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6986U -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6986U
CN210616986U CN201921350600.5U CN201921350600U CN210616986U CN 210616986 U CN210616986 U CN 210616986U CN 201921350600 U CN201921350600 U CN 201921350600U CN 210616986 U CN210616986 U CN 210616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ller
pay
servo motor
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06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博
刘立超
周军
章雅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ian County Changt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ian County Chang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ian County Changt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ian County Chang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06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6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6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6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包括五罗拉切割机构,五罗拉切割机构包括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钢线在两个导线罗拉上呈密绕状态,钢线在三个切割罗拉和两个导线罗拉上呈疏绕状态。本实用新型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Description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锯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4所示,传统的五罗拉多线切割机包括五罗拉切割机构工作台,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包括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绕置有钢线0,所述钢线0沿着X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钢线0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密绕状态,工作台只能沿着Y向升降。这给加工不同厚度的切片带来极大的麻烦,同时,现有技术的多线切割机只能加工平面型切片无法加工弧面型切片,加工切片的品种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该线锯加工中心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线锯加工中心。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该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线锯加工中心操作方法。
就产品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包括五罗拉切割机构和工作台,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与罗拉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切割区域,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包括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两个所述导线罗拉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绕置有钢线,或者,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包括三个导线罗拉和两个切割罗拉,三个所述导线罗拉和两个所述切割罗拉绕置有钢线,所述钢线沿着X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钢线在两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疏绕状态,或者,所述钢线在三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在两个所述切割罗拉和三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疏绕状态,所述工作台包括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定体固定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所述X向、Y向、Z向相互垂直,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与Y向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与Z向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Z向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Y向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罗拉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下方;
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方;
所述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有两个工作台;
两个所述工作台分布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台面、基准板、料板;
所述台面是长条形板;
所述台面下面的中央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固定连接;
所述基准板有两个;
两个所述基准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台面上面的两端;
所述料板有两个;
两个所述料板的形状呈正方形;
两个所述料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准板可拆装固定连接。
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和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所述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
所述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左钢线收放机构和右钢线收放机构;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左侧;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右侧;
所述钢线的左端与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连接;
所述钢线的右端与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与左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与右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左收放线轴、左定位传感器、左导线轮、左张力调节器、左收放线伸缩机构;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轴通过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与左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左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
所述左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导线轮位于所述左收放线轴的上方;
所述左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左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左导线轮和所述左收放线轴之间;
所述左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左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左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右收放线轴、右定位传感器、右导线轮、右张力调节器、右收放线伸缩机构;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轴通过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与右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右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
所述右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导线轮位于所述右收放线轴的上方;
所述右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右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右导线轮和所述右收放线轴之间;
所述右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右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右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
所述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上钢线收放机构和下钢线收放机构;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一侧的后上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一侧的后下方;
所述钢线的下端与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连接;
所述钢线的上端与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与上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与下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上收放线轴、上定位传感器、上后导线轮、上中导线轮、上张力调节器、上前导线轮、上收放线伸缩机构;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轴通过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与上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上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
所述上中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后导线轮位于所述上收放线轴的前上方;
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和所述上收放线轴之间;
所述上中导线轮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后上方;
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上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张力调节器限位柱;
