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3975U -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3975U
CN210633975U CN201921555711.XU CN201921555711U CN210633975U CN 210633975 U CN210633975 U CN 210633975U CN 201921555711 U CN201921555711 U CN 201921555711U CN 210633975 U CN210633975 U CN 210633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inductance
placing
driving device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57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b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b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b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b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57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3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3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3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包括横移组件、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横移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座在轨道上沿横向移动,放置台设置在承载座上,纵移组件设置在第一分离位上,第一卡块的延伸方向与轨道的延伸方向同向,第一卡块固定设置并用于与放置台配合,纵移驱动装置与第二卡块连接,纵移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卡块沿纵向远离第一卡块地移动,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分离位上,顶伸驱动装置与顶柱连接,顶伸驱动装置驱动顶柱沿纵向朝向模具放置槽移动。继而实现对位于电感模具内的电感脱模,沿轨道分布的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有利于简化设备布置,且大大提高电感的脱模效率。

Description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元件是电子产业中极为重要的元器件,传统电感元件是在磁性材料元件上绕线制成,另一种电感元件是在线圈外包覆一导磁材料所制成的包覆体,从而构成电感元件。传统的电感元件,由一上一下两个磁芯和一线圈组合而成,下位的磁芯设有一凹槽,用于容置线圈,上位的磁芯与其对应盖合,再经点胶粘接、烘烤等工艺,使两磁芯结合成为一包覆体。这种电感元件,在两块磁芯组合处会存在空隙,这是一个很大的导磁缺陷,由此会产生振动和噪音,还会造成磁损加大,影响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另一方面,这样的制造方法需要手工作业,而且上下两磁芯还需要表面涂装,还污染环境,加工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大量生产。
由此设计了电感的成型模具,将线圈放置在成型模具的成型槽中,并在成型槽填充导磁颗粒,继而热压成型,在线圈的中部形成磁芯部,线圈的外部形成磁环部,磁芯部与磁环部一体将所述线圈包裹而形成产品。
由于在电感的成型模具是利用热压成型的,在对电感脱模时,由于紧密配合故模具和电感之间的作用力较大,从而造成电感脱模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脱模效率高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包括横移组件、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横移组件包括横移驱动装置、承载座、放置台和轨道,轨道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横移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座在轨道上沿横向移动,放置台设置在承载座上,放置台设置有模具放置槽,纵移组件设置在第一分离位上,纵移组件包括纵移驱动装置、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的延伸方向与轨道的延伸方向同向,第一卡块固定设置并用于与放置台配合,纵移驱动装置与第二卡块连接,纵移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卡块沿纵向远离第一卡块地移动,顶伸组件包括顶伸驱动装置和顶柱,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分离位上,顶伸驱动装置与顶柱连接,顶伸驱动装置驱动顶柱沿纵向朝向模具放置槽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横移驱动装置的驱动承载座在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之间移动,在第一分离位上时,第一卡块固定设置并与放置台上的电感模具限位配合,且第二卡块可与电感模具限位配合,并在第二卡块沿纵向远离第一卡块地移动时,继而实现电感模具的上下分离,继而再将电感模具的底座移动至第二分离位对电感进行脱模,脱模的方式采用顶伸驱动装置驱动顶柱,使得顶柱伸入至模具放置槽,继而实现对位于电感模具内的电感顶起,沿轨道分布的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有利于简化设备布置,且大大提高电感的脱模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块从第一分离位延伸至第二分离位。
由上可见,通过第一卡块从第一分离位延伸至第二分离位,使得电感模具的底座可一直处于纵向限位状态,继而配合第二卡块和顶柱的纵向移动即可实现电感的脱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卡块设置在第一卡块的上方;第一卡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道,第二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过道。
