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8619U -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 Google Patents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8619U
CN210638619U CN201921849867.9U CN201921849867U CN210638619U CN 210638619 U CN210638619 U CN 210638619U CN 201921849867 U CN201921849867 U CN 201921849867U CN 210638619 U CN210638619 U CN 210638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fixed
arm
plate
cont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98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勇
钱峰
刘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Qingwangyua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Qingwangyua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Qingwangyua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Qingwangyua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98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8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8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8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包括:轮廓板用于承载右侧车下总成;侧定位部位于轮廓板的一侧以侧壁固定并实现检测;配合头侧定部包括第一面测部和轮廓夹紧部,轮廓夹紧部包括呈L型的测定板和两个测定杆,两个测定杆插接在轮廓板上,测定板固定在第一面测部上并且其两端与轮廓板接合,第一面测部固定在测定杆之前用于检测第二贴合面;第二面测部固定在轮廓板的外侧用于检测第一贴合面;测量笔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通过轮廓板的设置以提供测量空间;通过侧定位部对于侧壁的固定并对插孔进行检测,通过配合头测定部实现配合头固定并对第二贴合面实现检测,通过第二面测部对第一贴合面检测。

Description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具,特别地涉及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汽车右侧总成,其侧壁上具有一插孔,以及具有一第一配合面,在一侧具有一个配合头,该配合头上开设有长条孔,以及配合头具有一第二贴合面;
其中,侧壁上的插孔因为是水平方向上开设,因此在其检测的时候,定位效果不佳而容易导致插接过程困难;
再而,第二贴合面配合配合头,为了检测配合头上的长条孔便需要对于配合头形成固定,而一旦与配合头相固定,那么第二贴合面便很难进行检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不仅固定配合头而且能够检测第二贴合面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仅固定配合头而且能够检测第二贴合面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包括:
轮廓板,所述轮廓板用于承载右侧车下总成并形成第一测量间隙;
侧定位部,所述侧定位部位于所述轮廓板的一侧以侧壁固定并实现检测;
配合头测定部,所述配合头侧定部包括第一面测部和轮廓夹紧部,所述轮廓夹紧部包括呈L型的测定板和两个测定杆,两个所述测定杆插接在所述轮廓板上,所述测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测部上并且其两端与所述轮廓板接合,所述第一面测部固定在所述测定杆之前用于检测第二贴合面;
第二面测部,所述第二面测部固定在所述轮廓板的外侧用于检测第一贴合面;
测量笔,所述测量笔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侧定位部包括测定基台、铰接在所述测定基台上的测定臂,固定在所述测定臂前端的检测框,所述检测框的下边沿适于与右侧车下总成形成下测间隙,固定在所述检测框之下的测定连接臂,固定在所述测定连接臂上的测定不动块;以及
所述检测框的前端开设有检测口,第一检测柱能够穿过所述检测口并插接在所述测定不动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测定臂的上端面螺纹连接一第一锁定柱;其中
当所述测定臂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一锁定柱能够穿过所述测定臂并且与所述测定基台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测定臂上固定有一握持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面测部包括第一面测基座,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测基座的第一面测臂,固定在第一面测臂上的第一百分座,固定在所述第一百分座上的第一百分表;以及
所述第一百分表上的百分针与所述测定杆互相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面测部包括第二面测基座,铰接在所述第二面测基座的第二面测臂,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测臂上的第二百分表;以及
所述第二面测臂上螺纹连接有一第二锁紧柱,其中
当所述第二面测臂水平时,所述第二锁紧柱穿过所述第二面测臂并且与所述第二面测基座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转动部;
所述轮廓板包括若干首尾联合的轮廓杆,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座、连接板和第三锁紧柱;
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卡槽;
所述轮廓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所述连接板铰接在所述转动座的卡槽内,所述第三锁紧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其中