所述上前导线轮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前方;
所述上前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前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下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下收放线轴、下定位传感器、下后导线轮、下中导线轮、下张力调节器、下前导线轮、下收放线伸缩机构;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轴通过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与下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所述下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
所述下中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后导线轮位于所述下收放线轴的前上方;
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和所述下收放线轴之间;
所述下中导线轮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后上方;
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上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张力调节器限位柱;
所述下前导线轮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前方;
所述下前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前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进出线口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线在两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疏绕状态,或者,所述钢线在三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在两个所述切割罗拉和三个所述导线罗拉上呈疏绕状态,所述工作台包括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定体固定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所述X向、Y向、Z向相互垂直,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与Y向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与Z向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Z向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Y向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罗拉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线锯加工中心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下方(上料方便);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方(有利于防止切片落在钢线上被罗拉将钢线卡断);所述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有两个工作台;两个所述工作台分布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方和下方(可通过不同的绕线方式选择不同的切割方式)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出多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台面、基准板、料板;所述台面是长条形板;所述台面下面的中央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准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准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台面上面的两端;所述料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料板的形状呈正方形;两个所述料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准板可拆装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将切料切成方形柱体。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和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所述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左钢线收放机构和右钢线收放机构;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左侧;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右侧;所述钢线的左端与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连接;所述钢线的右端与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连接;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与左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与右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左收放线轴、左定位传感器、左导线轮、左张力调节器、左收放线伸缩机构;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左收放线轴通过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与左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左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左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所述左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所述左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左导线轮位于所述左收放线轴的上方;所述左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左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所述左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左导线轮和所述左收放线轴之间;所述左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左进出线口相对;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包括右收放线轴、右定位传感器、右导线轮、右张力调节器、右收放线伸缩机构;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右收放线轴通过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与右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右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右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所述右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所述右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右导线轮位于所述右收放线轴的上方;所述右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右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所述右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右导线轮和所述右收放线轴之间;所述右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右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右进出线口相对的技术手段,所以,仅使用了两个导线轮,简化了钢线的走线行程。且导轮属于耗材,为保证切割精度需要定时更换导轮,在本实用新型中每次只需要更换两个导线轮,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所述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上钢线收放机构和下钢线收放机构;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一侧的后上方;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一侧的后下方;所述钢线的下端与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连接;所述钢线的上端与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连接;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与上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与下收放线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上收放线轴、上定位传感器、上后导线轮、上中导线轮、上张力调节器、上前导线轮、上收放线伸缩机构;所述上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收放线轴通过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与上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上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上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所述上中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上后导线轮位于所述上收放线轴的前上方;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上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和所述上收放线轴之间;所述上中导线轮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后上方;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后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上张力调节器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上方;所述上张力调节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张力调节器限位柱;所述上前导线轮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前方;所述上前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中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上前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下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包括下收放线轴、下定位传感器、下后导线轮、下中导线轮、下张力调节器、下前导线轮、下收放线伸缩机构;所述下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收放线轴通过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