设置在上料机架21另一侧并紧靠上料传送带22。所述第一导料结构23的槽口尺寸从上料传送带22到送料结构5方向逐渐变小。
如图4所示为下料结构6的立体图,包括下料机架61、下料传送带62和第二导料结构63,所述下料传送带62设置在下料机架61一侧,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设置在下料机架61另一侧并紧靠下料传送带62。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的槽口尺寸略大于工件外径。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在靠近传送带62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板6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料结构(2)、第一磨削结构(3)、第二磨削结构(4)、送料结构(5)和下料结构(6),所述上料结构(2)设置在机架(1)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上料结构(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第一磨削结构(3)的另一侧,所述送料结构(5)设置在第一磨削结构(3)和第二磨削结构(4)之间,所述下料结构(6)设置在机架(1)远离上料结构(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包括第一磨削砂轮(31)、第一调整轮(32)、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33)、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34)和第一调整结构(35),所述第一磨削砂轮(31)和第一调整轮(32)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5)两侧,所述第一磨削砂轮动力结构(33)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31)一端,所述第一调整轮动力结构(34)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一端,所述第一调整结构(35)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侧边;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包括第二磨削砂轮(41)、第二调整轮(42)、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43)、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44)和第二调整结构(45),所述第二磨削砂轮(41)和第二调整轮(42)并列设置在送料结构(5)两侧,所述第二磨削砂轮动力结构(43)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41)一端,所述第二调整轮动力结构(44)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一端,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5)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轮(32)和第二调整轮(42)两端法兰侧均设有位移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削结构(3)还包括第一挡料板结构(36),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36)包括第一挡板(361)、第二挡板(362)、第三挡板(363)和第四挡板(364),所述第一挡板(361)和第二挡板(362)设置在第一磨削砂轮(31)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三挡板(363)和第四挡板(364)设置在第一调整轮(32)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二磨削结构(4)还包括第二挡料板结构(46),所述第二挡料板结构(46)包括第五挡板(461)、第六挡板(462)、第七挡板(463)和第八挡板(464),所述第五挡板(461)和第六挡板(462)设置在第二磨削砂轮(41)两端法兰处,所述第七挡板(463)和第八挡板(464)设置在第二调整轮(42)两端法兰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板结构(36)的第一挡板(361)和第三挡板(363)在靠近上料结构(2)处设有第一弧状导板(3611)和第二弧状导板(36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2)包括上料机架(21)、上料传送带(22)和第一导料结构(23),所述上料传送带(22)设置在上料机架(21)一侧,所述第一导料结构(23)设置在上料机架(21)另一侧并紧靠上料传送带(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结构(23)的槽口尺寸从上料传送带(22)到送料结构(5)方向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6)包括下料机架(61)、下料传送带(62)和第二导料结构(63),所述下料传送带(62)设置在下料机架(61)一侧,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设置在下料机架(61)另一侧并紧靠下料传送带(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的槽口尺寸略大于工件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料结构(63)在靠近下料传送带(62)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板(631)。
CN201921034152.8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Active CN210678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4152.8U CN210678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4152.8U CN210678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8212U true CN210678212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4152.8U Active CN210678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8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191A (zh) * 2020-11-25 2021-03-05 张鹏鸿 一种粗精磨一体化的打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191A (zh) * 2020-11-25 2021-03-05 张鹏鸿 一种粗精磨一体化的打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1874B (zh) 一种物料切割加工工艺
CN112207688B (zh) 一种六站式刀具加工机
CN201760759U (zh) 特制滚轮架
CN210678212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加工用无心磨床
CN110653289A (zh) 一种用于钢板自动上料、冲压及下料的一体成型装置
CN211389140U (zh) 一种木头切割用自动上料结构
US20020134207A1 (en) Machi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chining a workpiece using the machining system
CN211890158U (zh) 一种磨头机
KR101077668B1 (ko) 버핑 시스템
CN216037114U (zh) 螺母点焊加工用螺母送料器正反区分机构
CN207289585U (zh) 一种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4457584U (zh) 窑炉加料运输系统
CN214924830U (zh) 一种海绵床垫切边机
CN213795829U (zh) 一种六站式刀具加工机
CN210365837U (zh) 一种管料上料装置
CN212947230U (zh) 一种通道可调式进料装置及其双端面磨床
CN110562687B (zh) 长棒料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6730949U (zh) 一种无心磨床生产线用自动整理送料设备
CN216003210U (zh) 一种圆锥滚子的调头装置以及运输系统
CN110936243A (zh) 一种磨头机
CN218490598U (zh) 一种用于螺塞座加工锯切的可调式送料机构
CN220536720U (zh) 上卷设备及旋转送料机
CN214732286U (zh) 一种金刚石刀具磨柄自动送料装置
CN215317768U (zh) 一种打磨机
CN215478124U (zh) 棒料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