由上可见,通过第一过道和第二过道的过道设计,使得位于放置台上的电感模具能够顺利从过道穿过,即实现横向移动不干涉,且利用纵向移动实现模具分离。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纵移组件还包括纵移支架和两个限位块,移驱动装置和限位块均固定设置在纵移支架上,第二卡块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第一卡块与限位台阶配合并与限位台阶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由于在模具的纵向分离时其承受的作用力是巨大,故需要对支撑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强化,故采用两侧限位块的设置,使第二卡块稳定地沿纵向移动,且两个限位块均匀地对第一卡块施压,从而提高分离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放置台在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放置块,模具放置槽位于两个放置块之间,承载座沿纵向贯穿设置有导孔,导孔与模具放置槽连通;顶伸组件还包括导杆和导块,导杆和导块设置在模具放置槽的下方,导杆沿纵向布置地,导块设置在导杆上,顶柱设置在导块上,顶柱可穿过导孔伸出至模具放置槽中,顶伸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可与导块邻接。
由上可见,通过在承载座的下方设置有导杆和导块,导块上的顶柱可与装配在导孔中,由于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分离位上,不参与横向移动,故顶伸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承载座的相对位置是较难实现精确对位的,故将顶柱设置在导块上,利用驱动端与导块驱动配合,从而不影响顶柱的移动轨迹精确性,从而保证顶柱与电感的精密配合,提高脱模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放置块设置有限位槽,放置块的顶面可与第一卡块的限位面间隙配合。
由上可见,通过限位槽对电感模具的定位,且利用放置块的顶面与第一卡块的限位面间隙配合,使得电感模具顺利进入至第一卡块的限位配合位置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移组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轨道,承载座设置在两个轨道之间;纵移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两个第一卡块分别位于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两个第二卡块分别位于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放置台可在两个第一卡块之间的空间穿过。
由上可见,通过在两侧轨道、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设置,从两侧对电感模具进行分离,提高分离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包括收集漏斗和吹气管,收集漏斗设置在承载座的下方,吹气管沿轴向设置有通气孔,吹气管在径向周壁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通气孔连通,吹气管设置在承载座的上方,吹气管的延伸方向垂直与轨道的延伸方向。
由上可见,由于电感模具上是具有磁性粉末的,故通过吹气管的吹气以及收集漏斗的收集,避免分离装置的磁性粉末堆积,也可用于对电感模具的清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吸取组件,吸取组件包括吸取移动装置、吸取支架和吸嘴,吸嘴设置在吸取支架上,吸取移动装置与吸取支架连接,吸取移动装置可驱动吸取支架和吸嘴移动至第二分离位的上方。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基座、切刀和切刀驱动装置,切割基座上设置有电感安装位,切刀驱动装置与切刀连接并驱动切刀朝向切割基座移动。
由上可见,通过顶柱对电感顶起分离,配合吸嘴对电感吸附,并通过吸取移动装置移动至如下料工位或切割工位处,并可通过切割组件的切刀可对电感的引脚长度进行修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在省略外壳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在省略外壳后的在另一视角下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横移组件、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横移组件、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电感模具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电感模具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第一分离状态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第二分离状态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第三分离状态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实施例中第四分离状态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电感模具分离装置1包括壳体11,壳体11设置有操作口12,电感模具分离装置1在壳体11内设置有承载台面21、横移组件3、纵移组件4、顶伸组件5、吸取组件和切割组件。
参照图4至图5,并结合图8和图9,横移组件3包括横移驱动装置33、承载座31、放置台32和两个轨道30,两个平行的轨道30设置在承载台面21上,轨道30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横移驱动装置33与承载座31连接,承载座31呈拱形布置,放置台32设置在承载座31的上表面处,放置台32在轨道3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放置块,放置台32设置有模具放置槽,模具放置槽321位于两个放置块之间,放置块设置有限位槽322,电感模具6放置在模具放置槽321中,且架设在限位槽322之间,承载座31沿纵向贯穿设置有导孔58,导孔58与模具放置槽321连通,承载座31设置在两个轨道30之间,横移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座31在轨道30上沿横向移动,继而实现驱动放置台32在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之间移动。