与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连接;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与下伸缩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下伸缩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张力调节器是摆动杆;所述下中导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后导线轮位于所述下收放线轴的前上方;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收放线轴的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下定位传感器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和所述下收放线轴之间;所述下中导线轮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后上方;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后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下张力调节器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上方;所述下张力调节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张力调节器限位柱;所述下前导线轮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前方;所述下前导线轮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中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相对;所述下前导线轮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的上进出线口相对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减小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宽度,同时,上料时,罩体上升后,可使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前面、左面、右面都展露于外,有利于上料操作。
就方法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包括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
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还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并且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两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两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两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两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均匀地绕置多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多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多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所述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是绕置钢线,使相邻两段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方柱的边长,将切料固定在方形料板上,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上,对切料进行切割,然后,卸下料板,将料板转动90度,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上,再对切料进行切割。
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先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再在两个导线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如此往复;或者,先在两个导线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再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如此往复;
三个切割罗拉上相邻两圈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
钢线开始于切割罗拉的一端第一个线槽缠绕,停止于靠近切割罗拉的另一端;
从钢线停止缠绕处到切割罗拉的另一端之间留有多个冗余的线槽;
冗余的线槽数量等于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的线槽数量;
当切片的厚度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将线槽分为该整数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整数与1之差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当切片的厚度不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
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或者,
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与之和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如此往复,切完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所述线槽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切割罗拉上;
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mm;
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切料时,当一组卡有钢线的线槽被钢线磨坏后,将钢线从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坏的线槽退绕下来,如果是导线罗拉的线槽被磨坏,则只更换该被磨坏的导线罗拉,如果是切割罗拉的线槽被磨坏,则暂不用更换,重新将钢线螺旋形地缠绕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钢线卡在没有缠过钢线的线槽内,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继续切料,如此往复,一直到没有足够数量的好的线槽为止,此时,再对切割罗拉进行更换;
钢线缠绕的方式为顺次缠绕方式或取中缠绕方式。
本实用新型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包括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还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并且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两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两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厚度小于罗拉有效长度的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两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两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厚度小于罗拉有效长度的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均匀地绕置多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多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厚度小于或等于相邻两圈钢线之间距离的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上绕置一圈钢线,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的料板,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多段,工作台的料板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工作台的料板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的料板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的料板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同时,切割罗拉转动带动钢线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切割出厚度小于或等于相邻两圈钢线之间距离的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是绕置钢线,使相邻两段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方柱的边长,将切料固定在方形料板上,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上,对切料进行切割,然后,卸下料板,将料板转动度,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上,再对切料进行切割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将切料要割成方形柱体。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先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再在两个导线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如此往复;或者,先在两个导线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再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如此往复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可在不退绕钢线,不更换罗拉,不重新绕置钢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切料切割成任意厚度的平面型切片或任意厚度的曲面型切片,可实现一机多用,成为名符其实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三个切割罗拉上相邻两圈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钢线开始于切割罗拉的一端第一个线槽缠绕,停止于靠近切割罗拉的另一端;从钢线停止缠绕处到切割罗拉的另一端之间留有多个冗余的线槽;冗余的线槽数量等于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的线槽数量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每一个线槽的作用。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当切片的厚度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将线槽分为该整数个组;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整数与1之差个其它组中的线槽;当切完第一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切料的长度小于切割罗拉1-2的长度)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的技术手段,所以,切割效率最高。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当切片的厚度不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个组;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即可将一个切料(切料的长度小于切割罗拉1-2的长度)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的技术手段,所以,切割效率较高。