当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时,所述连接板卡设在所述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三锁紧柱与所述卡槽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通过轮廓板的设置,形成第一测量间隙以提供测量空间;通过侧定位部的设置,实现对于侧壁的固定的同时对于插孔进行检测,通过配合头测定部实现对于配合头固定的同时对第二贴合面实现检测的效果,通过第二面测部实现对于第一贴合面的检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车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合头测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面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侧壁1,插孔2,第一配合面3,配合头4,长条孔5,第二贴合面6,轮廓板7,轮廓杆701,侧定位部8,测定基台801,测定臂802,检测框803,测定连接臂804,测定不动块805,第一检测柱806,第一锁定柱807,握持把手808,配合头测定部9,第一面测部91,第一面测基座911,第一面测臂912,第一百分座913,第一百分表914,定位基台915,第四锁紧柱916,插接销917,托举臂918,轮廓夹紧部92,测定板921,测定杆922,第二面测部10,第二面测基座1001,第二面测臂1002,第二百分表1003,第二锁紧柱1004,测量笔11,转动部12,转动座1201,连接板1202,第三锁紧柱120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一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包括:轮廓板7,所述轮廓板7用于承载右侧车下总成并形成第一测量间隙;侧定位部8,所述侧定位部8位于所述轮廓板7的一侧以侧壁1固定并实现检测;配合头测定部9,所述配合头4侧定部包括第一面测部91和轮廓夹紧部92,所述轮廓夹紧部92包括呈L型的测定板921和两个测定杆922,两个所述测定杆922插接在所述轮廓板7上,所述测定板921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测部91上并且其两端与所述轮廓板7接合,所述第一面测部91固定在所述测定杆922之前用于检测第二贴合面6;第二面测部10,所述第二面测部10固定在所述轮廓板7的外侧用于检测第一贴合面;测量笔11,所述测量笔11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
此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通过轮廓板7的设置,形成第一测量间隙以提供测量空间;通过侧定位部8的设置,实现对于侧壁1的固定的同时对于插孔2进行检测,通过配合头测定部9实现对于配合头4固定的同时对第二贴合面6实现检测的效果,通过第二面测部10实现对于第一贴合面的检测。
该测量笔11具有两头,其中一头为误差允许范围的前端数据,另一头则为误差允许范围的后端数据,比如误差允许范围为3mm~4mm,那么,前端数据则为3mm,后端数据则为4mm,比如误差允许范围为6mm~8mm,那么前端数据则为6mm,后端数据则为8mm;以及其中的测量要求则为误差允许范围。
上述的测量间隙位于所述两个横截面直径值之间则为良品。比如一个横截面直径为3mm,另一个横截面直径为4mm,测量间隙为3.5mm,因为测量间隙在3mm~4mm之间,那么该右侧车下总成则为良品;若一个横截面直径为3mm,另一个横截面直径为4mm,测量间隙为2.5mm或4.5mm,那么该右侧车下总成则为次品。
进一步地,所述侧定位部8包括测定基台801、铰接在所述测定基台801上的测定臂802,固定在所述测定臂802前端的检测框803,所述检测框803的下边沿适于与右侧车下总成形成下测间隙,固定在所述检测框803之下的测定连接臂804,固定在所述测定连接臂804上的测定不动块805;以及所述检测框803的前端开设有检测口,第一检测柱806能够穿过所述检测口并插接在所述测定不动块805上。
首先,将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放置在轮廓板7上,使其得到初步的定位固定,而后该侧壁1会伸入到检测框803内直至检测口与插孔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此时第一检测柱806依次穿过检测口和插孔2并插接在测定不动块805实现固定,其中,对于插孔2与第一检测柱806之间的间隙以来判断该插孔2是否合格。
若插孔2与第一检测柱806之间的间隙完全配合,那么其插孔2则为良品,若第一检测柱806不能安装固定或者插孔2过大,那么其插孔2则为次品。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定位测定臂802,以使其能够锁定定位而避免出现意外转动,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测定臂802的上端面螺纹连接一第一锁定柱807;其中当所述测定臂802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一锁定柱807能够穿过所述测定臂802并且与所述测定基台801螺纹连接。
当第一锁定柱807依次与测定臂802和测定基台801螺纹连接固定以后,测定臂802得到定位,而当第一锁定柱807旋松并且与测定基台801脱离以后,此时,测定臂802再次能够自由旋转。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带动测定臂802转动,因此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测定臂802上固定有一握持把手808。通过握持把手808,便于提拉测定臂8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测部91包括第一面测基座911,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测基座911的第一面测臂912,固定在第一面测臂912上的第一百分座913,固定在所述第一百分座913上的第一百分表914;以及所述第一百分表914上的百分针与所述测定杆922互相垂直。
其中,第一面测基座911与测定板921相互固定,当需要对右侧车下总成进行检测的时候,首先将右侧车下总成固定在轮廓板7上,然后插入测定杆922,使测定杆922穿过长条孔5从而实现检测的效果,若长条孔5与测定杆922之间的间隙完全配合,那么其长条孔5则为良品,若测定杆922不能安装固定或者长条孔5过大,那么其长条孔5则为次品。
若为良品,那么测定杆922可以作为初步的定位机构之一,而后在其一侧还设置有定位基台915,在定位基台915上设置有一个插接销917以及一个托举臂918,托举臂918用来托举配合头4,而插接销917则是与配合头4上的卡口相契合实现卡键定位的效果。
当第一面测臂912竖直固定以后,此时,第一百分表914的百分针与配合头4与右侧车下总成的接合面之间具有一水平距离,该距离则是为需要检测的距离,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来判断本接合面的质量。
而同样的,为了能够较好的固定第一面测臂912,在第一面测臂912上螺纹连接有第四锁紧柱916,当需要定位固定第一面测臂912的时候,第四锁紧柱916穿过第一面测臂912并且与第一面测基座91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而当需要第一面测臂912出现自由转动的时候,只需要旋松第四锁紧柱916,使第四锁紧柱916与第一面测基座911之间的连接关系脱离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测部10包括第二面测基座1001,铰接在所述第二面测基座1001的第二面测臂1002,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测臂1002上的第二百分表1003;以及所述第二面测臂1002上螺纹连接有一第二锁紧柱1004,其中当所述第二面测臂1002水平时,所述第二锁紧柱1004穿过所述第二面测臂1002并且与所述第二面测基座1001螺纹连接。
第二面侧部的使用与第一面侧部的使用类似,首先旋松第二锁紧柱1004,使第二锁紧柱1004与第二面测基座1001脱离,而后实现离开工作位的效果。
而当第二面测臂1002位于工作位的时候,第二面测臂1002水平放置,而第二百分表1003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此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还包括转动部12;所述轮廓板7包括若干首尾联合的轮廓杆701,所述转动部12包括转动座1201、连接板1202和第三锁紧柱1203;