纵移组件4设置在第一分离位上,纵移组件4包括括纵移支架41、两个限位块46、纵移驱动装置423、两个第一卡块45和两个第二卡块44,纵移支架41呈拱形布置,纵移支架41设置在轨道30的上方,纵移驱动装置423和四个限位块46均固定设置在纵移支架41上,纵移驱动装置423位于上方,四个限位块46位于下方两侧上,在纵移支架41上沿纵向设置两个导杆421,两个导杆42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43,连接块43与导杆421导向配合,使得连接块43可沿导杆421移动,纵移驱动装置423的驱动端422与连接块43连接。
第二卡块44沿纵向延伸,第二卡块44的上部的固定端与连接块43连接,两个第二卡块44分别位于轨道3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第二卡块44的下端设置有卡条441,卡条4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轨道30的延伸方向,第二卡块4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过道,第二过道采用过槽布置,第二卡块44位于两个限位块46之间。
第一卡块45呈长条布置,第一卡块4的的延伸方向与轨道30的延伸方向同向,第一卡块45从第一分离位延伸至第二分离位,第一卡块45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卡条451,第一卡块4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道,第一过道采用过槽布置,第一卡块45的卡条451位于第二卡块44的卡条的下方且均朝中部伸出。在纵移驱动装置423的驱动下,纵移驱动装置423驱动第二卡块44沿纵向远离第一卡块45地移动。
两侧的限位块46的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台阶461,第一卡块45与限位台阶461配合并与限位台阶461固定连接,且在第二分离位处也设置有限位块46,限位块46也设置有相应的限位台阶,限位块46在第二分离位对第一卡块45限位配合。
参照图11,顶伸组件5包括顶伸支架51、导杆55、导块56、顶伸驱动装置、两个支撑柱54和五个顶柱57,顶伸支架51设置在承载台面21的下方,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分离位上且设置在顶伸支架51内,顶伸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螺套、螺杆52、滑轨和滑块,电机驱动螺套转动,螺杆52位于螺套中并与螺套螺纹配合,滑轨沿纵向延伸,滑块53设置在滑轨上并可沿滑轨纵向移动,而螺杆的顶部与滑块53连接,当电机驱动螺套转动,继而可实现滑块53沿纵向匀速线性移动,两个支撑柱54设置在滑块53上且位于两侧上。
两个导杆55和导块56设置在模具放置槽321的下方,两个导杆55沿纵向固定设置在承载座31上,两个导杆55设置在两侧上,导块56设置在导杆55上,五个顶柱57沿直线并排地设置在导块56上,顶柱57可穿过导孔58伸出至模具放置槽321中,
当支撑柱54纵向移动与导块56邻接,继而继续推动五个顶柱57的纵向移动,从而顶住57进入模具放置槽321中,并伸入成型槽611中,继而实现对电感60的线性出力及渐进顶出。
吹气组件包括收集漏斗71和多个吹气管72,收集漏斗71固定连接在承载台面21上并位于在承载座31的下方,吹气管72沿轴向设置有通气孔,吹气管72在径向周壁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通气孔连通,吹气管72设置在承载座31的上方,吹气管72的延伸方向垂直与轨道30的延伸方向,吹气管72分别分布在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上。
参照图6和图7,电感模具6包括底模(未示出)、第一框体61、第二框体62、顶板63和多个压柱64,底模(未示出)、第一框体61、第二框体62和顶板63由下至上地布置,第一框体61在中部设置有五个成型槽611,且第一框体61在两侧设置有卡沿612,第一框体62在中部设置有五个穿孔,且第二框体62在两侧设置有卡沿621,一个穿孔与一个成型槽611连通,一个压柱64穿过穿孔伸入至成型槽611中,而底模、成型槽611和压柱64之间用于热压成型电感60。
参照图11,并结合图3,吸取组件包括支架、吸取移动装置221、移动支架25、移动支架27、吸取支架251、吸取支架、多个吸嘴26、多个吸嘴28和多个弹性件,吸取移动装置221设置在支架上,吸取移动装置221采用气杆或传动链驱动,吸嘴26设置在吸取支架251上,吸取移动装置与吸取支架251连接,吸取移动装置可驱动吸取支架251和吸嘴26移动至分离位的上方,顶柱57与吸嘴26相对。移动支架25、移动支架27可横向地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移动支架25、移动支架27与吸取移动装置221连接,并驱动移动支架25、移动支架27横向移动,吸取支架251与移动支架25连接,吸取支架251设置有定位孔252,吸嘴26穿过定位孔252,弹性件采用弹簧253,弹簧253套在吸嘴26外,弹簧253抵接在吸取支架251和吸嘴26之间,弹簧253的下端与吸嘴26的外壁卡槽卡合。继而使得吸嘴26可沿纵向弹性移动。
切割组件设置在承载台面21上,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基座231、切刀232和切刀驱动装置233,切割基座231上设置有电感安装位,切刀驱动装置233与切刀232连接并驱动切刀232朝向切割基座231移动。以及料盘放置位24也设置在承载台面21上,其用于存放脱模后且切割引脚后的电感。在吸取移动装置221的横向驱动下,使得吸嘴26和吸嘴28可以在第二分离位、切割基座231和料盘放置位24之间移动。
下面将阐述工作原理电感模具分离装置1的分离工序,参照图4和图1、图3,首先将电感模具6通过分离槽13将电感模具6的底模卡位分离,继而将电感模具6放置在如图4的位置,即承载座31移动至靠外侧的上下料位处,继而将电感模具6设置模具放置槽中,且第一框体61的卡沿612与放置台的限位槽322限位配合。
参照图8,随后承载座31移动至第一分离位上,此时,放置块的顶面可与第一卡块45的卡条451的限位面间隙配合,且第一框体61的卡沿612也与第一卡块45的卡条451间隙配合,而第二框体62的卡沿621移动至第二卡块44的卡条441的上方。
参照图9,随后第二卡块44沿纵向朝上移动,由于第二卡块44的卡条441与第二框体62的卡沿621在纵向卡位配合,故可将第二框体62、顶板63和多个压柱64沿纵向朝上提起,继而实现第一步分离工序。