1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倍(该整数倍是两倍或三位或四倍速或五倍或多倍)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个组;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如此往复,切完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切料的长度小于罗拉1-2的长度)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地减少余料。
1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线槽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切割罗拉上;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mm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在延长线槽的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重绕钢线的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槽的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开槽成本。
1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切料时,当一组卡有钢线的线槽被钢线磨坏后,将钢线从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坏的线槽退绕下来,如果是导线罗拉的线槽被磨坏,则只更换该被磨坏的导线罗拉,如果是切割罗拉的线槽被磨坏,则暂不用更换,重新将钢线螺旋形地缠绕在两个导线罗拉和三个切割罗拉上,钢线卡在没有缠过钢线的线槽内,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继续切料,如此往复,一直到没有足够数量的好的线槽为止,此时,再对切割罗拉进行更换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减少罗拉的开槽次数,大大降低开槽的成本。
1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线缠绕的方式为顺次缠绕方式或取中缠绕方式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缠绕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及其操作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五罗拉线锯切割机钢线缠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五罗拉线锯切割机钢线缠绕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五罗拉线锯切割机钢线缠绕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五罗拉线锯切割机钢线缠绕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缠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缠绕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缠绕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缠绕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电气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加工中心线锯加工中心的电气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顺次缠绕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钢线取中缠绕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钢线;
1~五罗拉切割机构;
1-1~导线罗拉;
1-2~切割罗拉;
1-3~罗拉伺服电机;
2~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
2-1~左钢线收放机构;
2-1-1~左收放线轴;
2-1-2~左定位传感器;
2-1-3~左导线轮;
2-1-4~左张力调节器;
2-1-5~左收放线伺服电机;
2-1-6~左收放线伸缩机构;
2-1-7~左伸缩伺服电机;
2-1-8~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
2-2~右钢线收放机构;
2-2-1~右收放线轴;
2-2-2~右定位传感器;
2-2-3~右导线轮;
2-2-4~右张力调节器;
2-2-5~右收放线伺服电机;
2-2-6~右收放线伸缩机构;
2-2-7~右伸缩伺服电机;
2-2-8~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
2-3~双导轮钢线收放伺服电机;
3~工作台;
3-1~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
3-1-1~Y向伺服电机;
3-2~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
3-2-1~Z向伺服电机;
3-3~台面;
3-4~基准板;
3-5~料板;
4~PLC控制器;
5~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
5-1~上钢线收放机构;
5-1-1~上收放线轴;
5-1-2~上定位传感器;
5-1-3~上后导线轮;
5-1-4~上中导线轮;
5-1-5~上张力调节器;
5-1-6~上前导线轮;
5-1-7~上收放线伺服电机;
5-1-8~上收放线伸缩机构;
5-1-9~上伸缩伺服电机;
5-1-10~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
5-1-11~上张力调节器限位柱;
5-2~下钢线收放机构;
5-2-1~下收放线轴;
5-2-2~下定位传感器;
5-2-3~下后导线轮;
5-2-4~下中导线轮;
5-2-5~下张力调节器;
5-2-6~下前导线轮;
5-2-7~下收放线伺服电机;
5-2-8~下收放线伸缩机构;
5-2-9~下伸缩伺服电机;
5-2-10~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
5-2-11~下张力调节器限位柱;
5-3~六导轮钢线收放伺服电机;
6~墙板;
6-1~罗拉支撑架;
6-2~接料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至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包括五罗拉切割机构1和工作台3,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与罗拉伺服电机1-3驱动连接,所述工作台3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切割区域,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包括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绕置有钢线0,或者,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包括三个导线罗拉1-1和两个切割罗拉1-2,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两个所述切割罗拉1-2绕置有钢线0,所述钢线0沿着X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钢线0在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0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疏绕状态,或者,所述钢线0在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0在两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疏绕状态,所述工作台3包括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和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的动体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定体固定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动体与台面3-3固定连接,所述X向、Y向、Z向相互垂直,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与Y向伺服电机3-1-1驱动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与Z向伺服电机3-2-1驱动连接;所述Z向伺服电机3-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Y向伺服电机3-1-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罗拉伺服电机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导线罗拉1-1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0.15mm~5mm。相应地,
所述切割罗拉1-2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0.15mm~5mm。
所述导线罗拉1-1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mm或2mm或3mm或5mm。相应地,
所述切割罗拉1-2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mm或2mm或3mm或5mm。
绕置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的钢线0圈数是一圈。
一圈所述钢线0绕置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的前部或中部或后部。
或者,
绕置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的钢线0圈数是两圈。
两圈所述钢线0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的前部和后部。
两圈所述钢线0之间的距离等于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的有效长度。或者,
绕置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的钢线0圈数是多圈。
相邻两圈钢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所述罗拉伺服电机1-3有五个。
五个所述罗拉伺服电机1-3分别与所述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驱动连接。
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如图12至图13所示,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当然,也可以是,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如图9至图10所示,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3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下方。
如图12至图13所示,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3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方。
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与墙板6和罗拉支撑架6-1连接。
所述墙板6和所述罗拉支撑架6-1铸成一体件。
所述罗拉支撑架6-1有接料隔板(6-2)。
所述接料隔板(6-2)位于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之间。
所述接料隔板(6-2)配置有接料盒(图中未画)。