所述转动座1201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轮廓杆701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202的上端,所述连接板1202铰接在所述转动座1201的卡槽内,所述第三锁紧柱1203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202上;其中当所述连接板1202竖直设置时,所述连接板1202卡设在所述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三锁紧柱1203与所述卡槽螺纹连接。
其中,为了便于整体的右侧车下总成的安装,若能够将轮廓板7卸下,那么安装会更加的便捷,因此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
当放置安装右侧车下总成之前,首先,旋开第三锁紧柱1203,使其处于放松的状态,然后连接板1202能够顺着其铰接的位置而放下,此时形成放置空间,然后将右侧车下总成放置在轮廓板7处,然后使连接板1202竖起,从而定位右侧车下总成,同步地,旋紧第三锁紧柱1203,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廓板,所述轮廓板用于承载右侧车下总成并形成第一测量间隙;
侧定位部,所述侧定位部位于所述轮廓板的一侧以侧壁固定并实现检测;
配合头测定部,所述配合头侧定部包括第一面测部和轮廓夹紧部,所述轮廓夹紧部包括呈L型的测定板和两个测定杆,两个所述测定杆插接在所述轮廓板上,所述测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测部上并且其两端与所述轮廓板接合,所述第一面测部固定在所述测定杆之前用于检测第二贴合面;
第二面测部,所述第二面测部固定在所述轮廓板的外侧用于检测第一贴合面;
测量笔,所述测量笔呈圆柱状且其两个横截面直径分别与测量要求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定位部包括测定基台、铰接在所述测定基台上的测定臂,固定在所述测定臂前端的检测框,所述检测框的下边沿适于与右侧车下总成形成下测间隙,固定在所述检测框之下的测定连接臂,固定在所述测定连接臂上的测定不动块;以及
所述检测框的前端开设有检测口,第一检测柱能够穿过所述检测口并插接在所述测定不动块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臂的上端面螺纹连接一第一锁定柱;其中
当所述测定臂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一锁定柱能够穿过所述测定臂并且与所述测定基台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臂上固定有一握持把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测部包括第一面测基座,铰接在所述第一面测基座的第一面测臂,固定在第一面测臂上的第一百分座,固定在所述第一百分座上的第一百分表;以及
所述第一百分表上的百分针与所述测定杆互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测部包括第二面测基座,铰接在所述第二面测基座的第二面测臂,固定在所述第二面测臂上的第二百分表;以及
所述第二面测臂上螺纹连接有一第二锁紧柱,其中
当所述第二面测臂水平时,所述第二锁紧柱穿过所述第二面测臂并且与所述第二面测基座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转动部;
所述轮廓板包括若干首尾联合的轮廓杆,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座、连接板和第三锁紧柱;
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卡槽;
所述轮廓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所述连接板铰接在所述转动座的卡槽内,所述第三锁紧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其中
当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时,所述连接板卡设在所述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三锁紧柱与所述卡槽螺纹连接。
CN201921849867.9U 2019-10-31 2019-10-31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Active CN210638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9867.9U CN210638619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9867.9U CN210638619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8619U true CN210638619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9867.9U Active CN210638619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8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8619U (zh)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CN110940247A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支架中连接杆单品检具
CN210773843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零部件检测检具
CN202304653U (zh) 大型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检测工具
CN208059781U (zh) 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
CN217638403U (zh) 一种前排座椅后横梁左右连接板专用检具
CN217980099U (zh) 一种右纵梁加强板的检具
CN217483389U (zh) 一种后悬上支架总成检具
CN21162629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支架中连接杆单品检具
CN209820328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孔位检具
CN214666463U (zh) 一种尺寸快速量测检具
CN214372194U (zh) 平衡块面轮廓度专用检具
CN211425258U (zh) 用于检测转向器安装支架的装置
CN216205768U (zh) 一种卡扣基准检测装置
CN214039826U (zh) 静触头检验工装
CN210638616U (zh) 一种汽车侧梁用的检具
CN215952500U (zh) 一种方便定位的汽车部件检具
CN209839569U (zh) 一种汽车检具双位伸缩定位机构
CN217786010U (zh) 一种a柱加强板专用检测检具
CN212458205U (zh) 一种新型套管外径快速检测检具
CN210773821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上侧臂检具
CN219776661U (zh) 一种三坐标测量用定位夹具
CN215725645U (zh) 用于压缩机轴套的垂直度测量检具
CN214010144U (zh) 基于蓝牙传输技术的集成式汽车大型饰件检具
CN217687022U (zh) 一种汽车扶手盖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