接下来需要对成型槽中的电感进行脱模,参照图10和图11,放置台32在两个第一卡块45之间的空间穿过,承载座31和吸嘴26移动至第二分离位,且吸嘴26位于成型槽的上方,而顶柱57位于成型槽的下方,吸嘴26与顶柱57的上下相对布置,位于上方的吸嘴26可朝下移动与电感60接触,随后,位于下方的顶柱57朝上移动,由于第一框体61的卡沿612与第一卡块45的卡条451限位配合,且顶柱57是线性出力且是渐进推进,并在弹性移动的吸嘴26抵接作用下,使得电感逐步地被顶出脱模,并同时被吸嘴的真空负压吸附,从而实现电感60的脱模和吸嘴26的吸附转移,避免过大的作用力使电感60脱离到其他地方或损坏电感60。
随后需要对电感60的引脚进行修剪,吸嘴26将电感60转移至切割基座231的电感安装位上,随着切刀驱动装置233驱动切刀232朝向切割基座231移动,继而实现保留电感60预设长度的引脚。
最后通过吸嘴28将电感60转移至料盘放置位24处,完成电感的脱模和引脚修剪,另外,横移组件在承载座31还设置有分离座7,分离座上设置有多个顶柱,承载座31从第二分离位移动至第一分离位时,第二卡块朝下移动,并将第二框体62、顶板63和多个压柱64放置在分离座7上,由于该顶柱的位置与压柱64的位置匹配,故能够顶起压柱64,方便回收,承载座31再从第一分离位移动至第二分离位,工作人员可方便地对分离的第一框体61、第二框体62、顶板63和多个压柱64进行回收。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案的较佳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具有更多的变换,如本案的螺套和螺杆构成的螺纹件,通过该螺纹件的驱动方式外,还可直接采用螺杆与滑块螺纹配合,也能够实现螺杆的线性驱动,以及吸取移动装置除了采用上述的气缸的驱动方式,还可以采用机械手等常规的驱动方式,也包括其他驱动装置能够常规的驱动方案。
由上可见,通过横移驱动装置的驱动承载座在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之间移动,在第一分离位上时,第一卡块固定设置并与放置台上的电感模具限位配合,且第二卡块可与电感模具限位配合,并在第二卡块沿纵向远离第一卡块地移动时,继而实现电感模具的上下分离,继而再将电感模具的底座移动至第二分离位对电感进行脱模,脱模的方式采用顶伸驱动装置驱动顶柱,使得顶柱伸入至模具放置槽,继而实现对位于电感模具内的电感顶起,沿轨道分布的纵移组件和顶伸组件有利于简化设备布置,且大大提高电感的脱模效率。
另外,通过螺纹件和滑块的螺纹配合,使得滑块是线性稳定地纵向移动,继而驱动顶柱渐进地对电感顶伸,继而实现电感的渐进脱模,避免电感脱模损坏,也能够避免过大的顶伸力将电感顶起脱离电感模具的成型槽,并配合弹性移动的吸嘴,从而在电感脱模时与吸嘴邻接,当脱模后马上可被吸嘴负压吸附,从而防止电感脱离,从而提高吸附转移稳定性。
并且,通过在承载座的下方设置有导杆和导块,导块上的顶柱可与装配在导孔中,由于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分离位上,不参与横向移动,故顶伸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承载座的相对位置是较难实现精确对位的,故将顶柱设置在导块上,利用驱动端与导块驱动配合,从而不影响顶柱的移动轨迹精确性,从而保证顶柱与电感的精密配合,提高脱模的稳定性。

Claims (10)

1.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横移驱动装置、承载座、放置台和轨道,所述轨道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上下料位、第一分离位和第二分离位,所述横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座在所述轨道上沿横向移动,所述放置台设置在承载座上,所述放置台设置有模具放置槽;
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位上,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驱动装置、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同向,所述第一卡块固定设置并用于与所述放置台配合,所述纵移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卡块连接,所述纵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卡块沿纵向远离所述第一卡块地移动;
顶伸组件,所述顶伸组件包括顶伸驱动装置和顶柱,所述顶伸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位上,所述顶伸驱动装置与所述顶柱连接,所述顶伸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柱沿纵向朝向所述模具放置槽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块从所述第一分离位延伸至所述第二分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块的上方;
所述第一卡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道,所述第二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过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移组件还包括纵移支架和两个限位块,所述纵移驱动装置和所述限位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纵移支架上,所述第二卡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限位台阶配合并与所述限位台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台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模具放置槽位于两个所述放置块之间,所述承载座沿纵向贯穿设置有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模具放置槽连通;
所述顶伸组件还包括导杆和导块,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块设置在所述模具放置槽的下方,所述导杆沿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导块设置在所述导杆上,所述顶柱设置在所述导块上,所述顶柱可穿过所述导孔伸出至所述模具放置槽中,所述顶伸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可与所述导块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块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放置块的顶面可与所述第一卡块的限位面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所述轨道,所述承载座设置在两个所述轨道之间;