所述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有两个工作台3。
两个所述工作台3分布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方和下方。
如图9至图14所示,所述工作台3还包括台面3-3、基准板3-4、料板3-5。
所述台面3-3是长条形板。
所述台面3-3下面的中央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动体固定连接。
所述基准板3-4有两个。
两个所述基准板3-4分别固定在所述台面3-3上面的两端。
所述料板3-5有两个。
两个所述料板3-5的形状呈正方形。
两个所述料板3-5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准板3-4可拆装固定连接。
如图9至图14所示,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和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如图9至图11所示,
所述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2。
所述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2包括左钢线收放机构2-1和右钢线收放机构2-2。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左侧。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右侧。
所述钢线0的左端与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连接。
所述钢线0的右端与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与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驱动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与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驱动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包括左收放线轴2-1-1、左定位传感器2-1-2、左导线轮2-1-3、左张力调节器2-1-4、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轴2-1-1通过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与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与左伸缩伺服电机2-1-7驱动连接。
所述左伸缩伺服电机2-1-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是摆动杆。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的另一端与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导线轮2-1-3位于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上方。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位于所述左导线轮2-1-3和所述左收放线轴2-1-1之间。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左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包括右收放线轴2-2-1、右定位传感器2-2-2、右导线轮2-2-3、右张力调节器2-2-4、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轴2-2-1通过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与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与右伸缩伺服电机2-2-7驱动连接。
所述右伸缩伺服电机2-2-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是摆动杆。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的另一端与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导线轮2-2-3位于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上方。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位于所述右导线轮2-2-3和所述右收放线轴2-2-1之间。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右进出线口相对。
如图12至图14所示,
所述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5。
所述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5包括上钢线收放机构5-1和下钢线收放机构5-2。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一侧的后上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一侧的后下方。
所述钢线0的下端与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连接。
所述钢线0的上端与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与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驱动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与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驱动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包括上收放线轴5-1-1、上定位传感器5-1-2、上后导线轮5-1-3、上中导线轮5-1-4、上张力调节器5-1-5、上前导线轮5-1-6、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5-1-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轴5-1-1通过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与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与上伸缩伺服电机5-1-9驱动连接。
所述上伸缩伺服电机5-1-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是摆动杆。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转动轴与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另一端与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后导线轮5-1-3位于所述上收放线轴5-1-1的前上方。
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收放线轴5-1-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5-1-2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和所述上收放线轴5-1-1之间。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后上方。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上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张力调节器限位柱5-1-11。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前方。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下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包括下收放线轴5-2-1、下定位传感器5-2-2、下后导线轮5-2-3、下中导线轮5-2-4、下张力调节器5-2-5、下前导线轮5-2-6、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5-2-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轴5-2-1通过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与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与下伸缩伺服电机5-2-9驱动连接。
所述下伸缩伺服电机5-2-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是摆动杆。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转动轴与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另一端与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后导线轮5-2-3位于所述下收放线轴5-2-1的前上方。
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收放线轴5-2-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5-2-2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和所述下收放线轴5-2-1之间。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后上方。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上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张力调节器限位柱5-2-11。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前方。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进出线口相对。
如图5至图14所示,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操作方法,包括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
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绕置一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单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绕置一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还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并且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作切割运动,将切料切成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绕置两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两段,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两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绕置两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中部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两段,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一段切料的一端与一圈钢线相对,使另一段切料的一端与另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作切割运动,将两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平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均匀地绕置多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切除,同时,将切料分成多段,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Z向移动,然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平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不更换罗拉多线锯任意厚度曲面型切片的切割操作方法是先在切割罗拉1-2上绕置一圈钢线(具体参见后面的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再将切料固定在工作台3的料板3-5,切料的长度方向平行于Z向,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使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切料的后部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沿着X向作切割运动,将切料的料头呈曲面切除,同时,将切料呈曲面地切成多段,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Y向移动远离钢线0并且沿着Z向变速移动,使切料退出钢线0,工作台3的料板3-5停止Y向移动,之后,工作台3的料板3-5沿着Z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切片的厚度,使第一段切料的一端与第一圈钢线相对,使最后一段切料的一端与最后一圈钢线相对,工作台3的料板3-5继续沿着Z向变速移动并且沿着Y向移动靠近钢线0,同时,切割罗拉1-2转动带动钢线0作切割运动,将多段切料的一端分别切出曲面型切片,如此往复。
所述方形柱的切割操作方法是绕置钢线0,使相邻两段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方柱的边长,将切料固定在方形料板上,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3-4上,对切料进行切割,然后,卸下料板,将料板转动90度,再将料板固定在基准板3-4上,再对切料进行切割。
在罗拉上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先在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0,再在两个导线罗拉1-1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0,如此往复。或者,先在两个导线罗拉1-1上螺旋形地缠绕至少一圈钢线0,再在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上螺旋形地缠绕一圈钢线0,如此往复。
三个切割罗拉1-2上相邻两圈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
钢线0开始于切割罗拉1-2的一端第一个线槽缠绕,停止于靠近切割罗拉1-2的另一端。
从钢线0停止缠绕处到切割罗拉1-2的另一端之间留有多个冗余的线槽。
冗余的线槽数量等于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的线槽数量。
当切片的厚度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将线槽分为该整数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整数与1之差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当切片的厚度不是相邻线槽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
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或者,
将线槽分为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个组。
每一个组中相邻的两个线槽之间有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个其它组中的线槽。
当切完第一刀后,使切料沿Z向移动切片厚度的距离再切第二刀,如此往复,切完该倍数的整数倍的整数部分与1之和刀后,即可将一个切料全部切完得到所需厚度的切片。
所述线槽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切割罗拉1-2上。
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mm。
在罗拉上换槽绕置钢线的方法是:切料时,当一组卡有钢线0的线槽被钢线0磨坏后,将钢线0从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上坏的线槽退绕下来,如果是导线罗拉1-1的线槽被磨坏,则只更换该被磨坏的导线罗拉1-1,如果是切割罗拉1-2的线槽被磨坏,则暂不用更换,重新将钢线0螺旋形地缠绕在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上,钢线0卡在没有缠过钢线0的线槽内,相邻的两段钢线之间间隔有相同数量的线槽,继续切料,如此往复,一直到没有足够数量的好的线槽为止,此时,再对切割罗拉1-2进行更换。
如图15所示,钢线缠绕的方式为顺次缠绕方式。
当然,也可以是,钢线缠绕的方式为取中缠绕方式。

Claims (5)

1.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包括五罗拉切割机构(1)和工作台(3),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与罗拉伺服电机(1-3)驱动连接,所述工作台(3)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切割区域,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包括两个导线罗拉(1-1)和三个切割罗拉(1-2),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绕置有钢线(0),或者,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包括三个导线罗拉(1-1)和两个切割罗拉(1-2),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和两个所述切割罗拉(1-2)绕置有钢线(0),所述钢线(0)沿着X方向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线(0)在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0)在三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两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疏绕状态,或者,所述钢线(0)在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密绕状态,所述钢线(0)在两个所述切割罗拉(1-2)和三个所述导线罗拉(1-1)上呈疏绕状态,所述工作台(3)包括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和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的动体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定体固定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动体与台面(3-3)固定连接,X向、Y向、Z向相互垂直,所述Y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1)与Y向伺服电机(3-1-1)驱动连接,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与Z向伺服电机(3-2-1)驱动连接;所述Z向伺服电机(3-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Y向伺服电机(3-1-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罗拉伺服电机(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3)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下方;
上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的所述工作台(3)位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方;
所述上下工作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有两个工作台(3);
两个所述工作台(3)分布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方和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3)还包括台面(3-3)、基准板(3-4)、料板(3-5);
所述台面(3-3)是长条形板;
所述台面(3-3)下面的中央与所述Z向往复直线运动机构(3-2)的动体固定连接;
所述基准板(3-4)有两个;
两个所述基准板(3-4)分别固定在所述台面(3-3)上面的两端;
所述料板(3-5)有两个;
两个所述料板(3-5)的形状呈正方形;
两个所述料板(3-5)分别与两个所述基准板(3-4)可拆装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分为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和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2);
所述双导轮钢线收放机构(2)包括左钢线收放机构(2-1)和右钢线收放机构(2-2);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左侧;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右侧;
所述钢线(0)的左端与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连接;
所述钢线(0)的右端与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与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驱动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与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驱动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钢线收放机构(2-1)包括左收放线轴(2-1-1)、左定位传感器(2-1-2)、左导线轮(2-1-3)、左张力调节器(2-1-4)、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轴(2-1-1)通过所述左收放线伺服电机(2-1-5)与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连接;
所述左收放线伸缩机构(2-1-6)与左伸缩伺服电机(2-1-7)驱动连接;
所述左伸缩伺服电机(2-1-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是摆动杆;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器(2-1-4)的另一端与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左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1-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左导线轮(2-1-3)位于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上方;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位于所述左导线轮(2-1-3)和所述左收放线轴(2-1-1)之间;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左定位传感器(2-1-2)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左收放线轴(2-1-1)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左导线轮(2-1-3)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左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钢线收放机构(2-2)包括右收放线轴(2-2-1)、右定位传感器(2-2-2)、右导线轮(2-2-3)、右张力调节器(2-2-4)、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轴(2-2-1)通过所述右收放线伺服电机(2-2-5)与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连接;