所述纵移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卡块和两个第二卡块,两个所述第一卡块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两个所述第二卡块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所述放置台可在两个所述第一卡块之间的空间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包括收集漏斗和吹气管,所述收集漏斗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下方,所述吹气管沿轴向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吹气管在径向周壁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吹气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上方,所述吹气管的延伸方向垂直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吸取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包括吸取移动装置、吸取支架和吸嘴,所述吸嘴设置在所述吸取支架上,所述吸取移动装置与所述吸取支架连接,所述吸取移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吸取支架和所述吸嘴移动至所述第二分离位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模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模具分离装置还包括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基座、切刀和切刀驱动装置,所述切割基座上设置有电感安装位,所述切刀驱动装置与所述切刀连接并驱动所述切刀朝向所述切割基座移动。
CN201921555711.XU 2019-09-18 2019-09-18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Active CN210633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5711.XU CN210633975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5711.XU CN210633975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3975U true CN210633975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5711.XU Active CN210633975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39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439A (zh) * 2019-09-18 2019-12-06 珠海桑贝思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N111834120B (zh) * 2020-08-07 2021-11-26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重稀土的钕铁硼磁体压制固化联动的生产装置
CN114434715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山东宝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439A (zh) * 2019-09-18 2019-12-06 珠海桑贝思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N111834120B (zh) * 2020-08-07 2021-11-26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重稀土的钕铁硼磁体压制固化联动的生产装置
CN114434715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山东宝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3975U (zh)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N109623929B (zh) 用于密封圈的自动倒角装置
CN213949875U (zh) 一种夹盘类cnc毛坯件自动摆盘机
CN107803998A (zh) 一种塑料壳盖自动铆压螺母设备
CN105798443B (zh) 等离子割孔设备
CN112477015B (zh) 一种剪刀脚内外框自动折边条机
CN114055686B (zh) 一种橡胶密封圈高精度自动化飞边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
CN210791747U (zh)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N110539439A (zh) 电感模具分离装置
CN112590110B (zh) 一种高精度耐腐蚀的车灯自动成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01888030U (zh) 全自动气动分板机
CN206605238U (zh) 一种数控切割组合机床
CN109571854B (zh) 一种纱管自动生产设备
CN210417129U (zh) 涂油包装设备
CN112589852A (zh) 一种泡沫包装盒成型加工方法
CN209021440U (zh) 一种激光加工二维码在线切割打标检测包装自动化生产线
CN216683198U (zh) 一种用于夹取和放置瓶盖的自动化夹料装置
CN102006730B (zh) 全自动气动分板机
CN213827839U (zh) 微型步进马达齿轮嵌套组装设备
CN214023070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加工的汽车零部件用冲压装置
CN209970144U (zh) 一种大型汽车薄壁件内外夹紧铣夹具
CN210849918U (zh) 一种汽车塑胶配件的夹紧装置
CN216065649U (zh) 一种汽车支架钻孔装置
CN219683786U (zh) 一种汽车模具防转顶料机构
CN210910024U (zh) 一种横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