所述右收放线伸缩机构(2-2-6)与右伸缩伺服电机(2-2-7)驱动连接;
所述右伸缩伺服电机(2-2-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是摆动杆;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器(2-2-4)的另一端与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右张力调节伺服电机(2-2-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右导线轮(2-2-3)位于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上方;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位于所述右导线轮(2-2-3)和所述右收放线轴(2-2-1)之间;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前进出线口、所述右定位传感器(2-2-2)的后进出线口、所述右收放线轴(2-2-1)的进出线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右导线轮(2-2-3)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右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六导轮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配置有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5);
所述六导轮钢线收放机构(5)包括上钢线收放机构(5-1)和下钢线收放机构(5-2);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一侧的后上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设置在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一侧的后下方;
所述钢线(0)的下端与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连接;
所述钢线(0)的上端与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与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驱动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与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驱动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钢线收放机构(5-1)包括上收放线轴(5-1-1)、上定位传感器(5-1-2)、上后导线轮(5-1-3)、上中导线轮(5-1-4)、上张力调节器(5-1-5)、上前导线轮(5-1-6)、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5-1-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轴(5-1-1)通过所述上收放线伺服电机(5-1-7)与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连接;
所述上收放线伸缩机构(5-1-8)与上伸缩伺服电机(5-1-9)驱动连接;
所述上伸缩伺服电机(5-1-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是摆动杆;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转动轴与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另一端与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上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1-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上后导线轮(5-1-3)位于所述上收放线轴(5-1-1)的前上方;
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收放线轴(5-1-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定位传感器(5-1-2)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和所述上收放线轴(5-1-1)之间;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位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后上方;
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后导线轮(5-1-3)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上方;
所述上张力调节器(5-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张力调节器限位柱(5-1-11);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位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前方;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上中导线轮(5-1-4)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上前导线轮(5-1-6)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下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钢线收放机构(5-2)包括下收放线轴(5-2-1)、下定位传感器(5-2-2)、下后导线轮(5-2-3)、下中导线轮(5-2-4)、下张力调节器(5-2-5)、下前导线轮(5-2-6)、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5-2-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轴(5-2-1)通过所述下收放线伺服电机(5-2-7)与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连接;
所述下收放线伸缩机构(5-2-8)与下伸缩伺服电机(5-2-9)驱动连接;
所述下伸缩伺服电机(5-2-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是摆动杆;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转动轴与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一端垂直转动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另一端与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驱动轴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下张力调节伺服电机(5-2-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下后导线轮(5-2-3)位于所述下收放线轴(5-2-1)的前上方;
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收放线轴(5-2-1)的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定位传感器(5-2-2)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和所述下收放线轴(5-2-1)之间;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位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后上方;
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后导线轮(5-2-3)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上方;
所述下张力调节器(5-2-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张力调节器限位柱(5-2-11);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位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前方;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的后进出线口与所述下中导线轮(5-2-4)的前进出线口相对;
所述下前导线轮(5-2-6)的前进出线口与所述五罗拉切割机构(1)的上进出线口相对。
CN201921350600.5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Active CN210616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600.5U CN2106169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600.5U CN2106169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6986U true CN210616986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0600.5U Active CN2106169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69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481A (zh) * 2019-08-20 2019-10-25 玉田县昌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481A (zh) * 2019-08-20 2019-10-25 玉田县昌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6977B (zh) 一种光伏系统组件生产设备
CN210616986U (zh)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
CN112103857A (zh) 一种滚轮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
CN110076669B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切割方法及其多线切割机
CN21479924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系统及绕线机
CN109335061B (zh) 铅皮卷裹机
CN112678594B (zh) 一种用于连续电镀生产线的带料收卷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955026U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罗拉绕线结构
CN112607521B (zh) 一种具有线缆收储功能的线缆剪线绕线一体化装置
CN210525531U (zh) 一种线锯加工中心
CN216512037U (zh) 一种纱布裁边装置
CN216828432U (zh) 一种金属丝卷绕捆扎机
CN116275364A (zh) Ibc电池片串焊机
CN110370481A (zh) 一种五罗拉线锯加工中心及其操作方法
CN215511755U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智能控制装置
CN211266719U (zh) 一种定子自动嵌线机
CN210233547U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
CN113843348A (zh) 锚网支护用托盘无人化制作装备以及配套的落料机构
CN110466084A (zh) 一种线锯加工中心及其操作方法
CN111759039A (zh) 口罩机
CN110000942A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罗拉绕线方法及其罗拉绕线结构
CN217534999U (zh) 一种可连续生产的钢丝缠绕机
CN214455468U (zh) 一种高效收卷机
CN201586807U (zh) 切割设备
CN216575864U (zh) 稀土永磁行业单线六工位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